■ 大連市甘井子區(qū)奧林小學 劉 津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從幼兒階段到成年階段的過渡期,也是樹立學生意識、規(guī)范學生社會行為的關鍵階段,為了更好地把握這一階段,我國相關部門制定并在市場發(fā)行了《九年義務體育教育與健康標準》文件,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在對小學生開展義務教育時,不僅應當在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目標,也應當在教育指導過程中,關注到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將提高身體綜合素質永久地作為核心指導目標。即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此提高學生對體育精神的認知。這也要求了教師在組織體育教學課堂時,要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調度學生學習積極性,有針對性地開發(fā)不同學生潛力,在新課標文件中,明確指出,小學體育教育應當以“個性化”作為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無論是意志力,或是適應能力與身體素質均可以通過專項訓練得到良好提升。如今的小學體育課堂,大多以“教師講解、教師行為演示、學生行為練習、教師糾正學生運動行為不足、鞏固上堂課學習的內容”為主,此種系統(tǒng)性的組織教學方式,不僅限制了學生個性化能力的表達,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因此,本文將以此為研究切入點,對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組織有效策略展開研究,以此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
相比高年級體育教學課堂,小學體育課堂具有下述特點:小學生較難管教,在課堂上隨意講話,不聽教師的安排,課堂整體紀律性較差,教師管教課堂紀律較難;課堂教學效率整體較低,小學生身心尚未完全發(fā)育,領域能力較差,對于教師講解的知識一知半解,不懂得向教師提出問題,因此教師在組織體育教學時,通常會出現(xiàn)當堂課講解的知識點,但小學生下一節(jié)課已經無法正確按照教師講解開展活動,此時需要教師再次重申知識點,此種教育方式不僅浪費了大量有效課堂時間,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學工作的實施帶來了困難。
小學生在參與教師組織的體育活動時,通常不理解教師在課前對其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執(zhí)行某種行為時,也很難做到規(guī)范。導致小學體育教學課堂出現(xiàn)意外傷害幾率較高,綜合上述提出的幾點原因可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對群體組織有效的體育教學工作,難度是相對較高的。
盡管相關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一直并未停止,但在深入對某小學進行體育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小學教育院校在組織群體進行教學工作時,是仍存在問題的,對此方面的具體分析內容如下:
大部分小學生年齡在7~13歲,此年齡段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甚至一些剛入學的學生,尚不適應小學學習過程,對于課堂學習方式存在不適應的問題。受到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認為,對小學生組織體育教學,就是帶他們“做游戲”,因此,也可以認為現(xiàn)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師尚未重視起組織教學的重要性。一些體育教師為了滿足教改文件要求,按照指導高年級學生的方式,進行低年級學生的體育教學指導,在此過程中,教師沒有關注到低年級與高年級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沒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導致設計的教學指導方案可行性較差。綜合上述提出的問題,本文將深入到對此方面的研究中,切合實際地定位小學生群體在學習中的需求,致力于組織一個行之有效的體育教學課堂。
為了更好地使小學生理解體育精神,本章提出創(chuàng)設低年級體育課堂教學游戲情境的組織策略,引導小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參與到活動中,通過個人真實體驗的方式,使小學生在參與到真實活動中后,可以感受到體育運動帶給他們個人的快樂。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此為教學切入點,結合不同學生的需求,自主安排教學情境,使教學工作的實施更加有效。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當關注到,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中最有效的手段,學生通過參與活動,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將活動與游戲作為載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中設置一些與團體相關的活動,并通過游戲的引導,樹立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參與體育活動存在一定恐懼心理,而要避免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此種認知,教師可在課堂上安排不同的方式,將學生引進游戲中,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到活動中。心理學家也曾在相關研究中提出:個體或群體的情感,大多是通過情感體驗得出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盡量為參與活動的群體與個體提供一個顯性環(huán)境,致力于通過此種方式,拉近小學生群體與體育活動、與體育文化之間的距離,為體育專業(yè)知識的指導與教學提供助推作用。當個體真正地融入群體活動時,學生將會在參與過程中,消除對體育活動的恐懼感與陌生感。學生對于體育活動將存在一種積極與主動的心理,在此種氛圍下,教師也無需對學生進行過多的行為與教學引導,甚至不需要糾正學生在運動中與活動中的行為錯誤,使小學生在運動中激發(fā)個人的天性,實現(xiàn)小學生個體在一個輕松與愉快的氛圍下、自由活動。
綜合小學體育教師的訪談總結可知,當下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較為單一。形成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學生不同于高年級的學生能夠對教師的話語有較為清晰的認知,無法自主認識到德育對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在組織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真實的情感,以此作為德育滲透的核心途徑。通過教師的情感,帶動小學生的情感,使德育能夠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在與某小學體育教師的訪談中得知,可以通過舉辦“小兔子采蘑菇”的比賽,評定“采最多蘑菇”的同學為1、2、3名,并予以相應的獎勵。通過游戲比賽的形式,讓小學生在享受游戲帶來樂趣的同時,加入良性競爭中,慢慢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競爭的正確認知。有不少小學體育教師認為,只有通過情感感染才能夠實現(xiàn)德育滲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在課堂中為學生模仿軍人遠征的情境,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模仿過鐵橋、爬鐵索等行為,在學生模仿與體驗的過程中,對學生講解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文化與體育精神,以此培養(yǎng)學生在參與體育學習中不畏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
個性化教學是教師極易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教育學家曾說過,個性化表達是小學生情感表達的基礎,只有具有個性化表達能力的個體,才能具有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而體育教育的本質與其具有雷同的趨勢,因此,教師需要把握此點,挖掘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運動潛力,盡量滿足學生在課堂中的好奇心,以促進或提高學生智力作為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允許學生思維呈現(xiàn)一種跳躍性或發(fā)散性趨勢,即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一些“稀奇古怪”想法,教師應當盡量予以落實,抓住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點,對小學體育課堂進行有效開發(fā)。
考慮到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通常較強,因此,教師應當遵循小學生的此種認知,擺脫傳統(tǒng)因素對教學行為的限制與束縛,科學地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使體育課堂成為學生游戲與娛樂的“樂園”,并希望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確保組織的體育課堂可以滿足小學生群體對學習的需求,以此將引導小學生思維占據(jù)課堂教學的主體工作,落實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的情感層面認知。
為了轉換小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錯誤認知,本文將以小學低年級群體為例,對體育課堂組織教學的有效策略開展研究,提出創(chuàng)設游戲教學情境、滲透德育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個人個性化展示等措施,并希望通過此次的研究,實現(xiàn)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工作的優(yōu)化,改善小學體育教學落后的現(xiàn)狀,使體育課堂成為學生娛樂、學習的主陣地,以此在真正意義上發(fā)揮體育課堂的作用與價值,實現(xiàn)更多社會群體認可小學體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