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在新形勢下,如何踐行以生為本理念,結合學生需求制定教學策略,充分挖掘學生潛能逐漸成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點?!耙詫W定教”可助力教師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制訂最恰如其分的教學方案,增強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本文將簡要概述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分析以學定教理念的內涵,探究圍繞“以學定教”創(chuàng)建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以學定教;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3-0089-04
On the Way of "teaching by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Jianjun?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of Yongch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practice the student-oriented concept, formulat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ombination with students' needs, and fully tap students' potential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educators. "Teaching by learning" can help teachers formulate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hing plan in combination with students' self-stud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and achieve ideal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by learning,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reat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classroom around "teaching by learning".
【Keywords】Teaching by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Group cooper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以學定教”是指先讓學生自學新知識,再由教師結合對自學實際情況的認知制訂教學方案,強化教學有效性。由于小學生的個性、學習習慣、基礎認知能力存在顯著不同,其對教學策略的實施與制定產生顯著影響。為避免數學教學陷入盲目的教學陷阱,教師應結合“以學定教”理念制定教學策略,深入領會“以學定教”的內涵,強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1.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
在基礎教育體系中,小學數學學科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學習的初級階段,這也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打好學生的理科基礎。換言之,小學數學學科是基于學生實踐活動、生活經驗所開展的教學活動,這也凸顯出小學數學所具有的生活屬性,其難以脫離生活化場景。同時,小學數學也具有大眾屬性,主要教學目標在于打基礎,并不強調數學專業(yè)性。相應地,教師的各項教學工作應圍繞數學思維體系構建展開,不可過于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與數學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上述特點,小學數學學科蘊含諸多基礎知識與極強的現實生活意義。若教師可引領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的運算法則,初步認識數學集合圖形,逐步具備問題的解決與分析能力,則可達成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明確數學教學目標集中于數學意識建立、數學思想了解、思維方法掌握等方面,充分展現數學學科所具有的教育價值。
2.“以學定教”理念的內涵
對于數學學科而言,“以學定教”是指將學生作為核心,將數學教學的出發(fā)點、落腳點放置于學生身上。通過系統(tǒng)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換言之,“以學定教”的核心在于明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并制定有效策略,立足于學生視角完善教學模式并優(yōu)化具體的實施策略。基于“以學定教”理念,在對教學策略、教學方案進行設計時,教師應深入分析學生需求,踐行因材施教理念,嚴格遵循人本教育理念創(chuàng)建數學課堂,進而緊密融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全方位發(fā)展。過去一段時間,由于學生處于不同的學習層次,其在課堂上展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運用個性化學習方法投入學習活動,意味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理解會存在一定差異?;谏鲜霰尘?,在圍繞“以學定教”創(chuàng)建數學課堂時,教師應將學生擺放到教學中心位置,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提供充足課堂活動機會,明確其為課堂主體,逐步煥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潛移默化地將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榉e極主動狀態(tài),以達成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3.圍繞“以學定教”理念創(chuàng)建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策略
(1)注重學習習慣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其不具備成熟的學習模式與充足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其學習習慣,規(guī)范其學習行為,以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對小學生而言,學習習慣是指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各項問題,讀題,審題,仔細計算,保障卷面書寫的格式規(guī)范、字跡工整,獨立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各項作業(yè)。同時,學習習慣培養(yǎng)具有自律屬性,這與學生的性格特征、年齡特點存在一定矛盾、沖突。在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著眼于自律性培養(yǎng),督促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持續(xù)提升其專注度。相應地,教師還可引入目標導向法、小組合作法、游戲教學法等不同方法訓練學生,增強其自律性,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常言道:“施教之功,妙在開竅,貴在引路?!睘榇蜷_學生對數學學科的通竅之門,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學習,再結合學習情況制定實施策略。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教師應先將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讓其學習訓練,培養(yǎng)其學習習慣。為更好地貫徹“以學定教”理念,教師應確保學生具備自學能力。例如,結合學生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年齡較小等特點,教師可遵循下列步驟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與正確的學習習慣:
第一,讀。認認真真地通讀課本中的課文單元內容?!皶x百遍,其義自見?!痹陂喿x活動中,學生不但要讀數學文字,還要理解標點、符號、插圖的含義,反復閱讀并感知數學知識,大致了解文中的學習重點。
第二,想。當學生初步了解了本單元內容后,教師可鼓勵其認真思考本單元的知識重點,了解各部分知識間的關聯(lián)性,找尋解題思路,慢慢優(yōu)化自身對數學學科的認知。同時,學生還應積極思考,記錄自身對新知識的問題與疑惑,整理問題交由大家共同討論。
第三,填。教師可將教材知識留出空隙,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與自我理解將書中空白填完整。對班內部分認知能力較弱、基礎不牢固的學生,教師可適當放低要求,降低標準,將教學重點放置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第四,做。數學教材的各單元都涵蓋大量例題,而各例題也具有典型性、相似性。相應地,學生可在草稿本上嘗試解答習題。值得注意的是,在該環(huán)節(jié),學生應使出全力,盡可能多地做題,做具有典型性的習題。此外,除了圍繞數學教材開展自學活動,教師還可引入問題解決方式,鼓勵學生自學。
(2)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由于學生具有不同的基礎情況。在圍繞“以學定教”創(chuàng)建數學課堂時,教師應根據學情實際調動學生的興趣,深化其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小學數學學科中的部分定理、概念不利于理解,甚至會阻礙學生掌握并吸收數學知識。針對教學難點,教師應分析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借助文字、符號、圖形理解定理與概念。比如,教師可引入數形結合方式,直觀、具體地展現相對抽象、晦澀的數學問題、數學概念,方便學生深入理解,強化學習體驗,深化其對數學規(guī)律、數學概念的認知。
在面對同類問題時,不同學生也會展現出個性化的思考方式。在社會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啟發(fā)性、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自我闡述,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將充足的表達與思考機會提供給學生,增強其表達與思考的積極性。再如,教師可鼓勵學生先表述,再組織學生相互討論,由教師進行點撥與反饋,總結評價學生的見解與答案,進而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圍繞基礎的數數進行解析時,教師可先為學生播放圖片,共同找出圖中的具體圖案。在觀察的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思考,由學生結合個性化觀察方法與思考習慣給出具體答案。上述教學方法既可保障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能讓學生結合自我方法、自我習慣學習數學知識。
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學生不具有較強的學習自律性,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常常會在課堂上走神。鑒于此,教師應將“以學定教”理念與上述特征相融合,將學生好動的特質轉變?yōu)橛欣诮虒W的因素。例如,教師可引入趣味、生動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優(yōu)化游戲教育方法,提前準備教學道具,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結合游戲活動設置具體任務目標,將數學知識滲透到游戲中。游戲化教學既可大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增強學習體驗。相應地,學生在游戲中可動手實踐,感悟數學游戲的獨特魅力,調動自我興趣,深化對知識的認知,逐步掃清后續(xù)新知識學習的阻礙。
(3)引入小組合作模式
小學生更愿意聚集在一起,而將學生聚集起來也可使學生共同感受學習的樂趣。鑒于此,教師可設定學習目標,將班內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鼓勵各小組交流互動,使學生可在協(xié)作與交流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學習體會。在創(chuàng)建數學課堂時,若教師僅憑借講解、說教,很容易使學生對課堂產生乏味、枯燥之感,無法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過去一段時間,教師會花費大量時間,浪費口舌講解數學知識,但卻無法充分顧及下面全體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換言之,教師不能將注意力放到每位學生身上,一旦學生短暫走神,則容易脫離正常的教學進度,進而無法理解后續(xù)的知識點。通常情況下,教師將問題融入課堂,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其走神。問題設置可強化師生互動,但由于班內學生數量相對較多,問題交流無法覆蓋到每一位學生。由于學生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性,教學效果也會存在明顯差別。為確保數學課堂可覆蓋到每位學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全面會發(fā)展,教師應從以下兩點入手,開展小組合作活動:
第一,教授學生如何正確交流,在交流活動中,學生通常會你說,我也說,爭爭吵吵,打打鬧鬧,逐漸亂作一團。鑒于此,教師可應將正確的交流方式傳授給學生,一人負責主要講解,其他同學認真聽講,邊思考邊聽講,重點思考“他”的認知是否與“我”相同,考慮誰的想法更全面。當同學發(fā)言完畢后,再由教師進行質疑或補充。在劃分小組時,教師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數學基礎的差異性,依循“同質異構”原則搭配各小組組員,讓優(yōu)等生帶動學困生。對于低年段學生,教師可用小組交流、同桌交流兩種方式,發(fā)揮榜樣作用,讓后進生積極學習優(yōu)等生,借鑒學習方法,不斷強化自信心與數學素養(yǎng)。
第二,教師應提供充足的交流時間。當前,為踐行新課程理念,部分教師專門設置了交流環(huán)節(jié),但未能給予充足的交流時間;這就使得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逐漸流于形式,不但未能發(fā)展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反而會大大浪費時間。針對低年段學生知識積累相對較少、學習經驗空白等問題,教師可從同桌交流入手,鼓勵同桌間相互交流,慢慢地學會如何傾聽他人發(fā)言,如何正確表達自我觀點,如何表述可讓大家清楚地明白含義。對于中年段、高年段學生,教師可組建四人學習小組,注重優(yōu)帶差、個性融洽、男女搭配等基本原則,由各小組自主推薦組長,負責協(xié)調組內交流,確保小組合作交流能夠落到實處。同時,教師還應給予充足空間、時間,不可草草收場,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
基于小組合作模式,班內每位學生均可提問,也均可回答問題。在參與實踐活動時,各小組成員也有均等的實踐機會。通過引領各小組間、組內成員間進行協(xié)作交流,可鼓勵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充分表達自我觀點;既可讓其提問,也可讓其回答,持續(xù)增強其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同時,小組合作還可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協(xié)作意識,鼓勵其積極思考,對不懂之處產生質疑,漸漸提高探究精神與自覺意識。值得注意的是,為踐行“以學定教”理念,教師應注重“教”與“學”的統(tǒng)一性,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教學功能。立足于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還應引入全班匯報環(huán)節(jié),確保自身可真正了解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優(yōu)化后續(xù)的課堂教學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4)聚焦數學學科重點知識
在創(chuàng)建數學課堂時,教師不能面面俱到地講解知識,應注重精講、少講。當前,小學數學的核心教學目標在于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探究精神。鑒于此,為充分踐行“以學定教”理念,教師應展現主導作用,不可牢牢掌控各項教學活動。部分教師形而上地認為,教學講解越細致,越有助于學生理解。一旦教師陷入上述認知誤區(qū),則很容易起到事倍功半的反面效果。不同于成人,學生的思維體系、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還較為脆弱。若教師過度細致地講解知識,學生容易不愛動腦,不會主動探究,不愿意積極思考,無法有效吸收數學知識,難以準確地找出解題思路。因此,教師應適當留足空間,鼓勵自學。若教師可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可慢慢培養(yǎng)主動學習意識。在教學初期,教師應注重教學引導,針對班內不同類型的學生優(yōu)化教學流程,明確目標,鼓勵其圍繞目標預習并與班內其他同學交流合作,再展示分享學習成果,最終由教師評價學習成果。上述流程可使學生逐步形成初級的自學習慣,了解各環(huán)節(jié)細則,持續(xù)增強學習質量。
(5)引入生活元素,豐富教學內容
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生活中蘊含著諸多數學元素。在圍繞“以學定教”理念創(chuàng)建數學課堂時,教師可汲取生活元素,簡單地展示原本相對復雜的數學定理,將生活素材與數學定理相融合,講解數學范例,拓展課堂邊界,拓寬學生視野,方便學生接受、理解,使其可從數學學科學習中找尋樂趣。例如,在圍繞“年、月、日”進行解析時,教師可將班內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將“臺歷”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摸索排列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思考下列問題:“為何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月份有30天,而有的月份僅有29天?”“月份與季度存在何種關系?”相應地,學生可結合對臺歷的摸索、探究,回答問題,再由教師進行點評并開展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學生正處在學習與認知的初始階段,學習過程會具有一定的興趣化、不確定性。換言之,學生對傳統(tǒng)一成不變的課堂模式會產生排斥、厭煩等情緒,靈動、多元、趣味的課堂,濃郁、興趣、寬松、舒適的教學氛圍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鑒于此,在圍繞“對稱”“旋轉”“平移”等知識點創(chuàng)建數學課堂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生活中所具有的“旋轉”“平移”“對稱”等實際案例,逐步將學生融入形象、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其感悟空間變換,深層次內化并理解知識點。
(6)圍繞“以學定教”,健全教學評價模式
在數學教學體系中,教學評價工作極其重要,其對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引導、激勵作用。為貫徹落實“以學定教”理念,教師也應圍繞該理念構建系統(tǒng)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反饋教學活動的各項信息。教師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將對學生的了解程度納入評價體系并將其作為重要評價內容。在創(chuàng)建小組合作模式時,教師應合理劃分組內成員結構,提升自身對學生方方面面的認知,如動手實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配合協(xié)作能力、數學認知能力,保證各小組組員能力均衡,充分展現每位學生的特長與優(yōu)勢。
第二,教師應作為教學評價主體,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活動,將課堂學習體驗、客觀學習感受作為教學評價依據。同時,教師還應結合教學評價活動發(fā)現自身不足,持續(xù)對教學模式進行完善。簡言之,對數學教學活動而言,教學評價可有效踐行“以學定教”理念,輔助教師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地規(guī)范學生行為;結合學生學情實際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與職業(yè)認知,創(chuàng)建更為高質高效的數學課堂,切實增強數學課堂的實效性。
4.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理解“以學定教”的內涵。通過注重學習習慣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入小組合作模式,聚焦學科重點知識,優(yōu)化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貫徹落實“以學定教”的理念,增強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芬.小學教學中“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嘗試[J].中國培訓,2015(08).
[2]邵建剛.以學定教:讓學習真正發(fā)生[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5(12).
[3]葉浩.小學教學“生本課堂”的實施策略例談[J].考試周刊,2015(94).
[4]鄔久紅.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的策略[J].文淵,2018(08).
[5]吳小燕.試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05).
[6]洪金山.學情主導,以學定教: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9(22).
397550058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