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唯唯
摘要:班委是班級的核心,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大學班級的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高校班委的選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日后班級內部管理狀況。目前地方高校在班委選拔過程中存在選拔時間過于短暫,學生競選班委目的單一,缺乏對所選崗位的明確認識等困境,為了更好地推動班委選舉,提高班委選拔質量,就要進一步增加師生地了解溝通,幫助新生正確、全面地看待和了解班委地具體職責,從而樹立他們地班級主人翁意識,為日后的班級管理打好牢固基礎。
關鍵詞:高校班委;選拔;對策
班委是學生群體基層的重要管理力量,是學生管理的主要抓手,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當前,地方高校的班委在選舉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難以解決,勢必會影響班級日后的建設和管理。
一、地方高校班委選拔困境現狀
(一)班委選拔時間快速短暫
新生自九月入校后,大部分的學生事務工作已經開始,因為缺乏相應的班級管理對接者,大部分高校會盡快確定班內的具體班委,班委的選拔時間非常短暫。班委選拔的方式可以分為任免制和競聘制兩種。任命制是指由輔導員直接指定班委人選的班委選拔方式。剛入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不相識,不熟悉彼此的性格和特長,缺乏了解。這個時候通過輔導員和其他高年級班委翻閱入學新生的個人檔案資料來了解新生高中時期的個人履歷,經過與候選人的談話,從而最終挑選曾經有班委經驗的新生來擔任大學班級的班委。競聘制是指通過班內的學生提交申請表,班內召開競聘大會,參與者通過即興演講的方式展現自己,班內采用公開投票、公開唱票的方式最終確定班內的班委。這種方式能夠給學生互相了解的機會,給想要擔任班委的同學展示的舞臺,形成班內的民主氛圍。學生參與投票投出的班委,在班內擁有更高的認可度。
目前而言,這兩種方式中的競聘制是大多數高校在使用的。雖然民主投票是一個公平公正的方式,但是新生班級的正常運行急需一個班委隊伍的支持與領導,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1很多高校急于選出班委盡快幫助輔導員完成新生軍訓、入學的相關工作,有些僅僅憑借新生的檔案履歷或者簡短的談話了解就敲定班委,時間短暫,做法倉促的選拔很可能會給以后的學生工作帶來諸多隱患。
(二)學生參與選拔目的性過于單一
因為多數高校選擇競聘制作為班委選拔的主要方式,學生可以自由參加競聘來爭取想要的班委職位。通過競聘,班級內的班委職位市場出現“供不應求”和“供大于求”的局面。班長、團支書作為主要職位受到追捧,而其他的職位卻頻頻遇冷,競聘人數稀少,甚至出現某個冷門職位無人競聘的局面。班委、團支書是班委重要職位,班長承擔著班委團隊核心和樞紐的重要角色,與老師的交流最多;團支書則是學生意識形態(tài)和黨團教育的最基層,能夠頻繁接觸到黨員和黨務工作者。學生對于重要職位的爭取折射了他們競聘班委的部分目的。存在部分學生當選班委主要是希望能利用自己班委的身份,爭取到各種獎項以及獲得入黨、保研等發(fā)展的捷徑,而鍛煉能力、協(xié)助老師幫助同學是其次。當選班委目的是為了利用官職為自己鋪路,這樣單一的目的造成大學生參與班委競聘時崗位出現“扎堆”現象,給后續(xù)的工作開展帶來難度。
(三)新生缺乏對所選崗位的明確認識
由于高中和大學在學習方法、學習氛圍、學習要求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加上班委設置存在不同,承擔的責任也不一樣,因而即便很多有班委經驗的競聘學生也會缺乏對所選崗位的明確認識。任命制的班委選拔是班級管理者對班委職務進行任免,很多被任免的學生不一定能夠了解大學班委的具體要求和工作內容。而對于競聘制,學生在選擇班委職務的時候很大部分出于自己的個人需求,想要入黨的學生選擇競選團支書,想要保證大學期間在校好成績的選擇學習委員,但是對于團支書和學習委員的具體職責和工作內容他們并不知曉,僅憑借自己的想象和部分職務字面的意思曲解了原本班委的工作。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上網查閱相關信息,了解大學的班委具體的工作內容。雖然提前了解的競選態(tài)度良好,但是學校之間的班委工作也存在著差異,因而依舊不能很好地了解本校的班委工作要求。如果新生缺乏對所選崗位的明確認識,那么將很難結合自身的能力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班委崗位。很多學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后,發(fā)現自己擔任的崗位工作并不是自己之前所想的工作,或者發(fā)現自己的個人愛好和興趣性格并不適合這個職務,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倦心理,疲于應付,影響班級學生工作;部分學生甚至提出離崗、換崗的要求,給輔導員的班級管理帶來困難。
(四)未參選者行使投票權利隨意
班委競聘制選拔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班級的民主性,讓學生選出自己的班委,但根據現實的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對于投票權利行使非常隨意。
隨意最大的表現在于“投親不投優(yōu)”??陀^而論,因為學生之間相處的時間較短,大學生進入大學首先是以寢室為單位進行活動,因而對于班上的其他學生并沒有過多了解;又或者班上的部分學生本就是曾經的朋友或同學,所以彼此之間比較親近。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人看到自己比較熟悉的人與其他人同臺競爭時,這些小團體有著共同的情感和利益基礎,極易錯誤使用投票權,而非以候選人的個人能力為選舉標準。2
部分學生的隨意還表現在游離于班級之外。在進行公開演講、投票、唱票的過程中,班級內的部分學生往往表現出了極度的不關心和沉默。既不參與競選,也不認真傾聽競選者的自我介紹,仿佛班內的所有事情都與自己無關。這樣的態(tài)度很明顯不能夠進行公正有效地投票。如果學生在競聘制班委實行的過程中隨意行使自己的投票權,那班委競聘制的優(yōu)勢將會完全喪失,班內認真投票的學生的努力也會白費。
二、地方高校班委選拔困境對策
(一)適當減慢班委選拔時間,增加師生間的了解
充分利用軍訓的時間,增進學生之間的互相了解。在新生入學后,可以充分利用軍訓的時間,讓新生進行一段時間的相處,彼此互相加深了解,同樣也給班級管理者相應的時間熟悉新生。
作為班內的管理者,無論班委選舉采用的任免制還是競聘制,輔導員或者班主任都要通過多種渠道積極了解班內的學生。首先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正面接觸和溝通來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談話;其次積極關注新生參與軍訓集體活動的表現,深入軍訓場地認識學生;再次通過走訪宿舍,深入學生日常居住的環(huán)境了解具體情況;最后可以查閱學生的檔案材料,對班級內的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在班級班委未選舉出來的時間里,面對繁瑣的學生工作,可以充分調動高年級學生,以高年級帶低年級的模式,選舉高年級“帶班”學生協(xié)助學生工作。
(二)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班委工作
充分把握新生入學初期時間,利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班委工作。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召開新生班會和一對一的師生談話。
召開新生班會更多的是面向班內全部的學生。通過班會營造班內積極向上的氛圍,班級管理者通過給班級的學生制定各學期的學習、活動目標,去引導學生真正認識到要完成目標,就離不開班委工作的辛苦工作,讓全體同學理解班委作為師生“紐帶”的作用,從而消除其他同學對大學班委的偏見和誤解。在班會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回顧,建立起集體意識,激發(fā)班內學生的凝聚力,鼓勵學生配合班委的日常工作。在倡導大家積極參加班委競聘的同時,端正參加競選的同學的動機,最大程度保證班委隊伍的質量。3
一對一師生談話主要面對已經被選舉出來的準班委學生。通過單獨談話來引導有意向擔任班委的學生,在溝通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讓學生認識到班委應當擁有的“服務意識”和即將面臨的挑戰(zhàn),樹立正確的班委工作觀念。一對一談話同樣也可以從側面了解學生競選班委的動機,從而能夠更加精確地對班委進行管理和教育。
(三)加強班委具體工作和職責的普及
剛入校的新生往往對于各個班委的工作存在刻板印象,這便需要班級管理者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及時普及,讓新生全面了解班委的具體工作和職責所在。比起教師召開班會來講解每個班委承擔的具體工作,新老生聯合座談會的方式更適合進行班委工作的普及。積極發(fā)動學生會、優(yōu)秀班委干部、優(yōu)秀學生黨員的力量,以座談會的方式讓新生老生面對面,對新生關于班委的問題答疑解惑。學生對于班委工作的問題比較細致,比起輔導員和班主任,從事過具體工作的高年級班委能夠準確地幫助新生了解目前學校對學生班委的要求。通過學生間的座談交流會,可以讓新生快速對于各個班委的具體工作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幫助他們結合自己的性格和優(yōu)勢選擇班委職位。
(四)增強學生班級主人翁意識
部分學生在班委競選過程中漠不關心往往因為個人缺乏班級主人翁意識,認為無論誰當選都對自己沒有影響,因而出現“投親不投優(yōu)”,棄權,隨意投票等現象。要培養(yǎng)學生的班級主人翁意識,就要給予學生班級的歸屬感。學生感受不到集體的溫度時,往往會脫離集體,或者是僅僅止步于周圍人的小集體,這些都是在班委競選中引起投票隨意的重要原因。在新生剛入校期間,班級管理者要深入新生,走到新生的生活中,了解他們的適應情況,幫助他們解決適應期的種種問題,讓班級和宿舍充滿溫度,引導學生主動融入班級,融入大集體,形成班級主人翁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正確行使自己的選舉權,在以后的班級活動中積極參與。
注:
[1]大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啟航——新生班委的選拔與培養(yǎng)[J]. 李玉安. 價值工程. 2010(13):256
[2]孫委委.高校班委選拔過程中選舉冷漠現象及對策研究[J]. 科教文匯 ,2016(12):147-149.
[3]高校班委選拔培養(yǎng)現狀與對策研究[J].馬琳. 現代交際. 2019(1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