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芹 安娜 項璞玉
摘 ?要: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所積淀的寶貴財富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切實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有力抓手,有助于將黨的政策方針貫徹落實,還可以切實提高新時代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質量。現階段一些高校黨支部建設存在不足,這就需要高校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加強黨員干部綜合素養(yǎng)。本文解析了基于黨史學習教育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價值意蘊,分析了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存在的問題,從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增強常態(tài)化教育,助力黨、團、班協(xié)同發(fā)展三個方面探究了具體路徑,以提升高校黨組織領導力,為新時代多維度增強黨支部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06-0121-04
高校須重視凸顯黨史學習教育價值,引導高校學生黨員樹立科學價值觀念,形成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堅實壁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要核心、以突出政治功能為前提,優(yōu)化黨基層組織設置,完善黨基層活動形式,突出高校學生黨組織領頭人作用,不斷拓展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現階段黨組織存在的問題。高校作為優(yōu)秀人才聚集地,是學習、研究、宣傳黨史的主陣地。大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益于提高學生黨員思政素養(yǎng),益于加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對于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也有著不凡價值。高校須全方位提升學生黨支部組織能力,樹立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于學生日常生活,突出黨史教育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帶領學生黨支部從中獲取精神力量、學習經驗智慧,為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奠定基石。
一、基于黨史學習教育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價值意蘊
依托黨史學習教育不只是為了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艱苦歷程,更是為了引導高校學生從艱苦奮斗的歲月中感悟我黨的精神、思想[1]。
(一)有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位置
由于科技水平提升,各類消極信息、政治形態(tài)的出現沖擊著高校大學生思想,部分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開始蠢蠢欲動,海量負面信息對當前時代青年大學生帶來巨大沖擊。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開展形式多元的黨史學習教育、大力宣傳英雄楷模光輝事跡,積極推進黨史教育學習入校園、進教學、進學生頭腦,培育青少年愛黨、愛國的感情。以此為基礎,高校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教育者帶領高校學生對歷史事件、人物、光榮事跡、思想進行學習,幫助他們建立正確歷史觀與黨史觀,還能夠幫助高校學生建立起抵御錯誤思想的壁壘。百年黨史教育有助于高校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我國歷史背景、了解馬克思主義。
(二)有助于培養(yǎng)高校學生愛國精神
其一,激發(fā)大學生愛國精神和民族責任感。縱觀我黨百年發(fā)展史,是一部堅定民族自信、引領價值追求的生動教材,具有巨大說服力和感染力。面對列強入侵,人民群眾慘遭壓迫剝削,我國共產黨帶領人們進行了長期斗爭,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挖掘這類英雄先烈的光榮事跡及愛國故事引入高校教育教學中,依托黨史文化資源對高校學生開展愛國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黨支部組織力,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感,進而更好地加強民族凝聚力。其二,幫助高校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夯實思政教育基礎。當前時代高校學生身處多元且復雜的環(huán)境中,在價值觀念、思想信念、誠實守信等方面存在弱化現象。所以,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高校學生秉承共產黨偉大理性、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對中國共產黨事業(yè)的認同度,進而緊跟黨的領導,堅定對黨領導的信任[2]。其三,高校學生可以更好地繼承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作風。我黨在百年黨史里形成了延安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積淀了諸多富有中國特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些文化資源都是加強高校黨建、提升組織力的重要內容,能積極弘揚中國共產黨優(yōu)良作風,幫助高校學生形成抵御錯誤思想的隱形壁壘。
二、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面臨的阻礙
(一)理想信念有待增強
現階段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在就業(yè)壓力日益加劇環(huán)境下,部分高校學生抱著功利性動機入黨,儼然已經危害了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根基。由于教育背景等巨大差異,思政教育工作者、任課教師、黨務工作人員等在高校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施教方法的選擇上也各有千秋,思政教育效果大不相同。另外,自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西方敵對勢力依托各類媒介宣揚負面思想,如形式主義、拜金主義等,使得部分大學生黨員對中國共產黨產生錯誤認知,導致他們理想信念根基出現浮動。
(二)能力素質有待提高
高校學生黨支部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引領作用,負責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方針、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黨員發(fā)展、指導參與班級團職務事務管理、學生思政教育方面,以上工作點覆蓋廣泛且都具有重要意義,高校黨支部干部需要具備較強綜合能力。然而,由于受“不重視黨建工作、黨建和業(yè)務兩張皮、黨建工作形式單一”影響,黨員干部培訓體系并未健全;黨務工作者不僅需要指導黨支部工作,還肩負著學生管理工作等,輔導學生黨支部干部精力有限。除此以外,由于學生黨支部老干部面臨就業(yè)、升學等因素影響,故此參與工作時間與精力有限,而新黨支部干部經驗少、能力欠缺等問題日益凸顯,使得高校學生黨支部效率難以有效提升,難以達到上級黨支部及學生期望,甚至出現學生黨支部組織散漫的情況[3]。
(三)服務水平有待改善
高校組織形式多樣,不僅有學生黨支部、學生社團、班級、團支部等正式組織,也有宿舍等非正式群體。班級中學生興趣愛好也有著巨大不同,如以知識學習為重點的學生、以順利就業(yè)為目標的學生等。所以,高校學生黨支部須協(xié)調好團支部和班級的關系,攜手確立科學的建設目標,幫助當代大學生做好學業(yè)規(guī)劃,并選擇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大學生群體中班委及團支部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學生面臨疑惑時一般會先尋求班級、團支部的幫助。所以,如何充分彰顯高校學生黨支部領導力,成為當前階段一個重要問題。高校學生黨支部應不斷挖掘班級與團支部間的契合點,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學習,同時幫助學生個性化健康發(fā)展,這需要學生黨支部不斷提升組織協(xié)調力。但是在高校學生黨支部中,由于黨員團隊年齡尚小,且經驗閱歷匱乏、服務意識略低,難以有效發(fā)展自身實際作用。
三、基于黨史學習教育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路徑分析
(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其一,突出黨史學習教育功能,將高校學生思政教育放置于黨支部工作的首位。自互聯(lián)網技術迅速發(fā)展,多元文化呈爆炸式傳播,加強高校教師及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重視思政教育才可以更好地堅定正確政治方向。高??梢酝ㄟ^“兩學一做”等主題教育常態(tài)化學習為內驅動力,補足學生精神之鈣,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幫助高校學生黨員知悉國內外發(fā)展趨勢,肩負起應有的使命[4]。
其二,以課堂教學與實踐生活為核心,夯實理想信念基石。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融合,充分發(fā)揮合力育人功效,積極開展形式各異的黨史學習活動,弘揚中國共產黨長時間所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于專業(yè)教學、教學體系中,引入社會實踐、網絡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中,構建全員、全過程、全課程育人格局,將理想信念扎根于大學生心中,使高校學生形成國家認同感及民族責任感,提高當代學生加入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
其三,對學習方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形成“線上+線下”“理論+現實”“集中+碎片化”的學習模式。緊抓黨史黨課等集中學習效果,借助多樣化線上教育渠道,如學習強國、學習通等學習平臺,突破時間、地域、師資水平的束縛,使大學生黨員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合理利用紅色精神、重大節(jié)假日等文化資源,依托釘釘、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構筑線上教育平臺,讓大學生學習黨的基本制度,了解黨的歷史進程與輝煌成就。
(二)增強常態(tài)化教育,提高黨支部自身能力
其一,增強高校學生黨支部自身建設,切實提高學生黨員黨性素養(yǎng)及自身能力。高校須重視提高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力度,除了大力開展高質量思政理論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還應以人才培養(yǎng)為核心積極進行培訓工作,如黨組織發(fā)展、使命和擔當等,幫助其知悉黨務工作內容,從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
其二,集中整頓軟弱渙散的支部。高校學生黨支部干部中增添副書記(由低年級學生黨員優(yōu)秀骨干擔任),避免老黨員干部由于實習、升學、就業(yè)而影響黨務工作的現象出現,緩解部分班級長時間得不到黨支部幫助的問題。
其三,高校學生黨支部須調動黨員指導及參與班級、團支部等管理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宿舍、班級等組織中學生黨員須積極加入組織活動,為組織高質量發(fā)展獻計獻策,關懷同學成長、學習、生活需要,攜手其他學生共同前進,真正實現“思想上認同、感情上信任、政治上依靠、工作上服從黨組織”。
(三)提升服務意識,助力黨、團、班協(xié)同發(fā)展
其一,切實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主動服務意識。在宣傳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政策、弘揚黨史教育、組織引導學生健康穩(wěn)定成長等方面高校學生黨支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黨支部組織建設中應以學生需求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須緊密聯(lián)系實際深層次講政治,為黨組織建設夯實基礎;需要黨員多維度了解學生、掌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依托黨支部組織多元化活動的將黨支部服務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強黨支部工作指向性、科學性。
其二,健全協(xié)調機制。黨支部、班級、團支部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健康成長中發(fā)揮著積極的助推作用:黨支部可以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覺悟;團支部可以切實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是事務管理主要陣地,三者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相互促進。黨支部應積極發(fā)揮自身組織力,組織學生黨員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管理工作,指導并幫助黨支部及班委會開展高質量工作,引領班級進步。黨支部、班級和團支部需要按期開展聯(lián)席會議,確定年級和班級的工作標準、工作要求、工作方案及責任分工,彰顯高年級黨員的帶頭作用,充分發(fā)揮班級黨員中的積極作用[5]。
其三,加大建設服務性黨支部力度。以“一心為民”為導向,多角度考慮學生各個階段的實際需求;以科學技術、知識技能的競賽為重要媒介,不斷鼓勵高校學生黨員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競賽活動,真正滿足當代大學生在知識能力提升、眼界拓展的需求;以“學業(yè)規(guī)劃”為有效助手引導大學生確立學習目標,端正思想、擺正態(tài)度,增強學習環(huán)境適應能力;以“就業(yè)發(fā)展”為牽引幫助大學生建立科學就業(yè)觀念,使其就業(yè)能力得以明顯提升[6]。
(四)把握主題學習,深化思想認知
其一,在進行黨史學習時,需要考慮其中各項理論的辯證關系,創(chuàng)建新型的學習平臺以及載體,抓好特色業(yè)務的學習要點,以此來為后續(xù)工作提供重要基礎。黨支部在學習黨史時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相互匹配,一方面要加強對黨史學習內容的深入性把握,另一方面要開展業(yè)務素質的訓練,以黨史學習帶動業(yè)務學習,不斷提高黨支部整體的工作能力,從而使黨史學習針對性能夠得到全面提高。在日常學習時要開展不同的專題報告會,通過不斷學習和研討進一步地貫徹落實新理念,并且在我黨發(fā)展歷史中明確新的任務,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發(fā)展水平,從而使各項能力能夠獲得平衡發(fā)展。同時還需要讓黨員明確高等教育在新時期發(fā)展的重要思路,構建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進一步提高整體的發(fā)展模式,適當籌謀自身的發(fā)展路徑,在黨史學習中不斷深化以及思考,從而使整體學習效率能夠得到全面提高。
其二,還需要抓好黨史特色化學習內容,以黨支部學習黨史為主要出發(fā)點,明確主要的工作重心和任務,圍繞毛澤東思想進行黨史內容的學習,同時也可以在內部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演講,通過講解偉人生動的故事,堅定黨支部的工作信仰,提高凝聚力,以此來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同時還要深刻理解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切為了人民,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深入分析黨史中的特色化教育內容,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實際的工作動力,以此來促進實際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開展特色實踐活動,感悟黨史精神
其一,在黨史學習活動中,要將理論和實踐相互融合,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完成黨支部自我修煉和自我感悟,不斷提高黨支部的思想境界。在實際學習時要定期舉辦業(yè)務服務的主題活動,根據實際的工作業(yè)務特點,以黨史學習為有效契機,不斷優(yōu)化整體的服務模式,凸顯黨支部工作本身的先進性。
其二,黨支部在后續(xù)學習時要開展特色化的專題研究,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黨支部的業(yè)務特點,開展生態(tài)文明教育研究模塊,貫徹落實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理念,按照黨委學習的教育目標以及要求,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高質量推進。從我黨光輝歷程中汲取新時代的發(fā)展方向和奮斗力量,譜寫新的篇章。
其三,在實際教育時還需要設置黨史專題研究項目,和其他部門進行相互溝通和協(xié)調,聚焦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順利進行,并且根據不同的黨史來進行深入研究,為工作理論創(chuàng)新貢獻應有的力量。在實際學習時,要結合我黨的百年建設歷史,充分發(fā)揮對服務工作的引領作用,并且結合以往的工作成就和奮斗精神,加強專題學習的力度,進一步發(fā)揮先進理論的重要優(yōu)勢。為黨支部深入學習黨史精神提供重要理論依據,在不斷反思中提升自我,凸顯黨史學習本身的優(yōu)勢。
四、結語
黨史作為我黨寶貴精神財富,是青年學生黨員政治引領的鮮明旗幟,可以幫助高校師生黨員回望本來、接受砥礪初心的心靈洗禮,也有益于強化其思想政治覺悟。現階段黨的建設對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應主動適應這些新要求,在加大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工作力度中需要重視內容務實,統(tǒng)籌抓好組織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紀律建設等,深化對黨史的理解、形成科學三觀,充分凸顯黨員帶頭作用,使高校學生黨員成為黨發(fā)展、國家建設的核心力量。
參考文獻:
[1] 許金慧.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的實踐路徑研究[J]. 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33(09):81-82.
[2] 李燦光.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現狀及提升路徑[J]. 現代交際,2021(06):19-21.
[3] 路娜,侯仕福. 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六重維度[J]. 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4(01):88-90.
[4] 韓繼鋒,尹晨曦,楊萍.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路徑研究[J]. 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19(23):285-286.
[5] 劉運璽.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地位作用、建設方向及路徑研究[J]. 高教學刊,2020(32):193-196.
[6] 許戎. “三型”體系建設對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的實踐研究[J]. 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8(01):115-117.
(薦稿人:黃杰鋒,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黨委委員,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21年度思政專項課題“基于黨史學習教育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實踐探索”(課題編號:2021SZZX018)。
作者簡介:陳海芹(1980—),女,學士,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安娜(1979—)女,碩士,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項璞玉(1988—),男,碩士,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