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寬英
摘 要: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更是重視學生潛能開發(fā)與個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開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就如何有效地運用音樂教學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總結如下。
關鍵詞:教學氛圍;主體地位;注重熏陶;學會欣賞
小學音樂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教學科目,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學得不到中重視,因此小學音樂的教學效果不好,質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直接決定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仍然深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方法方面存在很大的限制,導致小學音樂教學難以順利發(fā)展,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因此目前小學音樂的教學方法亟待改革。
一、構建情境、營造良好分教學氛圍,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
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對學生的審美、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身處于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具有良好音樂氛圍的感染和熏陶,才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構建有效的音樂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室中感受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更好、更快地投入到音樂的氛圍中。[2]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中學生的座位方法,設計出更具有藝術性的坐法,讓教室充滿美感,在教師中可以貼上一些音樂大師的畫像或者是音樂的音符,亦或是山水畫的等,在教師中播放一些賞心悅目的輕音樂,讓學生潛意識里就不斷地受到音樂的感染,從而在學習中更快地投入到音樂教學中。
二、尊重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背景下實施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不管是在買哪一個科目的教學中,教師都是占據(jù)課堂的主義地位,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在音樂教學中自然也不例外。要想實施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就必須要尊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tǒng)的教師占據(jù)主體地位的狀態(tài)。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課堂中引導和輔助學生進行音樂的學習,加強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還可以實施開放型教學,拓展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訴求進行自我音樂知識的接收,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促進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想象力的發(fā)展是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基礎,使學生通過知識積累和學習過程轉化成的重要能力。在音樂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想象能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領悟音樂所傳達的內容和情感,讓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掌握音樂知識,提高他們的探究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歌曲《找春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傾聽歌曲的同時,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自由想象,隨著歌曲的進行,學生在腦海中構思一幅春天的畫面,促進他們音樂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通過想象,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傾聽歌曲中感受到的內容畫出來。在繪畫過程中,他們充分結合自己的想象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使學生創(chuàng)造出不同內容的圖畫,充分發(fā)揮了他們思維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他們的音樂理解和感知能力。
四、注重熏陶,讓學生找到學習方法。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概念和理論,但音樂的魅力更多表現(xiàn)為只可意會的,是靠學生的感受、體悟和想象完成有效的個性化學習的。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很少會識譜,因此,他們在音樂學習中基本是模仿學習,很難有學音樂的方法。我針對這樣的情況,嘗試重視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形式多樣地學習一首歌曲,等他們都能聽會了,唱熟了,然后讓他們對照樂譜自己讀讀唱唱,在不斷的操練中讓學生像唱詞一樣唱譜。如我選擇《茉莉花》作為訓練的歌曲,孩子們會唱之后,進行小組合作,寓教于樂中他們學會看樂譜,注意對音高的認識,從而掌握這一概念。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情感的調動,可以指導學生學會聽音樂,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誘導,讓學生們在音樂享受中掌握知識,獲得自主學習音樂學習能力。
五、學會欣賞,讓學生獲得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學習的較高要求是學生能對音樂有一定的欣賞評價的審美能力。這一能力是建立在學生能夠聽出音樂的樂感,能夠在情感體驗中獲得個性化的所得。因此,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勇于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在《雪絨花》這首歌曲教學中,我沒有空洞介紹這首歌曲的背景,而是先播放《音樂之聲》中的相關片段,讓學生們自己感受音樂的背景,在視覺沖擊中感受雪花之美;在《雪絨花》傾聽中使小學生感受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首歌曲,從而培養(yǎng)審美意識和欣賞能力。當然,音樂欣賞和審美能力需要學生體驗的參與,學生只有體驗才能獲得音樂的感悟、欣賞和與美感。如《時間像小馬車》學習中,我就先讓學生談談馬是怎么跑的,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然后視頻展示自由的小馬跳躍、奔跑的場景,讓學生們在歌曲的傾聽中融入自己的動作。如此,學生能夠感受到樂曲傳遞的歡樂與愉悅,也能提高對音樂的欣賞和審美能力。
創(chuàng)新教育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樂的藝術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學生在學習音樂時陶醉在藝術活動的歡娛之中,學習音樂的過程即是對藝術樂趣的追求過程,這一優(yōu)勢是音樂學科獨具的。在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遵照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獨特優(yōu)勢,致力創(chuàng)新音樂教育的新方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向縱深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培培.讓創(chuàng)新教育使小學音樂教學如旅游般輕松愉快[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6:247.
[2]鐘華芳.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欣賞教學與歌唱教學的關系[J].藝術教育,2018,11:163.
[3]王慶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探討[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7, (02):346.
[4]張麗云.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J].新課程,2016, (09):113.
[5]王蓉.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中國西部科技,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