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芳
摘? 要: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是學習語言文字,課程的目標和內(nèi)容須聚焦于“語言文字運用”。如何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語言文字運用的有效性,是小學語文教師一直關注的問題。本文針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運用突出的問題,著重從在課堂中滲透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結(jié)果評價的研究等方面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語言文字運用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語言文字;課堂
一、當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缺乏興趣
大部分學生認為,小學語文的學習其實就是一個背誦的過程。無論上課聽不聽講,或者是聽不聽得懂,只要在考試前根據(jù)教師劃的重點進行背誦,最終都將取得不錯的成績。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語文課上學生幾乎都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對語文的學習極度缺乏興趣,最終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二)沒有激發(fā)主體意識,學習動力不足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jù)課堂的主體地位,單調(diào)的板書、乏味的講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盲目的聽課和做筆記。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意識沒有得到激發(fā),內(nèi)在學習動力不足,這必然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課堂。
(三)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合理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講解+背誦”的教學模式。這種單調(diào)、乏味的教學模式極大地阻礙了在語文課堂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語文課堂上,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語言文字運用的有效性
(一)在課堂中滲透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 游戲滲透的語文課堂教學特點。(1)娛樂性: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上常常會獲得愉悅感。(2)參與性:在游戲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高,學習熱情高漲。(3)虛擬性:在這種想象的游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心靈世界得到了充實。(4)體驗性:這種生命的課堂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或心理體驗,促進他們的成長。
2.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中滲透游戲教學的課例。小學語文《月光曲》一文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描寫: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下面是兩種不同風格的閱讀教學片段,可以從中體會出顯著的差異。
(1)常態(tài)的閱讀教學。教學方法1:教師讓學生讀,試著從中體味貝多芬琴聲的旋律怎樣變化;教學方法2:讓學生自讀,自主提出問題,與同學一起討論;教學方法3:讓學生邊讀邊寫出自己的感受或體會;其他: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在小組內(nèi)學習交流……
(2)滲透游戲的閱讀教學。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西游記》里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嗎?
生:喜歡!
師:希望自己也能像孫悟空一樣會七十二變嗎?
生:想。
師:這不難,現(xiàn)在你們就是“孫悟空”。請閉上眼睛,教師說“變”,同學們都變成了貝多芬先生,好嗎?
生:好!
師:一、二、三,變,現(xiàn)在同學們都是貝多芬先生啦!請大家一邊彈琴一邊睜開眼睛讀這段話,教師看誰的動作最優(yōu)美,聲音最動聽?
生:(邊彈琴邊練讀)
師:(提示)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師:大家時而輕柔徐緩、時而沉重剛健、時而高昂激越,情感豐富,再練讀。
師:好,皮鞋匠和盲姑娘已經(jīng)被大家的音樂陶醉了,大家停下來休息一會兒。貝多芬先生們:你們的音樂讓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讓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討論)
師:說得真好。為什么是“好像”看到和“仿佛”看到呢?
生:(討論)
師:皮鞋匠所聯(lián)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從哪兒可以看出?
生:(討論)
師:你們的琴聲實在令人太陶醉了,把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有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師:大家在彈琴的時候身體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呢?貝多芬先生們:請再次閉上眼睛,通過美妙的音樂把心中的感受抒發(fā)出來。
生:再次練讀。
師:皮鞋匠和盲姑娘聽了你們的琴聲覺得幸福嗎?
生:幸福。
師:能不能把他們高興、幸福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
生:(興致勃勃地朗讀起來)
……
在上述游戲閱讀教學中,學生不是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去感受、欣賞,而是成了貝多芬先生,通過音樂表達出來的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這絕妙的音樂把兄妹倆都陶醉了。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變身為貝多芬彈琴,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似乎沒有什么學習任務,分明和學生游戲。說是游戲,其實教師又是在引導學生領悟字里行間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品味詞語運用的準確性。這就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游戲化,這樣的課堂,是兒童生命成長的真正家園。
(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結(jié)果評價的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強調(diào)“評價建議”,尤其應注意發(fā)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能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指出教師應適當選擇和綜合運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結(jié)果評價,不能僵化為終結(jié)定論,不可單一為等級分數(shù),不再是教師的專制特權。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出示“課文主要從幾個方面寫了索溪峪的野?作者主要運用什么方法來刻畫索溪峪的野?”這一重點問題,讓學生展開交流,而后各小組匯報學習成果,帶領大家學習時,當個別同學匯報不充分時,教師讓組內(nèi)其他同學補充;這個小組匯報后,其他小組的同學針對匯報內(nèi)容談自己的感受聯(lián)想;如“他們小組說得非常形象,讓我聯(lián)想到了‘水’的其他畫面。”繼而運用作者的寫法,抓住“野”的特點,現(xiàn)場創(chuàng)作一個個優(yōu)美的句子。
三、結(jié)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語言文字運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抓住課堂教學改革的契機,轉(zhuǎn)變教學方式,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聚焦語言文字運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要努力做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有真摯的愛生情懷、有靈動的教育智慧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這樣,師生雙方都達到了“無為而治”的境界:沒有為達成目標而產(chǎn)生一絲緊張感,學生無拘無束,輕松愉快,趣味盎然。這樣的課堂,是兒童生命成長的真正家園。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 施茂枝. 語文新課程:關注兒童生命的成長——小學閱讀教學游戲化的探索[J]. 中國教育學刊,2006(06):44-47.
[2] 許曉梅. 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探討[J]. 小學生(中旬刊),2020(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