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
摘要:目的 對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切開復位內固定與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方法進行總結、探討,觀察、對比不同手術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共計76例,均篩選自收治的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對照研究法,分設治療觀察組與治療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患者38例。對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對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結果 在各項觀察指標上,兩組Harris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對照組手術時間明顯更快、出血量更少,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對照組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率要顯著的高于治療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閉合復位內固定可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出血量,減少對患者的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fā)生率較高,而切開復位內固定能降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率。提示在實際的臨床工作當中,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手術方式。
關鍵詞:青壯年股骨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閉合復位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6--01
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這往往與其骨質流失、骨質疏松及身體機能、活動能力退化等因素相關。青壯年發(fā)生股骨頸骨折的情況其實也不是非常少見,而且與老年股骨頸骨折所不同的是,青壯年患者的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的損傷所導致的,骨折的病情嚴重程度更高,而且后期更容易發(fā)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1]。在治療上,復位內固定是主要的方式,而且可以分為切開與閉合復位內固定兩種方式進行,其中閉合復位內固定具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但論兩種復位內固定手術方式的綜合療效,以及如何進行手術方式選擇,還需要進行專門的研究、探討與實踐。在本研究當中,閉合復位內固定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出血量,切開復位內固定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率更低,具體的研究過程與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20年1月到12月,研究對象共計76例,其均為此期間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所有患者經X線片及CT三維重建等確診,獲取骨折病情信息?;颊吣挲g不小于18歲、不大于48歲,都處在青壯年年齡階段。且所有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外傷及手術禁忌癥者,骨折至手術時間均在48小時之內。采取對照研究法,分設治療觀察組與治療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患者38例。分組后治療觀察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32.53±1.59)歲,Garden分型Ⅱ型6例,Ⅲ型19例,Ⅳ型13例。治療對照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32.96±1.28)歲,Garden分型Ⅱ型5例,Ⅲ型18例,Ⅳ型15例。上述資料比較,兩組沒有統(tǒng)計學層面的差異(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對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行硬膜外麻醉,選外側Watson-Jones入路,切口位于股骨大粗隆上7~10cm外側略前方位置,并沿股骨軸向下延長約10cm。按照常規(guī)操作程序,依次切開患者皮膚、皮下及闊筋膜。暴露闊筋膜張肌后,在股骨處切開闊筋膜張肌并向近端沿著闊筋膜張肌后側邊界銳性分離至股骨大粗隆處,T形切開前側關節(jié)囊[2]。直視復位后,在C型臂X線機輔助下,按相同方法常規(guī)置入導針、空心釘,并加壓固定。
對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行硬膜外麻醉,復位操作在在C型臂X線機輔助下進行。具有X線的可視化幫助,可以避免復位不到位的情況,提高復位效果。復位操作完成后,將3枚導針于股骨大粗隆下方向股骨頭方向呈倒三角形狀平行置入。對導針位置進行確認,然后再置入空心釘加壓固定。在這一操作程序當中,應當要注意空心釘的穿入深度,不能穿入關節(jié)腔,而且還要仔細的檢查螺釘螺紋,使其超過骨折線,這樣才能起到有效的加壓和固定作用。
1.3 觀察指標
(1)在手術過程當中,對患者從手術開始到手術結束的時間進行觀察,同時還需要對患者的術中出血進行收集,觀察出血量。
(2)在患者手術康復之后,采用Harris量表,對患者進行髖關節(jié)活動能力方面的評分,評分與活動能力的高低呈正比。
(3)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統(tǒng)計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X2和t檢驗,統(tǒng)計學計算所用的工具為Spss 21.0軟件。P值大于5的情況下,表示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層面的意義;P值小于5的情況下,則說明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后的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情況顯示,得分情況基本相同,而且都較為理想,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層面的意義。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方面,治療對照組患者占明顯優(yōu)勢,治療對照組的手術時間顯著更快,術中出血量顯著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參表1)。
兩組患者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率差異顯著,治療觀察組的發(fā)生率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參表2)。
3 討論
在人體結構當中,股骨頸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不論是下肢的有效活動還是負重,都需要股骨頸能夠正常的發(fā)揮作用,如果其發(fā)生骨折,就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疼痛,同時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顒?,降低患者生活質量[3]。臨床上,確實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居多,現目前可通過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來進行治療,且療效相當理想。但對于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來說,首選治療方案并不是髖關節(jié)置換,而是復位內固定,使其原有的組織、功能得到恢復。因為和老年患者相比較,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自身的骨質密度較高、整體技能也更強,如果不是特殊情況,不需要進行髖關節(jié)置換,其自身的組織、功能恢復后,能夠起到比髖關節(jié)置換更好的治療效果。
股骨頸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可以通過切開和閉合兩種方式進行,閉合復位內固定具有其優(yōu)勢,如手術更加簡單,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而且術后感染、神經損傷以及血栓形成等風險更低[4]。不過,就現實情況來說,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原因多為高能量高能量損傷[5]。因此病情也較老年股骨頸骨折更加嚴重和復雜,在高壓下容易形成關節(jié)囊血管損傷和關節(jié)積血,這會使得壞死的風險和概率增加,對患者的危害更大[6]。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則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關節(jié)囊內壓力,消除關節(jié)積血,使股骨頭的血供得到恢復,防止壞死的情況出現。這就提示在實際的臨床手術治療中,不能籠統(tǒng)的選擇某一手術方式,如果選擇的手術方式不恰當,就反而會增加患者的身心壓力、經濟壓力以及后期健康風險,顯然這樣的情況是需要規(guī)避的。
在本文的研究中,兩種手術方式下,患者的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基本一致,無明顯差異。但閉合復位內固定可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出血量,減少對患者的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則降低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率。這提示在實際的臨床工作當中,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合理的選擇手術方式,對關節(jié)囊血管損傷和關節(jié)積血嚴重的患者,應采取切開手術方式,防止其發(fā)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相反,如果患者無嚴重的關節(jié)囊血管損傷和關節(jié)積血,則可以選擇閉合手術方式,這樣能夠避免患者受到過大的手術創(chuàng)傷。
參考文獻:
[1]李若楊,李寧鑫,杜秀鵬,等.切開與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對移位股骨頸骨折患者骨折復位質量和髖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21,21(08):1494-1497.
[2]張海峰,薛錦標,蔡春岳.直接前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青壯年移位股骨頸骨折效果觀察[J].交通醫(yī)學,2021,35(02):147-149.
[3]陳高峰,陳福林.DDA入路切開復位空心釘結合內側支撐鋼板內固定與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比較研究[J].系統(tǒng)醫(yī)學,2020,5(18):56-58.
[4]李克,陳源.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Lisfranc關節(jié)損傷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9,28(08):1423-1424.
[5]周孝乾,田智勇,陳洪強,等.比基尼入路切開復位PFNA與閉合空心釘治療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老年骨科與康復電子雜志,2020,6(05):251-256.
[6]宋豐強,王剛,邢文韜,吳健.股骨頭干三維互動閉合復位技術治療難復性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J].安徽醫(yī)學,2020,41(12):14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