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巖
摘? 要:目的? 探究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措施的實施對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產生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鄭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免疫檢驗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干預方式分為對照組(49例)與觀察組(5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臨床免疫檢驗,觀察組患者在臨床免疫檢驗中強化質量控制。觀察兩組患者的檢驗結果可靠性和準確性以及兩組患者的檢驗誤診率、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檢驗結果可靠性、準確性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檢驗誤診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免疫檢驗工作中強化質量控制效果顯著,可確保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關鍵詞: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檢驗結果;檢驗誤診率
中圖分類號:R4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7-0-03
臨床免疫檢驗,具體是指借助免疫學方法分析受檢者各項免疫指標,繼而分析機體實際狀況,并判斷患者現(xiàn)階段是否存在免疫疾病;而免疫結果的準確性,會對臨床診療結果產生直接影響[1]。臨床免疫檢驗是一種優(yōu)質的免疫學檢驗手段,借助免疫檢驗可明確患者是否有免疫缺陷,繼而為臨床后續(xù)治療提供參考。傳統(tǒng)的免疫檢驗工作,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不足,繼而影響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為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需對免疫檢驗工作進行質量控制[2]。為探究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措施的實施對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產生的影響,選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鄭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免疫檢驗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鄭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免疫檢驗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干預方式分為對照組(49例)與觀察組(5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47.39±9.5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5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7.56±8.6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呒凹覍倬椴⒑炇鹬橥鈺狙芯拷涏嵵萑嗣襻t(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意識清晰、精神狀態(tài)良好;②神志清楚。
排除標準:①交流障礙者;②對臨床檢查和干預工作存在抵觸心理者;③依從性差者;④伴有急慢性感染者;⑤患有躁狂、抑郁、癲癇等精神疾病者;⑥患者或家屬不同意且不配合此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臨床免疫檢驗方法。前期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叮囑其檢驗前一晚禁飲食,檢驗當日上午抽取4 mL靜脈血作為檢驗樣本,將其置于抗凝管并進行離心處理,分離血清后借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對各項免疫指標進行檢驗。
觀察組患者對臨床免疫檢驗實施質量控制。免疫檢驗是一項臨床常規(guī)工作,可為疾病的基礎診斷和后續(xù)治療提供參考,所以免疫檢驗質量的高低至關重要,可對檢驗結果發(fā)揮決定性的作用??梢?,需在臨床免疫檢驗工作中對檢驗質量進行相應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疾病的后續(xù)治療進行指導。①完善質量控制及考評機制:嚴格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為依據(jù),建立免疫檢驗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免疫檢驗各項工作流程以及具體的執(zhí)行標準。同時還需成立質量管理小組,小組長負責檢查免疫檢驗中心的日常工作,每周五做一次工作總結,總結本周檢驗缺陷發(fā)生情況,準確制定質量改進策略[3]。②強化人員培訓:定期組織免疫檢驗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將免疫檢驗流程、質量控制措施作為重點內容,全面提升其專業(yè)技能水平。在此期間還需加強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旨在提升其質量及安全意識。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強化和各科室的溝通,樹立主動服務意識,隨時聽取各科室物品使用建議,對以上信息進行總結,并將總結結果在會議上反饋,以此為根據(jù)來改進質量措施[4]。③質量控制具體措施:檢驗前質量控制,嚴格遵循操作程序收集免疫檢驗標本,確保采血體位正確并且合理控制采血時長;得到標本后嚴格以標本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存儲方式,例如對熱不穩(wěn)定的標本應即刻冷凍,避免對標本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保證檢測環(huán)境,嚴格控制檢測環(huán)境溫度值和濕度值,盡快處置裝備溫度值和濕度值報警裝置出現(xiàn)的不正常情況。樣本采集和送檢,要求各科室在樣本采集前做好配合,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正確采集樣本,嚴格控制采集后的樣本,確保樣本有效性。為提高樣本的檢驗準確性,需剔除條形碼不完整、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的樣本,同時還需指導和糾正做法不合格的醫(yī)護人員,確保樣本采集規(guī)范性大幅提高,繼而保證樣本合格率。強化對標本質量的管理和干預,嚴格檢測收入的標本,若標本已經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或者是標簽及條形碼粘貼錯誤,必須拒絕收入標本,并準確指出標本不合格原因,和標本收集人員取得聯(lián)系后要求其再次收集標本,保證標本合格后送檢[5]。檢驗中質量控制,嚴格控制檢測環(huán)境溫度值和濕度值,盡快處置裝備溫度值和濕度值報警裝置出現(xiàn)的不正常情況。所用的檢測試劑必須是正規(guī)公司生產,確保檢測試劑盒處于有效期內,禁止使用過期的試劑盒,嚴格以檢驗要求合理選擇檢驗方法,保證檢驗流程順利開展,繼而提高檢驗結果準確度[6]。定期對檢驗人員開展專業(yè)訓練,提高其操作規(guī)范性,降低檢驗失誤的發(fā)生,繼而保證各項操作的規(guī)范性。日常做好檢驗儀器的養(yǎng)護工作,檢驗前仔細且全面檢查各項設備,確保其穩(wěn)定工作。檢驗后質量控制,強化監(jiān)測工作,檢驗完成后要求檢驗人員反復確認,保證結果的準確性。與臨床醫(yī)師良好溝通,認真聽取其意見,及時發(fā)現(xiàn)檢驗工作中的不足并改正。所有的檢驗儀器和設備必須要定期維修及校準,需定時養(yǎng)護酶標儀、移液器等儀器,確保所有儀器保持較好精準度[7]。④工作檢查:科室所有人員協(xié)同構建并完善檢驗科工作評價體系,確保對每周檢驗科工作檢查和評價;將儀器清潔、消毒等工作作為重點檢查內容,定期展開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落實質量管理措施。詳細記錄每周檢查結果,定期召開會議,分析和總結檢查結果,討論檢驗科室存在和出現(xiàn)的風險,提出針對性、規(guī)范性的解決措施;及時補充,便于下一階段質量管理措施的展開。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8]。以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分析此次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兩組患者檢驗誤診率、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9]。誤診率=誤診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檢驗問題發(fā)生率=問題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檢驗結果可靠性和檢驗結果準確性分別為96.07%和92.15%,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檢驗結果可靠性(79.59%)和檢驗結果準確性(75.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檢驗誤診率、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檢驗誤診率、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分別為1.96%和3.92%,對照組患者的檢驗誤診率、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分別為10.20%和16.32%,兩組患者的檢驗誤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免疫檢驗是臨床重要的檢驗工作,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會對疾病診斷造成直接影響,而準確的免疫檢驗結果,可幫助醫(yī)師及時確定致病因子,繼而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并實施[10]。臨床免疫檢驗屬于檢驗科重要工作,其檢驗水平的高低和檢驗科工作質量之間有直接關系,而檢驗項目較多且復雜,操作過程較繁瑣;在實際檢驗過程中,免疫檢驗會受內外源因素的影響,導致檢驗準確性出現(xiàn)誤差。其中內源性因素以體內物質較為多見,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xiàn)假陽性;而外源性因素主要以人為因素為主[11]。
近年來諸多因素的聯(lián)合推動下,我國檢驗質量控制工作持續(xù)發(fā)展,對免疫檢驗質量控制也提出較高要求,要求在臨床免疫檢驗工作中,需嚴格按照規(guī)范標準開展各項工作,并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仔細查找原因并改進,繼而確保免疫檢驗結果更準確。質量控制屬于優(yōu)質模式,以檢驗科工作現(xiàn)狀為基準,在質量管理期間有效解決檢驗科存在的不良事件,同時規(guī)范消毒、滅菌等各項措施,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發(fā)生率的同時提高檢驗科工作質量[12]。研究發(fā)現(xiàn)[13],免疫檢驗結果對臨床疾病診斷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檢驗過程中會受諸多內外源因素的干擾而導致檢驗結果準確性遭受影響,所以在臨床檢驗過程中開展質量控制至關重要,是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根本和關鍵。諸多臨床研究證實,為保證免疫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需開展并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免疫檢驗人員與臨床各科室人員需強化溝通,確保臨床人員詳細了解免疫檢驗項目,繼而提高自身對標本采集的規(guī)范性。②標本采集所用管需和輸注藥物管嚴格區(qū)別開,避免藥物融入其中,對標本結果的準確性產生直接影響。采集結束后及時送檢標本,檢驗前再一次核對患者信息,確保標本標識準確無誤。③為提高免疫檢驗操作規(guī)范性,醫(yī)院還需定期培訓檢驗人員,確保其規(guī)范開展各項操作,提高檢驗工作質量,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14]。
本研究結果示,觀察組患者的檢驗結果可靠性為96.07%,準確性為92.15%,對照組患者分別為79.59%和75.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在臨床免疫檢驗工作中強化質量控制的效果和價值。分析原因:檢驗科是醫(yī)院特殊且重要的一個工作科室,而檢驗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臨床治療措施的順利開展。近年來,我國各類疾病臨床患病率逐年攀升,但治療前的檢驗工作要求較高,由此說明免疫檢驗工作質量至關重要[15]。觀察組患者的檢驗誤診率為1.96%,對照組患者的檢驗誤診率為10.20%;觀察組患者的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為3.92%,對照組患者的免疫檢驗問題發(fā)生率高達16.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質量控制是典型的責任制模式,可細化免疫檢驗工作內容,合理分配工作人員各項任務,明確各自職責,增強工作人員責任意識的同時確保各項工作合理、有序開展。設立組長,可確保其從細節(jié)加強對免疫檢驗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保證檢驗質量的同時減少誤差發(fā)生。與常規(guī)管理模式相比,質量控制的實施更有利于均衡分配工作,具體職責落實到個人,可保證免疫檢驗工作順利且規(guī)范化開展;第一時間明確質量問題并采取改進措施,可完善免疫檢驗工作,提高整體檢驗質量[16]。
綜上所述,在臨床免疫檢驗工作中強化質量控制效果顯著且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魏曼.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檢驗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8,38(Z1):208.
[2]鄭錦仁,趙淑珍,李靜,等.檢驗工作中免疫檢驗的影響因素分析與質量控制探討[J].臨床檢驗雜志,2018,7(2):231-232.
[3]夏鳳瓊,林明春,肖禮紅.探析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的影響[J].臨床檢驗雜志,2020, 12(1):115-116.
[4]徐小婕,張婷.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于檢驗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的影響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19,15(4):58-59.
[5]許世琴.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7,25(7):65-67.
[6]馬濤,張月玲,龐世超,等.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于檢驗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21, 32(2):185-186.
[7]吳志東,丁睿.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檢驗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32):85-86.
[8]閆玉珠,王冀邯,趙和平.六西格瑪質量管理規(guī)則在羅氏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項目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20,35(2):148-152.
[9]喻允朝.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的影響探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20,9(2):71-72.
[10]郭霞,張麗梅,李明.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0,13(2):172-173.
[11]吳興勇,徐洪林,劉越,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甲狀腺自身抗體與纖維化四項聯(lián)檢的臨床價值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8):1329-1331.
[12]張維紅.免疫檢驗分析質量控制在臨床免疫檢驗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15(28):5386-5387.
[13]王江峰.探討揭示免疫檢驗分析質量控制方法在臨床免疫檢驗過程中的實際應用價值[J].國際感染病學,2020,9(3):43.
[14]冉橋生,蔣棟能,項貴明,等.6δ質量管理在臨床免疫檢測項目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5):892-897.
[15]何春容,劉華偉,傅愛軍,等.六西格瑪質量管理在某院新引進生化系統(tǒng)性能評估及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12):2145-2150.
[16]陸軍,李建立,王濤.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性措施對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的影響探析[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 23(A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