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華
摘要:現(xiàn)如今,很多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由于一直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所以缺乏合作意識。而且在小學校園里,還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這些小學生從小一個人獨來獨往習慣了,所以也很缺少合作意識。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在日后走出校園很難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想要在社會中立足,合作能力是最基礎的生存能力。所以,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在開展小學體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最佳時機。本文提出幾點在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合作能力;
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教學策略有很多,但是所有的教學策略都應該是為“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而存在的,否則學生不但不能夠得到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失去了體育課堂實踐活動開展的意義。通過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開展的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進行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活動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合作不順、難以與他人合作的現(xiàn)象,也會出現(xiàn)表面合作實則不關心的現(xiàn)象。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體育課堂實踐活動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體育課堂實踐活動。
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為基礎
想要通過開展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順利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就需要學生具有合作意識。合作意識是學生個人意愿、感受、思維等心理過程的綜合,是促使學生具有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一旦學生具有合作意識,那么學生就會意識到培養(yǎng)自身合作能力的重要性,自主地參與到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中,從而達成開展小學體育實踐活動的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果沒有參與,那么就很難實現(xiàn)教學的本質,也就不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時,應該利用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老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對接觸的事物充滿興趣,活潑好動,愛好運動,但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控能力相對較差。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課堂參與不積極。所以,針對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習主體的個性差異,需要設計適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方法。
二、引導學生掌握合作技能
而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就需要學生掌握溝通技能、活動技能以及交流技能。在小學生進行體育課堂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離不開合作與交流的形式和內容,是引導學生掌握合作技能的最有效教學模式。
1. 引導學生學會溝通
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很多體育老師發(fā)現(xiàn),當對學生進行分組,或者學生之間進行自發(fā)分組之后,學生們往往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樣開始,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從開端就阻礙了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體育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進行溝通。因為缺乏溝通技巧,分組后成員之間或是無從開始,或是意見分歧,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分配,通過競選,選定組長,由組長指揮成員進行實踐活動,當出現(xiàn)意見、存在問題時,組長可以引導組內成員互相交流,直抒己見。
2. 培養(yǎng)小學生的活動技能
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技能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活動技能。學生在進行小組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應該具有共同目標,所有成員向這個目標共同努力,并且在此過程中進行相互鼓勵、相互感激和尊重,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如果運動能力差異過大,則不利于活動的正常開展。例如,前滾翻練習中,組內成員活動技能相差較大,在滾翻時經(jīng)常失敗,學困生得到失敗消極的情緒,這樣不僅會減少學習動力,也不利于合作團結。這時,老師讓組內成員相互協(xié)助,幫助學困生完成活動,提高技能,獲得成功,培養(yǎng)團結、合作、友愛的氛圍。那么如何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活動技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呢?一是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運動能力平均分配,組與組之間相互平衡,以強帶弱。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推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積極性。二是根據(jù)學生能力,分為高中低三種類型的小組,設置不同難度的學習目標,對于能力較弱的小組降低實踐活動的難度;能力較強的小組可以有更多的拓展練習,分層教學;相同水平的學生在一組,更有利于相互交流合作,獲得更多的成功與自信。
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過程中,體育老師也應該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對小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鼓勵,并且引導小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在進行小組活動時,要踴躍地提出自己的建議,而且要學會尊重與傾聽,善于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問題,當結束小組活動時,要對小組成員進行感謝。從而增進小學生之間的友誼與合作意識,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與他人合作過程中的合作技能。
3. 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技能
交流技能的培養(yǎng)就是引導學生把自己有的與同學進行分享,而培養(yǎng)學生交流技能的主要工具就是語言,通過語言交流,將自身的情感和知識等傳達給同伴。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時,體育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并且要活躍小組的氣氛,對于分配給小組的任務要積極提建議,并且要聆聽其他人的建議,當出現(xiàn)不一樣的結論時,可以先認真聆聽,然后給出自己的見解等等。體育老師對于學生在進行交流時運用的表達方式也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三、引導學生養(yǎng)成合作精神
想要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就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合作精神,合作精神的養(yǎng)成也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進行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需要體育老師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訓練,多組織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體育課堂實踐活動,而且體育老師也要能夠參與其中,起到帶頭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體育教學情境。
四、結束語
通過開展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能力,是順應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的必要因素,需要體育老師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活動內容,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升自身的合作意識、技能以及精神,得到合作能力的提升,促進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推動小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先懷.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實踐和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4):109.
[2]王紅梅.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實踐和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