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軼君
摘要:初中英語是一門基礎語言類學科,大量的pair work、group work貫穿課堂。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課堂有效提問重在啟發(fā)學生的英語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與探究的意識,逐漸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最終形成質疑、善問的能力。有效提問應講究策略,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提問;措施和建議
“提問,思考,理解。這三個過程通常以動態(tài)的形式相互作用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課堂上的思考是學生工作的能量和學習的燃料?!盵1] 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問自古就得到中外教育家的高度重視和普遍運用??鬃泳褪墙虒W提問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其代表作《論語》中的教育思想就蘊藏在他與弟子的互問互答之中。
一、中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方面
初中學生個體英語水平差異明顯,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只求標準答案,希望學生按照預定的計劃和教學步驟去進行,教師更多提問中等偏上的學生,這些學生對于問題的思維和得到的答案更趨向于教師預設的結果,而英語水平較弱的學生可能聽不懂,較長時間思考后用中文都說得出,更何況要用英語來回答。因此,這些學生往往被忽視,不會主動思考甚至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2.教師方面
對英語教材和學生英語能力研究不深,多用ppt、video等輔助教學中精致的課件代替深層提問,只停留在淺層的Yes or No?Do you understand?交流上。學生沒有認真思考和分析問題就猜測教師想要的答案,這樣抑制了學生想象力和思維多元化的拓展,更談不上開發(fā)學生的智力[2]。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二、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界定
英語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情況,在課堂提出的問題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學生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引領學生在對新舊知識的融合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拓展思維方向,培養(yǎng)思辨能力,最終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三、Penny Ur (1996)提出的課堂有效提問標準
1.思路清晰clarity:使學生能夠立即掌握其大意,并清楚應該如何作答。
2.激發(fā)興趣interest:能夠帶動學生興趣,具有挑戰(zhàn)性啟發(fā)性。
3.創(chuàng)新思維extension:能夠使學生拓寬思維給出不同的答案,對于新穎別致的答案給予評價討論。
4.恰當反饋teacher reaction:使學生認識到無論如何作答,都不會受到批評和嘲笑會贏得尊重。
5.高頻參與availability:大部分學生都能作答,而不僅是班上幾個拔尖自信知識面廣的同學,多給學生一些等待時間提高問題參與率。
6.學習價值learning value:能夠活躍學生思維,有利于對所學材料更深層次的學習。
四、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具體措施[3]
1.擇時機提問
教師需要合理利用時間,在最為關鍵的地方提問。避免兩種:只有熱鬧忽略學生的思考,其實大多數(shù)學生不明白教師表達的意思,出現(xiàn)一種虛假積極的課堂氛圍。但教師如果不進行提問或太少,又會出現(xiàn)課堂氛圍死板僵硬,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
2.重難點提問
一般是課堂教學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的重心所在。較難掌握或短時間內不能理解,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將其劃分成學習的幾個階段,步步深入的進行提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如6AU3,7BU2,8AU4中不斷出現(xiàn)spend/take/cost/pay用法較為復雜多變,學生不能一時之間吃透,教師要分階段分步驟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不能心急。
3.疑問處提問
英語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經常出現(xiàn)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這就是疑問處也是阻礙學習之處。如小學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初中 o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of +星期幾或幾月幾日,學生總有疑問在兩個介詞in和on上,到中考前還分不清。
4.易錯處提問
在英語學習中經常會因為忽略了小問題,在一處反復錯。針對易錯處,教師不斷提問講解,進而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如9BU1第8頁so…that… “如此…以致于…(結果狀語從句)”和so that“以便于(目的狀語從句)”是容易搞錯的地方,幫助學生舉例理解eg: The suitcase is so heavy that we can’t carry it. I’ll give you a key so that you can let yourself in.
5.開放知識點處提問
在設置問題時多找一些開放性、多角度的英語題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和提升。在結合工作場景的語境中有效提問,鍛煉學生的語言應激性和英語思維能力。如8BU1Pollution Fighters,“Trees are our best friends against pollution ,but we cut down and burn millions of them.”教師引領思考“We must take action to help our Earth. How do we protect our Earth?”
五、對有效提問的建議
Wilen經過20多年的研究提出九條有效提問的建議[4]
1)設計提示課文結構和指導的關鍵問題
6)問題要緊跟學生的反饋
2)問題的表達要清晰、明確
7)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進行作答
3)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
8)多采用能調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的問題
4)要有邏輯地、連續(xù)地提問
9)鼓勵學生積極提問
5)設計的問題要有水平區(qū)分度
六、課堂記錄整理
課例一:7AU2 Our animal friends學生能夠理解提問嗎?核心問題是什么?平時用教參課件上課,今天嘗試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思考,以此作為課堂目標。走進教室時我有些緊張,由于對教師細致入微的觀察,學生們受到了我低氣壓的影響比往日更加安靜。我拿起一張課文插圖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他們看了畫又看了我,沒有馬上舉手,平時很優(yōu)秀的學生也沉默不語,此時的沉默就像折磨,我只好自己先回答來拋磚引玉。“I can see an SPCA officer.”看見幾只舉起的小手,答“I can see some puppies and children …” 我站在講臺處點頭。第二個問題“What are they doing?”,我想起了提問后等待,開始看表,3秒時間的沉默令人臉紅心跳,還是那幾個舉起小手,問了一個離我有點遠成績還可以沒舉手的學生,他站起來一言不發(fā),我腦袋就大了,想著該怎么補救?“Are they their owners ?”“Why?”又是一片沉默, 角落里一個男孩總算舉手回答:“No, they aren’t .”“SPCA is a place for some homeless animals.”終于接近答案了。我自己回答:“They want to keep puppies as their pets.”“Do you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 new puppies? ”這是第三個核心問題,這次學生有5秒時間討論,教室里立刻開始吵鬧起來,課堂氛圍瞬間有點失控,但學生們似乎很開心。眼看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無法實施,我直接自己回答起來。
課例二:7AU7 Signs around us這次表情自然,先講明提問是要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每個人都有責任思考并回答問題,所有的答案都受到尊重。無論舉不舉手,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提問,隨時注意傾聽和思考。我還是用圖片導入課文,“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舉手的同學明顯多了,“I can see a boy.”問“What is he doing?”答“He is running across the road.”問“Is he doing the right thing?”答“No.” 問“Why?”給予等待時間,我走近并用眼神鼓勵,答“Because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and the white lorry is driving through it .” 我們一起鼓掌,他觀察仔細說出紅綠燈的顏色和運用詞組drive through。問“What should he do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He must wait on the pavement.”“He must obey the traffic rules.”問題一回答很順利,學生也很優(yōu)秀?!癢hy should we obey the traffic rules?”這是第二個核心問題有點難度,給了5秒左右,請一個中等學生回答,他站起來有點心虛,我提示,“If no one obeys the traffic rules ,what will happen?”這樣比較容易理解,答“There must be many traffic accidents.”問其他同學,有人說“不敢過馬路”“一定到處堵車”,這是本課要達到的目標---知道規(guī)則的重要性。接著討論班級規(guī)則引出核心問題“Class Rules”,a group of four討論,一分鐘討論,我到處巡視解答,最后每一組派一個代表回答,點子最多的組獲勝?;卮鹫恚骸癗o talking loudly. No phones. No littering. No food. No painting in the books. Keep the books clean. Listen to teachers carefully. Put up your hands while asking the questions.”沒想到學生的答案如此多樣化。
反思:緊張的情緒會傳遞一種負情緒,當改變上課模式時先告知學生規(guī)則,力求對所提的核心問題表述清晰,精確地利用加工性問題完善學生的回答。在學生產生疑問時給出必要的提示并延長等待時間,當回答超出預設答案,給予多樣的反饋。傾聽時離學生位置要近,叫不舉手的學生回答時要積極引導。只要給予學生信任他們的表現(xiàn)絕對會超出預期。 分析:第一次加工新問題的數(shù)量沒有第二次多,說明臨時構建問題的能力第二次比較強,參與人數(shù)第二次也增多,說明學生慢慢適應老師的教學。等候時間第二次相對充足,不僅學生能完整回答,也給老師構建問題提供了時間,說明足夠的等待是保證有效提問的必要條件。為了更詳細了解學生還做了問卷調查。(見表一表二)
8.結語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課堂提問是英語交際活動的催化劑。英語課堂終究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課堂。學生英語能力的差異性和教學的開放性,會使回答呈現(xiàn)出多變性和復雜性,這就要求英語教師適時、靈活地調整所預設的問題,或者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提示,或者放棄預設機智地形成新問題,讓課堂有效提問助推英語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Jackie Acree Walsh《優(yōu)質提問教學法》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2. 孟春國《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
3. 從認知心理學視角探討中學英語教師課堂語言效能[J]. 趙鳳琴.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8 (10)
4. Dantonio,&Beisenhers,2006.課堂提問的藝術(宋玲譯)[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1] Jackie Acree Walsh《優(yōu)質提問教學法》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2] 孟春國《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
[3] 從認知心理學視角探討中學英語教師課堂語言效能[J]. 趙鳳琴.?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8 (10)
[4] Dantonio,&Beisenhers,2006.課堂提問的藝術(宋玲譯)[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