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月娥
摘要:新課程改革標準規(guī)定,小學音樂教學應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從分析小學音樂課程現(xiàn)狀為出發(fā)點,詳細探討了如何更好地將生活化教學方式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對小學音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大膽創(chuàng)新。
關鍵詞:小學音樂;生活化;教學
前言
隨著新課程標準在小學學校的實施,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和質量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提高。音樂是一門學生真正熱愛的藝術學科,也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和目標。因此,音樂教師應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結合生活觀念、具體事例和情境學習條件,積極教學生接觸現(xiàn)實生活,通過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和美感,生活教育理念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了新的契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如何合理的利用它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是新時期音樂教師亟待探究的問題。
1小學音樂課程現(xiàn)狀分析
教師注重學生的技能學習,忽視學生的興趣。一些教師認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知識和實踐技能,并注重對教學過程內容的直接理解。小學音樂課時間不多,教師必須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任務,教師必須是課堂的中心。然而,學生很難控制導致懷疑和過深的知識,這使得音樂課僅僅是傳播信息,沒有達到影響學生學習音樂樂趣的目的,盡管音樂教科書中有許多影響我們生活的最好的歌曲,如果沒有任何與他們的生活相關的音樂作品學生也會因為不喜歡課程內容而導致學生對音樂失去興趣。
2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做好課前準備
為了提高小學音樂課的錄取率,教育者應關注小學生的特殊性和心理發(fā)展,強調課程設計和相關要素與生活的適當融合,以及可接受和可理解的小學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學習和感受音樂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創(chuàng)造性技能對于小學音樂學校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尤其是對于那些詞匯量和節(jié)奏感都不足的小學生來說。因此,教師必須將生活模式納入教學大綱中。比如在"不再麻煩好媽媽"的教育活動,因為學生有寫歌詞的任務,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幫助家長洗碗、掃地、整理床單、清潔桌子,以幫助學生總結并提前為學生準備有用的短語,這使學生更容易學習相關知識,也使教師工作得更容易。
2.2引導生活化探索,強化學生音樂意識
在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小學要用音樂感染和教育學生,使音樂有節(jié)奏、有精神,教育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第一,有效地釋放壓力,獲得有趣的音樂體驗。當學生感受到學習和生活的壓力時,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從有趣的音樂活動中解放出來。學生使用多媒體設備、樂器或自制樂器,結合唱歌、跺腳、拍手等多種活動,軟化教學生活,培養(yǎng)高尚行為,促進健康成長。第二,學習生活情懷,培養(yǎng)審美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加強對學生的美育,音樂教師必須將音樂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思維的一種手段。"愛和平"這一模塊的主題是愛好和平的音樂,教授本模塊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心中的愛,如音樂課程《各國兒童心連心》、《小小白鴿》,并利用視頻材料為小學生營造團結互助、共同教育的友好形象。結合視頻和聲音,小學生唱和平歌,準備紙鴿表達對和平的向往,培養(yǎng)學生強化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前景。
2.3營造生活化氛圍,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各種思維能力還沒有系統(tǒng)化,他們對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沒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生活環(huán)境,展示學生熟悉的音樂表演,比如,四年級的《采茶舞曲》作為江南的一首民歌,整首歌巧妙地融入了表演的各個元素,描繪了江南如畫的風景,它還向作者表達了對茶壺的贊譽和熱愛。在課堂上,老師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動的江南春色,將學生帶到茶農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他們一天工作的艱辛,為他們創(chuàng)造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從而學習富有成效的情感共鳴,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內容。教師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把他們生活中的場景、事物與音樂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2.4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進行文化滲透
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圍繞這一策略組織教學活動。藝術源于生活,因此藝術對象在反映生活觀念方面具有諸多優(yōu)勢。雖然音樂、體育和美術是同一種藝術,但音樂作為一種"活"的藝術,有其特殊性。音樂教學必須是"活的"。這種活主要表現(xiàn)在將學習與生活情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加入游戲,并在這些游戲中創(chuàng)造具體的情節(jié),使小學生能夠在他們的角色中體現(xiàn)音樂表達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音樂,產生激情,讓教師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音樂釋放情感,通過這樣的渠道傳達思想。音樂與人的情感息息相關。因此,在情感方面,音樂課應該具有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情感力量。比如教師可以將一些生動活潑的民俗引入學校課程,使學生擺脫陌生的音樂知識。農歷十五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元宵節(jié)。在這一天,舞獅隊會走過自己的小巷,自己的家。每天都有鼓和鞭炮,老師可以安排觀看舞龍舞獅表演,在課堂上放鼓讓學生敲打,感受它的應用,了解民俗與音樂的關系。同時,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向學生普及元宵文化,或者自己組織制作燈具,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燈具的理解和興趣,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觀看元宵燈飾的舞臺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對元宵文化的理解,從多層次進行文化滲透,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3結語
總的來說,音樂是藝術的主體。源于生活,回歸生活,以生活化教學為基礎組織課堂音樂活動,讓學生感覺更親近、更熟悉、更快樂,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增強合作能力、學習實踐經驗和創(chuàng)新活動提供了切實的幫助。讓教師關注音樂作品的生活方式,關注生活環(huán)境的融合,提高學生體驗,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高學生接受音樂作品的能力,使音樂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好伙伴。
參考文獻:
[1]楊德榮.試論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措施[J].讀與寫,2021,18(2):221.
[2]闞梓豪.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J].讀與寫,2021,18(9):240.
[3]劉翠蘭.新課改下小學音樂生活化教學實踐分析[J].考試周刊,2020(4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