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要: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體驗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還可以在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將體驗活動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既可以增強學生參加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主要闡述了體驗活動的特點,分析了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活動
前言: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立足于思想道德和法治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思想意識發(fā)展的學科。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農村學校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程度不夠,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體驗活動作為一種通過特定情境展開體驗的教學方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上攵?,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運用體驗活動方法是大勢所趨。
一、體驗活動的優(yōu)點
(一)教學方法簡單易行
體驗活動是一種直接通過情境進行教學的方式,其方法是非常簡單直接的。它主要是模仿我們生活中的具體情況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能夠接受,也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生活中的應用。這種特定的體驗活動情境,實際上是再現了我們生活中的場景,與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生活十分符合,另一方面還改變了傳統(tǒng)的枯燥灌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地將知識學以致用。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進行生活運用,就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突破點[1]。
(二)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學校課程很大一部分都來源于生活,而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更好地生活。然而,現在很多教師根本不重視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不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知識。這就會導致學生知識學習的工具,生活的弱者,這便是目前小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運用體驗活動模式就可以有效改變這種現狀,體驗活動通過模擬生活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方式體驗生活中的知識,并且加以應用,從而加深了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加了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目前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陳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改變成為了當前教育的重要優(yōu)化方式。在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學模式依然傳統(tǒng)陳舊,教師仍然處在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學積極性。教學方法也主要以講授法和演示法為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道德與法治教師在上課時,機械化地講解教材理論知識,象征性地作出道德與法治事件展示,有時甚至忽略演示過程。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快速地完成教學目標,但是卻忽視了教學質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最后也沒有與生活相關聯(lián)、運用的能力。
(二)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但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參差不齊。許多道德與法治教師無法轉變傳統(tǒng)觀念,進行終身學習,他們安于現狀停滯不前,其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需求。甚至一些師資力量薄弱的農村小學也沒有專門設置道德與法治教師,而是讓其他科目老師代上道德與法治課。這種情況下,直接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質量不佳,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推動。
三、體驗活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教學的推進。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是十分重要的?,F在道德與法治教師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相處模式,對學生居高臨下地指責批評,應該要主動發(fā)現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新型的師生良好關系的建立。另外,還要以體驗活動方式為突破口,構建融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和學生討論最近的道德與法治的新聞,表達看法拉近距離,再詢問最近的學習壓力、學習狀態(tài),建立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然后再教給學生品德知識,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
(二)通過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活動主要就是讓學生在特定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中展開教學,既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能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完成知識的運用轉化和鞏固。要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的情境,首先要充分分析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內容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符合學習規(guī)律的情境[2]。例如,在小學高年級學習《公共生活靠大家》章節(jié)內容中,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了基本公共生活的概念之后,教師設問:生活中規(guī)則是不是無處不在的呢?你能說說公共生活中有哪些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嗎?此時學生就會自動帶入場景回答: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亂扔垃圾!還可以創(chuàng)建情景體驗,讓學生小組扮演情景劇。展現生活中不守公共秩序和規(guī)則的行為,不給老人讓座、闖紅燈等,并且在提醒下進行改正。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體驗活動情境來教授道德與法治知識,可見非常有用。
(三)道德與法治理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能力強,與生活緊密相關。為此,教師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活動時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在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基礎上,從道德與法治的角度看待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道德與法治認知能力。在體驗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基礎,以生活為導向,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道德與法治原理,用道德與法治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比如,在六年級學習了環(huán)保相關的知識后,為了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環(huán)保有更深入地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運用環(huán)保理念。讓學生記錄下生活中能夠采取的環(huán)保措施,或者進行環(huán)?;顒訉嵺`,當社區(qū)垃圾分類勸導員等。此外,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表演一些生活中的環(huán)保場景,像社區(qū)垃圾分類、將別人亂扔的垃圾丟進垃圾桶里等。通過這些易于操作的體驗活動,學生就會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程與生活的近距離。
四、結語
將體驗活動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個性化全面化發(fā)展。因此,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升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將體驗活動積極運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中[3]。
參考文獻:
[1]宋彤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體驗活動的創(chuàng)設[J].2021.
[2]王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體驗活動的策略[J].文學少年,2021(22):1.
[3]張慧芬.活動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J].知識窗,20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