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衛(wèi)華 李小雨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授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的有效提問和鼓勵性評價是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和學習語文興趣以及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度解讀,在課堂上提問出有價值、有思考性的問題,有意的為學生設置問題的切入點,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讓有效提問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機。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
1.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現(xiàn)狀中,經(jīng)過分析發(fā)現(xiàn)仍有部分教師僅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的重點對學生進行提問或過于局限提問少數(shù)優(yōu)秀生,沒有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提問的層次,無法調(diào)動起每個學生參與提問的積極性;由于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多,知識量大,有些教師為加快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將授課時間占用過多,提問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導致學生回答困難對答題產(chǎn)生畏懼心理,容易打消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學生回答提問后缺乏有意義的評價,常用對或錯、好或差等簡單表述評價學生的回答,尤其在學生提供不正確的答案時,一味地否定使學生降低學習的積極性,缺乏教育意義。針對上述問題,反映出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有效提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需要有針對性的解決和優(yōu)化當前課堂提問中反映出的問題。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有效提問的策略
2.1結合學生實際能力分層次進行有效提問
教師在備課時要通過深刻解讀教材整理出在課堂提問時的主次問題以及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次設計提問,圍繞課程重點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提問,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提問中,幫助學生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首先帶領學生朗誦全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并向能力一般的學生提出入門問題:“作者為什么對桂林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其次帶領學生找出作者描寫桂林山水的語句并向水平中等偏上學生提出問題:“桂林山水的奇在哪里、秀在哪里、險在哪里?”。最后再次和學生品讀課文并向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提問:“作者用什么樣的寫作手法講述了桂林山水的特點?”。課后留給學生拓展性問題:“請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語言文字來寫一寫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吧”。
2.2通過設計情景優(yōu)化提問方式進行有效提問
教師在授課時,應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問題情境,對學生要思考問題的做好鋪墊。設計的問題要使學生感受到趣味性、奇妙性和富有思考性。學生在教師提問的過程中可充分激發(fā)自身學習的潛能,提高對課程知識的思考與探究能力,對學生語文知識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觀潮》這篇文章時,首先通過課堂互動對話引出提問:“哪位同學去過海邊?看到過海水漲潮時的景象嗎?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嗎?”其次通過帶領學生通讀文章領略錢塘江大橋是如何被稱為“天下奇觀”的,初步感知其壯麗與雄奇并以此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潮來了,又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具體是通過哪些文字描述感受到的?”,最后留給學生趣味性的思考問題:“如果你是導游,如何向游客介紹錢塘江大橋?”使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學的魅力。
2.3運用多元評價方式進行有效提問
“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元評價方式鼓勵、引導學生是讓課堂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扉的重要途徑。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面對幼小可愛的學生應通過自己的語言帶給學生鼓勵和自信。學生能力層次不同,教師在提問時掌握語言分寸十分重要,尤其對后進生要激勵性地評價他們回答的問題,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例如在學習《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時,在領讀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時,提示學生詩人用“啼不住”的描寫來突出船快,由此引出問題:“詩人為什么會覺得船行的快呢?”這也是本首詩的重難點,需要結合詩人當時的處境去回答。在學生回答較好的情況時,可及時予以評價:“你的思路非常清晰,說的很好,有些想法老師都沒有想到”;對于回答不上來或回答有偏差的同學可以告訴他:“不要心急,不要害怕出錯,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棒的,下次再接再厲”。對于膽小內(nèi)向的學生要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讓他們“開口說話”,回答問題后帶動全班對其掌聲鼓勵,增強學生自信,使學生勇于嘗試回答問題。教師的鼓勵性評價對學生來說是語言的力量、是心與心的交流,一味地指責挖苦會疏遠師生距離,造成學生低落、有話不敢說的消極課堂氛圍,教學效果也會因此失效。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用新的眼光審視學生,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協(xié)調(diào)者。
結束語
教師在課堂提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進行有效提問對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提問中教師不僅要從教材大綱出發(fā),還要從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角度入手,通過巧妙地設計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展示自我,培養(yǎng)積極向上、自信的學習精神。
參考文獻:
[1] 石紅艷. 有效設計提問提升閱讀素養(yǎng) ——略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問策略[J]. 新課程,2021(15):186.
[2] 梁伶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策略[J]. 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20(2):57-58. DOI:10.3969/j.issn.0450-9889.2020.02.020.
[3] 李燕梅. 有效設計提問,提升閱讀能力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問策略[J]. 華夏教師,2021(29):39-40.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1.29.019.
[4] 羅正筆.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J]. 教育界,2017(31):37-38. DOI:10.3969/j.issn.1674-9510.2017.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