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橋
摘要:“教會·勤練·常賽”這一種教學模式,從實際教學角度來看具有鮮明的應用價值,對學生更加有利。對目前初中教育情況而言,將“教會”“勤練”“常賽”三者融為一體,確實對體育技能及技戰(zhàn)術的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著關鍵性作用,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綜合地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zhì),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教、練、賽
引言:在當前的體育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體育教師普遍靠控制課堂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課堂完全以教師為中心。為了盡快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往往以講座為訓練,以實踐為競賽。從長遠來看,學生有效參與的機會更少,對學習失去興趣。另一方面,鑒于體育課的開放性,體育課堂往往會面對很多外在因素,使得課堂教學難以按預定的計劃去順利實施,以致無法將整個班級的主動權完全落實到課堂上。因此,對初中體育“教會·勤練·常賽”實施途徑的設計與實踐策略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一、“教會·勤練·常賽”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現(xiàn)狀
1.課堂依舊是“教師中心”
在目前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全局掌控體育課堂,課堂完全以教師為中心。一方面,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目標,往往以講代練、以練代賽。長此以往,學生有效參與機會更少,就失去了學的興趣。另一方面,由于體育課堂的開放性,過多的外在因素考慮,往往使課堂教學顧此失彼,沒有辦法完全將課堂主動權移交給學生。
2.“教會·勤練·常賽”無法完全融合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會”“勤練”“常賽”三者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靠“練”鞏固,“練”靠“賽”提升,而“賽”又得靠“學”再次豐富,三者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但是,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練”與“賽”,或只注重了學生的“練”而忽視了學生的“學”與“賽”,從而導致了“學”“練”“賽”脫節(jié)或分離,出現(xiàn)了體育課成了“演講課”“訓練課”等不良現(xiàn)象,“教教材”“輕能力”等弊端屢見不鮮。
二、初中體育“教會·勤練·常賽”實施途徑的設計與實踐策略
1.“教”促進籃球課堂教學
“教”內(nèi)涵豐富,包含諸多要素,這些要素從不同的方面考察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表現(xiàn),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最后給學生成績評定時,要結(jié)合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現(xiàn)綜合評價,包括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課堂知識的學習情況,課堂技術的實踐情況等,這樣的評價才是客觀的、綜合的評價。同時,教師給學生評價的過程其實也是自我反思教學效果的過程,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自我回顧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授課方式的合理化等,通過學生的“學”反思教師的“教”,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初中籃球“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本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本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在今后籃球運動中的運用情況等,通過觀看 NBA 比賽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在今后的籃球運動中的重要性。利用課余時間,老師通過問卷調(diào)查形式,了解目前所教班級學生的籃球水平,然后才能科學合理的制定“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的教學目標,將分層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有層次性、目的性,從而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
2.“練”提升籃球課堂教學
在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一定量的、有針對性的、富有趣味性的技術練習,讓學生在反復學練中慢慢體會所學的新技術,讓技術熟能生巧,直至真正掌握。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考驗老師對教材重難點的精準把握,并針對學生的學情組織課堂教學過程,這樣就能夠充分調(diào)動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并有所收獲。
還是以“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教學為例,從半場盯人防守戰(zhàn)術的基礎技術教學逐步過渡到戰(zhàn)術教學層面,這是個由簡到繁、深入淺出的過程,即由簡單的個人有球隊員防守向無球隊員的防守的過渡,突破該技術的難點學習后,可以將學生分小組進攻與防守練習,要求防守的學生利用本堂課所學的“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進行防守,而進攻的學生盡力全面進攻,等防守者技術熟練時,再安排學生進行擠過、穿過、換防、關門和夾擊等防守基礎配合的綜合訓練,如此反復練習,學生的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也就慢慢熟練了。當然,在學練過程中,根據(jù)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可以安排不同的練習內(nèi)容,有一定防守基礎的學生可以帶著基礎薄弱的學生練習,以學生教練帶學生學員,這樣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互幫互助的好習慣,還能讓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增進學生間的友誼。
結(jié)論:初中生學習節(jié)奏快,體育課堂是其在學習之余鍛煉放松的主要陣地,是其學習體育技能的重要途徑,并能為終生體育鍛煉打好基礎。把握體育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是每一位體育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進行“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競爭意識,團隊合作精神,面對失敗的勇氣等,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體育素養(yǎng),成為真正的如梁啟超所說的“我中國之少年”。
參考文獻:
[1]溫洪超.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引入定向運動的策略研究[J].教師,2021(29):50-51.
[2]朱文龍.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30):127-128.
[3]范愛紅.從心理健康角度談初中體育訓練方法的轉(zhuǎn)變[J].體育風尚,2021(10):48-49.
[4]張國林.“體育應試”背景下初中生體育成績的提升方法研究[J].體育風尚,2021(10):263-264.
[5]張寬江.初中體育教學中趣味田徑教學法的運用[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教育科學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四).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33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