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敏 常鑫
摘要:《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所作經典回憶性散文,也是初中語文教材的傳統(tǒng)名篇。此文的主旨是回憶母親細膩、真摯的母愛,和作者對自己漠視母愛的自我救贖。本文基于對散文體式的把握,參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閱讀”方面的要求,從解讀文本的角度,分析《秋天的懷念》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秋天的懷念》;文本解讀;豐富內涵
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內涵極為豐富,苦難與堅強,自責與懊悔層層交織;既有博大深沉的母愛,又有對生命意義的反思。文本通篇沒有出現(xiàn)一個“愛”字,也沒有“母愛”二字,平實含蓄的敘述卻通通指向“母愛”這個深沉而又熱烈的主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品讀散文語言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行為,要建立文章與“這一篇”的鏈接。比如“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薄巴蝗弧北硎尽霸诤芏虝r間里發(fā)生,有出乎意料之意”,“猛然”表示“忽然;極快”,動作幅度更大。作者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心情極度抑郁,他說“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靜中自由的到來。甚至盼望站到死去,去看生?!蓖纯嗟男睦韺е滤龀鐾蝗话巡Aг宜?,猛的摔東西這樣的舉動。除此之外,“望著望著”和“聽著聽著”是“望著”和“聽著”的同義疊詞,與“突然”“猛地”相呼應,具體形象地詮釋了“我”的“暴怒無?!??!巴低怠薄凹t紅”和兩個“悄悄”這四個疊詞,從不同層面突出表現(xiàn)了母親的隱忍,此時的母親已經病重,她的忍包含著三層意思:一是肝病折磨的痛苦,二是兒子癱瘓后意志的喪失,三是兒子的絕望所帶給她的精神上的打擊,這種內心的痛苦掙扎與言行舉止上的如履薄冰讓她時刻生活在水聲火熱之中。“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不,我不去!”與“我不去!”相比,前者更加情緒化,增強了否定的效果,表現(xiàn)了作者心里強烈的抗拒。接下來“我可活什么勁兒!”比“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更加短促有力,因而更能表現(xiàn)“我”內心的無助與絕望。
母親愛花,以前總侍弄一些花草,她是一個永遠充滿希望的人,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她永遠以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并且感化著他人。她又極容易滿足,她央求她癱瘓的兒子去北??椿?,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一次又一次收拾好自身撕裂的胸膛,守在兒子身邊,堅定的提出同樣的要求,她小心翼翼讓世界的美好與頹廢脆弱的兒子環(huán)環(huán)相扣,她擋在飄零著落葉的窗前,她避免一切與“跑”“跳”相關的字眼,在她的全世界,她正在努力建構一個鶯飛草長的未來。
文章當中,多次出現(xiàn)了去北??淳栈??;ú粌H僅長在北海公園里的植物,它更是是母親的心愛之物,更是母親眼里超脫苦難的精靈。他希望兒子能去北??纯椿?,那里,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上?,作者明白的太遲太遲了,直到母親再也沒有回來,最后沒有說完的話變成了永遠的訣別,作者才明白了母親的煞費苦心,參透她的良苦用心。又是一年秋花開,作者在妹妹的陪伴下,來到了開滿菊花的北海公園,這些爛漫的菊花多像母親的笑臉,他決定接過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好好兒活!
“看花”在文章中出現(xiàn)了三次,是整篇文章敘事的主線,第一次是母親提出去看花,可是被我粗暴的拒絕;第二次是“我又獨自坐在屋里”,一個“又”寫出了我孤獨的精神常態(tài),窗外伴隨的是飄落的樹葉,母親怕我想起傷心的往事,于是再一次提出,要去北??椿?,這一次我同意了,只是短短幾個字的回答,就讓母親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受寵若驚的神氣。第三次看花,是作者是自愿去的,但早已物是人非。與其說是看花,不如說是一種自我救贖。作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這種對母親的愧怍自責之情,比如,在《我與地壇》中說到:那是他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在《合歡樹》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可見,作者為在懷念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不僅反思自己對母親的態(tài)度,也反思自己在成長道路上幼稚的思想。這種自我反省的精神是這篇散文獨特的情感所在。
“好好兒活”在文中總共出現(xiàn)過三次,一次是在作者絕望之時母親央求我的話,兩次重復體現(xiàn)了母親的無奈與心酸,第三次出現(xiàn)在作者釋懷之后,意思是于絕境中探尋希望,在壓抑中學會堅強,活著就是一種幸運,活著就是一種滿足。
題目《秋天的懷念》涉及兩個詞,秋天與懷念。若把兩個詞調換,變成“懷念的秋天”,著眼點便落在了秋天的意像上,但變?yōu)椤扒锾斓膽涯睢?,將秋天的人、事、景有機融入,自然滲透,多重感官調動,沉淀為一種感情——懷念。這樣一讀,小小的題目也能品出不同的韻味。
除以上解讀之外,筆者認為,這篇散文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在于,這篇散文有矛盾沖突的設置,賦予文章悲劇性意蘊。母親在世時我的漠然態(tài)度與母親去世時我的幡然醒悟構成了一組矛盾。美好的事物消逝就不在回來,因此更加令人惋惜?!氨瘎徝澜逃?,通過藝術作品中人物經受的挫折和悲劇命運,使人認識到人生就是由挫折構成的,只是每個人的人生中挫折來臨的時間不同,每個人都要面對挫折的考驗”?!肚锾斓膽涯睢分?,母親的去世喚醒了抒情主人公的生命意識,他要完成母親未完成的心愿,在絕望中抗爭命運的不公,實現(xiàn)自救,這也是他決定“好好兒活”的深刻內涵。
《秋天的懷念》短短的幾百字凝結著史鐵生最平凡也最深刻的情感與感悟。它不僅體現(xiàn)了母愛的細膩偉大,還顯示出了文本最為核心的價值——對母親的懷念與“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愧疚,以及在自我救贖中彰顯的生命意識。母親那句"好好兒活"是生命的希望與延續(xù),為我們探尋生命的價值提供了思考,也為生命教育的開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楊夢、彭豪:《挫折教育背景下悲劇審美教育的價值體現(xiàn)》,《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第115頁.
[2]陳海蓉.從“感知母愛”到“自我救贖”——我讀史鐵生散文《秋天的懷念》[J].語文知識.2016(16).
[3]王榮生.散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0.
[4]劉紅梅.以《秋天的懷念》為例談情感教學[J].語文天地,2019(11):11-12.
[5]孫紹振:《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溫儒敏總主編.語文: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