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熾煖
摘要: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閱讀教學是構成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語言實踐,體驗語言的表達,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低年級兒童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豐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恰當?shù)丶ぐl(fā)他們參與閱讀的興趣,引導他們通過閱讀,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愉悅,找到閱讀的鑰匙,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興趣;體驗;想象;交流;表達
小學低年級兒童主要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钡哪繕恕?/p>
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欣賞文本,通過自己的體驗,把陌生的、外在的閱讀對象變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現(xiàn)實的語文活動過程。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教師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服務于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活力課堂,在愉悅的閱讀中是學生發(fā)展思維,感受語言表達的魅力,豐富語言文字的積累,提升閱讀的能力。
一、依托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之興
“情境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典型學習情境,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多媒體的恰當運用,是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方式,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習文本的欲望。如教學《黃山奇石》之前,先播放黃山景區(qū)的視頻,把學生帶入風景如畫的黃山。學生發(fā)出陣陣驚嘆,教師適時引導仔細觀察,看這些石頭的形狀像什么?視頻中奇形怪狀的巖石讓孩子們迫不及待地作答。有了觀看視頻的直觀體驗,導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對黃山石頭“奇”的特點了然于心,又充滿期待。由具體形象的影像到文本的閱讀學習,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激發(fā)學生對文本學習的期待,同時起到輔助理解文本內容的作用。
二、展開想象的翅膀,體驗閱讀之趣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在感受,即使對同一事物也會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合理借助信息技術,能促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提升對文本的理解、感悟的能力。
在教學課文《烏鴉喝水》時,可設計實驗演示,讓一個小組的學生參與實驗,每人把一顆小石子放進裝有水的瓶子里,觀察“水漸漸升高”的過程。完成實驗后,我引導學生觀看一段視頻,從親身的實驗和視頻內容的對比,學生對烏鴉放石子這個過程的艱辛和堅持有了更真切的情感體驗,豐富了語言表達的積累。
接著,播放視頻:烏鴉在水瓶子旁邊走來走去,旁邊并沒有石子。出示問題:“如果沒有小石子,烏鴉還能用什么方法喝到水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發(fā)揮每個人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只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想象空間,才能使學生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情感體驗,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
三、開設交流平臺,豐富閱讀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p>
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要重視學生的體驗,引領學生感悟文本之外,更應該重視他們表達的需求。利用信息化技術能為他們創(chuàng)設更多自我展示的平臺,通過各種展示活動使他們體驗表達的快樂、成功的喜悅,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內驅力。利用網(wǎng)絡平臺可為學生提供形式多種多樣的展示活動,如“古詩誦讀會”“班級朗讀小能手”“和大人一起讀”等。
教學《四個太陽》時,鼓勵學生想象還想給四季畫四個怎樣的太陽呢?可在線上“班級圈”開展優(yōu)秀繪畫作品展覽會,不僅本班的學生能看到作品,家長也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習關于春天的課文,可讓學生談談你喜歡春天的哪些方面,并試著畫一畫。這樣無形中學生對語言文字,情境情感有了獨特、豐富的體驗,也把閱讀滲透到活動中。
四、多元化朗讀,深化閱讀之樂
朗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適當運用便利的多媒體技術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朗讀,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豐富語感經(jīng)驗,內化學習方法,并體驗到朗讀所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在課文閱讀中,學生的學習常?;谖淖诌M行思考,對形象化的圖形思考的比較少。利用多媒體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設配樂誦讀,能促使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新的對話,同時能體驗到閱讀的另一種樂趣。在教學古詩時,配上民樂曲,師生合作誦讀,再讓學生自己嘗試配樂誦讀。同樣的詩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情感體驗,也就有不同的讀法。還可以讓他們互相評價彼此的朗讀,收集評價的數(shù)據(jù),評選“朗讀小達人”。
總之,語言的學習要讓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存在,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悟語言、欣賞語言、運用語言。語文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在信息化背景下努力探索閱讀教學策略,著力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閱讀、體驗閱讀的愉悅,提升思維的能力,在語言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讓他們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愉悅,更要找到閱讀的鑰匙,從而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
[2] 楊永建.小學語文教學 [J].山西.《小學語文教學》雜志社,2020-3.
[3] 楊永建.小學語文教學 [J].山西.《小學語文教學》雜志社,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