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彪
[摘 要]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牽動著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在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多元智能理念的構建和輸出,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元化。文章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現(xiàn)狀成因進行分析,探討多元智能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關鍵詞] 多元智能;小學教學;信息技術
多元智能理論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對學生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按照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有效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激發(fā)學生各方面的潛能,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設計時,容易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構建教學體系,使得課程教學的效果較差,無法滿足當前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需求。同時,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的重點更偏向于關注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和個人發(fā)展重視不夠,不僅無法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成因
(一)教學理念落后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及時更新,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十分落后,導致教師對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把握不足。[1]在此情況下,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時考慮不夠全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二)教學方式落后
由于網(wǎng)絡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不充分,加上教師缺乏運用網(wǎng)絡技術的經(jīng)驗,使得教師在教學中更傾向于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課程教學方式依舊落后。在此過程中,教師占據(jù)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中十分被動,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較低,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不重視個體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分關注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忽略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不受重視。在此情況下,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較為吃力,不僅打擊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信心,還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難以得到提升。同時,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到輕松,容易對信息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懈怠,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四)教學評價片面
由于大部分教師對教學評價不夠重視,使得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比較單一,導致教學評價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2]在此情況下,教師容易忽略學生的其他優(yōu)勢,使得學生的其他潛能無法得到激發(fā),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影響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三、多元智能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一)明確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是素質教育中的基礎組成內容。教師不僅需要注重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還需要致力于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3]在多元智能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課程教學的理念,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方向。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多元智能理念的內涵,將多元智能理念的核心內容融入教學中,明確教學理念的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還需要積極學習和研究多元智能理念,準確把握多元智能理念的內涵。其次,教學理念的構建需要遵從“以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需求進行構建,使得教學理念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行評估,了解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教師在構建教學目標時需要緊密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可實施性較強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提升教學理念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理念,使教學理念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提高教學理念的適用性。
(二)尊重個體差異
受到家庭環(huán)境和性格特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4]因此,在多元智能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還需要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的同時推動學生個體的發(fā)展,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首先,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優(yōu)勢進行挖掘,給予學生發(fā)揮優(yōu)勢的空間,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展示自我,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能力。其次,教師需要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制定完善的個性化教學方案,逐步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方式等方面入手,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制定方案,增強學生的個人能力。最后,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時,還需要盡量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接觸到多樣化的知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其他潛能。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應當將目標局限于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上,而是需要對學生進行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
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多元智能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以多樣、高效的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智能發(fā)展。一方面,教師需要轉變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主體,讓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空間,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者,積極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探索,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選取符合學生性格特點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認識電腦鍵盤”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打字游戲”比賽,提高學生的打字速度,培養(yǎng)學生準確、快速操作的能力,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
(四)多元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xiàn)的反饋形式,能夠起到引導和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在多元智能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首先,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一個長期且不斷變化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時需要遵循過程性原則,使得教學評價能夠更加全面,提高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在某一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對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xiàn)給予完整的教學評價。其次,教師使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時需要遵循多樣性原則,盡量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有助于學生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最后,教師在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時需要遵循多元性原則,盡量使用豐富的評價方式和評價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用心,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多使用激勵性評價,引導學生找到自身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技術學習的信心,助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小軍.多元智能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9):56-57.
[2] 吳海樹.多元智能視角下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20):103-104.
[3] 孔維磊.“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小學信息技術“三步走”教學模式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19(1):67.
[4] 徐珊珊.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信息技術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20(1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