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工作診斷意識;學校心理輔導;醫(yī)教協(xié)同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2-0059-02
【作者簡介】王天文,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南京,210016)教師,高級教師,南京市玄武區(qū)心理健康教研員,江蘇省心理健康特級教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注冊系統(tǒng)督導師。
心理診斷是采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對當事人的心理活動、人格特征進行評估,鑒別其心理變化的程度和性質。即使沒有醫(yī)師資格的心理咨詢師,也需要在咨詢中開展診斷工作,為區(qū)別于醫(yī)生的診斷,在這里稱之為“工作診斷”。上述三個案例中,婷婷和小哲的兩位咨詢師就是在工作診斷后轉介醫(yī)院開展醫(yī)校聯合救助的;對于醫(yī)院治療后復學的小雨,咨詢師在咨詢中仍然帶著工作診斷意識,堅守著輔導與治療的界限。這些均體現了工作診斷在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學校心理輔導中工作診斷意識的功能
一是明確來訪者的問題屬性。中學生常見的咨詢類型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發(fā)展性咨詢。發(fā)展性咨詢處理的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如人際交往矛盾、學業(yè)水平波動、自我認識中的困惑、情緒調控等。學生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有較強的主動性,有一定的自我覺察以及自我調適能力。第二類是健康咨詢。這一層級咨詢的問題較之發(fā)展性咨詢,在內容維度上基本相同,但其成因更復雜、困擾的時間更長、影響的程度更深、調適的難度也更大。學生通常知道自己有問題,并且嘗試過一些解決方法但缺少效能,認知、情緒和行為的協(xié)調一致性受到影響。如果沒有人幫助他們,問題就會加劇,甚至導致心理問題性質的改變。第三類是醫(yī)學治療中的輔導支持。學生通常只能表述糟糕的情緒體驗和痛苦境遇,不知道問題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部分已經達到心理障礙、需要醫(yī)學治療的學生,在符合法律、倫理規(guī)范和遵守醫(yī)囑下可以在學校接受心理輔導。
二是鑒別是否屬于心理輔導的工作范圍。學校心理輔導的對象應該是精神正常、有一定心理困擾或者處于心理疾病康復期的學生。在學校心理輔導中,心理咨詢師在對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鑒別上沒有很大困難,最讓心理咨詢師困擾的是有明顯情緒變化的心理問題和心境障礙的鑒別對待。前者屬于學校心理輔導的范圍,而后者則需要進行醫(yī)學診治和協(xié)同支持。如案例中,咨詢師通過婷婷說“有時候我真想跳下去”等信息,啟動危機評估。此時,咨詢師難以把握其行為問題的程度和性質是否到達疾病水平,就需要進行醫(yī)學診斷。
二、學校心理輔導中工作診斷意識的維度
一是生理狀況維度。我們常常發(fā)現有些學生的抑郁、長期的心境低落等情緒與其自身體弱多病密切相關。因此,心理咨詢師要注意收集學生的睡眠情況、是否有身體殘疾、過敏史、醫(yī)院心理障礙診斷等信息。青春期情緒障礙是中學生最常見的心理障礙,長期睡眠不好或者近一兩周有嚴重睡眠不良的情況就需要引起重視。同時,心理咨詢師也要關注體弱多病、經常無法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案例中,咨詢師在收集資料時就留意到小雨一年前在醫(yī)院的“抑郁狀態(tài)”診斷及治療歷程,于是,結合當前狀態(tài)制定了適合康復期的輔導方案。
二是心理水平維度。知、情、行的協(xié)調一致性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態(tài)。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覺醒,自尊和平等意識上升,這使得他們在學業(yè)、人際關系和社會生活中對人、對己和對事都有著與往日不同的要求。因此,青春期的學生經常會發(fā)出“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感慨。追溯其原因,主要聚焦于自我評價不夠客觀、學習方法更新遲滯、情緒調控力不足、應對壓力缺乏經驗等方面,最終影響心理的內在協(xié)調一致性。
三是社會功能維度。在開展心理工作診斷中,人際關系狀況是重要的指標。不少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來源于人際關系的窘境,也康復于人際關系的改善。因此,心理咨詢師需要收集學生是否有好友、人際沖突是否有緩解方法,以及在班級、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各種活動的參與情況及表現等。
四是家庭信息維度。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地方,在工作診斷中一般都會注意收集家庭結構情況,如是否單親、與誰居住和是否留守等;也注重對家庭經濟狀況和教養(yǎng)方式的了解,如會特別關注是否存在家庭暴力、忽視、糾纏不清、控制等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家庭關系是心理工作診斷的關鍵考量點,不少親子矛盾與困境其實與父母的價值觀和教育期待密切相關。三個案例的咨詢師均注意到家庭因素對來訪者問題的影響,并對家庭成員進行工作。小哲的咨詢師通過工作診斷,對其問題成因進行個案概念化,在輔導工作中聚焦于幫助家庭重建邊界,為來訪者再建適宜的家庭空間。
五是現實困境維度。心理問題的成因常常是內、外源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學生不僅要面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還要面對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其的高要求。因此,心理咨詢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現實困難,如學業(yè)投入和成績之間的低效、人際溝通方法的缺乏、經濟貧困、撫養(yǎng)人變更等自己無法解決的困擾,只有基于現實困擾,才能促進雙方在輔導中的積極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