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記
【摘要】學科分層走班教學模式應以一線高中數(shù)學教師經驗為依據(jù),參考有關分層走班教學的研究理論,結合教學實踐認真思考現(xiàn)行的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完善分層走班教學模式。
【關鍵詞】分層教學;走班;高中數(shù)學
我國2017版《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高中數(shù)學教育要為學生提供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和應對未來發(fā)展挑戰(zhàn)的高質量教育。此外,特別強調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性,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這就要求高中教師在日常的數(shù)學教育教學工作中要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多元化的、多選擇的,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教學模式。因此,分層走班教學模式應時而生,但在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
一、數(shù)學學科分層走班面臨的問題
1.如何科學、客觀地進行分層分班教學。進行學科分層走班教學的出發(fā)點是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以“因材施教”為指導性原則進行教學?,F(xiàn)行的分層走班教學的分班依據(jù)主要是學生前一次的考試成績排名情況,但是因為每一次考試考查的側重點不同,試題在內容上、難度上的不同等不可控因素對學生影響頗大,比如高中數(shù)學學科有必修和選修兩個大的模塊,其中各個小模塊知識內容差異較大,要求學生面面俱到地學好實屬不易,經常會出現(xiàn)每次考試成績差別很大的情況。
此外,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會受出題教師的命題風格、考試時監(jiān)考老師的嚴格程度、評卷標準和松緊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按每一次考試的成績排名作為分班標準是否科學、客觀、合理仍有待商榷。如何科學客觀地進行分層分班教學是實施學科分層走班教學模式面臨的首要問題,各學科要根據(jù)本學科的特點仔細斟酌。
2.分層分班之后如何對班級進行管理。進行分層分班教學后出現(xiàn)的第一個現(xiàn)象,便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會聚集在同一個班級里。這樣的分層分班教學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即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交流學習方法、經驗,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學習競爭意識,促進共同進步,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相反,學習成績較差的班級,學生通常自制能力差,這部分學生因班級中缺乏榜樣的引導而導致出現(xiàn)不良的班級風氣,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整個班級表現(xiàn)散漫、紀律差。
長此以往,班級的“馬太效應”會愈演愈烈。因此,如何處理好分層分班教學后班級的管理問題是每一位教師要特別關注的,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所以,施行分層走班教學會直接增加班主任的工作壓力,體現(xiàn)在工作難度加大、工作量大大增多等方面。比如走班時學生的考勤問題,因為學生走班導致班主任很難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出勤情況,很難了解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情況,容易產生“看不住學生”的感覺。
3.分層走班后數(shù)學教師教學難度加大。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實施后,科任老師教學的班級由原來的兩個教學班變成了多個教學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很難得到老師的及時指導。下課之后,學生回到各自的教學行政班,教師很難記清每位學生來自哪個班級,減少了師生間的日常溝通和師生情感的維系,學生也會與教師產生距離感。
此外,如果不同班級學生的水平層次差異大,同一堂課就要制定多個教學目標才能保證適應每個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教師會因教學備課壓力巨大而疲于應對、草率了事,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得不到落實,違背了分層走班教學的初衷。
4.走班教學不定因素多,易直接影響教學進度。分層走班教學一旦實施,通常是同一學科、同一時間、統(tǒng)一的教學班上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讓每一位同學都“走”起來。走班教學受教師請假、學校安排教師外出學習、節(jié)假日放假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老師很難預判自己的教學進度,存在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加快教學速度的情況,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率,從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5.施行分層走班教學如何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評價。首先,從教師層面來講,如何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來進行評價?由于不同的老師負責不同層次班級的教學,達到的教學質量及效果自然不盡相同。其次,同一科任不同班級之間往往不存在橫向比較,缺乏“參考系”,只能局限于“照鏡子”般地和自己比較,或者與臨近層次班級進行比較。因此,學校對不同的班級的科任教師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這就直接導致對教師的評價難度加大。
從學生層面來講如何做到公平地評價?首先,學生的層次不同,也就意味著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有所差別,進步的難度和空間不同。再則,由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基礎薄弱,高中的數(shù)學學科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努力學習后的成果在短期內不易凸顯,很難在評價中直接體現(xiàn)。所以,怎樣做到公平、有效地評價教師和學生兩者的教與學的效果,是施行分層走班教學的一大問題。
二、數(shù)學學科分層走班問題的對策
1.加大數(shù)學學科分層走班教學的宣傳力度。首先,要實行分層走班教學制,就要向學生及家長介紹分層走班教學制帶來的好處,從制度上和管理方法上向家長、學生說明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相較于已往的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讓學生和家長能正確認識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做到家長和學生在心理層面上能夠理解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實施。
其次,我們要用數(shù)據(jù)說話。歷次考試成績表明,在高中各學科施行分層走班教學之后,學生的成績提高效果十分顯著,教學質量更高,從源頭上破除學生和家長與分層走班教學制的隔閡,進而接受分層走班教學模式。
最后,從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育理論來說,分層走班教學是促進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最優(yōu)方案,它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得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特別是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加有效。
此外,現(xiàn)在全國范圍內有很多省市對分層走班教學的實施已經有豐富的經驗,各個中學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和交流,借鑒優(yōu)秀的經驗,逐漸完善分層走班教學制度,不斷給學生、家長和學校帶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2.完善分層走班教學的管理模式。為了在施行分層走班教學后能夠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要加強學生的制度管理工作,保障分層走班教學高效地運行。昌江中學與廈門海滄實驗中學等一些優(yōu)秀的重點高中長期保持教育教學上的交流聯(lián)系,不僅在課堂教學方面借鑒了很多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而且也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管理方式。比如,在施行分層走班教學時有一個十分有用的“多班主任”管理方式,即原有的行政班和教學班都安排一個班主任。其中,行政班的班主任就是學校已經安排好的班主任,統(tǒng)一負責管理學生的安全、生活和協(xié)調家校合作,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持續(xù)保障。教學班的班主任直接由所任學科的教師承擔,負責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樹立正確的學科觀、充分地發(fā)揮教育機智處理好課堂上突發(fā)的事件。
用互聯(lián)網的思維來理解這兩類班主任工作可以概括為:行政班班主任負責“線上”的把控,教學班的班主任主要負責“線下”的具體操作,多個班主任多力協(xié)同、多管齊下,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班一個班主任面對五十多名學生而倍感心力交瘁的狀況,減輕了原來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實踐證明這樣的“多班主任”教學模式能有效強化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進而提升了教學質量。多個班主任可以及時且有針對性地就某位學生的某個學科的教育問題溝通交流、研究對策,促進學生的學習,減少了教學“盲點”。此外,行政班的班主任要建立高效的班干部隊伍,樹立良好的班風,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3.加強數(shù)學學科教學班的管理機制。在施行分層走班教學時,行政班的班主任大多由語文、數(shù)學或英語這三門主科的教師來擔任。加強數(shù)學學科教學班的管理,可以通過組建得力的學生班干部隊伍,每個班級設立班長、學委和科代表等,班長負責教學班的日常執(zhí)勤管理,學委負責向科任教師定期反饋班級學習狀況,科代表負責收發(fā)作業(yè),明確每一位班干部成員的職責,才能讓班級的管理高效起來,做到各司其職,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健全教師與學生的評價體系。合理的教與學評價體系有助于師生教學相長。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局限于考試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學習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等。施行分層走班教學旨在指導學生獲得自學的能力,使其能樹立終生學習的目標,實現(xiàn)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在施行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以往我們習慣于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該學期表現(xiàn)的唯一依據(jù),導致教師的評價對于部分學生來講十分片面,沒有通過評價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意見,沒有做到以評促學。而采用過程性評價在施行分層走班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在日常的教學測驗和學習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板和短板,給出正確的評價,有利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進而有效地激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比如數(shù)學科目的評價,教師可以參考每一次月考、測驗、期中和期末的成績,以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等,做出綜合性評價。此外,要注意教師給予的評價必須是基于學生所在層次的相對評價,關注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進步程度。
(2)關注學生全面及其個性的發(fā)展評價。俗話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作為老師,同樣不可能教過兩屆一模一樣的學生。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學生的共性和個性是并存的,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問題。采取分層走班教學的出發(fā)點之一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對于分層走班教學后學習成績有明顯進步,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的學生應當給予高度的激勵性評價,并將其作為教學班的榜樣號召班級的其他學生向他學習,從而促進共同進步。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差、學習狀態(tài)不好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采取私下的個別談話式評價,以鼓勵為主,并在日后對他們多加觀察,多加指導。
(3)構建課后輔導機制,加強班級合作學習。傳統(tǒng)教學很難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達到老師對他們的期待,也容易導致能力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有“吃不飽”的感覺,所以很多老師會選擇在課后尋找合適的時間為學生課后輔導。實行分層走班教學后,教師可以對優(yōu)秀的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和要求,課后的作業(yè)和練習的難度也要相應提高,可以建立“合作競爭小組”,讓成績相當?shù)膶W生在同一個小組合作學習,并在該小組內比較誰的進步幅度最大,最后交流優(yōu)秀的學習經驗。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精準幫扶”,讓成績好的學生一對一甚至是多對一幫扶,促使學生共同進步。實踐表明在這樣的精準幫扶之下,學生的進步往往比教師直接指導所得到的進步更大。
因此,構建良好的班級課后輔導機制和開展學生合作學習顯得十分重要,教師也可針對學生這方面的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
筆者作為奮戰(zhàn)在中學教學一線的高中數(shù)學教師,同時也擔任學校的中層領導,參與了學校分層走班教學制度的制定。此外,筆者經常研討有關分層走班教學的理論研究,并認真探討現(xiàn)行的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相關問題,通過站在數(shù)學學科的視角審視高中數(shù)學學科分層走班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并結合已有的教育教學經驗提出以上的解決策略,望為各位同仁提供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