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文學領域成就卓著,諸多女性詩人在中國及韓國的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們的作品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這些詩作也令中韓兩國的文學資源更加豐富。
近些年來,許多研究者逐漸把視線轉向女性詩歌,使得“女性詩人”一詞常出現在各類研究文章中。中韓女性詩人在艱難的處境中依然創(chuàng)作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她們將愛情中的悲歡離合、自然界中的四季花鳥以及對宮廷和神仙世界的暢想都寫入詩作。
一、愛情詩
一般愛情詩的題材僅限于相思、岡痛苦的離別而產生的恨等。但韓國女性詩人的愛情詩,不僅用女性的聲音細致、坦率地描寫了男女間的愛情、對愛情的思念渴望,還運用了多樣的比喻、典故,彰顯了女性詩人獨特的文學審美。
與一般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性以含蓄的筆觸講述日常生活的詩不同,許蘭雪軒和朱淑真坦率地吐露了愛情帶來的所有情緒,強調了自己的愁苦、孤獨和痛苦。許蘭雪軒以女性溫柔的筆觸吟誦了相思、離別的悲傷和獨守空房的怨懟,表現了哀愁和思念。在許蘭雪軒的愛情詩中,燕子、鸚鵡、鳳凰、鯉魚等成雙成對的動物形象與詩人獨守空房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渴望,描述了夢想著美麗而激動人心的愛情的心情。同為士大夫家庭出身,同樣身處不幸婚姻中的朱淑真,在詩中描述了與心上人分手后受到的傷害以及自己的不幸。她使用了大雁、杜鵑、蝴蝶、梅花等意象,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強烈渴望和自己的傷痛以及因失去愛情而產生的憂愁和怨恨。同時,許多研究者推測朱淑真愛情詩的描寫對象并不是丈大,而是戀人。從這種觀點來看,朱淑真用詩歌的形式直言不諱地表達對新式愛情的渴望,這一點比許蘭雪軒更加大膽。
李玉峰在愛情詩中哀切地描寫了與心上人分手后的惋惜之情,用殘月、鸚鵡、鴛鴦、喜鵲等形象巧妙地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情感。李玉峰的愛情詩并沒有直白地表現失去愛情的悲傷,而是委婉地將感情鋪陳在自己的詩句之中。魚玄機15歲時成為狀元李億的外室,但她卻因正室夫人的嫉妒而被拋棄。她在被拋棄后開始了詩歌創(chuàng)作,希望兩人可以重逢。在愛情的挫折面前,魚玄機坦率地描繪了自我的孤獨和思念,表白了對夫君永恒的愛。她善用典故、隱喻,以玄鶴、鴛鴦、喜鵲、雁等寓意愛情的動物為素材,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懷。雖然和李玉峰一樣失去了心愛之人,但是魚玄機分手后沒有放弁,一直描繪著愛情。她哀嘆人生的無常,但并沒有屈服于它,為了真正的愛情,她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李梅窗在她的愛情詩中,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將思念和離別的怨恨推向高潮,同時不直接表達愛情,而是通過隱喻,吟誦了對心上人的感情。她的愛情詩,通過玄鶴琴、梅花、蘭鳥、燕子、雁等素材,用哀傷的筆觸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傷痛。薛濤和李梅窗一樣是青樓女子,作為歌姬雖可以和很多男性自由交流,但她的愛情并不順利。因與愛人韋皋產生誤會而經歷了離別的痛苦,但薛濤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通過繼續(xù)寫詩,表達了對韋皋的思念和對再次見面的渴望。其在愛情詩中表現出的這種獨立人格是非常獨特的。在詩中她使用了玄鶴琴、蓮花、鸚鵡等素材。
在韓國的詩歌中,由男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女性愛情詩大多刻畫了女性的苦難和感情,同時反復出現非常典型的女性形象——即使失戀,也不會放棄并埋怨男性。但是在女性所作的愛情詩歌中,女性卻有不同的面貌。比如朱淑真并沒有陷入與丈夫不和的婚女因生活中,而是大膽追求新的愛情。在她的愛情詩中,可以看到她對不幸的婚姻生活的怨恨以及對愛人的相思等,這些內容大膽地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態(tài)度。被丈夫拋弁后的魚玄機寫下了詩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表達了詩人已看破二人的感情,忘掉過去,重新面對未來的決心。由此可見,中國女詩人逐漸從對感情的依賴走向了感情獨立,對愛情的態(tài)度也從感性升華為理性。在那個女性地位普遍比較低下的時代,中國女詩人的這種獨立的態(tài)度具有特殊的意義。
二、自然詩
中韓兩國女性詩人憑借女性特有的細膩風格創(chuàng)作了很多自然詩。她們以清新的筆觸描繪了自然風景,給后世留下了很多關于自然的優(yōu)美詩句。女性詩人在對自然的觀察中表現了自己的情緒和志向,繼承了很多傳統(tǒng)自然詩歌的風格和特點。而女性的自然詩也得到了“皆閨閣秀麗,垂艷流芳,宜馬先生謂:錢塘山水蜿蜒磅礴之氣,非縉紳學士所能獨擅”[1]的評價。
許蘭雪軒的自然詩作品主要展現了兩種面貌。第一種是模仿自己兄長的作品所作的詩歌,模仿男性詩歌的豪爽風格,并沒有女性詩歌的特彳正。但在《四時詞》等作品中,她以清雅的女性筆觸細膩地描繪了在大自然中度過閨房生活的浪漫場景。她的自然詩中經常出現月亮、風、鸚鵡、樂器、花等素材。因此,許蘭雪軒的自然詩也得到了“其諷諷乎古先,飄飄乎物外,誠匪人間世所恒有者”[2]的評價。
李梅窗則是在自然中旅行的同時,訴說著自己的憂愁和怨恨。在她的自然詩作品中,完全看不到因缺少愛人而產生的期盼或者自怨自艾,反而可以看到她在自然世界中享受人生的悠閑景象。李梅窗善用霧、白鷺、柳樹等形象作為創(chuàng)作的素材,用淡然的筆觸描述了自己悠閑的生活。
金云楚在詩中將自然作為歌頌的對象。她熱愛自然,從自然中得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以明亮的筆觸塑造了自然。詩人將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對自然物的觀察等都進行了詩歌化。金云楚的自然詩中經常使用“過” “去” “馬”等詞匯,也可以看出詩人外向的性格。另外,詩人還經常以鶴、蓮花等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
樸竹西在美麗的自然風光中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文。她通過觀察和描寫雨景、月亮來展現自然的壯美,通過松樹等形象反映自己的志向和品德,經常使用大雁、笛子、梅花等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
魚玄機擺脫了不幸的愛情之后,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自然融合,創(chuàng)作了風格獨特的自然詩。她走出閨房,用親切的筆觸描繪了對自然的感悟,并通過草木的枯榮寫出了歲月流逝、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道理。魚玄機在自然詩的創(chuàng)作中,善用泉水、鯉魚、飛雁、玄鶴琴等素材,吟誦女道士的悠閑生活。
朱淑真陶醉于自然之中,樂于創(chuàng)作自然詩。分析其詩作,可以看到她的作品大多以四季景色和自然萬物為素材。朱淑真通過對自然的描寫來表現自己的心境,作品中也可看到詩人描繪自然風光的清新風格。她將蝴蝶、黃鶯鳥、洞簫以及梅花等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善于運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此外,在朱淑真的詩作中,可發(fā)現詩人憫農的思想。
李清照的早期自然詩作品,主要描寫了少女時期的快樂生活和自己天真爛漫的樣子,整體上以一種純美的風格來展現幽靜的閨房生活,利用燕子、玄鶴琴、梅花等素材來反映自己的品格。
三、宮詞詩
宮詞詩創(chuàng)作者主要以男性詩人為主,因此經常用“宮外大臣吟誦官闕殿內的事情”[1]或者“以男性視角模仿女性風格表達女性的心事”[2]為主要寫作內容。宮詞詩主要講述宮闈中的細節(jié)以及王室女性的內心情感,但由于男性宮詞詩人平日生活在宮外,只能通過與宮中人的接觸獲得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岡此,男性宮詞詩普遍缺乏現實感以及女性視角。
在女性詩人中,花蕊夫人憑借自己的宮中生活經驗創(chuàng)作了很多宮詞詩。她的作品相較于男性宮詞詩更具細膩的寫實性。許蘭雪軒則是以自己的心情為參照,將宮中女性的心境展示得一覽無余,將宮中女性的情緒寫進了自己的詩中。雖然中韓兩國的女性宮詞詩均受到了當時男性宮詞詩的影響,但最終都得到了并不亞于男性宮詞詩的評價。
花蕊夫人以王室女性的身份創(chuàng)作了眾多宮詞詩,翔實地描述了當時宮中發(fā)生的事情,如實反映了當時宮中的日常生活。詩人以細膩而寫實的手法描述了悠閑的宮廷生活、季節(jié)變化以及宮中的風俗習慣和美好景色。其作品僅從真實性的角度便取得了不亞于男性宮詞詩的成就。不僅如此,有關花蕊夫人宮詞詩的評價有如下記載: “孟蜀時,花蕊夫人號能詩,而世不傳。王平甫岡治館中廢書,得一軸八九十首,而存者才三十余篇,大約似王建句。”[3]“乃出于花蕊手而辭甚奇,與王建宮詞無異?!盵4]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花蕊夫人的宮詞詩用語精妙,并不亞于王建的宮詞詩。因此,花蕊夫人的宮詞詩也可以被看作是寫實性突出的優(yōu)秀作品。
許蘭雪軒則是韓國唯一的女性宮詞詩作者。她的宮詞詩主要描寫王室勤于政務的情景,更加強調嚴肅的氛圍。在她的詩作中,可以找到很多捕寫宮女怨情的詩句。許蘭雪軒也通過這樣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想法,同時她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有關宮中風俗以及華麗生活的詩作。四、游仙詩
中韓兩國女性創(chuàng)作的游仙詩作品中依然存在著很多男性游仙詩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詩語和素材。中國的女性詩人使用明朗、清新的詩語,呈現…一種明亮的仙界氛圍;而韓國的女性詩人則使用更加哀傷的詩語,烘托出冰冷凄涼的氣氛。
許蘭雪軒的詩作充滿對神仙樣貌和仙界的精致幻想,令人沉浸在游仙的世界之中。她將自己與丈夫的不和、與婆家的矛盾以及子女們的接連離世等不幸的人生經歷投射到游仙詩中,試圖在筆下的仙界找到認同感和幸福感。許蘭雪軒希望脫離現實,進入自己理想中的仙界。她通過游仙詩構筑了自己所憧憬的幻想空間和神秘世界。許蘭雪軒將仙界幻想成自己的避難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超越世俗的畫面。
李梅窗在情感受挫后,將實現愛情的場景設定成幻想中的神仙世界,為了能以歌姬的身份在當時保守的傳統(tǒng)社會中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李梅窗選擇使用游仙詩作為武器,正面對抗封建禮教。
葉小鸞于崇禎五年(1632年)17歲時便含恨去世。她所創(chuàng)作的10首游仙詩,描繪出一個令人神往且富有生機的神仙世界。后世的文人墨客對葉小鸞的作品留下了很多評價。清代的女詩人黃媛介在讀完葉小鸞的作品后評價道:“詞則情深藻艷,婉約凝修,字字敘其真愁,章章浣其滅趣?!盵1]清代學者陳廷焯也曾評論道:“瓊章詞,風骨珊珊,有流水行云之致……無不哀艷纖綿,卻是神仙中人語,無一字凡間人道得出來?!盵2]
駱綺蘭通過24首游仙詩描繪了神仙在仙界和凡間的美好生活。她的游仙詩中出現了許多積極的詩詞,反映了詩人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駱綺蘭總共創(chuàng)作了大約577首詩詞,留下了作品集《聽秋軒詩集》。這部作品集的附錄《聽秋軒贈言》收錄了畢沅、姚鼐、張問陶、吳錫麒、趙翼、汪谷、王昶等106位名家的評論。
沈善寶以優(yōu)美的筆法描繪了她對仙界的憧憬,并以此表達了自己積極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顧太清創(chuàng)作了4首游仙詩,表達了詩人對仙界清雅景致的向往和對仙界的憧憬之情。但是和其他女性詩人作品不同的是,顧太清的游仙詩表達了仙界并不是凡人能夠企及的存在,有一定哲思。
五、結語
正如上文所述,中韓兩國女性詩人的詩歌作品與男性的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彳正,表現了詩人不受世俗的束縛,用詩歌坦率表達自我感情和憧憬自由的態(tài)度,描繪了思念伊人的孤獨情感。超越現實世界的冷暖悲歡,中韓兩國的女性詩人在詩作中追求著自己的理想國,展現了女性詩人卓越的鑒賞力和表現力。
[作者簡介]和澤華,男,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人,韓國仁荷大學教育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韓國語言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
[1] 出自黃媛介《午夢堂集》。
[2] 出自陳廷焯《云韶集》。
[1] 出自俞國林《宮詞的產生及其流變》,刊登于《文學遺產》2009年第3期。
[2] 出自田同之《西圃詞說》。
[3] 出自劉攽《中山詩話》。
[4] 出自王象之《輿地紀勝》。
[1] 出自顧若璞《臥月軒稿序》。
[2] 出自梁友年《蘭雪軒詩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