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萍
摘 要: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教材上的閱讀材料是極為有限的,而學生要想拓寬自己的眼界,提升個人的閱讀能力就必然要通過課外閱讀的形式來實現(xiàn),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接觸到更多、更豐富的語言素材,并且這種閱讀模式會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應用所學知識,促進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生成。不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比較低下,閱讀方法掌握得也不夠,使得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不高。要想獲得良好的課外閱讀質量,就少不了教師的指導,以下是個人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引言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擴展知識面具有重要意義?,F(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存在學生閱讀能力較弱、課外閱讀量較少等問題。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外閱讀教學研究,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增加學生識字量
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比較少,課外閱讀時可選擇拼音讀本進行閱讀,通過拼音認識生字,養(yǎng)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高年級小學生識字量比較多,其在閱讀中遇到生字時可通過字形、語境進行猜測,并通過查字典的方式掌握生字的讀音、字義??傊?,課外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在閱讀中認識更多的生字,擴展識字量,同時養(yǎng)成查閱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二)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重視指導小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小學生思維活躍,記憶力比較好,課余時間也比較充足,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努力提升其閱讀水平和能力。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質量的有效指導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最關鍵時期,尤其是課外閱讀的習慣。但是,相比于其他階段的學生而言,小學生缺乏自律性,對各種未知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需要家長和教師時刻對其進行監(jiān)督和糾正,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行為和習慣,為之后開展相關學科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學習《丑小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形式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視資料。在影片觀看結束之后,布置與該影片內容相關的書籍閱讀任務,如《拇指姑娘》,并提出一些與文章內容情節(jié)相關的問題:“在整個故事中,拇指姑娘遇到了哪些動物?”“如果你是拇指姑娘,你最喜歡哪一個動物?”這種問題式的閱讀模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而且還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在無形之中實現(xiàn)其寫作水平的提升。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
所有行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科學的方法,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完成預期的目標。課外閱讀的目標在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形成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開闊眼界。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對不同主題的文章進行閱讀,不斷豐富知識,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而閱讀的方法更是不勝枚舉。但開展課外閱讀,首先要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意識。意識先于行動,先于方法存在。有了閱讀意識,學生就會自發(fā)地開展閱讀。比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學生會認真地閱讀文本,但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可能也僅限于此,而不會做過多的探求。對于一個閱讀者來說,這自然是不行的,這就是沒有閱讀意識的一種體現(xiàn)。為此,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去做更多的探求:“你還知道雷鋒的哪些事跡?”“雷鋒是如何為大眾所知的?”“雷鋒是生活在哪個年代的人?”借由這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意識,使他們能夠閱讀更多的文本,了解更多關于雷鋒的信息。此外,我們還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雷鋒精神”到底是一種什么精神,為什么我們要學習雷鋒精神,在一步步思考中,激發(fā)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促進學生閱讀意識的形成。
(三)拓展課外閱讀的渠道
隨著教育理念不斷的革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開展,一定要在課外閱讀的渠道上科學地拓展。單一的閱讀渠道,往往沒有給小學生帶來豐富的體驗,促使他們在長期的學習、長期的進步中沒有得到理想的成績。拓展課外閱讀的渠道,主要是希望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體系上不斷地健全,讓小學生在閱讀能力的提升過程中,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渠道和方法來完成。《走月亮》一課的教學,可以讓同學們對關于月亮的文章、詩歌、散文等進行搜集,在《走月亮》的課堂上進行探討和分析。拓展閱讀渠道的過程中,要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如果完全按照教師的思維來落實,并不能在最終得到理想的成績?!蹲咴铝痢返耐卣惯^程中,可以給同學們1個星期的時間,讓大家閱讀一些有關月亮的文章,并且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整理,對文章的主旨、文章的類型、作者表達的思想、自身的感悟進行整理和分析,并記錄下來。通過1個星期的努力,觀察同學們閱讀文章的數(shù)量、課外閱讀的渠道、自身的體驗等等,由此能夠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讓同學們在素材的積累上不斷地創(chuàng)新。關于《走月亮》的教學,教師也可以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在課外閱讀的拓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己知道的信息傳遞下去,觀察同學們的接受能力,從不同的角度與同學們溝通,在《走月亮》的探討過程中,創(chuàng)建不同的話題,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或多或少的受到教師的積極影響,對閱讀的素材進行科學的選擇。
結束語
我國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方面,正不斷地嘗試多元化的方法,目的是希望小學生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能夠按照科學的方式來閱讀,要給小學生帶來較多的體驗,促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取得更好的進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教學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來調整,針對教學的綜合內涵不斷地鞏固,提高教學的水平。與此同時,教師要在課外閱讀的指導能力上不斷加強,從不同的渠道來搜集書籍,讓同學們與教師的溝通過程中,能夠擁有更多的話題,教師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這樣才會對學生有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徐燕飛.例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與習作教學協(xié)同開展的教學嘗試[J].新課程,2020(31):12.
[2]蔣瑤麗.微信平臺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開展[J].華夏教師,2020(9):29-30.
[3]唐娟.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思考[J].僑園,2019(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