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
繪本的本質是一種具有文學性、藝術性、趣味性等特點的圖畫故事書,是兒童的主要讀物。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并沒有脫離兒童的階段,因此,繪本也是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讀物。但是低年級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因此要想發(fā)揮繪本閱讀的教育性作用還是需要教師給予閱讀指導。教師需要根據(jù)繪本內容以及類型結合教學內容科學的開展繪本閱讀指導教學,這樣才會更加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為目的選擇繪本
孔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一直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動力,這一點在低年級小學生之中尤為顯著。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無法理解,在學生看來學習是家長與教師要求的,即使家長與教師不斷強調學習是給自己學的,低年級的小學生依然無法理解,因此,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利用繪本進行教學能夠很好激發(fā)低年級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市面上繪本類型非常多,并非所有的繪本都能夠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若是想要利用繪本進行教學,就需要發(fā)揮好引導作用。首先,就是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主要目的去選擇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年齡以及興趣愛好的課本,唯有如此繪本教學的效果才有可能達到最佳。為此教師在篩選繪本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繪本內容的顏色要以暖色為主。低年級小學生心理并未成熟,此時鮮艷的顏色要比黑白色這種單調的顏色更加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雖然繪本主要是以兒童為主要的受眾群體,但是也有不少適合成年人閱讀的繪本,若是二者混用,那是很不適合低年級小學生閱讀的,也不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對顏色的需求。因此教師在選擇繪本時需要考慮到繪本顏色的配比問題,盡可能選擇那些顏色鮮艷,配色溫暖的繪本,這樣低年級小學生及會更加愿意聽從教師的指導,跟隨教師的指導從繪本閱讀中得到成長。其次,多選擇一些經(jīng)典繪本。能夠被稱之為經(jīng)典的繪本必然有其過人之處,教育價值自然要比普通的繪本更加有效。經(jīng)典繪本的內容往往不局限于教學知識,而在于其文字與圖畫后描繪的情感,這些內容都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情以及學習效果,當學生能夠從繪本閱讀中感受到情感共鳴,低年級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將會更加的豐富,這樣更加有利于全面提升閱讀質量。再次,要選擇情節(jié)豐富的繪本。情節(jié)過于簡單并不適合低年級的小學生。雖然說低年級小學生并未脫離兒童的年齡段,但是隨著教育內容的而不斷深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逐漸變強,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能讓小學生對繪本產生足夠的閱讀興趣,那么即使教師指導方法再巧妙也是無用的。最后,繪本內容的選擇要盡可能貼近生活并且語言要口語化。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如果繪本文字描述書面化嚴重,學生是沒有閱讀興趣的,并且與學生生活較遠的內容也無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最多是將其作為一個動畫片看一看就算了,教育效果就不是很明顯,這樣不利于低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高效提升。
結合教學內容需要挖掘繪本教育資源
在低年級小學教學中引入繪本進行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是為了達到最終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此,教師在進行繪本閱讀指導時需要明確這一點,結合教學內容去深入挖掘繪本教育中蘊含的教育資源,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方面的,更是思想內涵方面的。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挖掘繪本教育資源。首先,進行繪本閱讀指導是為了幫助低年級小學生更好理解繪本的內容,使得其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可以正向影響小學生。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去引導小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并且引導學生理解繪本內容背后的情感內涵。例如,在以《我討厭媽媽》為內容的繪本閱讀指導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回答問題:同學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媽媽的?請結合自己的想法來說一說。先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介紹此次繪本閱讀的書目名稱,讓小學生自行閱讀從開始一直到“再見了,媽媽!砰!”這部分。然后設計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小兔乖乖為什么討厭媽媽?讓學生自己概括繪本中媽媽的行為,繼而讓小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為小兔乖乖,站在小兔乖乖的角度去向兔媽媽提問,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兔媽媽這樣對小兔是有原因的,至于什么原因,讓我們從接下來的錄音之中去了解吧!”最后讓小學生思考:兔媽媽的行為是因為不愛小兔嗎?如果不是那是因為什么?如果你是小兔你會怎么想?通過閱讀整個繪本故事你能夠理解兔媽媽的行為嗎?自己的母親是否也與兔媽媽有過類似的行為?你認為未來面對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更好地解決呢?通過提問的方式讓低年級小學生可以進行充分思考,使得學生了解“愛之深責之切”這句話,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溝通,使得學生在思維品質上得到教導。其次,針對繪本內容中可能涉及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師也可以直接在繪本閱讀指導中進行強調,此時小學生閱讀興趣正高,自然也能夠更好掌握這些表達方法。
利用猜想法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在利用繪本進行教學時也需要思考方法去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豐富也就意味著創(chuàng)新意識強,這在當前是教育要求中需要教師重點培養(yǎng)的學生能力之一。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猜想指導法激發(fā)低年級小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可以充分進行思考,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礎。猜想法實際上就是根據(jù)繪本故事內容常有很多伏筆和想象空間的特點,結合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教育需求提出猜想性問題,以此讓小學生主動發(fā)揮想象力,思考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的一種閱讀指導方法。此時小學生的猜想并非是天馬行空的,而是建立在繪本閱讀的基礎之上,這樣就能夠更好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回答自己的猜想,這樣一方面是為了低年級小學生提供充分進行語言表達的機會,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培養(yǎng)。另一方面,在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每一名小學生想象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評價,要先肯定學生,培養(yǎng)小學生主動表達自己觀點的自信心,讓自信心的種子在小學生心中扎根,這對未來小學生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以《木偶奇遇記——金幣的誘惑》的繪本閱讀指導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猜想法指導低年級小學生閱讀。首先,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自行閱讀繪本,并且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繪本中的插圖,向學生提問:在圖片中可看到了誰?他們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簡單概括一下匹諾曹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讓學生猜想一下:匹諾曹對于狐貍和貓的話是否動心了?接下來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讓學生自由回答。在學生回答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師要肯定學生的猜想,然后讓學生接著閱讀下面的內容,去看一看故事的發(fā)生是否與自己所猜想的一致。這樣學生閱讀繪本的興趣也就更加強烈,并且給予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也能夠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為未來小學生更好閱讀繪本奠定良好的基礎。
利用角色扮演方法提升學生的理解力
角色扮演法就是指讓學生以閱讀內容為主要劇本,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將自己作為閱讀內容中角色進行學習的一種閱讀方法。通過這種閱讀方法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對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有重要的幫助作用,是很有效的閱讀方法。繪本本身的情節(jié)就很豐富,故事中的人物也會有很多,但是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并不強,因此在閱讀繪本時很難全面理解閱讀中的人物情節(jié),這將影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不利于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利用角色扮演方法進行繪本閱讀指導就能夠讓繪本閱讀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此時這種活躍會讓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考效果也會更佳。首先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朗讀的方式進行繪本指導,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情感的把握較差,而朗讀能力也是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一項能力,此時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能夠更好地幫助低年級小學生朗讀重點,以此達到提升閱讀教學質量以及朗讀興趣語能力的目的。其次,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表演法的方式進行繪本指導閱讀,這個要比前者難組織,但是更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保證此種指導方法的有效性,教師首先需要根據(jù)繪本內容的角色和情節(jié)確定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然后讓低年級小學生自行進行組合。同時,教師根據(jù)繪本的長短以及學生的年齡確定是選擇整個繪本故事作為角色扮演的主要劇本,還是從中節(jié)選出一個片段。在分完組、確定表演內容之后,讓小學生自己進行排練,并且給予小學生足夠的表演時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服裝道具,幫助小學生更加投入。通過這種方式,小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換位思考,以此提升小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力。
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提升寫作的能力
讀寫能力是必須要培養(yǎng)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直接利用讀寫結合的方法進行繪本閱讀指導,圍繞繪本內容,為低年級小學生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提升低年級小學生識字、寫字和文字運用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難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鍛煉,也正是因為很難,所以低年級小學生對此的學習興趣不高。而且,如果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無法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到了高年級需要完整地寫出一篇故事時,小學生寫作學習的壓力會極大增加,使得小學生更加不喜歡寫作,導致惡性循環(huán),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有效提升。結合繪本本身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以繪本閱讀為依據(jù),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朗讀本身就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一種方式。朗讀繪本故事低年級小學生的興趣是很高的,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識字認字的能力自然能夠得到提升。讀寫結合自然是不能夠脫離寫作。一方面,教師可以直接讓低年級小學生寫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可以是用概括的方式去讓學生進行寫作,這樣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圍繞繪本故事的特點,讓學生設想一下故事后來會變成什么樣子?讓學生可以更加良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也能夠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針對小學低年級的發(fā)展需要,利用繪本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此時為了最大限度發(fā)揮繪本閱讀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指導方法,提升教學質量。為此,首先需要以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科學選擇繪本,這需要教師分析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低年級小學生共有的性格特點去選擇。其次,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去挖掘繪本之中蘊含的教育內涵,通過情境教學法引導小學生深入思考,提升小學生各項思維品質。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猜想法、角色扮演法以及讀寫結合等方法,有針對性地提升繪本閱讀教學質量,教會小學生閱讀方法,提升小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以及寫作能力。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研究”(GS【2020】GHB212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