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風芝
摘要:深度學習是學生知識探究的需要,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點”,通過搭建學習平臺,點燃學生的學習知識動力,準確構(gòu)建學生的知識的連接,通過深度學習認識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讓深度學習助推學生思維的高度發(fā)展。
關鍵詞: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數(shù)學探究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學習過程中不惟書,不惟師,不惟權(quán)威,學習中主動探究,遇到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掌握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生長點,掌握解答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積極地學習動機,在積極探索中達到對所學所知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價值,使自己成為深度學習的受益者。
一、看圖猜謎,點燃深度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克服各種困難,探究知識的生成過程與發(fā)展的結(jié)果更加主動,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游中更加動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的著力點就是要把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說:“猜謎語其中有一種叫做畫謎。所謂畫謎就是根據(jù)一幅畫或者幾幅畫猜出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或者想一想坐在小飛機上有多少個人?”有的學生說有9人,有的學生說有15人。教師說:“為什么是15人?”老師,我看見有5;架小飛機,每架小飛機坐3人,老師肯定了這個同學的方法。接著出示第二幅畫。老師提問:“上面這幅畫有多少個人?有的學生說有12人,有的說是13人,有的說是14人。老師說:“同學們,哪種答案正確?”有的同學說只有第三種答案正確。其它不對。”為什么?請你說一說理由?我從這幅畫看,同學們坐在過山車上,有7排座位,每排坐2人,共有7排座位,相加就是14人。同學們聽,大家為他點贊。師:剛才大家從圖上看到坐飛機和坐過山車,他們?nèi)藬?shù)不等,如果運用加法進行計算比較麻煩,應該用什么方法簡便呢?有的學生說:“用乘法”,你說說,為什么用乘法,怎樣計算的?他回答道,將坐在每一架小飛機人數(shù)乘飛機架數(shù)就等于多少人?
列式: 3 ×? 5 二 15 (人),讀作:3 乘5 等于 15,或者 5 乘3 等于 15? 這個“×”叫做乘號。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計算式,得出結(jié)論,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可以運用乘法進行計算,讓學生懂得相同加數(shù)用乘法進行計算的知識重點,實現(xiàn)由加法計算向乘法計算過渡的轉(zhuǎn)折,實現(xiàn)知識的相互融通,方法相互通用,收獲深度學習的累累碩果。
二、制造認識沖突,引領學生深度學習
所謂認知沖突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對某一個知識點在認識存在差異,解答辦法不一致、不協(xié)調(diào)而引起的沖突,教師抓住學生知識的沖突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強烈要求,啟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探究,進一步解決在學習沖突中的困難,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解答問題的思維能力。
如教例4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我們通過學習已知“一班得了12面紅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要求二班得多少面紅旗?”請看下面教學片斷:
師:上面這道題目,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知道一班得了12面紅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紅旗。
師:同學們回答很對,題目要求我們求什么?
生:要求二班得多少面紅旗?
師:同學們回答很對,應該如何解答?
生1,我用口算來計算,一班12面紅旗,加上二班比一班多3面紅旗,就是15面紅旗。12+3=15(面)。
生2:我認為這種方法可以,但是,不小心容易錯,應該把知道條件通過畫圖來表示,思路比較清晰,對解答比較容易。
師:你很有獨立見解,說一說理由?
生2:先把一班得到12面紅旗畫出來,再將二班同到同樣多的紅旗畫出來,二班比一班多3面紅旗畫出來,最后通過看圖,得知,將一班12面紅旗比二班比一班多的3面紅旗加起來,就等于15面紅旗。
教師:同學們,這兩個同學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最好又準確?
生3:我認為第二種方法最好,因為第二種思路比較清晰,比較容易理解,計算不容易出錯。
生4:兩種方法比較,我認為第二種解答的方法比較好。
上面學習過程,學生對同一種問題有不同解決方法,對知識產(chǎn)生不同解答的沖突,于是教師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提出二種不同的解答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比較形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最后認為第二種方法進行比較,確定第二種方法是最好的解答方法,實現(xiàn)學習的深度探究學習。
三、探究提高,引領學生深度學習
教師要善于把握題目中的基本元素,根據(jù)題目問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把學習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啟發(fā)學生根據(jù)題目進行深入思考,分析題目已知和未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探尋各種解答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不同解答辦法,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發(fā)展。
例如教“進位加法”時,教師先說,個位數(shù)加個位數(shù)滿十,要不要進位?向哪一個進位?下面我們學習“進位加法?!?/p>
教師用ppt出示題目:
師:同學們看兩幅畫,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這道題怎樣計算?
生1:用加法,將二(1)班和二(3)班相加,就是兩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用豎式加法計算。
師:如何計算?你當小老師。
生: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對好位后從個位進行開始計算,個位上的“5”和“7”相加等于12,滿10進一,這個一向個位進一,十位3加十位30得60,最后結(jié)果是62。
生:這種方法對不對?
師:同學們,究竟誰說得對?上面左邊這幅圖是有35根木棒和37根本棒加起來,個位上5加個位上7得12,12滿10向個位進十?還是向十位進十?
生:個位的5加7得12,向個位進一。
師:這個同學說對不對?
生:不對,個位5與個位7相加等于12,這個10不能在個位進一,因為滿十,必須向十位進1。
師:為什么?
生:因為,5加7等于12,這個12滿十,如果向個位進1就不對,因為的個位,而不是十位,所以,12滿十所以必須向十位進1。
師:你們認為哪種比較正確?最后同學們同意第二種方法。
上面片斷,教師沒有直接把滿十的進位這個問題還給學生思考和討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明白了為什么要把滿十向十位進位,這樣教學,教師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學習權(quán)還給學生,引導學生深度探究知識的過程發(fā)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能力的生長和發(fā)展。
總之,是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新學習思維,是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發(fā)現(xiàn)學習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深度學習和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林金香. "培養(yǎng)數(shù)學問題意識,引領學生深度學習." 當代家庭教育 4(2021):2.
[2]楊應紅. "探究式數(shù)學課堂引領學生深度學習." 新教育(海南) 5(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