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平
摘要:為了減輕學生的作業(yè)壓力和校外培訓的負擔,雙減政策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社會各行業(yè)的廣泛關注,它明確了老師今后的教學任務和責任。增效減負作為現(xiàn)階段教學的主要目標,從多方面推動了教育改革政策的持續(xù)深入,同時也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來滲透增效減負教學任務。本文主要對如何在雙減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做到增效減負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教學措施;增效減負
雙減政策的持續(xù)深入,已經(jīng)對現(xiàn)階段的教育事業(yè)提出了全新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新課改政策的改革優(yōu)化促使著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范圍變廣的同時,作業(yè)任務量也逐漸增多,學生不僅要面對課上繁多復雜的知識點,還要面對家庭和學校方面帶來的學習壓力。減負增效觀念的提出,能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減輕各方面的學習壓力,并保障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更好地順應當前教育階段實際目標。
一、雙減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增效減負的重要性
減負增效觀念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雙減政策的持續(xù)深入,迫使教學體系發(fā)生變化的同時還要提高小學教學效率和質量,這就導致好多的學校為了不降低教學效果,開始逐漸增加教學任務量,最終導致小學生學習效果沒有明顯提升的同時,還導致其承受過多的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造成教學效果適得其反。而減負增效觀念不是單純地減少作業(yè)任務量來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壓力,而是通過保留高質量教學任務的同時,把一些額外不重要的教學負擔丟棄,進而達到增效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一)對減負增效認識不足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對減負增效理念認識不全面的現(xiàn)象存在,觀念上的誤區(qū)很容易導致在將其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時出現(xiàn)教學問題,造成實際效果無法達到預期。還有很多老師認為減負就是單純地減少作業(yè)任務量和上課時間,為學生預留出更多的課外時間,最終導致教學重心嚴重偏移,不僅沒有因為減負帶來更好的效果,甚至也沒有達到增效的標準,造成大量的學習時間被浪費,實際效果也受到影響[1]。
(二)應試教育壓力過大
雖然雙減政策的推出和全面深入已經(jīng)對現(xiàn)階段的教學體系進行了全面的優(yōu)化與改革,但是應試教育理念仍然存在于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甚至這種錯誤觀念并沒有因為雙減政策的推出而降低自身影響力,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對今后學習生活的影響可謂是長遠且深入的。大部分的老師都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真實感受,也會為了提高學生成績而加大作業(yè)任務,但是這種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還會導致學習壓力過大從而產(chǎn)生心理問題。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增效減負的具體措施
(一)結合實際,明確目標,做到有效減負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所有教學課堂的主要引入點,同時也是檢測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點。在此之前,老師要對教材進行全面解讀,并根據(jù)所要教材內(nèi)容來劃分知識層次,并且要注意每節(jié)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通過結合實際生活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2]。
例: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時,老師要拋棄布置作業(yè)的教學形式,而是以愛國情懷為主線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因為以小學階段的認知能力來說,很難深入了解其中復雜的歷史事實,老師只有通過主線式的方式讓其進行互動交流,并結合教學目標,才能讓他們明白圓明園對我國歷史的重要意義,也能根據(jù)實際生活中的新聞熱點和故事背景來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懷。
(二)建立教學情境,做到有效增效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把教學重點放在文章主題上,并以此展開教學,不僅能保障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文章知識,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不僅會導致教學效果適得其反,甚至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老師只有通過建立豐富多變的教學情境才能確保教學任務量降低的同時提高教學實效性[3]。
例: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這篇文章時,如果老師只單純地進行口頭講述,不僅無法描述出故事的精彩內(nèi)容,還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再加上小學生認知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限制,也會使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對此,老師可以通過建立教學情境的方式進行知識教學,在課前老師可以為小學生播放有關文章內(nèi)容的視頻,讓小學生對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再采用表演的形式將故事內(nèi)容進行演繹,這樣不僅能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還能很好的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效果。
(三)豐富教學方式,落實減負增效
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為當前教學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對此老師在進行減負增效教學時,可以充分地借鑒以往教學經(jīng)驗,并在科技水平不斷進步發(fā)展的背景下,采用更具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對其進行系統(tǒng)化的語文教學,從而更好地落實減負增效觀念,保障教學效果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4]。
例: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金字塔》這篇文章時,老師就可以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當中。因為大部分的學生并沒有見過真實的金字塔,所以單靠教材圖片很難感受到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秘,對此老師可以在設計課件時多去搜尋一些有關于金字塔的圖片和神秘視頻,然后在課堂中將其播放出來,并將金字塔的歷史背景一并講述給學生,從而通過神秘且壯觀的金字塔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能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同時也能根據(jù)視頻故事充分地發(fā)揮自身想象力,以此來減輕學生負擔,讓其在靈活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中提升自己。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要想充分地保障增效減負效果,就必須要提高教育者的重視程度,并且要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增效減負的有效措施,然后結合學生真實情況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以此來充分地發(fā)揮增效減負實際措施的真實價值和實際效益,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馬登科.“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增效減負[J].新課程,2022(03):54-54.
[2]何菊芳.扔掉包袱 快樂起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策略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12):61-61.
[3]周美英.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策略[J].新課程,2021(32):147-147.
[4]王文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策略[J].新課程,2021(24):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