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李
摘 要:為了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初中班主任在實行班級管理制度時,應以人為本堅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班級作為一個大集體,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性格各異,要求教育工作者制定最科學、全面,人性化的管理方案。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全面發(fā)展;以人為本;分層管理
班級作為一個共同生活的大集體,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之一。和諧的班風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對班級內每個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主要領導者和管理者,制定好科學的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承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實行分層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同時,對學習需求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管理,合理的貼近并滿足班級內部學生的需求。本篇文章就初中班主任管理方案展開討論。
一、淺談初中班主任實行”人人參與”理念下的管理方法的意義
制定合理化的管理方案能夠保證學生在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營造和諧的友誼。初中班主任在制定和實施班級管理制度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參與整個過程。例如,在班級內部設置值日、值周班長、副班長,分小組組長等不同職位,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做到人人參與,讓管理權回歸學生本身。學生在自我管理、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作為學生主人翁的主體地位,從而能夠提高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團體意識。通過讓初中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制定合理化的班級規(guī)則,能夠極大的鼓舞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同學之間的友好溝通。讓學生能夠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考慮到后果和所付出的代價,能夠以自身準則進行約束自己。由于初中生年齡尚未成熟,處于青春期,對成人行為模仿力較強。因此,在校內,教師也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桿。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本身的需求。通過彼此合作,更能夠提高學生和教師自身的組織能力,激發(fā)學生內在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而能夠實現人人參與的制度之下,讓學生發(fā)揮主動主觀能動性[1]
二、探究初中班主任實行"人人參與"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方法
1、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主體出發(fā)
隨著新時代教育方案的不斷出臺,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授課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本身的需求。初中生作為心智過渡時期,具有叛逆傾向,教師在對其進行管理的同時,就要尋求最貼切和科學的管理方法。通過讓學生參與到班規(guī)制定和溝通的過程,能夠讓學生以集體利益為重,使班規(guī)條約得以順利實施。例如,在制定關于大課間20分鐘是否播放音樂放松的班規(guī)時,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意播放音樂的學生表達觀點和不同意播放音樂的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進行班級內部投票,以少數服從多數的規(guī)則進行選出最后的答案?!拔艺J為通過播放舒緩的音樂能夠減輕同學們的學習壓力,同時保證一個平穩(wěn)愉悅的心態(tài)。這是一個很好的放松的方法,但是我們也要尊重其他同學的意見。如果有同學認為播放音樂會打擾自己課間休息的話,班長再和班級內部的同學進行協(xié)調,可以制定一周播放兩次或三次音樂?!苯處熗ㄟ^在整個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協(xié)調,從而保證決策和投票的順利完成,讓每個同學都能夠參與到班級建設中。在課上監(jiān)督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制定“意見箱”的方法,讓每個同學在哪節(jié)課上有任何意見。可以寫到一張紙上面投入到意見箱內,在每周五最后一節(jié)課時,由老師一并拿出進行協(xié)調解決?!拔艺J為語文課老師應該適當提高自己的聲音,坐在后排的同學不能夠完整的聽清內容。我認為應該進行合理的分組,從而提高收作業(yè)和發(fā)作業(yè)的效率。”通過將這些問題提出并在班級內部同學進行共同商討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能夠進一步的促進良好課堂風氣的形成,提高教師授課質量,保證同學們能夠有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2]
2、同學互幫互助,凝聚和諧環(huán)境
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3到5個人為一小組。由內部投票選出一個同學們認為能力最強的同學為小組長,通過小組長的協(xié)調和組內各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從而實現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教師可以通過同學自主分組的方式布置課堂作業(yè)及課后作業(yè),通過對課堂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更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每個組內成員的明確分工,讓同學們能夠形成團體意識感和責任感。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布置共同合作完成的課堂任務,最后進行班級內部評比,每個小組比拼完選出最優(yōu)的小組進行獎勵,能夠進一步的促進分組合作的積極效果。在管理小組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制定量化表讓每個小組長自己管理或者兩組同學互相管理的方式進行比拼。在每周一班會課進行量化總結和組內小組成員量化排名,再選出第一名和第二名小組同學進行獎勵,如:適當減輕課后作業(yè)等。在面對倒數第一名和倒數第二名同學時,可以通過課下與學生的溝通、了解情況、查找原因,尋找改進方法等,從而增強小組內部的凝聚力。在課后時間,教師也可以通過組織踢毽子,或跳繩等比賽去增強小組成員內部的默契感和信任度。在比賽的過程中,更能夠體驗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體競爭意識。[3]
3、師生互助合作,共造和諧班風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之人,要有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形成良好習慣的監(jiān)督作用。初中班主任更要樹立正確的責任感,大部分農村初中生由于缺少父母的有效監(jiān)管,不能夠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從而導致出現大量學習問題,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在發(fā)現學生產生情緒問題時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疏導,幫助學生渡過難關。在制定班規(guī)時,也更要注重學生的感受,貼近學生真實需求,才能夠形成師生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能力,以便更好地管理班級。也要正面直視自己的缺點,謙虛接納學生的建議,與學生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才能夠營造和諧的班風。通過共同幫助能夠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其健康的發(fā)展。[4]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觀點的分析和總結,探究初中班主任實行"人人參與"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方法 對培養(yǎng)積極融洽的班風具有指導作用。同時,堅持以人為本,尋求最貼切的管理方法,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合理的引導和協(xié)調,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由此,堅持實行以人為本,以德樹人的教學方法,以“人人參與”的班級管理理念,制定合理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能夠提高教師授課質量和班級凝聚力。使學生能夠形成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全面開發(fā)學生的各項潛能,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淺談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9(2):182.
[2]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8(11):316.
[3]賴玲.新時期初中班主任提高班級管理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