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糖化血紅蛋白(HbA_(lc))水平在非糖尿病冠心?。–HD)患者中變化及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研究對象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非糖尿病性CHD患者30例,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者3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接收HbA_(lc)指標水平檢驗,并分析HbA_(lc)水平與非糖尿病CHD的相關性。結(jié)果 非糖尿病性CHD組受試者HbA_(lc)指標水平〉6.5mmol/L及5.7-6.5mmol/L的例數(shù)顯著高于健康組,<5.7mmol/L的例數(shù)少于健康組,對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糖尿病性CHD組HbA_(lc)指標水平對比,三支病變者〉雙支病變者〉單支病變者〉無病變者,且組間兩兩對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HbA_(lc)水平與非糖尿病性CHD的病程發(fā)展呈現(xiàn)相關性,且 HbA_(lc)水平越高非糖尿病性CHD的累及范圍越廣,可作為臨床診斷與鑒別非糖尿病性CHD進展的依據(jù)。
關鍵詞:糖化血紅蛋白;非糖尿病性冠心病;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55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1--01
HbA_(lc)是血漿中的葡萄糖游離醛基和血紅蛋白游離氨基之間的非酶縮合物質(zhì),其水平主要和高血糖程度,以及高血糖時間相關而,且水平不受短暫波動的影響,可以反映人體在最近1-2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所以 HbA_(lc)也成為了DM(糖尿?。┍O(jiān)測、治療、評價、預后的關鍵監(jiān)測指標。而國內(nèi)外研究相關結(jié)果表明,長期維持在高血糖狀態(tài)下的患者出現(xiàn)心血管事件比例較正常人高出約1-3倍。并且研究也指出[1],HbA_(lc)水平與冠心病發(fā)生時間和累及程度有關,是冠心病相對獨立的風險原因。而本次主要就HbA_(1c)水平在非糖尿病CHD患者中的水平變化進行研究分析,以期明確其與非糖尿病CHD病情發(fā)展的關系,進而為臨床相關研究提供參考?,F(xiàn)做如下報告: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非糖尿病性CHD患者30例,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者30例。所有受試者均對本次研究標識知情且同意,同時具有較好溝通能力,以及較好依從性。此外本次研究將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血液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嚴重代謝性疾病、自體免疫系統(tǒng)疾病、冠狀動脈炎、擴張型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近期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品、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術后或外傷患者。其中健康組男16/女14例,年齡28-67歲,均值(48.15±5.66)歲;體重49-87kg,均值(65.54±7.75)kg。非糖尿病性CHD組男15/女15例,年齡31-69歲,均值(48.73±5.80)歲;體重51-89kg,均值(65.89±7.88)kg。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告知受試者檢查前1d晚餐盡量清淡飲食,禁止大魚大肉,并自晚餐后到第2d清晨之間,禁食含熱量的食物8h以上。檢查當日抽取清晨空腹血2ml,對HbA_(lc)指標水平進行全血檢查,當HbA_(lc)指標水平〉6.5mmol/L時診斷為糖尿病。
1.3 指標觀察
(1)將非糖尿病性CHD組與健康組受試者的HbA_(lc)指標水平進行統(tǒng)計與對比;(2)以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結(jié)果將非糖尿病性CHD組受試者按照冠脈受累程度分為三支病變者、雙支病變者、單支病變者、無病變者4組,然后進行HbA_(lc)指標水平進行統(tǒng)計與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 25.0版本軟件進行此研究數(shù)據(jù)處理,變量資料以“t”計算用(x±s)表示。定性數(shù)據(jù)用x2核實,以(%)表達。各組數(shù)據(jù)P<0.05時為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受試者HbA_(lc)指標水平相關性分析
非糖尿病性CHD組受試者HbA_(lc)指標水平〉6.5mmol/L及5.7-6.5mmol/L的例數(shù)顯著高于健康組,<5.7mmol/L的例數(shù)少于健康組,且對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不同冠脈受累程度組受試者HbA_(lc)指標水平對比
HbA_(lc)指標水平三支病變者〉雙支病變者〉單支病變者〉無病變者,且組間兩兩對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CHD是中國臨床常見且多發(f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發(fā)病因素一般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形成后發(fā)生破壞,從而引起出現(xiàn)各種程度的血栓,或遠端血管栓塞[2]。同時流行病學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CHD已經(jīng)成為中國患病率最高和死因比例較多的慢性病之一。因此,臨床及時發(fā)現(xiàn)CHD高危因素,并及時進行預防控制,以及及時明確CHD病程進展在給予針對性的臨床治療,對疾病預后質(zhì)量的改善與提升尤為重要。隨著臨床對CHD研究的不斷深入,部分研究指出其高危原因一般包含高血糖、抽煙、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代謝綜合癥等,當中高血糖在CHD發(fā)生進展過程中起著關鍵的角色。因為高血糖狀態(tài)患者,人體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6-磷酸酮糖,可與各類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進行慢性的非酶促反應,從而形成各類糖基化終末物質(zhì)(AGEs)。這些AGEs可與靶細胞上的受體融合,使靶細胞內(nèi)表達的大量或多種細胞激素堆積于人體的不同組織中,從而引起有關組織發(fā)生病癥如動脈粥樣硬化、末梢毛細血管疾患、視網(wǎng)膜疾患等[3]。且相關研究表明,DM患者血清中的AGEs水平與HbA_(1c)水平呈正相關,并與糖尿病發(fā)生冠脈病變等并發(fā)癥有關。因此來說,部分研究認為HbA_(1c)可作為DM患者冠脈病變累及范圍的預測指標,并且CHD發(fā)生機制可能與持續(xù)高血糖的糖基化作用有關。
本次為了進一步探究HbA_(1c)與CHD的相關性,特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非糖尿病性CHD患者30例,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者30例納入研究,并展開HbA_(1c)指標水平對比,結(jié)果顯示:非糖尿病性CHD組受試者HbA_(lc)指標水平〉6.5mmol/L及5.7-6.5mmol/L的例數(shù)顯著高于健康組,<5.7mmol/L的例數(shù)少于健康組,且對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組研究結(jié)果表明,HbA_(1c)指標水平是表明患者存在CHD的重要生化指數(shù),它水平地預示了CHD的發(fā)生風險,是非糖尿病性CHD病變危險性的獨立因子。并且本次研究在明確了HbA_(1c)指標水平與非糖尿病性CHD的相關性后,進一步將非糖尿病性CHD患者按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jié)果分為三支病變者、雙支病變者、單支病變者、無病變者4組,然后進行HbA_(lc)指標水平對比,結(jié)果顯示:三支病變者HbA_(lc)指標水平為(7.48±0.41)mmol/L,雙支病變者為(6.84±0.37)mmol/L,單支病變者為(6.18±0.32)mmol/L,無病變者為(5.65±0.26)mmol/L。其中三支病變者HbA_(lc)指標水平最高,無病變者HbA_(lc)指標水平最低,且4組患者HbA_(lc)指標水平對比均呈現(xiàn)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以上研究結(jié)果表明,HbA_(lc)指標水平同非糖尿病性CHD的病情嚴重程度有關,而HbA_(lc)指標水平越高其危害也越大,那么導致的非糖尿病性CHD病情也越嚴重,同時預后質(zhì)量也相對越差。因此來說,HbA_(lc)指標水平的高低對非糖尿病性CHD的形成和進展起著決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研究中健康者與非糖尿病性CHD的HbA_(lc)指標水平對比,以及不同冠脈受累程度組受試者HbA_(lc)指標水平對比,結(jié)果最終明確了HbA_(lc)指標水平是影響非糖尿病性CHD患者的獨立風險因素,同時也會評價與鑒別非糖尿病性CHD嚴重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臨床可根據(jù)HbA_(lc)指標水平判斷受試者是否具有非糖尿病性CHD的高危風險因素,同時也有助于非糖尿病性CHD疾病嚴重的明確,進而為臨床進一步工作的展開與進行指明方向,從而促進疾病預后質(zhì)量的改善與提升。
參考文獻:
[1]蘇軍華,何天樂,李敏,李洪峰,楊素清. 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及血脂聯(lián)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作用[J]. 河北醫(yī)藥,2021,43(24):3783-3785.
[2]周穎,黃夢楠,劉昳佳,于春泉. 中成藥聯(lián)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糖化血紅蛋白與心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 天津中醫(yī)藥,2021,38(11):1372-1377.
[3]羅瑞瓊,唐超燕,吳興初,張萍. 早發(fā)冠心病合并糖代謝異常患者B型腦鈉肽與糖化血紅蛋白的相關性[J]. 醫(yī)學信息,2021,34(21):81-83.
作者簡介:聶曉紅,1986年10月,女,漢族,云南省彌渡縣,本科,主管檢驗技師,主要研究方向是生化檢驗、感染性疾病、類風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