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智慧學習”與“融合式”繪本教學兩者有著共同旨趣,對教育智慧充滿了期待。筆者在小學英語“智慧學習”視閾下,基于教學目標的融合、學習內容的融合、學習策略的融合以及學習資源的融合,從不同的融合維度追本溯源,由外部影響向內部因素,由宏觀到微觀,探究“智慧學習”視閾下的“融合式”繪本教學的實施路徑,以促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智慧學習;融合;繪本教學
作者簡介:朱小英(1977.12—),女,江蘇省南京書人實驗學校,中小學高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
“教育是通過知識引導人智慧成長的藝術”。當下,知識和分數影響著中小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兒童的智慧受到了逼迫。小學英語“智慧學習”以嶄新的姿態(tài)進入我們的世界,讓兒童獲得智慧的生存方式,真正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而“融合式”繪本教學作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一個視角,與“智慧學習”有著共同旨趣,同時也對教育智慧充滿了期待。
一、“智慧學習”與“融合式”繪本教學的內涵及其關系
(一)“智慧學習”的定位
對于“智慧學習”內涵的理解,各國學者仁智各見,未有定論。從學習者的視角看,“智慧學習”是一種學習者自我積極參與,以學習者為中心,具有完整的學習體驗的新型學習范式;從技術視角看,“智慧學習”廣泛利用了輕巧、智能、新潮、時尚和便捷的智能設備;從人與技術環(huán)境關系視角看,“智慧學習”培養(yǎng)具有良好價值取向、較高思維品質和較強思維能力的人才。
(二)“融合式”繪本教學的縷析
“融合式繪本教學”,從內容層面看,是指繪本與國定教材的結合;其他方面的融合是指目標、方法、技術等與閱讀教學的結合?!叭诤鲜嚼L本教學”不只是停留在“語言能力”上,必須與品格和思維方式,也就是核心素養(yǎng)能力緊密結合。
(三)相互關系的考量
“融合”是手段,是外顯的方式,“智慧”是預期達成的內隱目標。在“智慧學習”視閾下的“融合式”繪本教學,老師既要立足課標,源于教材,又要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與其他課程資源?!叭诤稀辈皇呛唵委B加,而是在意義層面的相互融滲,相得益彰。即在同一個主題的統(tǒng)整下,有機融合在系統(tǒng)中,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二、基于“智慧學習”下“融合式”繪本教學的實施路徑
筆者立足教學目標的融合、學習內容的融合、學習策略的融合以及學習資源的整合,從不同的融合維度追本溯源,由外部影響向內部因素,由宏觀到微觀,探究“智慧學習”視閾下的“融合式”繪本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工具人文”融合:教學目標從淺表走向深層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與歸宿。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核心是“人的發(fā)展”。龔亞夫老師主張的多元目標理念也指出:英語課程應圍繞社會文化、思維認知和語言交流來進行設計,將工具性和人文性辯證統(tǒng)一、有機融合,在工具性中滲透人文性,以人文促進工具性。因此,“融合式”繪本教學的目標要從單純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轉化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1.社會文化目標(Social-culture goals)
“社會文化目標”包括價值觀、世界觀、信念、理念,以及對于社會關系的看法和為人處世的哲學等??梢哉f,社會文化目標包括但不局限于目前 《課標》中 “文化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的內容。這個目標提升了“情感態(tài)度”的高度,擴大了其外延,也革新了“跨文化交際”的概念。
2.認知思維目標(cognition & thinking goals)
認知與思維是有區(qū)分的,思維是更復雜、更高層面上的認知活動(Ericsson & Hastie),思維能力不局限于學習策略,學習策略只是認知思維目標中的部分內容,使用另外一種語言思維,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評判性能力、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重要途徑。如:在教學繪本Eason, the big brother時,老師通過播放“Being baby brothers or sisters”的視頻,通過開放性問題“Why do parents give birth to another child?”有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學生內心的釋放,一分為二看待“二胎”現(xiàn)象,促進學生品格的健康發(fā)展。
3.語言交流目標(communication goals)
語言交流目標分為語言理解端和語言表達端,其中語言理解端包含提取信息、概括信息、解釋信息和反思評價信息四個能力要素,語言表達端包含準確表達信息、連貫表達信息和多元表達信息三個能力要素。[1]
如:在執(zhí)教六下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Italy時,可擬以下語言學習目標:
每一個目標既是獨立的,又與其他目標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融合。語言能力目標中有效融合了學生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學習目標的人文素養(yǎng)功能。
(二)學材融合:學習語料從外顯語言走向精神內涵
“智慧學習”是發(fā)生在一定社會文化情境中的個體建構、實踐參與和社會交往的過程,具有完整的學習體驗。在尊重國定教材的基礎上,將繪本故事融于主教材的方式是教學中文化精神引領的有效方式之一。
1.“銜接式”對接,繪本故事凸顯整合性
“銜接式”對接,也稱“再構式”對接,即教師針對所欲達成的教學目標而設計有別于教材文本的新語言材料,以便組織學生在新的、有實際意義的情境中,進一步鞏固運用所學語言并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融合式”對接,繪本故事注意適切性
“融合式”對接,即在課堂中進行主題和內容的無縫對接,在教學中很自然地從教材文本內容過渡到繪本故事內容,拓展學生對主題內容理解和應用的視野,使語言學習得到合理化、趣味化的重復和強化。[2]
如:在教學譯林版五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卡通板塊時,適時引入“小怪物”系列繪本故事“Happy Mothers Day”,故事中小怪物和妹妹用畫畫、分擔家務等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期間鬧出了很多笑話,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最后又讓人深刻體會到媽媽的辛勞與不易。故事表達的情感與學生的心靈產生了共鳴,他們與故事里的兒童有了一次美麗的相遇、一次傾心的交談……
3.“獨立式”對接,繪本故事體現(xiàn)延展性
“獨立式”對接,即根據學校課程設置可以在閱讀社團和俱樂部里獨立教學繪本教材。在“獨立式”對接模式中,所選取的繪本主題、內容和語言方面要符合課標要求,繪本中的語言結構與主教材契合。
(三)策略融合:意義建構從“碎片化”走向“結構化”
在拓展教學六下繪本課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Italy時,讓學生通過預測、略讀、品讀文本細節(jié)等閱讀策略,學會分類、概括、分析、推斷信息,理解文本的深厚意蘊,從而讓學生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其多元的思維能力。
1.整體感知,進入話題
閱讀的過程是解碼、理解以及重構的過程。在閱讀中,通過問題的引領,能幫助學生對文本中的關鍵信息進行解碼,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感知文本內容,為深入理解領悟文本內涵做好準備。如:在教學開始,老師讓學生完成Italy基本知識的前測,喚起學生的已知,并鼓勵學生用1~2個詞說說對Italy的印象。
2.聚焦文本,厘清脈絡
從解構信息的角度結構文本思路,在文本理解、信息提取的基礎上采用組織結構圖,形象地反映信息間、各元素之間的關系,既是對文本的信息的梳理,也是對文本主題與功能的體現(xiàn)。如:在前測之后,老師讓學生從圖入手,快速建立對Italy模塊的認知,形成了Italy的思維導圖。
3.細讀文本,深化理解
概括學習就是意義學習、概念學習[3]。利用導圖幫助學生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煉用法和歸納規(guī)則的活動中鍛煉自己的概括能力,能發(fā)展學生的理解歸納能力,促進語用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學中,老師將非連續(xù)性文本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在抽象基礎上進行綜合概括。深入解讀Rome板塊的內容時,學生快速閱讀,并制作了城市卡(見圖1),接著學生按表格中羅列的要點進行表述。
在指導學生了解Pizza板塊的內容時,則讓學生將各種Pizza與圖片一一匹配,并引導學生用“Pizza is made of ...I like the pizza made of ...”進行個性表達,學生思維的觸覺指向一個個知識的主干,學生有的放矢、有話可說。
4.拓展文本,感悟內涵
課堂教學內容要基于教材文本,但不局限于教材呈現(xiàn)的文本,教師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適時補充和拓展,讓學生深度卷入故事中體悟文本的內涵。如: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相對簡單,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對Italy有了基本的了解。為了給學生更多信息,老師重構了文本,拓展了信息,讓學生對Italy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上述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語言和策略發(fā)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chuàng)新等結構化建構了知識體系。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發(fā)展了思維品質,形成了文化理解,促進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四)技術融合:學習資源從單維走向立體
在“互聯(lián)網+”的大背景下,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智慧學習的必然趨勢。在“融合式”繪本教學中,靈活整合多種互聯(lián)網資源,實現(xiàn)英語學習不僅是技能、語言形式的學習,還讓學生真正感知、運用語言,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從知到會,從智到慧,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使他們經歷成長的生命歷程,助推他們閱讀品格的養(yǎng)成。
1.拓展課后閱讀平臺
閱讀品格包括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結合課堂教學,筆者讓學生適度拓展了學習渠道。比如:英語趣配音、“一起作業(yè)”,曉黑板、伴魚繪本打卡平臺,專門的網絡平臺上有大量的拓展閱讀內容,如:自然拼讀、繪本閱讀、口語練習等,內容豐富、作業(yè)形式多樣,每個學生只要注冊成功,就能利用電腦和手機完成閱讀打卡任務。歌曲演唱、視頻配音,繪本故事閱讀,往往比機械的背誦有用得多。
2.搭建課后評測平臺
開發(fā)基于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培養(yǎng)的評測資源,架構基于智慧測評的小學英語智慧學習體系是順應未來發(fā)展潮流,也是解決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實需求的最佳途徑。如:基于國定教材的單元話題,可以衍生同話題的繪本閱讀練習,成功開辟學生的第二課堂。
3.啟用智慧評價工具
“智慧學習下的學習評價是共享的,它讓標準化的單一評價轉向了多元,讓學生敢于表達,越來越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在“融合式”繪本教學中,引入便捷而又高效的智慧工具,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在執(zhí)教繪本課“A big basketball fan”中,可以嘗試用Plickers的軟件工具來統(tǒng)計學生課堂反饋結果。一部智能手機和打印的Plickers專屬的有編號的卡片,就能夠立刻搜集學生的實時數據,實現(xiàn)課堂即時反饋。數據改變了課堂的評價方式,學生變人云亦云為獨立思考。
陶行知先生說:“智慧是生成的,知識是學來的?!敝腔鄄荒芟裰R一樣直接傳授,但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經驗的過程中由教育者細心呵護而得到開啟、豐富和發(fā)展?!爸腔蹖W習”為小學英語“融合式”繪本教學開啟了一扇門,構建智慧學習的生態(tài)空間,關注兒童的“生命、生活、生長”,讓“融合式”繪本教學呈現(xiàn)新樣態(tài),讓孩子始終站在課中央!
【參考文獻】
[1]徐小麗.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區(qū)域小學英語課堂建構的課例研究[J].小學教學設計,2019,No.609(09):54-57.
[2]侯云潔,周芳.構建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整合的課程體系[J].英語學習,2018(06):5-11.
[3]張?zhí)﹦?英語詞匯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4 (12).
[4]戴天揚.例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教學設計,2018(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