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容 陸思行
摘要:目的:探討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超聲診斷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間收治的70例接受剖宮產術后出現(xiàn)子宮瘢痕妊娠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予以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經腹超聲檢查,實驗組采用腔內超聲檢查。結果:在確診率方面,實驗組確診率85.71%,對照組確診率51.42%;在超聲顯示率指標方面,實驗組在滋養(yǎng)層血流阻力指數(shù)、子宮下段前壁瘢痕處肌層厚度、妊娠囊位置方面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診斷中,采用腔內超聲診斷,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明確顯示出各項指標,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剖宮產術;子宮瘢痕妊娠;超聲診斷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導致女性群體的身體耐受能力下降,大多數(shù)產婦在分娩方式上更傾向于剖宮產,這導致我國臨床剖宮產率逐漸上升[1]。而在剖宮產術后,產婦都極易出現(xiàn)子宮瘢痕妊娠,這種妊娠是較為特殊的妊娠類型,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目前在臨床中其發(fā)病率不足百分之一[2]。在疾病初期,患者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特征,但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會出現(xiàn)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腹部持續(xù)性疼痛等癥狀,隨著孕周的增加,甚至會出現(xiàn)子宮破裂、陰道出血等情況,對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3]。目前,在臨床診斷中,采用孕期超聲技術檢查,能夠降低診斷的誤診率,提高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性。本文通過探討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超聲診斷的臨床效果,分析其臨床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間收治的70例接受剖宮產術后出現(xiàn)子宮瘢痕妊娠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予以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經腹超聲檢查,實驗組采用腔內超聲檢查。其中,在對照組方面,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38歲,平均年齡(27.58±5.42);在實驗組方面,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36歲,平均年齡(27.84±5.73)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組間數(shù)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經腹超聲檢查,探頭主頻率為2-5MHz,采取仰臥位,確保患者的膀胱充盈良好,同時,通過探頭對患者雙側附件區(qū)域以及子宮進行探查,明確妊娠囊的位置、大小、子宮下段前壁瘢痕處肌層厚度、宮頸、滋養(yǎng)血流信號、子宮下段前壁瘢痕處和內部回聲間的關系等指標內容。
實驗組采用腔內超聲檢查,探頭主頻率為4-9MHz,采取膀胱截石位,利用腔內超聲探頭,設置尖端透聲窗,位置設置在子宮下段前壁瘢痕處,之后,采取不同的切面掃描,精準的顯示出宮腔線、宮頸、妊娠囊、子宮前壁等位置。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的超聲檢查,同時完成相關診斷操作和檢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確診率、超聲顯示率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1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小于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確診率
兩組對比,在確診率方面,實驗組確診率85.71%(30/35),對照組確診率51.42%(18/35),組間數(shù)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超聲顯示率指標
兩組對比,在超聲顯示率指標方面,實驗組在滋養(yǎng)層血流阻力指數(shù)、子宮下段前壁瘢痕處肌層厚度、妊娠囊位置方面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見表2。
3.討論
在臨床疾病研究中,因行剖宮產術而導致子宮瘢痕妊娠出現(xiàn)的機理尚未有明確的定論,產生子宮瘢痕妊娠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能和切口縫合位置的不合理、瘢痕組織縫隙、子宮內膜受損等因素有關[4]。而在剖宮產術后出現(xiàn)的子宮瘢痕妊娠,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子宮破裂、大出血,對母嬰的安全會造成嚴重的威脅,而出現(xiàn)子宮破裂的主要因素和二次妊娠時間、孕婦體質、手術類型、手術質量、手術時間等有關[5]。為此,位了確保產婦和嬰兒的安全,在早期診斷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診斷方式,明確孕囊和子宮瘢痕的關系,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性。
本文結果顯示,在確診率方面,實驗組確診率85.71%,對照組確診率51.42%;在超聲顯示率指標方面,實驗組在滋養(yǎng)層血流阻力指數(shù)、子宮下段前壁瘢痕處肌層厚度、妊娠囊位置方面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診斷中,采用腔內超聲診斷,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明確顯示出各項指標,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焦海寧,沈健,朱嵐,等. 子宮動脈栓塞術聯(lián)合超聲引導下清宮術治療剖宮產后瘢痕妊娠的臨床分析[J]. 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2020,40(2):145-148.
[2] 蹇夢嬋,賀細菊,范麗. 剖宮產術后Ⅲ型子宮瘢痕妊娠不同處理方式效果分析[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0,28(5):756-759.
[3] 李家菊,丁穎,王永麗,等. 經陰道超聲、MRI聯(lián)合血清β-HCG水平對剖宮產術后早期子宮瘢痕妊娠的診斷價值分析[J]. 中國數(shù)字醫(yī)學,2020,15(3):129-131.
[4] 劉曉媛,余凌麗,王方.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價值[J]. 醫(yī)療裝備,2020,33(9):32-33.
[5] 潘玉平,程金華,靳博. 子宮動脈栓塞術聯(lián)合B超引導下清宮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效果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刊,2020,47(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