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wèi)華
摘要:素質教育下,初中音樂承擔著重要的育人功能,是陶冶情操、啟迪心靈、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提升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點。對于初中音樂教師來說,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學生互動意識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音樂方面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養(yǎng)成好的習慣和素養(yǎng)。面對新時代背景下的新要求,初中音樂教師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捕捉當前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對其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不斷提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音樂;高效課堂;音樂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全面推進了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在新形勢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都隨之發(fā)生改變,課堂氛圍也更加輕松、和諧,學生也在學習的過程中,身心獲得了健康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新時期內,初中音樂教師要及時捕捉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材、學生和新課標展開全面、深入地分析,借助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手段,不斷提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一、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僅要求物質生活得到滿足,而是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上的滿足,音樂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藝術形式。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在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初中學生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音樂基礎知識,為今后的音樂學習和鑒賞提供知識儲備。初中音樂教師還可以在現(xiàn)行音樂教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巧,來分析和鑒賞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感受流行音樂的技巧和古典音樂的典雅[1]。初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啟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能夠引導學生在喜愛音樂的情況下,進行相關音樂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以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素質教育側重培養(yǎng)的是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共同發(fā)展的人才,而初中音樂學科不僅是單純地培養(yǎng)音樂型人才,也是對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
二、構建初中音樂高效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打造創(chuàng)意舞臺,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的機會
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設課堂音樂活動,為學生打造自我展示的舞臺,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加入活動中,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表達的情境,用自己的形式表達出對樂曲的理解。如,在教學《保衛(wèi)黃河》時,教師考慮這首歌能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并且傳唱度較為廣泛,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鼓勵學生用合唱的形式進行展示,找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前奏的朗誦,歌曲第一段齊唱,挺拔的形象表現(xiàn)出抗日軍民高昂的斗志,第二段是二部輪唱,表現(xiàn)出英雄在萬山叢中、青紗帳里英勇殺敵的情境,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心里涌起萬丈波濤,伴隨在腦海里的是滾滾翻騰的黃河和萬千戰(zhàn)士英勇向前的畫面,從而使整個課堂的氛圍達到高潮。完整合唱后,學生仿佛從戰(zhàn)爭年代重新走了一遭,愛國情懷涌上心頭,深刻認識到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shù)戰(zhàn)士用鮮血換來的。由此可見,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音樂學習,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初中音樂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音樂課是初中所有課程中,深受學生喜愛的一門學科。音樂欣賞可以使學生心情愉悅,擺脫全天繁雜、枯燥的課程學習,得到精神上的片刻放松。音樂不僅可以完整表達出大家對生活、對事物的感受,還容易使人產生共鳴。因此,為了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引進新的教學設備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樂曲的同時播放樂曲相關音頻、圖片等,從而把樂曲中所有的圖片一目了然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有更深刻的認知。
(三)有效調整教學氛圍進行,夯實效率提升基礎
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健康舒適的環(huán)境能夠在無形中對學生的學習壓力進行有效的緩解。并且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安全、愉快與和諧等諸多心理慰藉。對于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營造,其關鍵因素就是師生關系與學習氛圍。為此,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手段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地為學生營造寬松、積極的課堂氛圍,并能夠與學生形成相互尊重、心理相融的良好師生關系。
(四)實現(xiàn)分層教學,兼顧學生差異
課堂教學全過程是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而學生由于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學習的過程和效果也不同。不尊重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會導致課堂教學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無法呈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也不例外[2]。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必須開展分層教學活動。
以《鳳陽花鼓》教學為例。在新課階段正式開始后,筆者結合學生知識基礎與技能水平情況的調研結果,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開展分層教學活動,做到全體學生在最大限度上掌握自己所能夠接受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能力。針對知識基礎與技能水平相對薄弱的學生,筆者將新課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發(fā)音方面,其方法在于筆者的引導和互動,讓學生能夠明確怎樣的發(fā)音更自然、怎樣的發(fā)音更圓潤,為學生能完整地背唱《鳳陽花鼓》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知識基礎與技能水平處于中游的學生,筆者將教學工作的重心放在“民歌風格的表達”上,讓這一部分學生真正理解民歌是一種怎樣的藝術風格、表達的究竟是什么。采用的教學手段無疑是探究性學習,為學生設置共同研究的問題,倡導學生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觀點。最后筆者將自己的看法與這一部分學生分享,引導學生掌握并攻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針對知識基礎與技能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筆者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感知”上,讓學生通過本課程基礎內容的學習,在掌握學習重點與難點的基礎上,針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思考,采用的方法無疑是啟發(fā)和誘導。
三、結束語
總之,音樂是一門充滿情感的學科,想要有效地提升音樂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將科學有效的活動融入其中,將學生充分引入所學曲目的情感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學生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聲樂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梁萍.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音樂課堂的品質追求[J].藝術大觀,2021(30):120-122.
[2]張笑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管理方法探析[J].北方音樂,2020(20):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