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雷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教師單向?qū)ξ恼碌闹v解、試題的分析,更要注重在課堂之中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互動,增加課程提問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多表達和多交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力軍”。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讓學生對語文課程有一個嶄新的且更加明確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交流與互動能力,推動學生在語文這門課程中深層、全面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堂中的提問與回答是指學生可以將課堂中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消化,形成自己的理解后再進行知識輸出和傳播的過程。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不成熟,因此對很多問題產(chǎn)生好奇和疑問,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有耐心和專業(yè)的知識技能幫助學生解答。因此,合適的課堂提問也能夠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語文課程中提問環(huán)節(jié)的增加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課堂知識進行理解記憶,提升課堂注意力。恰到好處地提問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之中查漏補缺,也能夠讓教師對本班學生的理解透徹程度有全面的認知,以便進行更細致化的教學方案設計。
一、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關(guān)鍵問題—缺乏課程互動環(huán)節(jié)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課堂時間、教學任務等限制因素,導致沒有時間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相關(guān)教學環(huán)節(jié)。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及時地調(diào)節(jié)和改變教學方法,適當?shù)卦谡n堂中增加提問環(huán)節(jié),就會造成教師和學生或?qū)W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減少,也就很難活躍課堂氛圍,形成高效課堂。
況且,當前語文教學方式是以班級為單位來展開授課,教師并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如果在課堂中忽視課程提問的重要性,仍然采用教師“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僅靠教師在講臺前連續(xù)輸出,沒有向?qū)W生拋出關(guān)鍵問題,或者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思考、交流、表達想法,忽視課內(nèi)、課外的師生互動與問題探究和學生課堂之中獨立思考、自主討論、疑點探究的過程,就會容易給學生造成一個壓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對語文課程出現(xiàn)消極情緒,影響整個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學生在課外主動進行語文交流的時間和渠道也會隨之縮減。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概述
(一)課程提問與實踐聯(lián)動
語文課堂上,單靠教師教材知識授課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能夠在課內(nèi)與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中為學生增加課程問題,以提問式教學做輔助,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還能接觸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認知與應用能力。雖然語文課本文章來自于他人的成果,我們只是學習優(yōu)秀文章的精髓、情感、詞句,但是語文知識依舊來自于生活,教師想要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就必須要營造出良好的課外活動氛圍。小學生在語文課內(nèi)、課外實踐活動可以不受限制,教師可以通過玩游戲、講故事、情景模擬等形式幫助學生對語文課堂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對語文題或者文章進行情景營造與問題解答。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的思維開拓和知識技巧交流。
以小學語文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為例,其中一篇文章《找春天》。這個時間正值初春,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學校的綠化地方,尋找能夠代表春天到來的事物:綠草、小花、嫩葉等等。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能力,還可以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理解春天,感受春天。在實踐之前,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提出一些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比如:“有哪些事物代表春天?它們有什么特征?想一想還有哪些具有春天氣息的事物?等等”。以這種課外實踐方式能夠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將課程內(nèi)容真正聯(lián)系到生活,感受到語文這門學科的生活意義。
(二)難易適中,層層遞進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最強效的引導者,必須能夠在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情景設計。這種引導性的問題可以在課程之初讓學生認識到課程的中心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為學生增加探究語文問題的興趣。以此才能夠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更好地進行思考,進而理解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課堂提問的難度設置要合理。簡單語文問題的提問只會浪費課堂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之初就松懈下來,而過于復雜的問題又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打壓。所以,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要依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來進行問題取舍,兼顧問題提問的價值和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例如六年級上冊《橋》,教師在授課緩解先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譬如:“為什么文章需要強調(diào)黨員站在最后一排;文中的動作詞語能夠表達出什么情感;最后老太太的出場有什么意義?!蓖ㄟ^這種層層遞減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順序地梳理文章脈絡,還可以跟著教師的問題集中思考,提高學習效率。
(三)增添生活化問題
語文這門學科相對于小學階段的其他學科,更考驗學生的發(fā)現(xiàn)積累能力和聯(lián)想應用能力,要求教師在日常語文課堂中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應用能力,用貼近生活化的問題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把生活中會讓學生感到新奇的事物運用到了語文課堂提問之中去,這樣就可以更好的養(yǎng)成學生學習語文這門科目的興趣,扎實學生語文基礎。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需要將學科與實踐相聯(lián)系,盡可能地把日常生活里的事物加入課堂問題設置中。在章節(jié)問題設定中,尋找可以和日常生活情景聯(lián)系起來的方面,能夠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踐進行問題解答,也能夠在指引學生把語文思維應用到生活中,從而可以得到使用課堂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自豪感。在課程提問之中增添生活化,能夠獲得有效的反饋,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語文理論的充分了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結(jié)束語
教師要充分了解提問式課程教學的多個關(guān)鍵之處,以學生所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為中心,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進行針對性提問,貼近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切忌過于簡單或復雜。在提問中還需要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與學習能力考慮在內(nèi),讓學生在單個的課程問題之中做到“舉一反三”,增加語文課堂中的互動程序,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探究,取得更好的語文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孫世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成因及解決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8(20):50-52.
[2]王婷.精巧設問以點帶面——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五種策略[J].語文建設, 2019(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