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紹芳
摘要:特殊學生由于在生理、心理以及智力方面存在著較多的障礙,對很多語文知識難以進行深入的理解,也難以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足夠的學習信心。而通過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教師一方面能夠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片與視頻讓學生對語文知識形成生動具體的理解,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借助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情境,對語文知識形成深刻的感悟,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因此,教師要重視情境教學法在特殊教育的生活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情境教學;特殊教育;生活語文
引言
特殊教育的生活語文教學主要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學生通過本冊教材,能夠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具體的了解,豐富生活的經驗;能夠對生活中常用的技能進行具體的學習,提高生活的能力;能夠運用簡單的語言,對生活中事物的特點進行描述與認識,感受生活的美好。而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教師能夠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學生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質進行具體的學習與探究,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認識常見事物,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生活語文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對常見事物的名稱以及特點進行具體的認識,從而豐富生活經驗,增強對生活的適應能力。因此,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帶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展開具體的觀察,了解相應事物的特點,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生動、具體的理解,獲得豐富的學習。例如,在學習《我會穿衣服》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對與衣服有關的語文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擺放出一些衣服,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詞匯,說出相應衣服的名稱。對于襯衫,學生可以說出“上衣”這個詞匯;對于牛仔褲,學生可以說出“褲子”這個詞匯。從而對教材中的語言文字具有生動的理解。之后,教師還可以運用其他衣服,幫助學生拓展與衣服有關的語言積累。教師可以拿出一件短袖,與學生交流“這件上衣的具體名稱是什么呢?”在學生好奇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短袖”這個詞匯,讓學生結合衣服的特點進行具體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與衣服特點有關的詞匯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擺放短袖、褲子、鞋子、襪子等,然后與學生交流“這些衣服的樣子有什么特點呢?顏色有什么特點呢?”學生通過觀察之后能夠運用“黃色”“紅色”“白色”等與顏色有關的詞匯對這些衣服進行形容;還能夠運用“長”“短”“薄”“厚”等形容詞對這些衣服的樣式進行形容。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借助具體的情境,根據(jù)常見的事物學習與事物名稱和特征有關的詞匯,有效豐富了語言修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特殊學生由于在一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普遍缺乏與人交流交往的勇氣,容易產生消極、閉塞的心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營造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表達個人的感受與需要,以此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技能,感受到他人的尊重與幫助,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例如,在學習《我是值日生》一課時,教師可以營造與值日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多樣的口語表達。首先,教師可以讓一些學生扮演值日人員,然后再由一名學生扮演值日小組組長。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我們需要擔任的值日任務,有哪些呢?大家對哪些值日任務有興趣呢?可以告訴你們的組長嗎?”對此,一些學生能夠說出“我想要擦黑板”等句子,一些學生能夠說出“我想要擦桌子”等句子。而扮演組長的學生可以說出“好的,那就由你來擦黑板”“好的,那就由你負責擦桌子”等句子。在這樣的相互交流中,學生能夠學會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并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接納與尊重,提高與人交流的勇氣。其次,教師可以引導扮演值日生的學生相互展開交流??梢砸龑W生思考“我們在值日的過程中會面臨哪些困難呢?會需要他人的哪些幫助呢?”對此,一些學生可以說出“你可以幫我一起擦黑板嗎?”“看看我擦的桌子干不干凈?”等句子。一些學生可以說出“好的,我很想和你一起擦黑板”“你擦的桌子真干凈呀”等句子。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向他人表達自己的請求,感受到他人的認可與支持。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知識修養(yǎng)與興趣愛好展開其他的與打掃衛(wèi)生有關的口語交際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和能力。通過這樣具體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具備與他人交流交往的勇氣與能力,形成開朗樂觀的性格,有效提高對集體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開展實踐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特殊學生由于思維發(fā)育不夠成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很多疑難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將常見的生活物質引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展開模型制作、手動操作等多種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發(fā)揮思維的主動性,對相關疑難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
例如,在學習《眼耳口鼻》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除了眼耳口鼻之外,還有哪些器官呢?”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他人進行具體觀察。由此,一些學生能夠認識到人體還有胳膊、腿等器官,從而豐富對人體的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胳膊”“腿”等漢字的寫法進行學習,豐富學生的語言修養(yǎng)。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課中的漢字進行書寫學習。學生普遍會發(fā)現(xiàn)這些漢字的結構比較復雜,難以進行正確的書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人體器官進行具體觀察,掌握這些漢字的寫法。對于“口”字,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口張大,然后觀察嘴巴的特點。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嘴巴在張大時和漢字“口”的形狀十分相似,從而對該漢字的書寫方法形成生動的記憶。對于“耳”字,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耳”字中的兩橫想象成耳朵的耳輪,學生由此能夠對該漢字的寫法具有生動的理解。
結束語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以及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觀察能力與實踐能力,對相關知識進行生動的感受與理解,不斷培養(yǎng)對學習與生活的熱情,獲得豐富的學習趣味,不斷優(yōu)化語文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揚.培智語文教學中對于生活化的情境的引入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9):63.
[2]許海燕.論如何讓培智語文教學生活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128.
[3]周海珍.構建生活化情境,提高培智語文教學效率[J].新課程(上),201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