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肴在佐

      2022-05-24 12:44:59李丹崖
      滇池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香葉小茴香佐料

      李丹崖

      一副成氣候的中藥,講究君臣佐使。君者,養(yǎng)命;臣者,養(yǎng)性;佐使者,治病。君臣佐使,相互配伍,各有千秋。其實,一道菜,亦有君臣佐使。譬如,紅燒排骨,排骨當然是“君”,冰糖炒成的糖色,當屬“臣”,八角、香葉、蔥、姜……就是佐使了。且為它們一一說來。

      食姜記

      姜,這種吃食,真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愛者愛之切,聞姜之味,口水洶涌澎湃;厭者,一絲一縷也吃不得,否則,口腹之中也“翻江倒海”。但是,愛憎之外,卻并不妨礙姜是個好東西。

      猶記得少年時在鄉(xiāng)下,家中所能吃到的菜肴之少,加之父母都農(nóng)活忙,無暇顧及做飯的時候,吃食上就講究不了那么多,遂催生了許多簡易卻直接的菜肴,比如:就地取材,從地里摘兩根朝天椒,回家直接洗凈了,不用切,不用去蒂,蘸著醬油來吃,一根朝天椒就干掉一個饅頭。姜也有簡易的吃法,姜塊洗凈了,去皮,放在蒜臼中和辣椒一起搗碎,放入鹽巴和麻油攪拌,味道堪稱鮮爽,亦很是開胃下飯。

      很多人是不吃姜的,懼辣;也有人是少年時不吃,年歲大了,就尤愛,味蕾是隨著人的成熟也逐漸成熟的;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到老都不吃姜。估計是個中味道,他們接受不了罷了。

      我有時想,一個人不吃姜,會缺少太多的趣味。

      姜是多好的香料,能去腥,能增香,也能提鮮。小時候常常見外婆做姜汁蓮藕,蓮藕去了皮,白嫩如雪,是地道的雪花藕,那時候就常聽人說:“頭刀韭、雪花藕、黃瓜紐、新娶得媳婦頭一宿。”這都是最美好的事物,其實,還有一項,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一項就是“姜汁流”,也就是姜汁。那么,姜汁與雪花藕放在一起做成一道菜,豈不是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shù)?的確,雪花藕焯水之后放在井拔涼中浸潤著,姜塊切成絲,姜絲切成丁,丁兒搗成汁,撒上白糖,淋上白醋,融入精鹽,直接淋到雪花藕上,點綴以小蔥花,味道之鮮美,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滋味之美。

      有一次去河南焦作,到了古懷慶府的所在地,在鄉(xiāng)野,看到一種紫色的姜,樣子更小,也更婉約一些,確切說,是媚。沒錯,它就是懷姜,我覺得懷姜是最嫵媚的姜,它不像別的姜那樣闊大,且通體的黃,沒有任何性格。懷姜更小,邊緣有紫韻,滋味更鮮。晚上,我嘗到了懷姜的姜絲,姜絲嫩黃嫩黃,挑上兩條放在口中,一股鮮爽滿溢口腔,嚼之,嫩而無渣,細膩至極,老實說,那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姜。這樣的姜,據(jù)說用以燉肉,百煮不爛,當?shù)氐囊晃慌笥颜f它抗逆性極強,如此說來,吃姜,亦能養(yǎng)顏了。

      提及養(yǎng)顏,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則趣事。那時候,我還在合肥一家報社實習(xí),當日,主編為我們布置的任務(wù)是采訪民間手藝人,在一處街角,我遇見了一位做虎頭鞋的老大媽,看起來已年逾古稀了,她正在做各色“紅眼綠鼻子”的虎頭鞋。這種虎頭鞋,在我們當?shù)?,是老者做給新生嬰兒來穿的,且年歲愈長,鞋子所負載的吉祥寓意就越飽滿。她的針線活可真細致,這么大年齡竟然不花眼。采訪完了,我問她姓名,她說:“我沒有名字,只知道自己姓姜?!闭f到這,她還特別強調(diào),自己的姜是那個“美女姜”。我瞬間明白,她說的是“姜”字的構(gòu)成方式,上“美”,下“女”。那天,我采訪返程,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忘了問老大媽吃不吃姜呢?我覺得應(yīng)該是吃的,不然,一個年逾古稀的人怎么面頰上看不到太多的風霜?不知怎的,采訪返程的路上,念念不忘的都是姜的滋味。

      寫到這兒,又想起大學(xué)時讀到的《東坡雜記》,蘇東坡記載了一座寺廟的一位老僧,八十幾歲了,卻鶴發(fā)童顏,異常年輕,問其緣故,答曰:“食生姜四十多年,故不老也?!?/p>

      青蔥帖

      在吃食界,或者稱之為蔬食界,若要評出一位“美男子”,那一定非蔥莫屬。

      身材之高,甚至可以稱之為偉岸,蔥白頎長,如天鵝脖頸,又更直溜一些。蔥白之上,是蔥綠,綠到逼人眼,這樣的蔥如果足夠老,上面還會結(jié)著一頂蔥花,如王冠一樣。這樣的蔥花,其實也就是蔥的種子,顆粒畢現(xiàn),呈圓球狀,粒粒種子如翠鉆,這樣看來,“王冠”的既視感就更足了。

      蔥好吃,舊時的鄉(xiāng)村,少肉寡油,更別提什么別的調(diào)料,一頓飯,一條蔥陪到底,哪道菜中能少得了蔥的成全?熱油冒青煙,蔥在砧板上切成絲,爽然入油,哧啦——一股香氛飄出來,稍事翻炒即下菜,蔥在熱油的烹炒下所釋放的香,貫穿于整道菜之中,也讓一道菜在味道上有了層次感。

      其實,很多道菜,蔥都是靈魂。蔥爆羊肉,蔥爆牛柳等,牛羊肉稍事腌制,與蔥花、蔥絲一起爆炒,快速出鍋,肉中還噙著火的熱度,也貪戀著蔥的香,這時候入口,滑嫩鮮爽,令人大快朵頤。

      蔥曾經(jīng)在很多鄉(xiāng)村的飯桌上,可以作為主菜上桌的。也許您瞬間想到的是那種翡嫩的小蔥,可以拌豆腐,一清二白,或是小蔥蘸醬,與豆腐皮(有些地方也稱之為“千張”)卷而食之,都是很不錯的菜肴。這里我想講述一個橋段,是我初中時的語文老師講述給我的。

      語文老師說,他少年時,家貧,農(nóng)田中即便種了青菜,也舍不得吃,都拿去賣掉,換一些生活必需品。到了飯點,干糧也要以菜相佐,只得從田壟上薅一根蔥來,井拔涼洗凈了,拿在手中,直接佐饅頭。然而,即便是這根蔥,也舍不得多吃,常常咬一口饅頭,去咬蔥,嘴巴張得很大,牙齒已經(jīng)噙到蔥管的時候,迅速抽出,蔥在唇齒上拉出一到蔥香,并沒有咬下來,然后大嚼饅頭以下咽??此平蚪蛴形?,實有自欺欺人的嫌疑。如是一番操作,一頓飯下來,饅頭干掉兩三個,手中握著的蔥還有大半截。那才是真正的勤儉節(jié)約,骨子里苦日子過怕了,不節(jié)約不行。

      我這位語文老師有著黝黑的臉膛,他吃起蔥的畫面感,我能想象到,一定很有油畫感。我參加工作之后,再次遇見他,提及當年他講起的蔥的橋段,他哈哈大笑,有著一口很白的牙齒,似蔥白。他說,時隔多年,他依然喜食蔥,吃饅頭,吃面的時候都喜歡就蔥。當然,現(xiàn)如今,全中國范圍內(nèi)都脫了貧,別說是一根蔥,誰家餐桌上少得了三五菜肴,蔥依然是隱約在菜肴之間的,似在提醒我們憶苦思甜。

      我曾多次去過山東,煎餅卷大蔥何其知名,山東的大蔥好比山東人的性格,爽利。蔥的辣也直勾勾的辣,若不是煎餅卷著,口腔內(nèi)有小針刺著的灼痛感,倒很是過癮。結(jié)實的煎餅,辛辣的蔥,拽一口在嘴里,有提拔的個性在口腔中升騰。

      那種小蔥亦大好,舊時,祖母還健在,喜歡從田里拔出來一小把掛在門楣,一股新綠,一縷清新,看起來綠白可愛,很是討人歡心,這是祖母那個時代的浪漫,不在門上插花,不插草,而是一小捆極其生活化的蔥,這就是平淡日子里的趣味,是很多現(xiàn)代人理解不了的。我們現(xiàn)在能夠見到小蔥,除了蘸醬,還有就是做牛肉粉絲湯中所撒,或是紅燒雞翅上零星地裝點一些蔥花,誰還能拿蔥做浪漫?

      前幾年,給一家美食期刊寫稿子,編輯上來就跟我說,我們是一家素食類刊物,所寫文字切莫涉及“蔥蒜韭菜花椒大料”等諸味,否則,不予發(fā)表。恍然大悟,原來以上五種屬于所謂的“小五葷”之列。把蔥之類的佐料算作葷,可謂葷到徹底,寡淡到絕然。

      突然間想到一件事情,是關(guān)于母親的。母親有個習(xí)慣,是每一年中秋前后,桂花都泠泠然開了,這時候母親做菜就不切蔥了,她常說,蔥的香會蓋住了桂花的香。再次想起祖母掛在門楣上的小蔥,一手煙火,一手浪漫的人,總會這樣表達對不同事物的喜愛。

      搗蒜嚼晨光

      最近,鄙人總想起少年時在鄉(xiāng)下的那些早間,母親早早起來,到門前的溪邊仰望那樣一樹洋槐,洋槐花開得真好,用竹竿綁了鐮刀,鉤下來幾串子,那些帶著露珠的洋槐花真的香甜,摘下來,用水沖洗的時候,就滿手的香。洗凈了,拌上面粉,墊上紗布,上屜來蒸,水沸五分鐘許,清香換算成熟香,歇火,用紗布把它們拎出來,用白瓷盆裝著。這時候,搗幾瓣蒜,蒜中撒上精鹽,淋上醬油和麻油,用來調(diào)拌蒸出來的洋槐花,蒜香四溢,花香撲鼻,味道鮮美。洋槐花開枝上采,新蒜剛滿地里拽,天地之精華集于一盤,這是初夏時光中最具仙氣的吃食。

      調(diào)菜,肯定是新蒜好。那些帶著泥土氣息的新蒜,從土里一拽就出來,蒜周遭的土層一般是稀松的,估計是被蒜的香熏染得有些慵懶。田里拽出來或可以稱之為提出來的新蒜,往地上一甩,浮土掉盡,剝蒜很是容易,蒜衣嫩,甚至也可食,蒜子肉嫩而多汁,通體都是初夏的氣息,吃起來竟然有甜絲絲的氣息。蒜也可以稱之為“回甘”嗎?我不知道,總之,那感覺與飲老白茶的回甘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說到這里,我旋即想起種蒜的那些往事。你或許不知,種蒜是很簡單的,只需把成熟的蒜頭,拆解成蒜瓣,直接埋在土中,澆水施肥即可。過不了多久,就有了蒜苗,就有了蒜薹。蒜薹也是超級鮮美的食物。

      舊時,母親常用蒜薹來炒五花肉,蒜薹的鮮爽可以解五花肉的膩,亦能增其香。到了農(nóng)忙時節(jié),顧不得炒五花肉,有個簡單的吃法我至今依然效仿母親。清晨,找兩三根蒜薹洗凈了,撒上鹽巴稍事腌三五分鐘,打入三五枚雞蛋,攪拌勻了,上屜蒸十分鐘,出鍋后,淋上麻油,用筷子掘開蒜薹蛋羹,成塊狀,異常鮮美,很能下饅頭。

      提及蒜與蔥,似乎是可以直接就著饅頭吃的,兩瓣兒蒜,略等于半碟子佳肴。我所在的皖北,尤其是晨間,懶于炒菜的主婦們,還喜歡做的一道菜是搗蒜。雞蛋煮上兩只,蒜瓣剝開十余枚,放入蒜臼,撒上鹽巴,搗成泥,再剝開雞蛋,與蒜同搗,無需太碎,雞蛋青成小塊狀不一,淋上麻油,抹在饅頭上吃,或是一只饅頭一分為二,夾在中間來吃,亦大好。清晨,吃蒜,口氣是不新鮮的,不妨飲上一杯茉莉花茶,兩者沖抵一下,甚好。

      小時候,常聽祖父說,蒜是能提升人的體力的,舊時,挖河多用人,稱之為“上河工”,上河工的人,在工地上沒有多余的菜肴,遂食蒜,吃了蒜確實很有勁兒。我不知道這有沒有科學(xué)依據(jù),但民間的很多事,是不講究科學(xué)的,有份心里暗示也是好的。但是,我知道的是,人吃了蒜,是特別開胃的,幾瓣兒蒜,能下幾個饅頭。饅頭吃得多了,可不就是有勁兒嗎?

      對了,想起一個少年時的橋段。說是在饑荒年歲的某個冬日,大雪封山,有兩翁,一翁挑擔生姜,一翁挑擔大蒜,大雪如席,連日不開,兩翁沒有吃的,只得煮蒜煮姜而充饑。五日后,賣姜翁斃,賣蒜翁滿面紅光。少年不懂此間道理,煮了一頭蒜和一塊姜來吃后幡然醒悟。姜熟仍不解其辣,蒜熟后,辣味全無。這讓我旋即想起兩種人,老憤青和憤青。姜是終身憤青,蒜嘛,只是憤青了一陣子,就被現(xiàn)世煮熟了……

      茴香,回香

      “新梳茴香髻,試約春游伴。莫上棲賢山,怕人呼作管。”這是清人厲鶚的詩句。茴香髻是什么樣子?與茴香的花的樣貌嗎?還是蓬狀的發(fā)髻?不得而知。但是,單從字面看,就知道很標致,有樣子。

      茴香是分為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我想,茴香髻應(yīng)該是小茴香的樣子。你想呀,大茴香就是俗名“八角”的那種,誰會梳一個八角的發(fā)髻,想起來就怪怪的。還是小茴香好看,一蓬婀娜,小傘一樣,看上去就很俊俏。

      茴香,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特有的佐料,可謂佐料中的君子,有茴香的參與,菜肴中就多了一股香氣,這是茴香的秉性,會在烹飪時傳導(dǎo)到佳肴之中,塑成菜肴獨特的口感。吃某道菜,譬如紅燒肉,我們只會說“紅燒肉”,誰還會說是“茴香紅燒肉”?茴香在功成名就之后,隱去了自己,有隱士情懷。

      古人所言的芳草,茴香就是其中之一,黃庭堅曾在《和柳子玉官舍十首·茴香》中寫有這樣的句子:“鄰家爭插紅紫歸,詩人獨行嗅芳草。叢邊幽蠹更不凡,蝴蝶紛紛逐花老?!痹趧e人都在發(fā)間插紅花以裝扮的時候,我只愿踽踽獨行,去嗅一縷芳草的香氛。我是不愿同流合污,或者說是不愿意隨波逐流的,最起碼也是特立獨行。這樣的“不合群”,也代表了文人的一種風骨在。就好比現(xiàn)如今的香水,昭彰的是人的某種性格,或者稱之為“格調(diào)”。

      想起屈原,他所佩戴的香草是不是就是茴香呢?細數(shù)屈原筆下的草木:瓊茅、石蘭、茹、桑、江離、木蘭、芙蕖、宿莽……宿莽就是茴香的一種,這種茴香可以殺蟲蠹的植物,也是一種經(jīng)冬不死的香草。宿莽的樣子有些像紫蘇,宿莽可以吃嗎?似乎很少有人吃,但大小茴香無疑是可以吃的。

      先說說八角吧。八角,也就是所謂的“大料”,是做肉的必需品,尤其做鹵味,比如紅燒肉,燒鵝等,都需要有八角的參與和成全。八角能避除肉中的腥膻之氣,有“回香”之功,故名。

      八角一般是由八個角組成,有八面玲瓏之勢,每個角微微開裂,似開口笑。中間有籽,樣子很是好看,在佐料之中,八角算是非常規(guī)整標致的一種,八角之中似有一股混元之氣,這樣的混元之氣能化腐朽為神奇,讓菜肴重生,讓美味誕生。所以,無論大小館子,都離不開八角。八,在中國與“發(fā)”諧音,但凡有喜事,要有一道菜叫“四喜丸子”,個中佐料,離不開的一味也是八角,足見其在喜食界的地位之尊。

      還有茴香豆,活躍在魯迅先生作品中的茴香豆,當然離不開茴香,這似乎是茴香作為主角出鏡的唯一一道菜,茴香在前,豆字在其后,明顯分出了主次。茴香豆用的是八角,大茴香,配的是蠶豆,恐怕也只有大茴香能壓住蠶豆那股怪怪的氣息。

      相較八角,小茴香的吃法就多了,最常見的是小茴香炒雞蛋,鮮嫩的小茴香,與當春的雞蛋同炒,味道鮮美,望上一眼,就令人垂涎欲滴。小茴香燒魚,也是一道絕佳風味,可以直接煮湯,亦可切成細碎的小段,攪在面糊和雞蛋之中,裹在魚片上,煎而食之,正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此“鮮”中,也少不了小茴香,否則,“鮮”也來的不那么順理成章。

      小茴香滋味之鮮,卻容易生蟲,小時候,在外婆家田里種有多棵小茴香,通體的綠色,小茴香成熟的季節(jié),常有青蟲伏在莖稈上,令人毛骨悚然。小茴香之香,令蟲子也情不自禁。

      有椒其馨

      我家門前有一棵花椒樹,所以,在我沒有接觸到花椒之前,最早認識的是花椒葉。

      小時候,父親去河里用竹笊籬捉了魚,回來燒魚的時候,喜歡從花椒樹上掐幾片葉子下來,放在鍋中與魚同煮,所煮魚湯鮮美,讓人欲罷不能。

      真正吃到花椒,是父親做的一道菜。現(xiàn)在想想,那應(yīng)該是父親做過的最成功的一道菜。紫茄燒花椒。熱油烹花椒,而后是蔥姜蒜,然后放入切成絲的紫茄子,猛火快炒,油要大,火要猛,這樣炒出來的茄子,有焦灼感,亦有花椒的微麻,吃起來,舌尖如觸小股電流,非常特別。后來,我從沒有在任何館子吃到把花椒與茄子同燒的菜肴,那應(yīng)該是父親的獨創(chuàng)。

      正因為吃到了父親的紫茄燒花椒,我開始關(guān)注門前那一樹花椒。成熟的季節(jié),花椒郁郁累累的,一串又一串,很有喜感。這樣的花椒,一開始是青嫩的外殼,里面睡著它的籽粒,后來,花椒殼逐漸顏色變深,里面的籽粒也呈小黑豆一樣的黑色,且更加硬實,以至于用熱油來烹,花椒殼不改其味,籽粒卻很是香醇,有可可味,殼與籽粒味道完全不同,給人“兒子并不仿老子”的奇特感。

      后來,到成都的一處館子,吃到一種魚,曰:白總管燒魚。一開始,不明就里,以為燒魚者,白總管也,白總管興許是頂流大廚?魚上來之后,才知道是藤椒燒魚。藤椒與普通的花椒不同,更加青碧,且是灌木叢上所生,“白總管”是藤椒的別名罷了,不是我一開始所想的“燒魚的星級大廚”。

      藤椒燒魚是真的香,藤椒去除了魚腥味,還幫魚提了鮮,連魚肉也似乎變得更加緊實,更加有彈性。

      說到花椒,那一定是茂縣的好,茂縣的花椒,籽粒呈紅色,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其能量飽滿。茂縣的花椒之麻辣,是川味的靈魂所在。想起川菜之馳名,再想起茂縣就在四川,這就不令人意外了。

      花椒,這個名字乍一看上去,就好似戲曲中的刀馬旦。?;ㄇ?,能使棍棒,長相也俊俏有模樣,花旦用不用香粉,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詩經(jīng)》中就有“有椒其馨”的句子,還對花椒的千般好作細細描述,足見,中國人種植和使用花椒的歷史之悠久。

      對了,提及花椒的芬芳,就不能忽略一種建筑:椒房。古時,皇帝怕后宮之冷,就在建造后宮時,以泥巴與花椒攪拌在一起來糊墻,稱之為“椒房”。這樣做出來的后宮,有花椒之香氛,亦能抗寒取暖。

      現(xiàn)在想來,皇帝老兒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后宮冷不冷哪能是一兩顆花椒所能決定?

      花椒小小,好似一枚枚小心臟,突突地在菜肴中激蕩著能量。

      香葉何田田

      最早見到香葉,我是完全視而不見的。香葉,是月桂的葉子,在月桂花的光環(huán)之下,誰還去仔細打量一片葉子?

      我注意到香葉是去姑媽家,當時,我才上初中,饞得很,周日去寄宿制學(xué)校,周五回來,一般去姑媽家,姑媽燒得一手好菜,尤其是紅燒排骨,中排的那種,肉燒到彈牙且爛,放入口中,肉留下,光溜溜的小排骨直接脫粒機一樣地吐出來,那滋味真是美。

      有一次,姑媽做飯,我來燒鍋,皖北的那種土灶??吹焦脣尠雅殴庆趟螅瑹徨伷鹩?,撒入了八角和一片樹葉狀的佐料進去,以為姑媽是放錯了,怎么漏了一片樹葉進去,姑媽笑著翻炒幾下八角和“樹葉”,笑著說,這是香葉。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香葉,也第一次了解到佐料的各種樣貌,在瓶瓶罐罐之中,或果子,或種子,或葉子,或塊狀,或粉狀,不一而足。我拿起一片香葉放在鼻翼,一股清香瑩然,香中帶著一點甜。香葉之于吃食,能避除食物中的腥味,亦能開胃,一片小小的葉子,有這么大的能量,實在是不可思議。

      而后多年,我每次從月桂樹面前經(jīng)過,月桂花自然而然地被忽略了,我一般會掐一片葉子,剛在鼻翼聞一聞,一股草木的甘甜之香,鮮氣十足,亦仙氣十足。

      其實,香葉到頭來還是煙火氣,在廚房之中,煙熏火燎的氛圍中,一片香葉入鍋,引得一股清流,或者說是清芬,化腐朽為神奇,有達摩一葦渡江的意思。

      對了,我參加工作以后,有一次去皖南,粉墻黛瓦的院落中,喝到一份乳鴿湯,湯在瓦罐中,燉了足足兩三個小時,滋味不用嘗,就能猜到很是鮮美。罐中,有茶樹菇之類的各種菌類,亦有鮮筍,湯燉好了,即將上桌,廚房內(nèi)的大師傅會在湯中小心翼翼地放上一枚香葉,青碧的香葉。

      湯端上來,開蓋一股清香,未經(jīng)烹煮,香葉全是被熱湯熏蒸出來的,這片青碧的香葉,如一葉舟,在湯汁上停棲,很是優(yōu)雅,頓時有了山水意境,熱氣繚繞,如山巒之間的云煙,一片香葉之上,沒有持著竹篙的俠客,也沒有釣者,卻穩(wěn)穩(wěn)地吊足了人的胃口。

      問香葉的來源,廚房大師傅指著院子里那一棵蓊郁的月桂樹,月桂花開得正好,田田香葉,香葉可以用田田來形容嗎?古詩詞中這樣形容過,“田田香葉滿空地”,田田,也不僅僅是荷花的代名詞,它可以指代一切“鮮碧茂”,的確,香葉的葉暈中透著亮澤,這是一棵樹生命力旺盛的標志。月桂花滿院子飄香,桂花就是這樣神秘,總是冷不丁地讓你嗅到香氣,花香佐餐,香葉養(yǎng)眼,我已經(jīng)忘了那次去皖南的目的,卻念念不忘那份黃山燉鴿湯中的香葉。

      投筆從肴辛夷花

      “束如筆穎放如蓮,畫筆臨時兩斗妍。料得將開園內(nèi)日,霞箋雨墨寫青天?!边@是明代徐渭的詩。寫的是辛夷花,意境真美,辛夷花剛剛含苞之時,像是一管筆,開放的時候,又宛然如蓮花,那么一管毛筆與一朵辛夷花相向而立時,豈不是爭奇斗艷嗎?可以預(yù)想一下,待到辛夷花即將開放的時候,霞光滿天,雨如墨,那一株株辛夷花就是最好的畫筆。

      徐詩只是對辛夷花的樣子進行描摹,重點在說辛夷花的俏與雅,其實,辛夷花還有另外一種極具煙火氣的用途,那就是當做佐料。

      吾鄉(xiāng)的鎮(zhèn)子上最知名的幾種吃食,基本都要放上辛夷花。比如,酥肉,做酥肉亦油炸,亦鹵,鹵味的滋味之美,一定少不了辛夷花的摻和。我們之所以吃酥肉的時候看不到辛夷花,是因為佐料包一般是用紗布包裹著,丟入湯中,這樣,既能保持酥肉的整潔美觀,又融合了佐料的香味。

      記得有一年去無為,無為板鴨全國馳名,其秘訣之一,就是佐料的配方,那做無為板鴨的是我一個表親,我曾看到過他配料,也就看那么一眼,發(fā)現(xiàn)其中有辛夷花。毛茸茸的,透著亮,被表親迅速包裹到紗布中,丟入沸湯,那滿屋子的香氣,立馬就不一樣了。

      辛夷花最宜制作鹵雞鹵鴨鹵鵝,它天生與家禽們是朋友,有一年在蘇州的一處莊園住了好久,那座院子里種著辛夷花,辛夷花初初綻蕾的時候,還是一管管小毛筆,也就是徐文長所說的筆穎,有落下來的“筆穎”在地上,旱鴨們看到了,趨之去啄。我不知道這是怎樣的淵源,讓這些禽類這么愛辛夷花,生生死死的摯愛。

      有一道名菜,很多人不敢吃的,叫“辛夷豬肺湯”,被冠以藥膳的名號。祖母在世時,常在冬日里煮這道湯,辛夷花兩只,生姜兩片,洗凈的豬肺若干,加水一起煮,當屬美味。那時候,每每到了冬日,哪個村子不殺幾頭豬?吃上一碗新鮮的豬肺湯,能驅(qū)寒保暖,渾身汗津津的,舒坦著呢。

      辛夷花,又名“望春”,很有詩意,又稱玉蘭,玉蘭可是有多種,廣玉蘭、白玉蘭和紫玉蘭。一般來說,用作佐料的是紫玉蘭,除了紫玉蘭,白玉蘭亦是美味。在江蘇很多地區(qū),都有這么一道菜,叫炸玉蘭香片,很多人對白玉蘭熟悉,更熟悉它的香氣撲鼻,也喜歡它玉一樣的花瓣,卻不知這樣的花瓣可以拌上淀粉,烹炸而食,爽脆有碾冰之聲,聲感和口感俱佳。拿玉蘭花來吃,初聽,有暴殄天物的意思,但很多人都在這樣吃,且是一道名菜,印象中,我在虎丘吃過一次,在山塘街也吃到過一次,那滋味,一口咬下去,口唇之間,滿滿都是春天的氣息。

      中國人喜歡凡事討個好彩頭,對于辛夷花也是,明代的張新曾寫有《木筆花》,自覺不輸徐文長的那首。詩文如下:

      夢中曾見筆生花,錦字還將氣象夸。

      誰信花中原有筆?毫端方欲吐春霞。

      筆底煙霞,口中香花。美哉,辛夷花。

      責任編輯??包倬

      猜你喜歡
      香葉小茴香佐料
      四川人吃啥子都是在吃佐料
      川菜(2024年4期)2024-04-23 06:16:22
      給腦洞加點有趣的佐料
      青年文摘(2023年13期)2023-11-16 14:19:30
      魚香葉
      說說燉肉佳品大小茴香
      小茴香購銷平穩(wěn)
      功到自然成
      香葉
      長城(2017年1期)2017-02-17 11:19:38
      免責聲明
      小茴香及其鹽制品中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
      中成藥(2016年4期)2016-05-17 06:07:53
      小茴香熱敷治療腰段脊柱手術(shù)后腹脹效果觀察
      电白县| 长沙县| 新干县| 水富县| 蓝田县| 息烽县| 扬州市| 东阳市| 益阳市| 南投县| 天等县| 朝阳市| 德兴市| 达拉特旗| 微山县| 康马县| 青州市| 东港市| 广汉市| 桦川县| 永平县| 泉州市| 大渡口区| 永和县| 河南省| 攀枝花市| 米泉市| 巢湖市| 石棉县| 叙永县| 昌都县| 惠安县| 元谋县| 房产| 新邵县| 马边| 武冈市| 淮滨县| 九江市| 昆山市|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