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保中 邢向輝
關鍵詞 統(tǒng)編教材 小說教學 基本路徑 策略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高中語文教學都在圍繞著高考“指揮棒”踽踽而行。隨著新時代教育改革浪潮的到來,高考從“考綱時代”步入“后考綱時代”。尤其是2017版“新課標”和統(tǒng)編版新教材的實行,教育部《高考評價體系》(以下簡稱《評價》)的出臺,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頒布,使“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成為優(yōu)化教學方式的主軸。《意見》指出:“優(yōu)化教學方式。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重視情境教學;……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比绾胃倪M語文課堂教學以適應國家育人、選拔的新形勢,成為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思慮并盡快解決的問題。在此情勢下,我們對統(tǒng)編版小說教學內(nèi)容確定的基本路徑及策略進行了有效的研究嘗試,初步形成小說教學內(nèi)容定位的路徑和策略。
我們認為,當前考情下高中小說教學內(nèi)容的定位,總起來說要遵從“兩驅動三意識”策略。要明了這一策略,就需要既了然考情,又了然統(tǒng)編教材選文特點、編寫意圖和課標提示語的培養(yǎng)導向。
一、高考情勢對小說教學內(nèi)容及策略定位的啟發(fā)
小說閱讀高考考查的重點是什么?研究近年來新課標卷,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①重視知識點輪流考查。2018年心理描寫與小說語言,2019年環(huán)境描寫作用與人物描寫方法。2020心理描寫與小說語言,2021情節(jié)、結構構思及主題手法。
②重視考查角度的連貫性與創(chuàng)新。2018 年從文人氣質與軍人的冷峻、科學與幻想角度鑒賞,2019 年從“ 故事”與“新編” 的角度簡析,這體現(xiàn)了命題技巧的連貫性;2018年微觀宏觀并重,2019 年側重宏觀角度賞析,整體閱讀。
③考查讀書方法,思維品質。讀小說不能只重視情節(jié),更要側重寫法;不能只是就題論題,而是從讀書角度思考我從小說中收獲了什么,假如我是作者,應該怎么寫。
④注重教材,重視遷移能力。 2019課標Ⅰ、Ⅱ卷第 8 題,考查小說人物的塑造方法。這源于教材,也源于閱讀。比如《祝?!分校榱稚┬蜗蟮乃茉旆椒?,完全可以遷移到高考中。通過相似比較,尋找描寫人物手法的規(guī)律,也體現(xiàn)思維品質。單純刷題,易千篇一律,難以鍛煉學生閱讀能力思維品質,也不符合新高考命題思路。
以上結論大大啟發(fā)了小說課堂樣態(tài):
①鍛煉學生閱讀方法。學會和教材聯(lián)系比較,發(fā)現(xiàn)小說的閃光點。最忌諱就題論題,沒有思維含量。學會和生活聯(lián)系,激發(fā)情感智慧共鳴。最忌念答案,只搞套路。
②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挖掘課文與高考真題的思維點,如《趙一曼女士》最后加上給兒子遺書細節(jié),可以不可以刪去,讓學生參與課堂,思考討論。
③設計習題標準。內(nèi)容與藝術為重點,根據(jù)人物、主旨理解小說細節(jié),理解手法與效果。比如2019年課標Ⅰ卷,魯迅贊美大禹以及隨從,諷刺不調(diào)查研究坐而論道、因循守舊、追求享受的官員,既聯(lián)系了歷史,又諷刺了現(xiàn)實,可判斷不可能是歷史虛無。課標Ⅱ卷,我與老舞蹈師相談甚歡,可判斷對方不是一個性格高傲的人。課標Ⅲ卷閱讀重點是改革初期的人生百態(tài),官員對自己的反思,作者對百姓的贊美,中國充滿了生機與希望,由此判斷并無對謝主任予以嘲諷與回擊。
由此可見,閱讀能力應是教學的重點。重視由整體把握局部,由主旨理解細節(jié)。脫離主旨,糾結細節(jié),必然錯解百出。而閱讀能力正是語文關鍵能力的核心,“語文關鍵能力是語文科外顯功能的集中體現(xiàn),是落實命題立意的平臺和中樞?!盵1]23語文關鍵能力素養(yǎng)的高低優(yōu)劣是可以通過“做題來檢測或推斷”出來的。而閱讀能力又包括信息性閱讀、文學性閱讀和古代詩文閱讀3方面的能力。其中“文學性閱讀是以審美的態(tài)度和方式閱讀文本?!盵1]24
二、高中小說教學現(xiàn)狀及教學內(nèi)容確定的基本路徑
1.現(xiàn)狀
目前小說教學的主要問題是內(nèi)容方面的?!敖淌裁础迸c“不教什么”隨意性過大,很多教師在確定教學內(nèi)容時,并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研究與分析,而是憑經(jīng)驗或照搬他人套路。至于為什么教這些?是否應該教這些?恐怕不少人可能不曾考慮過。目前高中小說教學“少慢差廢”(葉圣陶語)的情況并無太大的改善。
2.基本路徑
2017版《課程標準》指出,確定課程內(nèi)容應遵循“思想性、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關聯(lián)性”的基本原則。(《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第8頁)?!敖虒W(學習)活動的設計,要基于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接受水平、教材文本及三大“提示語”(單元導語、學習提示、單元學習任務)、教材編寫者的編寫意圖、(教師)自身的長處或優(yōu)勢等五個方面的要求?!保ā镀胀ǜ咧小ふn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第17-18頁)
新課標教學理念明確:教學內(nèi)容應來自學生(學情),教學策略應考量文本特征。據(jù)此,小說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應考量文本體式和學情兩大因素。[2]
這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文本體式確定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理解可能存在嚴重困難;二是據(jù)學情發(fā)現(xiàn)學生整體的關注點偏離文本。對前者教師應據(jù)實相機調(diào)整,犧牲一點文本體式而遷就一點學生實際;后者,“教師也不能不顧學生的實際需求,但也不必因此就隨意消解文本自身的圓滿。教師這時可以暫時擱置學生的需求而作一強力糾偏,使學生回到正確的解讀文本的路徑上來?!?/p>
文本體式和學情的交集應是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核心所在。因為閱讀行為是學生面對具體文本而展開的調(diào)動眼耳口鼻舌身多器官的綜合感知活動,文體不同其思想情感表達方式各異,如果不考慮具體文本的個性差異,想正確解讀文本是非常困難的。
小說是什么?并不難回答,但要回答“小說教學教什么?”就必須弄清楚“小說是什么?”老一代語文教育家夏丏尊、葉圣陶合著的《文心》第二十章小說與敘事文,很好的回答了這一問題:“敘事文好比照相,只須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說卻是繪畫,畫面上的一切全由畫家的意識、情感支配著的?!盵3]152“小說是把人生社會意義包‘含在故事中。什么叫做“含”呢?一碗鹽湯,看不出一顆鹽來,呷一口嘗嘗,卻是咸的,于是我們說鹽味含在這碗湯里。小說的故事含著作者所看出的意義就像這樣一碗湯。如果在故事之外,另行把意義說明,那就不是'含了。小說的作者把意義寄托在故事的敘述上邊,并不特別說明,讓人家看了他的敘述,自然省悟他的意義是什么?!盵3]153
綜上,與敘事文相比小說最顯著的特點是:講究場景的描寫;講究時令的配合;講究性格與言語的一致。因此。小說教學必須關照文本體式和學情,兩者缺一不可。
三、統(tǒng)編教材小說課文選編文本的研究與思考
以統(tǒng)編教材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入選小說為例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所選小說涵蓋面非常廣。選文涵蓋短、中、長所有篇幅,作家遍布古今中外,地域涵蓋英、美、俄和拉美,流派包括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代主義和魔幻現(xiàn)實主義。選文既有中、短篇精彩篇目或片段節(jié)選,也有《紅樓夢》整本書閱讀。
第二,對學生學習閱讀能力要求高。所選小說有容易閱讀的,也有學生認為閱讀困難的。比如《紅樓夢》《復活》,學生閱讀難度較大,教材不僅要求必讀,而且與舊教材要求導讀不同,新教材專門安排一個單元,要求整本書閱讀。不僅要求閱讀現(xiàn)實主義作品,還要求學生閱讀表現(xiàn)主義、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品。比如《變形記》《百年孤獨》。從中可以窺見教材選編者希望學生閱讀能力穩(wěn)步提升,最終達到較高水平的拳拳之心。
第三,選文思想性要求高。貫徹“立德樹人”方針,所選作品都有巨大的思想意義,有外國巨匠托爾斯泰《復活》的人道主義和懺悔思想,更有魯迅先生《祝?!?、《阿Q正傳》對國民性的思考和吶喊,還有革命文藝的宣傳和教育。《荷花淀》《小二黑結婚》《黨費》都是經(jīng)典的優(yōu)秀革命文藝,能正向引導學生對黨領導人民取得成就的深刻認識和體會。
第四,對學生寫作要求高。新教材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小小說。這一要求對語文功底較好的學生可以實現(xiàn),但是對一般程度的學生特別是對語文有困難的學生則顯得有些高。教學中應立足平時,從片段練起,適當寬限時間,不能急就。
綜上,小說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只有充分關照和考量到學情,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成為課堂的主力,才不辜負教材編寫者初心。
四、統(tǒng)編教材小說教學內(nèi)容定位的策略
1.從理念和理論角度講,小說教學應努力做到四個方面:
①從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
用自己的教學影響國家選拔性命題關照點。做睿智的教書匠,用自己的耕耘影響命題趨勢,加快推進命題與教材正向銜接。所謂正向銜接,就是高考命題走向“教什么,考什么,而不是相反”。
②通過語言建構的外殼聚焦思維提升。教學中應把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擺在舉足輕重的位置,聚焦思維提升。
③重視復述,體現(xiàn)差異。小說和其他文本相比,篇幅長,情節(jié)復雜。復述應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學生對小說文本理解的差異正是通過復述體現(xiàn)出來的,學生對小說解讀多樣性的感知正是從聆聽同伴差異性理解中得到充分認知和提升的。
④立足差異,提升審美創(chuàng)造。
2.小說教學的具體策略——兩驅動三意識
①兩驅動:任務驅動;群旨驅動。任務有單元學習任務(《課標》任務),即三大“提示語”;群旨驅動是指文本所屬閱讀任務群對教讀的要求。
②三意識:讀者意識,作者意識,評論家意識。擁有讀者意識,換位思考,與主人公情感共鳴,提升思想素養(yǎng);擁有作者意識,我來寫該怎么寫?想象中豐富小說理解小說;擁有評論家意識,勾連課內(nèi)外,比較分析中提升審美鑒賞能力。
總之,小說教學內(nèi)容的定位宜遵從“兩驅動三意識”,既要體現(xiàn)文本體式特點,更要重視學情,同時關照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以鍛煉閱讀思維為主。揉入知識點,全面提升閱讀小說能力。“堅持‘立德樹人理念,突破困境,精準落實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以適應新課標和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人才選拔總要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