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靜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開展。關注語文要素,發(fā)展關鍵能力,有利于提升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的生命成長更加靈慧、智遠。
統(tǒng)編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體例進行編排,從三年級開始,設置了單元篇章頁,在篇章頁里明確提出了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
但是第一學段教材中并沒有設置篇章頁,所以語文要素就顯得沒有那么明確。但是我們認真解讀教材,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的語文要素隱含在課后練習、語文園地或是課文旁的提示泡泡了。
例如:二下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朗讀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借助插圖講故事”。這個語文要素是怎么確定的呢?《找春天》課后題“讀下面的句子,試試怎樣讀更好”,側重“注意重音”的訓練;《開滿鮮花的小路》“分角色朗讀課文”,《鄧小平爺爺植樹》“朗讀課文”,這些習題都是“朗讀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的具體體現(xiàn)?!翱谡Z交際”中的“注意說話的語氣”,從交際的角度反映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語文園地一“字詞句運用”第二題“根據(jù)不同的提問,讀讀下面的句子”,這是對“注意重音”的小結與運用。而《開滿鮮花的小路》文中提示泡泡“我們借助插圖講講這個故事”和《鄧小平爺爺植樹》課后題“默讀第3自然段,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插圖,說說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情景”都提示了“借助插圖講故事”這一重點。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要準確解讀教材,要把這些分散、疏離狀態(tài)的單元語文要素進行匯總、梳理。
一、依據(jù)語文要素,準確制定教學目標
語文要素的落實要依托明確的教學目標??赡芪覀冇行├蠋熣J為教學目標是教案中可有可無的一部分,教學設計才是重要的,目標只是擺設而已。其實不然,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依據(jù),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目標的表達越清晰明白,在課堂教學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標的達成率也就越高。教學目標與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相對應的,教學目標的落實體現(xiàn)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該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
如何依據(jù)語文要素準確制定教學目標?我們可以“三問”:
一問:“在哪里?”就是我們要明白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哪里;本單元語文要素的要求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哪些是應該掌握還沒有掌握的。
二問:“要去哪里?”這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不僅要明白本節(jié)課我們要達成的教學目標,還要清楚通過本節(jié)課、本單元的學習要為以后的學習奠定怎樣的基礎。
三問:“怎么去?” 這是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方法。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我應該設計怎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提供哪些教學支架?設計怎樣的語文活動?
二、落實語文要素,深入契合教學定位
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
(一)注重多元識字,提升識字能力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梳理與探究]中要求:觀察字形,體會漢字部件之間的關系。梳理學過的字,感知漢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幾位老師正是朝著這個要求去做的,都能根據(jù)學生年段特點,通過多種方法來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習得方法,感受快樂。
例:《要下雨了》
我們一起來看這個悶字,瞧,悶的里面有一顆——心。她正在歡快地跳動著,把心關進一個小房子里,感覺氣也喘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悶? 非常形象。
老師們通過字理溯源、形象記憶等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
(二)緊扣重點要素,細化朗讀指導
1.系統(tǒng)梳理,抓住要點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學習和內(nèi)化書面語言,提升語感的重要途徑。統(tǒng)編教材將朗讀的要求分成若干個點,由淺入深,分布在個單元的課后習題中。
教材將第一學段“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分解成一系列漸進的要素,有機地安排在不同冊、不同單元、不同課文中。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明確朗讀教學的目標,這樣教學才更具針對性。
例如:《要下雨了》
學習第二自然段:
小燕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請一位同學來當當小燕子。
預設:
1.讀好長句子停頓。
2.關注提示語“邊飛邊說”。
3.關注語氣詞“呢”和標點“!” 。
老師關注語氣詞“呢”和標點“!”,這是很有必要的。讀好問句和感嘆句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也是分角色朗讀的前提。
2.了解學情,突破難點
把握了統(tǒng)編教材對朗讀教學有序、細化的要求后,我們還要對學情進入深入了解,找出學生不容易讀好的部分,充分預設,進行分步驟、有層次的教學。
例:《植物媽媽有辦法》指導背誦
(1)蒲公英飛呀飛,多么美妙的畫面啊,讓我們想象畫面,來讀好第二小節(jié)。
指名讀。
合作讀:老師讀紅色的字,你們讀藍色的字。
男生讀紅色的字,女生讀藍色的字。
(2)挖空詞語讀:現(xiàn)在,有幾個詞語寶寶淘氣地跑走了,你還能讀嗎?(齊讀)出去玩的詞語寶寶更多了,誰還記得這個好辦法?
(3)根據(jù)場景,邊想邊背。讓我們一起看著畫面,想象蒲公英媽媽送別孩子的場景,來背一背。預備起——
從指名讀到師生合作讀,再到不斷去掉更多的詞語引導學生背誦,最后看著圖畫背誦,這樣一點一點地加大難度,確實有助于學生當堂背誦。
3.情感體驗,落實重點
在教學時要注重激發(fā)學生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或代入角色,學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鳴,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例:《植物媽媽有辦法》
多么溫柔的風,你看(出示視頻)在你的幫助下,蒲公英娃娃乘著降落傘一個接著一個出發(fā)。誰也想幫助一下蒲公英媽媽?(指名讀)風繼續(xù)吹著,越來越多的蒲公英乘著風飛舞,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就是——“紛紛出發(fā)”。
多么開心,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有了情感體驗基礎,學生才能讀好。
總之,第一學段語文要素的落實,需要老師有更高的站位,精準的解讀,合理的設計,這樣才能保證語文要素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