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身處喧囂,卻無比孤單。”這句話,曾有人用來調侃自己的“不合群”,形象地說明了內心的苦惱。據(jù)報道,最近,“合群真的那么重要嗎”成為網上熱議話題。有人覺得不重要,沒必要去迎合所有人;也有人覺得,在生活中必須合群,不然很可能被孤立。
作為群居動物的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是無法避免要與社會接觸、與人溝通交流。尤其在職場中,因為害怕被排擠和孤立,不少人不得不偽裝“合群”,甚至向討好型人格發(fā)展。
表面來看,偽裝“合群”似乎可以給人帶來一定的好處。在人為的遷就和迎合之下,可以避免因“不合群”而造成的群體排擠和孤立,贏得人緣的同時,還可能給自身帶來更多利益和機會。但是,長此以往,這種并非出自本心的“合群”往往也會暴露許多問題,不得不讓人引起重視。
偽裝“合群”,是基于妥協(xié)形成的社交模式,這種不具備較強穩(wěn)定性的“無用社交”,不僅勞心勞力,那些因違心妥協(xié)而產生的負面情緒,還會對個人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未免得不償失。一個人想要“合群”,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在尋找自我歸屬感。但是,無論是偽裝“合群”、盲目“合群”,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將個體的真實表達隱藏于群體之中。沉默的螺旋循環(huán)往復,不僅容易導致自我迷失,更會因此錯失那些真正志同道合的“同好”群體。
相信在移動互聯(lián)網社群蓬勃發(fā)展的當下,更多人可以拒絕偽裝“合群”,能夠遇到一群真正的伙伴,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