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欣
如何幫助學生在高考中獲得一個理想的分數(shù),如何指導學生更好地積累素材并提高寫作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訓練中提升格局和境界等,都是筆者長期思考的問題。
首先,思想境界的提升。文章以意為先,一篇好文章應該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就像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雖然語言樸素平實,但是字里行間卻傳遞出對生命的感悟。因此,要想寫好作文,就應該提升思想境界與人生格局。不少學生都有自己的偶像。我們需引導學生看到偶像成功背后的奮斗之路,而不是只關注其光鮮亮麗的外表。例如,男生比較關注的球星,他們出色的表現(xiàn)都是由一次次枯燥的練習拼搏出來的;女生比較喜歡的歌星,他們的成功都是由大量的不為人知的付出歷練出來的。教師應借助“奮斗才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對學生進行啟迪,以打開其思想境界和格局,提升其學習動力。
其次,素材的獨特解讀。精致藝術品需要經(jīng)過匠人的千錘百煉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而一篇好作文,也應是作者深思熟慮后總結出的獨特見解。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善于挖掘出素材所蘊含的獨特深意。例如,課本中的燭之武,他象征的是一種心態(tài)——才美無須外現(xiàn);秉承的是一種信念——雖老仍可堅毅;弘揚的是一種精神——有難必然擔當。有了這樣的理解與解讀,就為作文增加了特色和深意。
最后,作文結構的構建。有了格局境界和獨特解讀,作文就如同有了靈魂,如果再加上好的框架,就更能吸引讀者一步步向下讀。第一,借用對偶、古詩詞等作為標題,既簡潔又有文學味,可迅速從考場作文中脫穎而出。第二,開篇亮明自己的獨特觀點。它不一定是華麗詞藻的堆砌,但一定是能準確表達情感和使人產(chǎn)生共情的語言。同時,還應注意合理的邏輯和清晰的思路。第三,文章主旨的表達需要有一個引人深思的結尾。
新高考制度下的語文學習更加注重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作文上,即需要有感而發(fā),用感悟獨到的文字,以特有的風格感染閱讀者。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多付諸思考和感悟,爭取打造出更加精致的作文。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第17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