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譯鍇
[摘? ? 要]要改變社會生活方式必須從改變學校閱讀開始,目前,學校閱讀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為圍繞考試閱讀和師生缺乏閱讀。要從改革考試導向、優(yōu)化閱讀方式、改善閱讀條件、重視孩子閱讀、開發(fā)“雙減”閱讀課程、指導整本書閱讀等入手改變學校閱讀,進而改變社會生活方式。
[關鍵詞]改變;學校閱讀;社會生活;方式
教育部國培專家朱傳世教授認為,改變社會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從改變學生開始。那么如何改變學生呢?那就只能從改變學生的精神世界開始,而要改變學生的精神世界,必須從改變學生的閱讀開始,而要改變學生的閱讀,必須從改變學校閱讀開始,歸根結底,要改變社會的生活方式,必須從改變學校閱讀開始。
一、學校閱讀的現(xiàn)狀
(一)圍繞考試閱讀
受中高考影響,絕大多數(shù)學校的閱讀都是緊緊圍繞著考試進行的,而考試型的閱讀又緊緊圍繞著考題進行,而考題中的閱讀材料又緊緊圍繞著所學教材和歷年考試中的命題進行。日常閱讀教學又緊緊圍繞考題導向用考點對接考點的方式進行,更有隨著教材文本學習時的考點鏈接做“強大”支撐,閱讀教學實際上演變成了閱讀考題訓練。學生做題,教師講題。學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門也緊緊圍繞考試,組織專家進行考試閱讀動向研究,實則為研究閱讀的命題范圍、方式、類型、如何解題、如何提分等,并未研究如何讓學生進行實質性地自由閱讀,體驗閱讀,“精神”閱讀。
閱讀教學的模式也基本演變成了套路:文章解題;作者介紹;預習檢測;(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品味重點;(再讀課文)體會主旨(實際上品味和體會的都是考點);(達標檢測)考題鏈接。我們并不是說這種閱讀方式不可取,只是這種緊扣考試考點的閱讀過于功利性,忽視了作為閱讀主體學生,更忽視了學生的內心需求和獨特的體驗感受,也抹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與主觀能動性,同時機械式地訓練也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核心素養(yǎng)。
(二)教師缺乏閱讀
學校師生應該是社會閱讀的主體,然而許多教師并沒有邁進閱讀行列,大多“望孔子之門墻”而不想入,究其原因,一是受社會浮躁功利現(xiàn)象的影響,沉不下心來閱讀;二是諸多教學以外的瑣事擠占了教師的空余時間,使想閱讀的教師也苦于無暇閱讀;三是教師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認為這是增加負擔,自討苦吃;四是缺乏職業(yè)追求,對自身職業(y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追求不高,缺乏內在動力;五是受學校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同事大多都不閱讀,領導又唯成績至尊等;六是讓本來是工具的網(wǎng)絡和手機反客為主,空閑時間被刷屏占據(jù),極大地影響了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方式。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職業(yè),而塑造的最佳途徑就是用自身閱讀引領學生閱讀,教師不閱讀,學生怎能讀,教師膚淺,學生豈能深刻;教師不閱讀,何來“一桶水”,別說“長流水”,咋給“一杯水”?一個不學無術的教師如何教出學富五車的學生?而目前教師閱讀的最主要對象,一是自己所教學科的參考資料;二是該學科的課外輔導資料;三是該學科近幾年的考試試題;四是電子網(wǎng)絡的碎片化資料查閱。一句話,教師閱讀大多都是從教學與考試的功利性需要出發(fā)的閱讀,于是,部分教師不讀經(jīng)典,視野狹窄,思維僵化,知識貧乏,唯“參考”是舉,唯“考題”是瞻。
二、改變學校閱讀的思考
(一)改革考試導向
這些年來,從高考到中考,語文命題都在不斷進行改革,閱讀測試的量每年都在增加,然而不說選取的測試材料,就測試題目的類型而言,大多都為標準化測試的選擇題目。即使讓學生書寫觀點的題目而言,大多也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分析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還有連作者也說不上為什么的閱讀思考。諸如浙江高考閱讀題“為什么那條死魚眼里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近年來特別是2019年高考八套語文試卷命題就涉及考查到了《史記》《理水》《小步舞》《吶喊》《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贰哆叧恰贰都t樓夢》《呼蘭河傳》等十部經(jīng)典名著。2017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一共涉及了《駱駝祥子》《朝花夕拾》《論語》《魯賓遜漂流記》《西游記》《水滸》《三國演義》等多部名著,而且是整本書考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得”名著者得閱讀,得閱讀者得語文。更讓人驚喜的是,2019年的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和高考試卷第一題就是閱讀題,將語文基礎知識也以閱讀題形式出現(xiàn),高考小作文更是演變成了從《平凡的世界》《老人與?!分羞x一個人物做出點評。這就迫使師生必須去閱讀,還要多讀書,讀整本書,讀“好”書,讀經(jīng)典,做筆記,多感悟,促使我們必須將那種娛樂化、碎片化、淺層化閱讀,轉變?yōu)橐蕴嵘龑W識修養(yǎng)和思維能力為目的的深層次閱讀。那種“只讀教參”“唯做考題”的老師越來越?jīng)]有“市場”了;那種“課外不讀書,不讀課外書,整天刷手機”的學生越來越?jīng)]有“分量”了。我們欣慰地看到,中高考這根指揮棒終于要撬動“經(jīng)典閱讀”這扇大門了。
(二)優(yōu)化閱讀方式
一是要拓展學校的閱讀時間和空間,不能將教室作為唯一的閱讀場所,也不能將課堂作為唯一的閱讀時間,如把圖書室設在教學樓、餐廳、教室的空閑處、教室外面的櫥窗里等,天氣晴朗時可設在草坪、樹下等場所,讓學生閱讀觸手可及,還可以把閱讀課開到圖書館、閱覽室。就時間而言,可以給每班每周開設學生自主閱讀課,擬定學校的晨讀、午讀、節(jié)假日、雙休日定時閱讀等。二是學校要組織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研究,其宗旨必須使教師轉變認識,課內教方法,課外抓閱讀,把學生從做題中解放出來,從作業(yè)中解放出來,要相信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讀書“讀”出來的,絕不是做題“做”出來的。具體到閱讀教學中要為學生設計對美文佳句與詩詞歌賦的積累性閱讀;對書中觀點與前人思想的質疑性閱讀;對形象與情感豐富的作品的體驗性閱讀;對文章妙處與作品手法的鑒賞性閱讀;對啟迪人生與提升思維的探究性閱讀。要把閱讀課上成考察作者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靈感,人生境界,思想素質,認識高度的實踐探究課、人生體驗課和素養(yǎng)提升課,培養(yǎng)學生具有時刻關注社會熱點的高度敏感,以及隨時捕捉自然現(xiàn)象變化的靈感,培養(yǎng)學生與萬物和諧相處的性情與好奇。三是要進行閱讀活動設計,學校要制訂大閱讀計劃或方案(根據(jù)學制以六年或三年為限);構建立體化閱讀網(wǎng)絡,成立個人圖書柜,班級圖書角,學校圖書館三級閱讀藏書,豐富閱讀資源;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創(chuàng)設書香校園;開展系列讀書活動(如經(jīng)典欣賞、讀書展評、演講辯論、心得交流、詩文擂臺、國學講堂、好書推薦等);建立閱讀評價機制,以評價激勵學生閱讀。四是開發(fā)與利用課外閱讀資源。開發(fā)以課內閱讀為基礎的拓展性閱讀,以彌補課內閱讀的不足;開發(fā)具有正確價值導向的經(jīng)典性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開發(fā)蘊藏地方特色的自然、社會、人文等資源性閱讀,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開發(fā)具有高超藝術技巧和特色風格的鑒賞性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開發(fā)具有形象化、直觀化特點的網(wǎng)絡媒體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把學生從網(wǎng)絡游戲中解放出來;開發(fā)適宜家校共讀的親子閱讀,開辟學生的閱讀空間和成長空間。
(三)改善閱讀條件
一要加強學校圖書館的硬件與軟件建設,豐富藏書,提高品位,做好閱讀資源的隨時更新,并隨時對學生開放;二是圖書館教師要根據(jù)學校的大閱讀計劃做好學生閱讀書目的推薦,并指導學生閱讀;三要利用校園網(wǎng)絡開展網(wǎng)上推送電子書閱讀,豐富學生閱讀渠道;四要精選藏書,開發(fā)圖書超市,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閱讀;五要優(yōu)化閱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寧靜優(yōu)美的閱讀氛圍,誘導學生閱讀;六要根據(jù)學校實際,開發(fā)適合學生閱讀的校本課程,豐富學生閱讀,打造學校特色;七是改善教師閱讀。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出教師閱讀計劃,規(guī)定閱讀書目,規(guī)定閱讀時間,并在每學期進行整本書考查,使教師增長智慧、豐富精神、改變人生、升華生命,并以此帶動學生閱讀,使他們都能走到自己應該走到的最遠的地方。
(四)重視孩子閱讀
閱讀不一定會帶來外在的成功,但一定會獲得內心的充盈。即使我們成年人不喜歡閱讀,但為了營造家校勠力的閱讀氛圍,我們必須嘗試著學習閱讀,因為未來的世界是孩子的,孩子們要有他們的生活。楊絳女士曾給一位傾訴苦惱的中學生回信:“你所有的迷茫,都源自想得太多,卻讀書太少?!边@就是我們的孩子,這個時代沒學會多讀書,卻學會了多想事,為了讓我們的孩子不至于迷失生活的方向,我們一定要讓他們多閱讀。當我們的孩子都愛上了閱讀的時候,當明媚的陽光揮灑在書頁的字里行間的時候,當每一個漢字都激動得與我們的孩子對話的時候,他們的心靈或許正被美好善良、豁達堅強、幸福安詳浸潤著。他們才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經(jīng)歷著與自己同樣的困惑與煩惱,而很多人經(jīng)歷的遠比自己的要復雜得多,艱難得多,他們也會發(fā)現(xiàn)知己就在書中,走出困境的智慧也在書中,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是在讀作者,而是在讀自己,在找自己那段迷茫的慰藉,在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會明白人生并不全是春和景明一碧萬頃,更多的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并不是常常驚喜若狂,而需時時淡定從容;才會明白人生至境應是一種寵辱不驚的平靜,是一種內心深處無欲則剛的安寧,而這非閱讀而不能至。而當我們的孩子真正把閱讀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就會少去諸多沖突與戾氣,偏見與鄙夷,冷酷與自私,我們的孩子就會明事理,辨善惡,識時務,知進退,守禮儀,他們就會逐步改變自己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領域從事一切活動的方式,進而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影響社會的生活方式。
(五)開發(fā)“雙減”閱讀課程
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因此,我們要讓閱讀改變師生的精神境界,進而改變社會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使教育教學回歸到讀書這個教育的本質上來,必須要開發(fā)校園閱讀課程。要開發(fā)閱讀課程,就必須要解決課程的教育目標,選擇課程所編內容,教材內容的序列編排,學習結果評價等方面的問題。而目前各學校開展的課后閱讀,只是選擇了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進行閱讀,并沒有形成完整有序的課程體系。因此,學校只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編寫一系列課后延時服務閱讀活動所需教材,才能保證閱讀活動科學有序地開展。其一,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編排閱讀內容。首先要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對所選作品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剔除糟粕,取其精華,而后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對閱讀作品進行有序編排,教材的編排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常情況下,對認知水平基本相近的同一年級的學生,可選用同樣的作品進行閱讀,可依據(jù)《課程標準》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將不同年級閱讀的不同篇目分解到每學期每一周甚至每一天,以落實閱讀的有效性。但不能一成不變,當學生閱讀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就可升級,不受年級限制,當閱讀能力不及時,可降低級別閱讀,就如同學科課程一樣,在整體設計上要有思考:一要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二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三要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四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同時對于閱讀課程的三維目標、課程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內容的框架結構、課程實施的課時,閱讀的具體形式和手段等都要進行系統(tǒng)設計。對于活動內容的編排,最好選用單元主題的方式進行,每單元都要有明確的主題,避免成為閱讀內容的堆砌。其二,要以多角度評價引領閱讀活動的開展。評價的目的是促進發(fā)展,閱讀課程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又要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以及與之相伴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才能真正發(fā)揮評價的功能。指導教師可從閱讀過程參與和閱讀結果兩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評價。如有的是背誦,有的是討論,有的談體會,有的寫心得,有的寫梗概等。其三,要根據(jù)不同閱讀課程制定不同閱讀目標。開設課后服務閱讀課程,其目的是彌補學科類課程的不足,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而改變學生的生活方式,因此,每一種閱讀課程都應同開設的學科類課程一樣,根據(jù)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閱讀內容,制定不同的閱讀目標,才能真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發(fā)展需求,使不同層次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改變。讓閱讀課程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鑄造學生的完美人格,進而以學生的改變影響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
(六)指導整本書閱讀
學校要充分利用“雙減”背景下“延時服務”的黃金時間,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要求語文教師根據(jù)本校實際制訂出閱讀計劃,帶領學生每月至少共讀二至三部經(jīng)典作品。首先,教師必須在學生閱讀之前先完成閱讀,才能作為親歷者獲得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把握閱讀的重難點,消除閱讀疑難,才能對學生給予更高層次的引領。其次,要提出閱讀目標,列出思考問題,組織學生閱讀,撰寫閱讀筆記,開展交流討論,不能以教師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思考,應以自己的閱讀感知指導學生討論交流,同時以自己的閱讀理解為學生釋疑解惑。提出的閱讀目標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一般應從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兩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探究文本,依托文本提升核心素養(yǎng)。最后,指導學生平等參與交流討論。整本書閱讀活動不能離開教師的指導,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悟,因此,對學生讀書經(jīng)驗的交流分享,特別是獨特的見解感悟要分析保護,這種審美的開放性正是學生審美愉悅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對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理解,教師要平等參與討論,珍視差異價值。因為只有閱讀才可以讓學生穿越時空局限,視通千載思接萬里,才能讓他們腦海中的每一寸空間都裝滿書香,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充實,才能讓他們學會用書中的微笑對待他人,用書中的快樂對待生活。從而讓閱讀豐富學生的人生,讓閱讀改變學生的生活,進而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走得更穩(wěn),飛得更高。
參考文獻:
[1]朱傳世.未來閱讀變革:從新課標里找答案[N].中國教育報,2018-03-19.
[2]李麗.課外閱讀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29).
[3]戴健.從建構角度看整本書閱讀教學獨特性[J].語文建設,2019(9).
[4]王世忠.社團活動課程化要解決好幾個問題[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7(5).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