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儉 秦俊怡
[摘? 要] 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的智慧. “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的運算”一課嘗試構建高度融合信息技術的智慧課堂,創(chuàng)設新的教與學方式,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發(fā)展數學思維,推進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 數學運算;智慧課堂;信息技術;希沃
前言
智慧課堂,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是高效創(chuàng)制目標、創(chuàng)新教法、創(chuàng)優(yōu)學法、創(chuàng)獲知識、創(chuàng)生能力(以下簡稱“五創(chuàng)”)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高度融合信息技術的智慧課堂更能促進學?!爸恰庇?、教師“智”教和學生“智”學.
數學運算,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根基. 培養(yǎng)初中學生數學運算能力需經歷從明確算理算法,到掌握運算技巧,再到培育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過程[1]. 筆者以“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的運算”專題課為例,運用新型信息技術,設計“起—承—轉—合”教學環(huán)節(jié)[2],開展基于智慧課堂的初中數學運算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探索,促進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理法—技巧—思維”三階之發(fā)展.
教學環(huán)節(jié)
1. “起”——課前診斷,開啟智慧
完成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兩章內容的教學后,教師詳析教材和學情,布置課前任務,立足調查和自測數據,診斷學習困惑,制定教學目標和架構,整體布局本課. 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復習,探索知識內在聯(lián)系,實時檢測學習效果,開啟智慧學習模式.
(1)課堂活動
教師:呈現“課前問題導向復習情況”問卷調查和自測的統(tǒng)計數據,鼓勵學生提出課前復習沒完全解決的問題.
學生:根據課前復習時標注的疑點提出問題.
教師:逐一解答,關鍵處進行點撥,然后展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強調教學重難點.
學生:思考并記錄要點.
(2)教學及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教師設計問題組(具體題目略),導向學生完成課前復習任務,利用“問卷星”小程序統(tǒng)計并導出各題的學生自評數據,獲知“符合”或“非常符合”復習完成情況很好的比例為81.81%,學生自評復習的總體效果較好. 但其中有兩個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出現了“意外”的統(tǒng)計結果(圖1、圖2),學生自評復習效果一般的比例均超過了30%.
以上數據呈現了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和“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lián)系”的知識缺陷. 教師利用“洋蔥數學”軟件精準設計課前自測題(第4、5題為知識缺陷的對口檢測題,題目略),檢驗復習效果,發(fā)揮“洋蔥數學”的在線限時練習功能保證檢測的質量和真實性. 學生使用電子設備實時完成并提交,教師即時收到反饋數據. 數據顯示第4、5題的正答率極不理想(圖3). 教師迅速調整課堂教學目標和策略,重新設計課堂末段的后測題(題目略). 經過課堂上師生的共同努力,后測的反饋數據大為改善(圖4),之前不理想的題型的正答率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學”先于教,“測”前于練,是課堂改革的智慧體現.
2. “承”——課初競賽,共生智慧
學生經歷了課前復習,重溫了算理(運算依據)之后,應承接夯實算法(運算方法)的訓練. 若要改變算法訓練的枯燥,增強趣味性和有效性,則需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打破常規(guī),共同創(chuàng)新,共生智慧.
(1)課堂活動
教師:展示兩項由希沃白板“課堂活動”工具制作的互動游戲(判斷和填空),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隨機抽選學生組隊作答(圖5、圖6),以競賽方式完成基礎部分的運算題目(題目略).
學生:積極參與游戲,爭先完成題目.
教師:根據“課堂活動”的自動評價講評易錯題,以題點知.
學生:及時改正錯誤,分析錯誤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依據算理,總結算法.
(2)教學及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適量的課堂練習、科學的訓練手段、新型的教法學法,有助于學生徹底明確算理算法.教師創(chuàng)新教法,充分發(fā)揮希沃白板交互性強的特點,利用內嵌的“課堂活動”工具,結合“班級優(yōu)化大師”,設計和開展游戲式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使課堂由平淡到刺激、化“乏味”為“趣味”. 學生優(yōu)化學法,積極接受挑戰(zhàn),在短暫的時間里“快而準”地完成基礎運算的訓練,并在智能系統(tǒng)不斷的鼓勵聲中增強信心,真正實現“玩中學、學中悟”.
3. “轉”——課中拓展,發(fā)展智慧
數學教學注重培養(yǎng)知識的遷移能力,力求實現解決一題,學會一法,觸通一類,應用一片. 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亦然,在明確算理算法的基礎上,實施進階轉變,提煉運算技巧,感悟思想方法,發(fā)展數學智慧.
(1)課堂活動
教師:呈現“題組1”和“題組2”,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解題. 巡視學生,適時做出點撥和面批. 關鍵處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利用“希沃授課助手”展示各小組的成果,實施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最后師生共同總結解題的方法技巧和數學思想.
題組1:
①已知x為實數,且滿足(x2+3x)2+3(x2+3x)-18=0,求代數式x2+3x的值.
②已知拋物線y=x2-(2m+1)x+m2+m與x軸交于A,B兩點,求AB的長.
③若拋物線y=mx2+(1-2m)x+1-3m經過非坐標軸上的一定點P,求點P的坐標.
題組2:
④已知關于x的方程kx2-2x+1=0有實數根,求k的取值范圍.
⑥已知拋物線y=ax2+bx+c的頂點A(1,4),且經過點B(0,3),對稱軸為直線x=1. 當3≤y≤4時,求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學生:獨立思考,解題. 教師在關鍵處引導學生展開組內討論,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推選代表進行展示,并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總結.
(2)教學及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題組1”的設計意圖是以不同形式的條件和問題設置“障礙”,考查學生把問題轉化為解一元二次方程(數字或字母系數)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轉化過程中包含的運算技巧. 如題1中把“x2+3x”看作一個整體求解,如題2中直接用推導公式“”求AB的長,如題3中把拋物線的解析式整理為“y=(x2-2x-3)m+x+1”的形式.
“題組2”的設計意圖是把方程、不等式與函數進行知識交匯,“故新”結合,搭建知識架構,發(fā)掘運算過程中蘊藏的數學思想方法,如題4的分類討論思想、題5的化歸思想、題6的數形結合思想.
在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利用“希沃授課助手”手機端將學生的解答過程拍照上傳,插入希沃白板中,任意縮放、移動或多圖同屏,對比展示進行講解,使學生更清晰易懂;或用手機實時直播分組討論場景;或在教室不同位置操作課件. 以上操作突破了實物投影的限制,實現了課堂教學的“移動”化和智能化.
4. “合”——課末感悟,深化智慧
詩文中的“合”是指結束全文,而數學課堂的“合”是指課末以生“主”師“導”的方式整合知識、銜接前后,是整節(jié)課的“魂”. 運算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地學會計算,而是讓學生在解決運算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活動經驗,提升學科素養(yǎng),使智慧更具深度.
(1)課堂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lián)系和運算活動中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悟.
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進行思考、歸納.
師生:共同總結,形成思維導圖(如圖7、圖8所示).
教師:利用“洋蔥數學”發(fā)布預先重設好的課末后測題,組織學生線上限時完成. 根據即時反饋的數據講評易錯題,分析錯誤原因.
學生:使用電子設備完成后測題.即時更正錯題,反思錯誤原因.
(2)教學及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有效的課堂總結應由教師引領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建構知識框架,縱向拓展思維.教師如按慣例用PPT課件呈現總結的內容,學生被動接受,缺乏師生互動和思維碰撞,效果定將不及預期;若以填空題形式讓學生填寫總結,又會限制思維的發(fā)展. 希沃白板的“思維導圖”工具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工具為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的運算的關聯(lián)知識點及運算過程中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建立“上下級節(jié)點”“聯(lián)系”“總結”等關系,將關鍵內容添加“蒙層”,使其隱藏. 師生共同總結時,學生答出某一關鍵點,教師點擊屏幕清除對應“蒙層”,亮出隱藏的內容,不用限制作答順序. 如此新穎且智能的總結方式使知識的生成更自然,讓學生的思維更靈活. 最后,教師利用“洋蔥數學”發(fā)布后測題,獲取數據檢驗學生課前困惑的解決效果,課后智能推送針對錯題的糾錯練習,實施點對點跟蹤指導.
教學思考
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不應是平鋪直敘、方法陳舊的,而應高度融合多種信息技術手段,采用智慧互動的方式進行授課,提高課堂價值. 本課借鑒詩文寫作“起承轉合”的結構編排技巧,基于智慧課堂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新型信息技術的功能,探索培養(yǎng)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途徑. 現將教學流程和設計思路如圖9呈現.
1. 深度打造智慧課堂,助推運算能力提升
智慧課堂的“五創(chuàng)”功能,讓教學掙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展現出課堂的高效性和智能性. 本課“起”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問題發(fā)布、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前測診斷,夯實運算的“準”;“承”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限時競賽、智能點名、人機互動、自動批閱,促成運算的“快”;“轉”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設計題組、分組探究、移動教學、對比評價,提煉運算的“簡”;“合”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思維導圖、蒙層指引、共同歸納、后測檢驗,融匯運算的“通”. 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升不會一蹴而就,需要經歷智慧課堂的反復打磨、精雕細琢,才能確切實現、有效達成.
2. 高度融合信息技術,加速數學思維成長
信息技術承載著數學知識,構建了充滿智慧的數學課堂,孕育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數學思維. 希沃白板功能強大,長于設計課堂的整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利用其“課堂活動”“思維導圖”“統(tǒng)計圖表”等工具組織教學,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課堂參與度. 洋蔥數學平臺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且專業(yè)的微課視頻、檢測練習、分析詳解,讓學生隨時可以進行個性化學習,也便于教師了解學情,實施跟蹤反饋. 希沃授課助手聯(lián)動人機,實時展示,促進師生交流,實現移動教學. 班級優(yōu)化大師用于管理課堂和評價學生,活躍了課堂氣氛,給教學增添姿彩. 在高度融合了信息技術的智慧課堂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歷練,快速成長.
參考文獻:
[1] 陳世文,張宗余. 明·知·精·診:初中數學運算教學的四個著力點[J]. 中國數學教育,2020(z3):39-42.
[2] 陸軍. 數學課堂教學結構中的“起承轉合”[J]. 江蘇教育研究,2018(14):57-60.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應用融合創(chuàng)新專項課題“基于智慧課堂的初中數學運算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立項號:20JX07003),廣州市越秀區(qū)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SOLO分類理論下提高初中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越教類[2018]01號).
作者簡介:湯儉(1977—),本科學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現為廣州市越秀區(qū)數學中心組成員,學校數學科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