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艷霞
摘 要:深度學習理念下,思政課堂的育人目標逐步變化,思政課堂教學更加注重以“生”為本,促進學生深層次思維的發(fā)展。為實現(xiàn)學生思政課堂的有意義學習,思政教師應當將思政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靈活運用課本知識,打造一個生機無限的思政課堂。本文圍繞樹立深度學習理念、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和建立螺旋式教學模式三方面探究如何打造生動的思政課堂,旨在尋找提升思政課堂學生深度學習的動因,關注學生深度思維過程的動態(tài),挖掘?qū)W生深層應用遷移的動能,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理念;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以生為本
深度學習是學習者借助各種有利于深度學習的方法與策略來獲得更深層次的學習體驗、實現(xiàn)正遷移的一種高階學習,最終促成學習者學習目標的更全面的實現(xiàn)。新課改之后,思政課堂出現(xiàn)了不少變化,但仍有部分教學問題存在。要在思政課堂上踐行深度學習理念,首先,需要教師在學生心中不斷樹立深度學習理念,其次,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尋找思政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的教學策略,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從而打造“生”動的思政課堂。
一、思政課堂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一)過分注重知識的記憶成分
傳統(tǒng)的高中思政課堂主要偏向?qū)W生記憶方面的培養(yǎng),部分思政教師更是將課堂儼然變成背誦課。對學生思政知識的掌握情況,全由一張答卷來定高低。這也致使部分原本對思政課堂充滿興趣的學生喪失了熱情。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學生學習任務偏重,教師唯“分”主義,都使得原本應當高談闊論的思政課堂,變得靜寂無聲。偏離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把思政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拉開大大的距離。學生對思政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缺乏現(xiàn)實事例的佐證,部分高中政治課堂實際生活相脫離,導致學生在一堂思政課后除了知道一些思政術(shù)語外,只知道需要背誦一個理論的起因、經(jīng)過、影響。
(二)知識掌握不牢靠,過度依賴答題模板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逐漸出現(xiàn)了各類“快文化”,諸如“三分鐘讀完一本書”“五分鐘教你寫一手漂亮字”“十分鐘學會下圍棋”,以及部分網(wǎng)課,從一開始不能拉快進度條,到后面設置1.25、1.5、1.75、2.0的倍速播放,更有甚者,通過插件實現(xiàn)了4.0的速度播放網(wǎng)課。學生學習知識逐漸出現(xiàn)“刷課”行為,對知識本身的掌握不求甚解,只求囫圇吞棗地咽下去。尤其是思政課堂上,每逢大小考,學生一股腦地吞掉大片的理論知識,不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依靠從網(wǎng)絡上下載的答題模板,生搬硬套在材料題中,形成新一輪的“八股文”式答題。每學完一堂課,都是在往自己的模板上添加新的內(nèi)容,“換湯不換藥”。
(三)“偏難多”現(xiàn)象普遍,刻意拔高教學難度
在深度學習理念的影響下,部分高中思政教師片面追求教學難度,一堂課中,引用了許多現(xiàn)實事例,將哲學講授為玄學,部分教師甚至需要學生記憶思政素材,以應對教學考試,這極大地加重了高中學生的學習負擔。
綜上,思政課原本是一堂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但現(xiàn)實是學生在課堂上不是在考慮思政課所帶來的樂趣,而是在考慮哪些是要考試的知識點。由于部分教師認為深度學習就是將課本知識拓展越多越深為好,將思政課的學習材料制作得晦澀難懂,既偏又難,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得不采取投機取巧的方法,運用記憶模板,見招拆招。如同鄭人買履,學生在答案例分析題時,不是以教材為依據(jù),而是以答題模板為標準。
二、樹立深度學習理念,增強學習主動性
深度學習理念的提出,是為了轉(zhuǎn)換學科教學思想。就思政課堂而言,教學中會出現(xiàn)以背誦思政理論知識為主,建立答題模板為輔,教學流于表面,未從現(xiàn)象中分析出本質(zhì)?!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指出,為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需要清晰且有深度。關于思政課堂上,學生過度依賴答題模板以及思政教師“以分論英雄”問題,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教師在思政課堂教學時,較其他科目而言,更注重學生知識的記憶,而未將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致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堂上出現(xiàn)的理論,都抱著“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學習[1]。高中思政課堂之中,形成了學生普遍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的現(xiàn)象。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地“念”課本,學生不停地在書本上“記”課本,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己的理解。
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是深度學習理念在思政課堂上踐行的關鍵前提。主動即要學生自己愿意參與到思政課堂學習中,即尋找學生深度學習的動因。思政教師每講授一種理論,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見解,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感悟思政教學所帶來的力量,培養(yǎng)獨立思考,有質(zhì)疑意識的品格,踐行深層學習理念。
譬如:在學習《政治生活》第四單元“當代國際社會”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制訂“全球化下的國際局勢”這樣的議題,讓學生列舉出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相關問題的看法,如“主權(quán)國家的權(quán)利與義務”“我國政府在其他部分國家有重大災害時實行的人道主義援助體現(xiàn)了什么風范”“關于部分國家在他國建立軍事基地有什么看法等”。通過這些實例討論,引導學生圍繞議題,結(jié)合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感受與思政學科知識進行探究討論,圍繞學生在活動中自己的理解與判斷,教師相繼明確國際社會的局勢,維護國際關系的因素構(gòu)成,以及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我國都采取了什么政策,明確中國要走的道路就是和平發(fā)展道路,在學生各自的見解交流中感受我國在國際發(fā)展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思政課堂上深度學習,主要是學生利用思政學科的知識,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預習、聽課、交流、討論等探討本節(jié)課的學科知識背后所隱藏的本質(zhì),即需要學生自己看、自己聽、自己篩選、自己記,把教師在課堂講授的思政知識結(jié)合自身思考與分析,內(nèi)化為自己的想法,促進對思政理論的理解。
深度學習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批評理解,學生學習任何知識都要有懷疑有質(zhì)疑,而不是將教師在課堂上說的每一句話都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在思政課堂中,筆記往往能夠體現(xiàn)學生對一堂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在這個過程中,思政教師引導學生采取自由記錄筆記的做法,其中“了解”“簡寫”“重點”“記憶”“問題”“政治術(shù)語”等都可以使用自己設計的符號進行標注。教師在下課前幾分鐘抽查筆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專注力,還可以保證學生對課堂知識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形成良好思政意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思政課要立足高中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基礎,著眼于高中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要將思政課堂上的理論觀點闡述到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社會生活話題之中,構(gòu)建思政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的課程體系,更加強調(diào)思政課的實踐性與開放性,帶領學生感受思政課堂的價值與意義。思政教材部分內(nèi)容相較于高中學生而言,在理解力上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抓住思政教材的本質(zhì),用學生能夠理解的事物進行融會貫通,處理好課程表象和對應理論本質(zhì)的關系,不斷擴大思政課當中社會生活實踐對學生理解思政概念的顯著作用。
譬如:在學習《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綜合探究“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這一內(nèi)容時,應在學生已具備相應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抽象的哲學理論,分析解決問題,并在生活實際中踐行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因此,在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的動因時,選擇了當時全民關注的“孟晚舟回國”這一話題展開,分設強國安民顯“聯(lián)系”,百年巨變析“發(fā)展”,中美博弈悟“矛盾”三個分議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針對每一個分議題展開項目式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度思維。在辯論與探討中,學生實際掌握了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等哲學方法論。
深度學習其中一個特征便是“面向解決問題”。學生在思政課堂上通過教學活動實踐,發(fā)現(xiàn)課本知識所提出的問題之后,依靠合作學習、師生互動、交流實踐,逐步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感受到思政理論知識所蘊含的實踐性,擴充學生對思政課堂的片面感知,無形當中,將書本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實際。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思政課堂,教師基于高中學生的學情,引導學生通過教學實踐活動,不斷將思政課堂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依靠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本質(zhì),將課本上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政治術(shù)語,以實踐活動的方式來不斷內(nèi)化理解,從而做到深度學習、深度分析、深度思考[2]。當然,這也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學生學情,以“生”為本,帶領思政課堂通俗易懂、生機四溢起來。
四、建立螺旋式教學模式,追求學習正遷移
深度學習理念特征之一就是“提倡主動終身”,其目的在于學生能夠有良好的學習觀。高中思政教材較小學與初中多了許多抽象意義的理論知識。基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情,教師應當以思政教材為導向,提高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分析的能力。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追求正向遷移,而非負遷移的意識。深度學習理念的另一特征就是強調(diào)信息整合,桑代克也曾提出的三大學習定律中,即準備率、練習率和效果率[3]。其中效果率尤為重要,因為教學就必須有反饋,否則學生對知識理論把握并不清晰,對知識體系的把控也會十分模糊。
本著鞏固性原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理論,穩(wěn)扎穩(wěn)打。深度學習不僅需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習精神,還需要在學習新知識時,能有聯(lián)系舊知識的能力。由于高中思政教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難度,思政教師教學一些知識難點時,可以啟發(fā)學生不斷地聯(lián)系從前學過的知識,以點帶面,建立螺旋式教學的模式[4]。
譬如:在學習《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社會價值”相關知識時,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引下,拿出一張白紙,將腦海中浮現(xiàn)的與“價值”有關的思政理論寫在紙上?;蛘呓處熯€可以在課前先讓學生不打開書本,然后詢問學生:“《生活與哲學》是我們高中階段思政教材的第四本書,今天我們要講‘認識社會與社會價值,請同學合上書本,仔細想想,在我們之前學習過的三本書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價值呢?”教師再指引學生拿出白紙,進行思考。在針對思政基礎不牢靠的學生,思政教師還可以上課一開始就花5分鐘,讓學生把高中學過的四本書分別畫一張簡單的思維框架,然后讓學生用紅筆勾畫出與“價值”相關的板塊。教師在上課時教會學生這種“按圖索驥”的學習方法,安排學生在空閑時間時,嘗試再在一些小的“價值”話題下,聯(lián)系知識點,畫出思維導圖。這樣既可以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又有利于學生在做案例分析題時聯(lián)想知識點。
深度學習,不是使思政理論知識更加深奧難懂;螺旋式教學,也不是簡單重復之前學習過的知識。二者都是為了使思政的理論知識能夠更加有溫度地融入學生心中,實現(xiàn)知識理論之間的正遷移。通過螺旋式教學,在學生腦海中反復強調(diào)“關聯(lián)”二字,如上述例子中,由最初的《經(jīng)濟生活》中的字面上關于經(jīng)濟的“價值”到后面《生活與哲學》上的更深層次上關于世界的“價值”。學生在不斷鞏固與學習中,逐漸對思政課堂上那些抽象詞匯更加清晰化、具體化。學會從螺旋式教學中,把握思政課堂的規(guī)律,這將給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巨大影響[5]。
結(jié)束語
綜上,深度學習使思政課堂又回歸于教學本質(zhì)上,學生在課堂更具表現(xiàn)力,課堂充滿無限生機。在整個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舊不斷地提升自身本領,不僅需要學生有深度學習理念,教師也應當有深度學習理念,加強師師、師生的交流與合作。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思政課堂不應該是鴉雀無聲、晦澀難懂的,應需著眼于學生學情,帶領學生去激發(fā)課堂的生機,最終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華萍.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思政課堂教學策略[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shù)創(chuàng)新學術(shù)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出版者不詳],2020:223-226.
[2]馮旭平.踐行深度學習理念 筑就高效政治課堂:以我們的中華文化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8(16):1.
[3]吳恒山.教育教學發(fā)展新理念探析[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0,36(4):7-10.
[4]陳魁珠.高中政治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華夏教師,2020(17):29-30.
[5]何飛.高中政治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5(2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