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穎
摘 要:微項目學習法是新課改的教育理念革新產(chǎn)物,體現(xiàn)出的是傳統(tǒng)教育理念與先進教育思想的融合,主張以人為本、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目的是培養(yǎng)出全方位發(fā)展的人才。將微項目學習法運用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可以轉變高中學生在政治學習中“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在微項目的學習任務解決中,樂于參與、主動探索,以促進政治教學質量的提升?;诖?,本文首先對微項目學習法的概念與特征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進一步闡述了微項目學習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微項目學習法;應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對政治課程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政治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做到寓教于生活、寓教于實踐,力求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應注重與社會大課堂聯(lián)系,拓展思政課教學的寬度與廣度,并要求思政課教學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由此可見,微項目學習法的運用,是新課改落實的現(xiàn)實需求,也是讓政治教學與時俱進的主要途徑,微項目學習法與傳統(tǒng)的項目學習法的區(qū)別在于運用了“微課”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現(xiàn)實,教師與學生都可以通過微平臺獲取信息,為學生的項目學習任務完成打造出了更加便利的平臺。那么,微項目學習法有哪些特征,又如何將其融入政治課堂教學中呢,這是困擾大多數(shù)政治學科教師的難題,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一、微項目學習法的概念與特征解讀
(一)微項目學習法的概念解讀
微項目學習法是項目學習法與微課程教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基于“微”主題的語境布置的項目學習任務,學生在微項目的探究中通過實踐活動參與,經(jīng)歷了問題發(fā)現(xiàn)、主動思考、經(jīng)驗總結,以及探索創(chuàng)新的過程,其既不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同時也讓學生在“微項目”的探索中實現(xiàn)了“知”與“行”合一。微項目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將看似“遙不可及”的任務“微型化”,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起到引領與啟發(fā)的作用,促使學生在逐個微項學習項目攻克中,獲得學習能力的鍛煉[1]。
(二)微項目學習法的特征
1.真實性特征
微項目學習法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運用,是以真實的情境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微項目學習活動的組織需要符合真實情況,以真實任務的布置為載體,需要學生透過對“微主題”的感知,逐漸接近項目,實現(xiàn)學生與真實情境融入一體,在真實的項目活動參與中解決現(xiàn)實問題,由此可見,微項目學習法具有真實性特征。
2.合作性特征
與獨立性學習不同,微項目學習活動的實施屬于研究性學習的范疇,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的學習任務。微項目學習活動的布置,往往需要學生解決一些真實復雜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這些任務學生憑借個人的力量很難解決,此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到微項目學習活動中,不僅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為學習個體提供展示的機會,在合作與分工的協(xié)同機制下,促進學生知識獲取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協(xié)同配合發(fā)展[2]。
3.周期短
微項目學習法具備微課的特點,可以縮短教學的時間,學生可以將項目學習任務帶到課堂之外完成,完成之后在課堂中展示學習成果,并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交流與討論,可以實現(xiàn)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既擴展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與空間,也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并且,微項目學習任務的完成周期短,大多數(shù)的學習任務完成只需要90—120分鐘。
4.過程監(jiān)控、結果反思
在微項目學習法的運用中,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了從“過程”到“結果”的全部內容,“過程”的參與是為了達到目的,而“結果”的收獲需要“過程”的支撐,“過程”與“結果”是相互依存的。由此可見,微項目學習法是一種同時關注“過程”與“結果”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全過程的參與,掌握微項目學習的有效方法與技巧,并在“結果”反思中促進下一個“過程”更加完善。
二、微項目學習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微項目學習法在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參考了項目教學法,以及微課的教學流程,在教學設計中包含了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學目標設置,以及情境導入,也加入了符合微項目學習特點的微項目選定、微項目實施,以及微項目完成情況的評價與反思環(huán)節(jié)。為詳細講解微項目學習法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實際情況,本文以新部編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中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課為例,進行了以下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為微項目學習指明方向
教學目標的設置是教師考慮學情,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對本節(jié)課教學的期待,明確的目標設計可以為課堂“微項目”學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提供依據(jù),在教學目標的導向下一切的“微項目”活動都圍繞著同一個目標,可以彌補教師教學目標不清晰,“微項目”活動實施效果不高等問題的發(fā)生[3]?!皟r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在“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一課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課本中在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價值判斷與選擇的含義、產(chǎn)生、要求及其歷史性,向學生介紹了相關的影響原因、判斷的條件,以及正確的選擇與處理方法,以引導學生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能夠在高中這一關鍵的成長時期正確地選擇人生,思考如何實現(xiàn)人生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的教學目標設置可以為以下幾點:1.識記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含義與特點,具備價值鍛煉的能力,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2.結合理論知識,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強化學生的價值認知;3.在價值的判斷與選擇中,能夠將集體、人民群眾,以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覺地站在國家與人民的立場,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并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情境導入設計,引出“微項目”的主題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教師的課堂導入形式越來越豐富,其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語言講述方式,也可以運用視頻、課件,以及幻燈片等工具創(chuàng)設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領下明確“微項目”主題,對接下來即將探究的“微項目”學習活動產(chǎn)生期待,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微項目學習活動之中,激活學生對微項目學習的內在驅動[4]。例如:教師在本節(jié)課的情境導入設計中,可以選擇學生身邊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例引入第一個“微項目”探究的主題,讓學生觀看第一段視頻,視頻是某學校食堂中的一幕,學生吃完飯后盤子里面總是會剩下許多,之后排隊將其倒進垃圾桶,只有少部分學生會將所打的飯菜吃光。接下來,播放第二段視頻資料,某校校長為了避免學生浪費食物,守在垃圾桶旁邊吃飯,如果看到有學生沒有將飯菜吃完,就急忙地攔住他,并要求其將飯菜吃掉。在兩段視頻展示之后,教師提出問題:“你是否有過浪費食物的行為?”“是基于什么原因浪費食物的呢?”“如果你沒有如他們一樣浪費食物,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呢?”由學生認為糧食珍貴或不珍貴的這個認知,引出了“價值判斷”的概念,又通過“價值判斷”的不同引申到“價值判斷”影響著行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認為糧食珍貴的情況下,會做出節(jié)約糧食的行為,相反則會做出浪費糧食的行為。
(三)圍繞“微項目”主題,布置項目探究活動
在微項目學習法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多個微項目學習任務的布置,讓學生在項目問題的解答中動腦思考,從微項目的探究中歸納出主題內涵,實現(xiàn)對所學內容的深度思考[5]。如: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課的教學中,需要學生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特點、社會歷史性,那么此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以“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微項目探究計劃,做好項目計劃實施中的進度、內容,以及分工安排。譬如:在有關“價值判斷與選擇的特點”這個微項目問題探究中,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對大學生擇業(yè)標準進行調查,并記錄與分析調查的數(shù)據(jù),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以往我國大學生的擇業(yè)標準有著“三高六點”的要求,但是隨著“雙向選擇”用人機制的日益完善,大學生的就業(yè)選擇逐漸傾向于自身的興趣愛好,并且開始考慮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再過度地要求起點高、薪水高、職位高的這些要求,而轉向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由此,教師可以學生分析的結果,引領學生繼續(xù)探究下一個“微項目”,解決“是什么原因轉變了大學生的擇業(yè)標準與就業(yè)觀念”,要求學生將“微項目”探究的結果制作成報告展示出來。在這個“微項目”學習活動的探究中,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了理論學習、“微項目”主題確定、“微項目”信息搜集與整理、項目探究結果分析、制作報告展示的過程,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將價值的判斷與選擇知識學習聯(lián)系社會,學會用知識分析社會現(xiàn)象,還可以深化學生對價值判斷與選擇的理解程度。
(四)微項目成果展示,促進交流互動與深化認知
微項目學習成果的展示具有其特殊的意義,其是以公開形式為主的學習成果分享,可以讓其他學生直觀地看到他人在微項目學習中所采用的方法、實施的過程,同時也是知識與技能的直觀表現(xiàn),能夠起到鍛煉學生心理素質,強化現(xiàn)場適應性,促進交流互動與思維碰撞的作用,并以此深化學生對價值判斷與選擇的認知深度。在微項目學習成果展示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手工制作、視頻展示、PPT、情境表演、采訪交談等多種形式,也可以是小組中選擇出一個人演講,也可以是多人串講、問答互動、相互辯論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成果展示,解答疑惑,深化認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促進學生在微項目學習中的共同發(fā)展。如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影響”一課教學中,教師設定的微項目學習主題為“經(jīng)濟全球化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微項目信息搜集、資料查找、問題討論等學習過程,已經(jīng)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并得出了自己的答案。那么在微項目學習成果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就針對這個開放性的微項目學習內容,開展一次辯論賽,以辯論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更加具備新鮮感與吸引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給辯方提供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為了在辯論中能夠“舌戰(zhàn)群儒”,一定會更加細致、認真地整理學習資料,撰寫編稿,讓學生在你一言我一句的自由辯論中,實現(xiàn)成果的共享與思考的交流,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可以讓學生在微項目學習中獲得辯證性思維的鍛煉。
(五)及時地反思與總結,從中獲得啟發(fā)與成長
反思即為人對自己的行為以及行為成果的思考,可以幫助人在對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總結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從而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總結則是要求人們將學習到的內容、積累的經(jīng)驗梳理成更為系統(tǒng)化的形式,在總結的過程中對其所積累的知識、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或獲得的感悟再思考,從而獲得更為深入的理解與啟發(fā)。在微項目學習的成果展示之后,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及時地反思與總結,做到明辨得失,學會自我反思與改進,以促使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教師應對微項目學習活動的“教”的效果進行反思與總結,認識到微項目學習的開展是一種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同時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每一次的微項目學習活動實施,都是一次新的教學嘗試,但是每一次的嘗試都應建立在新的教學經(jīng)驗基礎之上的進一步完善,發(fā)現(xiàn)自己在運用微項目學習法實施政治教學時,存在哪些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從而總結出新的經(jīng)驗,為接下來的政治教學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jù)。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中的微項目教學活動組織為例,在學生的展示與交流之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展示與交流容易出現(xiàn)跑題或交流時間過長等現(xiàn)象,思考原因是作為教師缺乏對課堂教學時間與學生討論方向的掌控,在思考與總結之后,下次課堂必然會更為注意這一點,可以促進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覺反思與總結的意識,在學生的微項目學習成果展示與交流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比本小組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其他小組的學習成果,有哪些可取之處,又有哪些缺陷或不足,鼓勵學生對其他的小組提出建議,讓學生從聽取他人的建議中完善自我,通過自我反思與對比分析,促使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項目完成情況,學會發(fā)揚優(yōu)點,規(guī)避相同錯誤的再次發(fā)生,以促使高中學生在反思與總結中獲得啟發(fā)和成長,這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達到的效果。
結束語
微項目學習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實現(xiàn)教師政治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借助微項目教學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明確項目學習的目標,真正地參與到微項目學習活動的探究中,起到了鍛煉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加大對微項目學習方法的研究力度,試圖探尋出微項目學習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機融合途徑,以提高政治教學效率,滿足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黎黎.微項目學習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9.
[2]曹琳琳.開展項目學習,發(fā)展政治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7):40.
[3]薛紅霞,吳素榮,肖增英.拓展“真實”定義讓項目學習成為教學常態(tài)[J].中小學管理,2020(8):7-10.
[4]郭華.項目學習的教育學意義[J].教育科學研究,2018(1):25-31.
[5]薛靜.“項目式學習”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