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宗武
[摘 要]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而且能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學校的課外閱讀存在內(nèi)容、方法隨意和閱讀質(zhì)量低下等問題。為改變目前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我們建構有效的課外閱讀模式,形成經(jīng)典古文誦讀體系、經(jīng)典詩詞誦讀體系以及中外名著閱讀體系;同時,通過營造讀書氛圍、多元讀書方式、活動課程建構等策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課外閱讀;誦讀體系;活動課程;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3-0049-03
高爾基有一句至理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钡拇_,閱讀是學習的基礎,甚至可以改變?nèi)松\。然而,調(diào)查結果表明,目前不少的課外閱讀缺乏整體建構,從而造成閱讀質(zhì)量低下。課外閱讀的指導要明確三個問題:一是學生閱讀現(xiàn)狀如何,二是如何建構完善的閱讀內(nèi)容體系,三是如何采取針對性的閱讀策略。
一、課外閱讀現(xiàn)狀的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課外閱讀做了明確規(guī)定,小學階段要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同時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閱讀提出具體的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比欢恍W校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卻著實讓人擔憂。筆者對某校四年級160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隨機調(diào)查,了解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真實情況。具體如表1、表2所示。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很高,“非常感興趣”和“感興趣”的占比33.7%,“興趣一般”的居然占比60%。因此,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成為我們應該關注的首要問題。
從閱讀方式的角度來看,筆者設計四種閱讀方式讓學生選擇,分別是“邊讀邊做摘記”“讀后寫感受”“經(jīng)典反復讀”“隨意地看”。調(diào)查結果如表2所示。
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隨意地看”的比重近50%。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學生的課外閱讀質(zhì)量低下,方法缺失。因此,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成為重要的內(nèi)容。
同時,筆者也調(diào)查了160名家長的閱讀情況,結果如表3所示。
從家長的閱讀情況來看,“經(jīng)常閱讀”的只占21.3%,而“偶爾閱讀”與“不閱讀”的居然占78.8%。
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外閱讀存在下面三個問題。一是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并不高,同時數(shù)量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差較遠。學生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比較單一,基本以教輔書、科幻內(nèi)容為主,名著閱讀少,閱讀面比較窄。二是從學生閱讀的時間來看,課余時間(雙休日、假期)閱讀隨意性大,大多數(shù)家庭缺乏讀書的氛圍。三是閱讀的干擾比較大,如受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的沖擊,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進一步降低。四是閱讀內(nèi)容缺乏體系性。
無論是閱讀的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不少學生的課外閱讀都沒有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建構課外閱讀體系顯得非常迫切。
二、課外閱讀內(nèi)容體系的建構
閱讀內(nèi)容決定著閱讀的質(zhì)量。為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課外閱讀品質(zhì)的提升,我們學校從三個方面進行閱讀體系的建構:一是古文誦讀體系(目前只針對五年級),二是經(jīng)典詩詞誦讀體系,三是中外名著閱讀體系。
首先,我們針對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下兩冊教材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專門設計古文誦讀體系,分寓言小古文、童趣小古文、勵志小古文,供學生日常誦讀。其次,我們整合了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背誦的古詩詞以及遂昌縣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詞(如湯顯祖的詩詞),共編寫了12冊古詩詞誦讀教材,共160首,供學生閱讀背誦。其三,我們根據(jù)每個年段的閱讀要求,選編中外名著必讀書目60本,供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三、課外閱讀的操作模式
建構課外閱讀模式有助于全面推進課外閱讀進程,提升閱讀質(zhì)量。蘇軾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薄白x書萬卷始通神?!边@道出了閱讀的重要性。如何引導學生閱讀,成為開展課外閱讀的重要目標。為此,我們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并建構了具體的操作模式。
一是開展定量閱讀行動。低年級實行“8+x+1”行動,中年級實行“10+x+1”行動,高年級實行“15+x+1”行動,即要求閱讀8本、10本或15本必讀書,加上學生自選書目,再加上每個月去一次公共閱讀場所進行閱讀活動。
二是設立周三無作業(yè)日。學校規(guī)定,每周三,無論哪個科目都不得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yè),將作業(yè)時間讓給學生,由他們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同時,語文教師每天安排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自己認為有效的方式,檢查學生前一天閱讀的情況;每周上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或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享受閱讀,交流閱讀所得。
三是完善課外閱讀監(jiān)測體系。課外閱讀測試分為平時檢測和書面檢測兩部分,總分100分。平時檢測占80分,書面檢測占20分,獲得90分以上的評為A,并獲得本學年的閱讀之星。平時檢測主要是對“8(10、15)+x+1”模式閱讀內(nèi)容的檢測。完成以上項目的獲得80分。書面檢測是學生讀完本學期的必讀書目后,年級組組織一次課外閱讀測試,以檢測閱讀的效果。每個年級組在檢測前出好檢測題,進行測試。這樣,能促進學生的深入閱讀,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四是設置“校長特別獎”。這是專門為每天堅持在家閱讀的學生設立的特別獎項。凡是每天堅持在家閱讀15~20分鐘,一個學期下來,校長將為這些學生頒發(fā)有自己簽名的“校長特別獎”。精心制作的獎狀讓學生愛不釋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效果明顯。
四、課外閱讀的運行策略
(一)營造讀書氛圍
古語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边@充分說明了環(huán)境能影響人。首先,學校要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這尤為重要。學校的布置要素凈雅致,不要過于花哨;教室的布置要體現(xiàn)書香氣息,書架必不可少;走廊、過道要合理擺放圖書,讓學生隨手可以閱讀。一所學校,至少應有三個閱讀場所:一是繪本館,這是為低年級學生閱讀準備的;二是圖書館,這是為中高年級學生閱讀提供的場所;三是教師閱覽室。其次,學校要引導家長營造閱讀的氛圍,建立書香家庭。家長應在家里給孩子準備一個讀書角,擺上小書架,放上一張小書桌,四周帖上讀書的字畫,這樣為孩子營造了閱讀的環(huán)境。其三,整個社會要營造讀書的環(huán)境。每年的4月23日讀書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要引導學生到新華書店、圖書館去買書、借書,以促進學生自覺閱讀。
(二)采取多元讀書方式
只有多種多樣的閱讀方式,才能讓學生保持較高的閱讀興趣。
1.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就是讓孩子和父母共同分享閱讀感受的過程。這種閱讀方式在學生課外閱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通過共讀,父母有了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了讀書的樂趣;通過共讀,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樹立起閱讀學習的勇氣和信心。
2.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就是圍繞一個主題,或閱讀同一本書,或閱讀幾本書,從而達到對某一主題深化理解的目的。例如,閱讀《西游記》時,可以圍繞人物閱讀,可以圍繞情節(jié)閱讀。每個主題閱讀,都可要求學生梳理內(nèi)容、摘錄關鍵詞句、進行分享活動等,以提升閱讀的效果。
3.快速閱讀
閱讀研究認為,大略地看,泛泛地讀叫瀏覽。根據(jù)采用方法的不同,瀏覽大體上可以分為掃描式、跳躍式兩種。掃描式瀏覽的特點是在閱讀時視線快速移動,按行按段掃視讀物,每次掃視只注意其中少數(shù)幾個重要的字詞;跳躍式瀏覽,著重掃視段落的開頭、結尾,注意標題、特殊字句、專門用語,把書中的引文、推理過程等予以略過,甚至整頁翻過去。瀏覽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4.摘記閱讀
摘記閱讀,即要進行讀書筆記的一種閱讀形式。在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引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可以是積累詞語、句子,可以進行批注,也可以寫讀后感等。
(三)建構活動課程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直是語文學科的短板。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活動課程的建構非常必要。從本質(zhì)來說,閱讀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即通過閱讀、探索、研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作品的內(nèi)涵、語言的規(guī)律、結構的藝術等。一是閱讀要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這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很好途徑。在閱讀教學中,開展閱讀與研學相結合,將閱讀實踐與實地考察相融合,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例如,閱讀湯顯祖的詩文,就與參觀湯顯祖紀念館相結合;教學人教版課標本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記金華的雙龍洞》,就組織學生考察金華的雙龍洞。隨后,引導學生將文字與實地觀察的情況進行對比,使學生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二是閱讀與思維導圖相結合。在閱讀中,學生不僅要讀懂文本寫了什么,還要進行概括與梳理,知道作者是怎么寫的。閱讀與思維導圖相結合,能提升學生的梳理能力、概括能力、動手能力,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三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寫作,將自己的思考、感悟通過文字表達出來,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整合讀書資源
在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各種讀書資源,給學生閱讀提供便利。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讀書資源。我校將圖書資源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教室過道的小書架上、教室的圖書角以及學校的圖書室。這樣既方便學生取書,實現(xiàn)資源共享,又營造了讀書環(huán)境。我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二是引導學生利用新華書店的資源進行閱讀。我校每月都評選出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最美少年”。為擴大“最美少年”的影響力,我們在縣新華書店進行“最美少年”形象宣傳。利用這樣的展示平臺,引導學生及家長走進書店,買書讀書。另外,在課外閱讀的整體設計上,我們也充分利用書店的資源,讓學生每個月走進書店,這樣能營造讀書氣氛。三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學生閱讀。我校將閱讀活動與社區(qū)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走進社區(qū),開展各種閱讀活動,這樣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將閱讀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學會在生活中閱讀。
(五)拓展文本閱讀
從形式上來看,拓展文本閱讀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拓展。課前拓展,即在上課之前,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課外材料,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背景、作者信息等,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例如,教學人教版課標本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懷念母親》一文時,教師讓學生先查找季老的生平材料,閱讀他與母親的相關故事等。語文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建構課內(nèi)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課中拓展閱讀,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相機拓展課外內(nèi)容,以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例如,在執(zhí)教人教版課標本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學會看病》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重點句感受母愛的偉大。同時,適時將作者畢淑敏的另一篇文章——《剝豆》引入,引導學生閱讀,體會相似的情感,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課后拓展閱讀,即教學完課文后進行的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課外閱讀,或主題拓展閱讀,或原著拓展閱讀,以拓展學生的閱讀時空,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總之,通過建構課外閱讀體系,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帶動家長、帶動社會閱讀,這樣不僅使學生形成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而且能有效推動社會閱讀氣氛的形成,營造出全民閱讀氛圍。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