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觀文 方春生
摘? 要:加強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新時期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必要性方面,二者的融合是立德樹人任務的需要、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需要、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需要,通過融合形成協(xié)同育人的作用。當前,二者在融合上主要存在體制機制不完善、融合的思想認識不到位、融合的實施效果不理想三大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拓展深化二者融合的路徑,在建立有利融合的體制機制、加強教學內容體系的融合、深化多種教學形式的融合三個方面不斷加強,使二者相互促進,形成育人合力,進而提高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關鍵詞:高校;國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2]從教育的目標任務、課程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來看,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很多共性的內容,二者有著密切的價值聯(lián)系,這也決定了二者具有很好的融合基礎。加強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合力,是新時期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一、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是立德樹人任務的需要?!镀胀ǜ叩葘W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明確指出:“高校軍事課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著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薄耙蚜⒌聵淙巳谌胨枷氲赖陆逃⑽幕R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4]國防教育在高校德育大綱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蘊含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價值和育人元素,二者的根本任務是一致的:即立德樹人。高校的軍事理論課程、軍事技能訓練、軍事實踐活動等方面的國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曾下發(fā)通知指出:“國防教育是往心靈里注入精神……往意識里注入責任,在塑造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薄耙院霌P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為核心。”[5]國防教育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國防教育始終。通過二者的融合,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四個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二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需要。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fā)布《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全面推進所有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統(tǒng)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盵6]《綱要》也指出:“要切實把教育教學作為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7]軍事課作為高校公共課程的一部分,也應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教育、理想教育、素質教育等方面教育結合起來,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通過挖掘軍事課程的“思政元素”,推進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是新時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盵8]高校擔負著育人的重任,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國防教育之中,使它們進行有效地融合,有利于構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提升教育的效果和拓寬教育的廣度。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對國防教育訓練的實施也能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和促進作用。比如,大學生入學軍訓時,由于訓練強度大,部分大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心理素質較差,誘發(fā)了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高校做好學生們的心理疏導和思想教育工作,使軍訓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軍事課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優(yōu)化軍事課教學設計,拓展軍事課內容,創(chuàng)新軍事課形式,將“國防”與“教育”進行有效的整合,促進大學生國防素質和思想素質的共同提升。
二、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是融合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當前,各高校的國防教育部門在編制設置上五花八門:軍事教研室在部分高校是和人民武裝部合署辦公,部分掛靠在體育系,部分歸在教務處,部分設在保衛(wèi)處,部分歸到馬克思主義學院。由于很多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分屬不同部門,分屬不同的領導負責,并且缺少統(tǒng)籌課程思政的相關組織機構,導致二者長期處于一種“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缺乏協(xié)同育人的機制。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軍事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參差不齊,人員流動性大。很多高校的軍事課由武裝部人員擔任,或者由校內輔導員和其他課程教師兼任。機構設置的混亂與不合理、師資力量的薄弱,影響了國防教育育人作用的發(fā)揮,也不利于二者的融合,亟待完善。
二是融合的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軍事課教師忽視了國防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忽略了對大學生人格和價值觀的塑造培養(yǎng),把軍事理論課局限于國防軍事知識的傳授灌輸,把軍事技能訓練等同于軍事隊列訓練,影響了國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效果。同樣,部分思政課老師也沒有認識到國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少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部分高校把就業(yè)率作為重點,認為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無,對二者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思想上存在偏差,教學質量沒有保障,影響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還有部分高校沒有把國防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融合上做得不夠,導致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發(fā)生脫節(jié)?!毒V要》指出:“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yè)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盵9]國防教育既要注重“國防”,即國防知識的傳授,也要注重學生的“教育”?!敖逃钡暮诵氖恰八颊?,如果不重視挖掘國防教育的“思政元素”,就會割裂課程教學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使教學失去“靈魂”,影響教學整體質量。因此,要注重發(fā)揮國防教育本身具備的價值引領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其中,提高教育的“精神”驅動力。
三是融合的實施效果不理想。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個較為全面的系統(tǒng)體系,既要有體制機制的完善,也要有課程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的“無縫對接”;既要有專業(yè)知識的講解,又要有“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和巧妙融入。在教學活動中,很多軍事課老師也想把課程思政實施好,但在具體實踐中,存在著無處著手、融合不了、路徑單一等方面的問題。部分軍事課老師的“思政素養(yǎng)”和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部分思政課老師的“國防素養(yǎng)”還比較欠缺。做好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關鍵是要深刻把握兩個教育的聯(lián)系和共同點,找準融合的路徑,提高軍事課的“思政元素”,擴展思政課的“國防元素”,這樣才能把國防教育的“思政目標”完成好,把思政課的教育目標優(yōu)化好。
三、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探析
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注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這根主線,把握協(xié)同效應這個關鍵點,把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個目標,構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具體可包括體制機制、內容體系、教學形式等多個方面,以實現(xiàn)二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以及教育精神的融合共生。
(一)建立有利融合的體制機制
一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在課程思政方面,很多高校已經(jīng)開始展開并取得一定成效。當前,一些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分屬不同機構,融合機制還不健全,為加強融合,需要形成有利融合的管理體制。高??沙闪⒄n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由學校領導親自抓課程思政建設,同時設置專門的辦公室,統(tǒng)籌協(xié)調好學校各工作部門、各系(院)部、專業(yè)教學和思政教學部門的關系,明確職責,形成管理一體化網(wǎng)絡。推動課程思政在各高校的有效實施,需要完善這些機構部門的工作運行機制,發(fā)揮專門機構在二者融合中的積極作用,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協(xié)同育人的管理合力。由于國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可由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課部門牽頭負責軍事課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必要時也可將軍事理論課教學納入到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課部門管理當中。
二是健全評價監(jiān)督體系?!洞缶V》要求:“各學校要建立軍事課程評價體系和管理制度,并將軍事課程評價納入學校課程評價總體框架、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和學校綜合辦學水平評估。完善高校軍事課評價體系,把軍事課納入高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評估體系,作為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盵10]《綱要》指出:“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yōu)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內容?!盵11]考核評價體系和監(jiān)督檢查機制的建立和落實,對推動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的開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提高各級部門和教師對融合的思想認識和重視程度。高校要對各系(院)部進行檢查督導,以課程思政建設評價標準的實施促進人才培養(yǎng)效益的提升。當前,一些高校已經(jīng)進行了規(guī)劃,制定了一些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和內容體系等方面建設的評價標準,出臺了相關的獎勵制度,教師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時教育質量也得到了提升。
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雖然有的高校軍事理論課還在采用慕課的形式,但越來越多的高校采用課堂教學的模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力軍”,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教育質量的好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需要著力解決師資隊伍存在的短板。當前,各高校既有國防教育資格又有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驗的教師還比較少,這就要求高校在教師的選拔、培訓、交流、激勵等方面統(tǒng)籌考慮,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培訓方面,重點提高專業(yè)教師的課程思政融合能力,提高其“思政素養(yǎng)”。對軍事理論課教師和軍訓教官進行思政教育業(yè)務素質的培訓,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國防意識、國防觀念及相關軍事知識的培訓。現(xiàn)在網(wǎng)絡培訓日益興起,國防教育的課程思政網(wǎng)絡培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推崇,效果明顯。2021年1月,由新華網(wǎng)主辦的“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課程思政教學培訓”,在線培訓了300多位高校專、兼職教師。通過培訓,幫助教師找準育人角度,強化了軍事課教師的育人意識,提升了育人能力。[12]一些高校還通過課程思政講座、教學競賽等形式,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和課程思政能力。交流合作方面,軍事教學部門和思政教學部門可定期開展教學交流和研討,探討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育人存在的問題,分享教學經(jīng)驗,互相學習,以更好地改進教學。還可以就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科研項目上進行合作,促進理論體系的完善。
(二)加強教學內容體系的融合
一是促進理論教學的融合。一方面在軍事理論課教學中要時刻把握軍事課內容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軍事課教學全過程,不能單純?yōu)閭魇谲娛轮R而上軍事課,這不符合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在進行思政課教學中,也要注意把握思政課內容的“國防元素”,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增強學生國防意識的生動教學素材。比如,一些好的軍事方面案例,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避免思政課的空洞說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想教育的效果。2021年初,很多高校把中印邊界沖突中衛(wèi)國戍邊英雄官兵的事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或國防教育的第一課,取得良好效果。高校軍事課和思政課課程體系的融合,要做好課程設計,注重內容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注重融合的系統(tǒng)性、有效性,注重教育的效果。軍事理論課老師在向學生傳輸價值導向、觀點時,可將國防知識與思想政治觀點進行有機融合,發(fā)揮國防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增強軍事課程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比如,軍事理論課中的國家安全等內容和形勢與政策的相關內容可以相互融合,通過對國際局勢、大國關系、軍事動態(tài)等國際國內、熱點焦點問題的剖析解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國防觀念,更好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還比如,軍事理論課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中有關黨史軍史的部分內容相互融合,通過講好革命前輩的英雄故事,幫助同學們了解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使他們從先輩們的奮斗足跡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通過學習先輩們那種堅如磐石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激發(fā)大學生的獻身精神和愛國熱情,激勵象牙塔的學子們不忘初心,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另外,還可以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業(yè)指導課與國防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加強二者的融合滲透。通過政策宣講及課堂講解,引導他們轉變就業(yè)觀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踴躍報名參軍,報效祖國。
二是推進實踐教學的融合。軍事技能訓練是高校大學生必修課,高校新生一般在開學后要進行2~3 周的軍訓。軍訓強度大,軍事化程度高,條件比較艱苦,這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挑戰(zhàn)。當前,部分高校軍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滯后,導致一些大學生出現(xiàn)了思想上、心理上的問題。新時期要適應國防建設和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需要,改變過去那種單純提高軍事技能的“訓人”,轉向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育人”上。要注重學生人格品格塑造,作風紀律養(yǎng)成,培養(yǎng)大學生的優(yōu)良作風。加強軍訓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益于調動大學生軍訓的熱情,磨練意志,增強其紀律觀念和服從意識,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作風,提高軍事訓練的效果。比如,軍訓之前通過動員會、班會等形式做好大學生的思想動員;軍訓期間重點加強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以及“勇爭第一”的榮譽教育,使大學生傳承和發(fā)揚軍人那種不畏艱難、不怕苦、不怕累的勇敢頑強精神;軍訓期間開展經(jīng)常性“評先創(chuàng)優(yōu)”活動,做好先進典型的宣傳教育,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意識;做好部分學生的心理疏導教育,引導他們放下思想包袱,精神愉快地投入到軍訓中去;軍訓間隙,組織學生進行拉軍歌、做游戲等活動,讓學生忘記軍訓的苦和累,增強樂觀主義精神;軍訓課余時間,組織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體育活動、娛樂活動,緩解學生們的精神壓力;軍訓末期,總結表彰軍訓先進個人,發(fā)揮榜樣的精神激勵作用;另外,在生活上對學生們多關心,廣泛開展談心交心、資助幫扶等活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除軍訓外,實踐類的教學活動還有參觀革命舊址、國防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組織國防題材演講、軍旅生活體驗、重走紅色之旅、唱紅歌比賽、走訪英烈模范家庭、學校軍事社團、國旗護衛(wèi)隊、升旗儀式等等。比如,高校和附近部隊建立起合作共建關系,定期組織大學生走進軍營,通過親身體會軍營生活,觀看官兵訓練,與部隊官兵面對面地交流,了解人民子弟兵的英勇事跡,學習“最可愛的人”為國奉獻的精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國家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發(fā)其學習成才、報效祖國的熱情?!兑庖姟分赋?,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化實踐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中,深入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主題社會實踐”等活動。 [13]高校國防教育實踐教學可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豐富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實現(xiàn)二者實踐教學的融合,使大學生接受生動的軍魂教育、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思想洗禮。
(三)深化多種教學形式的融合
一是打造共享線上資源。2020年初,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幾乎所有高校都把課堂放在了線上,也開發(fā)了很多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一些高校老師制作了慕課、微課等教學資源上傳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軍事理論課和思政課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共享。這種教學方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疫情期間的教學問題,為高校加強二者線上資源的融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線上資源的融合需要在課程內容、框架設計上將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再借助網(wǎng)絡平臺呈現(xiàn)給學生,能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發(fā)揮出最大化的教育功能。隨著新媒體新技術引入高校教學,高校思政課資源平臺、軍事課資源平臺和網(wǎng)絡集體備課平臺等方面的建設將會提速,線上資源的融合也將會越來越方便。
二是注重文化育人融合。“慣聽梨園歌管聲,不識旗槍與弓箭?!遍L期的和平環(huán)境容易使人危機感和責任感降低,高校要注重發(fā)揮校園國防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強學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校園國防文化不但承載著國防教育,還蘊含著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國防文化精神的弘揚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碰撞出理想信念的“火花”,使學生們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凝聚奮斗的力量。中華民族厚重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國防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養(yǎng)料和精神素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盵14]很多高校比較注重國防文化建設,比如,在校園設置革命英雄雕塑,在櫥窗中講述英雄故事,在標語牌刻上名人名言警句等,還有高校還將坦克、飛機等軍事裝備的實物或模型放在了校園里。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宣傳紅色歷史文化,弘揚先烈革命精神,宣揚英雄模范,為高校營造了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也為開展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新時期一些高校更是通過校園廣播、校園網(wǎng)絡、微信公眾號、微電影等多種載體宣傳國防知識、國防文化。部分高校還和部隊合作共建,舉辦軍營文化進校園活動,傳播部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精神、并傳承到大學校園,激勵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部分高校為參軍入伍的大學生設置了榮譽墻,宣揚其榮譽事跡,那一枚枚閃閃發(fā)光的軍功章激勵更多的大學生攜筆從戎,投身到火熱的軍營中建功立業(yè)。
三是重視隱性育人融合。在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時含蓄的表達比直白的表述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軍事課和思政課老師需要研究學生“思想免疫”的心理特點,在進行顯性教育的同時,重視隱性教育的融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先進的思想意識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之中。2017年一部《戰(zhàn)狼2》的電影得到大家很高的評價,該影片通過主角冷鋒的故事,展示了一名中國軍人臨危不懼、不怕犧牲、英勇奮戰(zhàn)、頑強拼搏的戰(zhàn)狼精神,展現(xiàn)了中國軍人的使命擔當與風采。很多人為祖國強大而無比自豪,為主人公勇敢堅毅的戰(zhàn)斗意志和拼搏精神而感動,民族榮譽感油然而生。2021年9月,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長津湖》上映,短短2個月,票房就超過50億,高居2021年全球票房榜冠軍,刷新了紅色革命電影新傳奇。一些大學生觀看后,深受震撼、感動,也深受教育?!毒V要》指出:“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15]這些優(yōu)秀的愛國主義軍事題材影視作品可以鼓舞人、激勵人,是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一些充滿正能量的紀錄片、微視頻、演出、歌曲、圖片等,也都是良好的隱性教育載體。通過一些故事或設置一定的情境、情感氛圍,調動學生的情緒,撥動學生的心弦,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
四、結語
長期以來,部分高校忽視了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導致二者在兩條平行線上,沒有發(fā)揮出“合力”的效果。新形勢下,中央提出高等院校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這為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為國防教育開展注入了新活力, 國防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注入了新內容,二者互為推進,互相滲透,形成了協(xié)同作用。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地把握時代脈搏、時代特征,注重方式方法和內容手段的創(chuàng)新,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和感召力,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7][9][11][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1-0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齊鵬飛.課程思政:各門課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N].光明日報,2020-06-16(15).
[3][10]教育部 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通知[EB/OL].(2019-02-01)[2021-0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1061/s3289/201902/t20190201_368799.html.
[4]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9-10(01).
[5]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部署今年全民國防教育工作[EB/OL].(2017-02-26)[2021-02-02].http://www.mod.gov.cn/shouye/2017-02/26/content_4773718_3.htm.
[6][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EB/OL].(2020-05-12)[2021-0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8][14]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01).
[12]新華網(wǎng).“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課程思政教學培訓”圓滿落幕[EB/OL].(2021-01-22)[2021-07-02]. http://education.news.cn/2021-01/22/c_1210989896.htm.
責任編輯? 宋?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