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力元
在主題課程實踐中,我園每個年級組在每個學期都會預設一些主題活動,主要涉及和幼兒生活環(huán)境、生命成長歷程相關的一些重大話題。每個班級的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去思考具體的實施線索和路徑,由此自然形成班本化主題活動。開展班本化主題活動一方面是為了讓教師真正成為自己班級課程的主體,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課程更貼近每個班的幼兒,滿足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需要。
一、年級組在班本化主題活動中扮演的角色
在班本化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年級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年級組需要在主題大目標和大線索上給出明確的方向,幫助各班形成對主題活動的基本共識,以便各班把握主題活動開展的基本方向。其次,年級組需要始終以教研為手段,幫助教師學會對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觀察評估,及時捕捉合適的課程生長點,共同解決問題,分享經驗,促進各班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和調整,推動班本化主題活動的有效開展。再次,年級組在主題活動結束后,需要帶領教師對整個班本化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和策略,以更好地實踐班本化主題活動。
二、年級組支持班本化主題活動案例分析
年級組究竟是如何支持班本化主題活動開展的呢?本文將以中班主題活動“蔬菜朋友”為例,呈現(xiàn)年級組支持班本化主題活動開展的實踐與思考。
(一)主題前審議
在主題活動正式開展前,年級組會進行主題前審議?!笆卟伺笥选睂儆诒容^經典的主題活動,所以年級組提供了之前同年級教師開展該主題活動的經驗給教師參考,希望能激發(fā)教師新的思考和實踐。在借鑒過程中,教師很快在前兩條主題活動目標上達成了共識,即“能夠知道常見蔬菜的名稱和特點,了解蔬菜的基本特性”和“知道人們離不開蔬菜,蔬菜形態(tài)各異、營養(yǎng)豐富,有益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長”。但有教師認為第三條主題活動目標“萌發(fā)喜歡吃蔬菜的情感”的要求過高。對此,年級組鼓勵其他教師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達成共識,將“萌發(fā)喜歡吃蔬菜的情感”調整為“愿意吃各種蔬菜”。對主題活動線索的討論亦是如此,年級組始終支持教師大膽表達想法,在討論中引導教師結合新的主題活動目標預設了兩條新的主題活動線索,即“多種多樣的蔬菜”以及“我和蔬菜做朋友”。對于主題活動資源的收集,年級組則鼓勵教師進行頭腦風暴,充分匯集了相關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家長資源、繪本資源等,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為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年級組通過組織主題前審議,幫助教師明確了主題活動目標和線索以及可利用的資源,為各班的課程實踐奠定了基礎,保證班本化主題活動實踐有正確的方向。
(二)主題中跟進
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年級組始終以教研為手段,每周組織一次集體教研活動,解決問題、分享經驗,以推進班本化主題活動的開展。
1.鼓勵各班通過多樣化方式調查、了解本班幼兒有關主題活動的已有經驗
在主題前審議中達成共識后,各班教師開始進入班本化主題活動實踐。為了讓主題活動更貼近幼兒,年級組鼓勵各班教師對本班幼兒關于蔬菜的已有經驗進行調查,并依據(jù)本班幼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調查方式。于是,有的班級通過經驗調查表來了解,有的班級通過和幼兒進行話題互動來了解。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是為了幫助教師更充分地了解本班幼兒有關主題活動中的已有經驗。除此之外,年級組還組織教師通過相互分享去了解同年齡段其他班幼兒的相關經驗和興趣,為接下來的深度思考奠定基礎。
2.幫助各班細化主題活動線索,進一步明確活動走向
鑒于不同班級的幼兒有不同的興趣,接下來各班如何確定主題活動的走向是難點。年級組首先聽取各班教師的想法,幫助教師形成共識,即應該從調查到的幼兒的經驗、興趣以及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出發(fā),經過綜合考量來預設接下來班級主題活動開展的子線索,以進一步明確主題活動走向。在這樣的共識下,年級組引導各班教師結合近期所了解的幼兒經驗和所進行的教學實踐做了進一步的細化思考。比如,有一個班級的教師突然想到,近幾日正在與幼兒討論菜地種植,可以利用這一契機來展開探究。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受此啟發(fā),該教師又想到了菜場資源,于是決定結合幼兒的興趣從“菜地的蔬菜”入手,引導幼兒對個別蔬菜進行探究,接著以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菜場為載體,幫助幼兒深入了解各種各樣的蔬菜。為此,她在主題線索一“多種多樣的蔬菜”下預設了“菜地的蔬菜”和“菜場的蔬菜”兩條子線索。年級組肯定了該教師結合班級幼兒已有經驗并積極調動園內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想法,鼓勵其他班教師也可以用類似的思路進行預設。于是,就有了“午餐里的蔬菜”和“菜地的蔬菜”,“蔬菜有哪些”和“蔬菜的分類”等不同的子線索。在拓展主題活動子線索的預設思路后,各班教師開始主動思考并預設本班主題活動線索二“我和蔬菜做朋友”下的子線索。討論中,教師都提到該主題活動線索下可以以好玩的蔬菜游戲為載體,幫助幼兒鞏固對蔬菜的認知經驗,增進對蔬菜的情感,因此共同預設了子線索“蔬菜真好玩”。有個班級的教師提出,班里幼兒挑食現(xiàn)象比較嚴重,她打算重點關注一下主題活動的情感目標,希望通過一些途徑讓幼兒嘗試吃一些蔬菜,為此她預設了另一條子線索“蔬菜真好吃”(見左下圖)。年級組肯定了該教師結合本班幼兒關于蔬菜的真實問題生成相關線索的做法,同時拋出問題促使其他教師進行深度思考:“你是否也看到了本班幼兒關于蔬菜的真實問題或興趣?”在該問題啟發(fā)下,有教師提出:“因為主題活動剛剛開展,發(fā)掘幼兒的興趣和問題還需要時間,所以無法清晰地預設出另一條子線索?!睂Υ耍昙壗M給予了支持:“主題活動線索可以預設也可以生成,有些線索本身就是在過程中生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適當留白?!毕M源藞远ń處煷竽憣嵺`的信念。
3.掌握各班主題活動開展動態(tài),引導各班及時反思與調整
沿著基本預設的線索,帶著留白的線索,各班開始展開主題活動?;顒舆M行一周半后,年級組進行了教研,目的是及時掌握各班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做出適宜的干預和指導,保證幼兒獲得有益的經驗。
首先,年級組請每個班級的教師介紹一周半以來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從而發(fā)現(xiàn)各班的活動特色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有的班級是從幼兒園小菜地切入的,幼兒主要就菜地里種植的豌豆、毛豆、蠶豆等各種豆類植物展開了細致的觀察和討論,豐富了對各種豆子的認識。有的班級則是從幼兒感興趣的幼兒園食譜切入的,幼兒在關注食譜的過程中探究各種蔬菜,對蔬菜的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還有的班級是從家長帶來的真實的蔬菜出發(fā)對各種各樣的蔬菜展開探究的。各班分享之后,年級組為了促使教師積極思考,鼓勵各班相互評價并提出合理的建議。有教師指出:“中×班幼兒關于豆子的探究非常充分,但目前一直局限在各種豆子上,導致對蔬菜的認知比較單一?!蹦昙壗M肯定了中×班教師能抓住資源和幼兒興趣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但同時也建議她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要經常回看主題活動目標,下一步可以根據(jù)主題活動目標將幼兒的興趣從點延伸到面,從菜地引向蔬菜,保證幼兒對蔬菜探究的廣度,以更好地實現(xiàn)主題活動目標。
這樣的討論過程也引發(fā)了教師的自我反思。例如,從食譜切入的班級教師提出,幼兒盡管以食譜為載體對各種各樣的蔬菜有了初步了解,但缺乏對某種或某類蔬菜的深入探究。她表示自己從中×班教師引導幼兒深度學習的例子中得到了啟發(fā),接下來將多觀察班級幼兒日常與蔬菜的行為互動和話題互動,篩選有價值的話題或探究點;多挖掘幼兒園食譜之外的資源,比如菜地資源等,多途徑地幫助幼兒豐富關于蔬菜的認知,自然而然地激發(fā)他們對一些感興趣的蔬菜進行相對深入的探究,引發(fā)他們的深度學習。
由此可見,年級組在掌握各班主題活動開展動態(tài)的前提下,并非自上而下直接提出建議,而是給予教師充分的話語權和互動的機會,促進教師不斷反思和調整。因為每個教師都是主題活動的實踐者,都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某種做法或行為,各班教師的思想碰撞會給每個教師更多的啟發(fā)。得到啟發(fā)后,教師對主題活動本身會有更多的思考,會創(chuàng)設更多樣的教育情境,進行更豐富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然會獲得更豐富的學習機會。
同時,年級組通過給教師創(chuàng)設自由交流、相互評價的空間,也在提升教師自身的反思能力以及主動思考的能力,教師因此才會有更強的教育敏感性,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主題活動開展中的問題并解決問題,靈活地調整本班主題活動開展的方向、進度,從而真正做到在貼近本班幼兒經驗和興趣的基礎上抓住幼兒主題學習的核心經驗,達成主題學習的目標。
4.支持各班主題活動開展中的求同尊異,鼓勵各班相互交流經驗
進一步明確班本化的內涵后,各班的主題活動也有了新的進展。到了主題活動開展中期,各班教師已能較好地觀察本班幼兒關于蔬菜的興趣,及時捕捉幼兒之間的相關話題和行為,生成相關的活動。在班本化實踐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年級組依然以教研為載體,給各班教師提供持續(xù)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在“求同尊異”方面努力給予教師更多的引導和支持,鼓勵各班相互交流、學習。
在“求同”方面,年級組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幫助各班教師不斷明確中班幼兒需要獲得哪些核心經驗,并在一些方面達成共識。例如,年級組要讓教師在班本化實踐中堅定一種信念,即班本化不是為不同而不同,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過程,只要能讓主題活動開展更貼近本班幼兒的經驗,過程中即使發(fā)現(xiàn)有相同的地方也不要猶豫,要堅定地去做。個別教師曾擔心如果自己班的主題活動內容和其他班的相似或相同,就不能算是“班本化主題活動”了。鑒于教師有這樣的困惑,年級組不僅要在理念上,還要在實踐中讓所有教師真正明晰班本化主題活動的內涵。比如,教師們一致覺得“了解蔬菜的生長方式”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經驗,也是幼兒普遍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各班幼兒都可以探究“蔬菜長在哪里”,獲得相關經驗。同樣,其他一切源于班級幼兒興趣需要、符合課程目標的內容,都可以成為班本化主題活動中深入探究的內容。只有幫助教師學會接受“相同”,讓他們真正理解班本化主題活動的內涵和本質,才能使其更加堅定地深入實踐班本化主題活動。
在“尊異”方面,年級組則給予教師更多實踐上的支持。
首先,可以思考“和而不同”,即在相同的主題活動目標下鼓勵各班教師抓住本班幼兒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實踐途徑。例如,面對相同的關于蔬菜生長的繪本資源,有的班通過集體閱讀活動幫助幼兒在好玩有趣的情節(jié)中了解不同蔬菜的生長方式,直接獲得有關蔬菜生長方式的經驗;有的班鼓勵幼兒自由閱讀,通過同伴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獲得相關經驗。年級組也會在此過程中根據(jù)各班分享的現(xiàn)狀靈活地拋出新問題,例如,“接下來如何鞏固幼兒獲得的主題活動經驗”這一問題引發(fā)了教師的討論和再實踐。有的班抓住幼兒對手工制作的興趣,延伸幼兒從繪本中獲得的經驗,引導幼兒用黏土制作了一個微型田園:在土地上“種”了辣椒、番茄、茄子等,在地下“種”了土豆、花生、蘿卜等,通過藝術表征的方式鞏固了經驗。有的班級教師則與幼兒一起設計了“蔬菜分分類”游戲。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標準給蔬菜分類,有的根據(jù)蔬菜生長方式分類,有的根據(jù)蔬菜名稱分類,他們在游戲中調動并鞏固了已有的相關經驗。
其次,在“尊異”方面,年級組鼓勵和引導教師在主題活動中做好對幼兒學習的觀察評估,因為只有基于當前對班級幼兒主題學習的評估分析,才能持續(xù)有針對性地聚焦幼兒真實的問題和興趣,生成相關活動(見下圖)。例如,在預設主題活動子線索的過程中,一些班級的教師選擇了留白。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他們在觀察評估中自然而然地發(fā)掘班級幼兒的真實問題和興趣,生成了子線索及線索下的活動。又如,有的班級教師通過對幼兒蔬菜買賣游戲活動的持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的社會交往問題突出,不會用語言表達需求,買賣經驗也不足。面對這個問題,教師計劃帶領幼兒一起去菜場,幫助他們在親身實踐中獲得與蔬菜相關的經驗,鍛煉社會交往能力。可是受疫情影響,計劃無法實現(xiàn)。鑒于此,年級組調動各班力量,鼓勵大家獻計獻策。這時,有教師提出了將菜場搬進幼兒園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于是該教師綜合大家的意見,決定開設“流動小菜場”。幼兒在“流動小菜場”的真實體驗中,在不斷遇到問題、不斷通過思考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慢慢地積累和提升了有關語言表達方式、社會交往策略、對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和運用等方面的經驗,并且實現(xiàn)了與蔬菜的互動,豐富了對不同蔬菜的感知以及對蔬菜的情感。有的班級教師通過持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在與蔬菜“玩”的過程中,對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非常感興趣,就著力思考如何發(fā)揮繪本的作用,滿足幼兒的興趣??紤]到中班是同伴交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認為可以通過合作表演繪本的方式,一方面增加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幫助幼兒積累社會交往經驗,另一方面幫助幼兒鞏固并豐富有關蔬菜的經驗。幼兒經過思考,開始實踐。他們選定角色,確定臺詞,準備道具,巡回表演,品嘗蔬菜。在整個過程中,幼兒的興趣得到了滿足,有關蔬菜的經驗得到了豐富,“愿意吃各種蔬菜”的情感目標得以實現(xiàn)。
由此可見在班本化主題活動中年級組支持各班“求同尊異”的重要性。年級組不是以“同”或“不同”為判斷標準,而是提醒教師要在觀察評估本班幼兒的基礎上去實踐,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相互學習,促進本班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學習和發(fā)展,這才是班本化主題活動開展的意義所在。
(三)主題后反思
主題活動結束后,年級組組織教師進行主題后反思。通過反思,教師回顧班本化主題活動開展的整個過程,重點以主題活動目標的達成為依據(jù),系統(tǒng)地看待整個主題活動開展及調整的過程,反思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梳理總結有效的策略。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為自己進行班本化主題活動實踐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可以為今后開展相同主題活動的教師提供參考的案例,讓班本化主題課程不斷優(yōu)化,更好地促進每一個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
三、思考與總結
在班本化主題活動實踐過程中,年級組始終作為重要的依托力量支持各班開展活動。每周一次的年級組教研活動給教師提供了分享的平臺,也提供了拋出問題的機會,給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可能。站在年級組的視角,結合主題活動“蔬菜朋友”的班本化實踐,我們進行了思考與總結。
1.明晰班本化主題活動的本質
年級組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每位教師明晰班本化主題活動的本質,知道“班本化”可以有相同也可以有不同,關鍵是要始終抓住班級幼兒的真實問題和興趣,這樣“班本化”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形成。
2.形成對主題活動目標和線索的共識
在班本化主題活動開展之前,年級組需要帶領教師從幼兒的興趣需要、課程資源、課程目標等角度出發(fā),梳理、確定該主題學習的目標,然后根據(jù)目標,結合該年齡段幼兒相關核心經驗的學習,梳理出契合幼兒經驗的基本線索,以保證主題活動的開展符合幼兒經驗的邏輯。
3.支持各班主題活動的多樣化實踐
各班在年級組的支持下形成了對主題活動大目標和大線索的共識后,年級組要全力支持各班主題活動的多樣化實踐。比如,當某個班級在主題活動開展中遇到問題和困惑時,年級組就召集大家共同研討,這樣既可以解決共性問題,也可以解決個性問題。又如,年級組可以以教研活動為載體,將某個班級比較成功的實踐經驗分享給其他班級的教師,激發(fā)他們的靈感,為更多班本化課程實踐提供思路。
4.保證班級之間的交流頻率,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研討并解決問題
為了保證班本化主題活動實踐始終朝著符合幼兒經驗邏輯、符合幼兒興趣的方向,年級組每周至少組織一次教研活動,分享各班好的課程實踐經驗,同時針對問題和困惑進行討論,集眾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掙脫思想上的束縛,幫助各班教師更好地進行接下來的主題課程實踐。當然,年級組教研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并非一成不變,年級組會根據(jù)教師的需求進行調整和豐富,比如有教師提出了進班學習和觀摩的要求,年級組也給予全力支持。年級組始終秉承開放的理念,支持教師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和實踐,以促進各班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學習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