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君
摘 要:高考是高中生都要面對的一次重要考試,很多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考入自己理想的學府,但是,如果高中生的學習過于盲目,則根本無法收到好的效果。在高中復習階段學生應該掌握學習技巧,在復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這樣能夠加深知識記憶,提升學習效率,自信面對每次考試。本文針對新高考視域下政治學科復習策略和實施進行了深入思考。
關鍵詞:新高考;政治學科;復習策略;實施
在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思想政治學科尤其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高考政治內容從淺入深,包含了高中階段較有深度的重難點知識,在突出了出題方式的靈活與變通的同時,還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內容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整個過程也是對學生理解能力、記憶水平、分析與推理的能力的考查。
一、立德樹人——身教重于言傳
高考作為我國選擇德才兼?zhèn)鋬?yōu)秀人才的有效手段,它是一場綜合性的考試,除了考查學生高中階段學習的理論知識,也包含了學生品性方面的考核?!吨袊呖荚u價體系》中,其教育功能也從單純的高考考試評價過渡到了立德樹人為載體及素質教育的目的。高中復習階段,很多學生每天面臨不斷地學習、測試、復習、鞏固等帶來的極大學習壓力。那么如何在高中復習階段激發(fā)學生的持續(xù)復習興趣和積極性,是當前教師必須重視和思考的問題,教師想要讓學生在復習階段充滿熱情和積極性,就應該言傳身教,在教師懂得管理時間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要珍惜時間,教師表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學生也會精神飽滿……所以,在高中政治復習階段,教師應該以自身的行為、狀態(tài)去影響學生,只有教師精神飽滿才能激起學生復習的堅強意志。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新課改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為學生做好榜樣,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復習中有所收獲,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讓學生做好充分準備迎接各種考驗,最終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的。
二、教有抓手——力求精準全面規(guī)范的考點整理
考點整理,應該是規(guī)范的、完整的、清晰的,優(yōu)秀的考點整理可以方便學生在復習中進行針對性的梳理,例如:可以讓學生以手寫的方式加以標注、刪減、增補,這樣,哪些考點變動了,一目了然,復習也更有針對性。考點整理既可以突出教師講解重難點、誤區(qū)、盲點,也可以幫助學生記錄易錯點、重難點的解析,以及知識體系、時政熱點、新教材補充作業(yè)過程容易或反復出錯的知識點等。
三、綱舉目張——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
首先,要用好“導學案”。以框、課、題為前提對導學案進行編輯和制作,教師在編輯過程中可以包括日常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往年考試側重點、填空內容、訓練題等多方面,學生通過對知識復習達到內化,教師利用檢測方式驗證學生的復習效果。
其次,運用思維導圖繪制學科知識框架圖。宏觀方面:以四本教材的單元、課、框標題為基礎,把握每一單元前面的樹狀知識結構圖,構建宏觀知識體系,做到宏觀在握。微觀方面:對課本內容要做到牢記于心,不遺漏任何一個考點。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充分整合和歸納比較零散的知識點,讓其逐漸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調節(jié)學習帶來的負擔和壓力,提升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讓學生學習有收獲,復習有成效,這樣才能達到復習目的。針對一課、一單元、一模塊的考點,要求學生能回憶并自行架構體系,同時進行跨知識點甚至跨模塊的綜合性題型訓練,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達到綱舉目張的程度。
最后,厘清基礎點、講透重難點、辨清易混點、點透易錯點、建構知識點。
四、以本為本——夯實基礎知識
時代發(fā)展給高考帶來較大的沖擊,導致高考不斷變革,教材基礎知識是往年高考中的必考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復習基礎知識點,凝練主干知識點,讓知識形成系統(tǒng)化。教師可以借助小知識點整理、易錯易混知識點整理、糾錯、考點默寫,還可以讓學生自備默寫本,課堂隨機抽查默寫,成為夯實基礎知識的重要抓手,這也是積累基礎知識的重要一環(huán)。
從高考內容方面而言,夯實基礎知識復習必須從整體出發(fā)?!罢w”就是教材“考綱”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學生應該對其熟記于心。同時對知識熱點內容要努力理解和記憶,還需兼顧“知識冷點”,更忌有“知識盲點”[1]。
1.目錄復習法。對必須掌握的內容目錄可以劃分:從單元到題目到欄目,都應該一條不落地進行梳理、歸納,在此期間可以使用思維導圖,讓課程知識內容形成導圖,讓知識系統(tǒng)化。將知識點進行歸類,然后有效銜接,分清楚主干知識,還應該對知識進行擴展,并針對教材中的問題進行歸類和整理,梳理成知識脈絡圖,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高考即將要來臨前期,學生應該對熱點問題、重難點知識點、往年典型考題等進行梳理,形成復習綱要,考前再次進行歸納、理解、記憶……例如:①在復習“經(jīng)濟生活”的內容時,可以運用多元化的復習形式,如新名詞等,這樣能夠對相關知識加深記憶和理解,完全可以攻克以往不能掌握的重難點知識。②對“政治生活”方面的知識點,不建議學生在復習階段使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記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主體出發(fā),對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對對應的時政熱點話題可以進行搜索和歸納。③面對“文化生活”知識點時,復習過程中應將其分為“動態(tài)”性知識和“靜態(tài)”性知識,然后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整理、理解及記憶。后者包含教材中文化的知識點內容,如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世界各國文化、意義、地位等;前者是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創(chuàng)新,如文化交流、文化傳播等,復習時可以按照這樣的線索進行分類整理、記錄。
2.專題復習法。專題復習法可以將考點問題化,使考生更容易掌握。①知識類,對知識點內容細分,注重積累教材基礎內容;②時政類,教師可以將時政材料作為切入點,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復習情境,學生可以根據(jù)情境復習,帶著問題去復習,這樣能夠加深知識記憶,也可以靈活應用知識內容。
3.回憶復習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先以自己的知識記憶對課本相關知識進行回憶,然后將有關思維導圖畫出來,有些知識記不起來可以跳過,然后對課本上的具體內容進行查找,對記憶進行補充和糾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知識記憶系統(tǒng)化,也提升了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保證復習成效。
五、講練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保證復習效果,一節(jié)課的學習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將背、講、練結合起來,才能產(chǎn)生最大的效益。一節(jié)45分鐘的課可以采取:5分鐘背誦+5分鐘默寫+5—10分鐘主客觀題練習評講+15—20分鐘專題復習+5—10分鐘典型例題、變式題練習的形式[2]。
同時,對試題和練習的講評要注意講評的實效性。要及時講解,不要拖延,要舍得花時間,不能只對答案。講評前要統(tǒng)計分析、尋找錯因、精準定位;講評中要重視方法指導和思維滲透、引導推導并寫出答案生成的過程;講評后要給學生留幾分鐘時間消化反思、整理歸納。此外,要重視面批,上課前早到幾分鐘,下課后晚走幾分鐘,給學生最大的方便解決問題,讓學生也養(yǎng)成了主動問問題,當天解決問題的習慣。
例如:平時考測過程中,為了不落下任何一位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復習中成長、進步,教師應該整理學生容易出錯的內容,強調教學難點和重點知識,總結學生錯誤問題,在課堂上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做詳細解說,讓學生復習有收獲;若考題中有主觀類型的題,教師可以根據(jù)考點對其進行分類,如主觀類型、單元類型、板塊類型、綜合類型,通過對學生逐漸地練習讓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只要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就能夠迅速形成解題思路,通過用掌握的知識點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
1.理解“經(jīng)典”。教師首先要清楚地認識教材考綱及往年高考命題態(tài)勢,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自行編制個性化的訓練題目。篩選往年典型考題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試卷問答。還應該對評分細則進行核實,根據(jù)最近幾年的高考題型,研究考題類型、題目設計、解答思路、答題語言、題目規(guī)律等。
2.變式訓練,靈活運用。不管如何考測知識點,題型再發(fā)生變化,還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考試規(guī)律性,考試會改變知識點范圍、類型,但是知識點不會發(fā)生變化。一樣的知識點內容根據(jù)變化設問形成差異性問題答案,利用通過變式練習方式,能夠深入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發(fā)生改變的題目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避免照搬似是而非的試題的答案。
要想讓學生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采用變式訓練,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治知識,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要想檢驗學生的復習效果,那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準備好多樣化的練習題。為學生準備好兩道相似的練習題,讓學生能明確解題思路,準確把握課文中的政治知識,了解不同題目的不同解題技巧和方法。
3.微專題練習。①重難點練習:對考試過程中一些模棱兩可的題必須將其弄明白。這樣的題型應該進行梳理和總結,歸納有關知識專業(yè)術語、難點知識、重點內容等,將其建立成材料情境,然后從多個角度編制試題,讓學生從整體、側面、多方位掌握和了解這類型的題型。
②易錯點練習:對較易發(fā)生混淆的試題要作為重點處理的內容。特別是材料有些相似,設問卻存在區(qū)別,答案也具有明顯差異的題型。可以針對這樣的題型進行整理,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比較歸納,將其逐漸地突破。在復習過程中還應該重視訓練方法、編制題目方式等,這樣才能考慮更全面,讓復習細分到極致。高考復習的手段頗多,但是有效的復習手段就是可以促進學生內化知識。
③典型例題訓練。高中復習階段,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高考政治試題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立意;第二部分為情境;第三部分為設問。只有學生準確審題才能更好地解答每一道題目。很多學生主觀題的分數(shù)較低是因為學生缺乏準確的審題能力,答題缺乏規(guī)范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不同類型的典型題目對學生進行充分訓練,改正學生的思維偏差,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讓學生獲得高分數(shù)。就選擇題來講,可以先將觀點不正確的選項排除,然后將不符合題意的選擇排除,再對題干的主旨進行仔細分析,最終選擇正確的答案。對主觀題進行解答,教師應引導學生先細讀設問,然后再閱讀材料。但是大多數(shù)的學生首先會閱讀材料,然后才會閱讀題目設問,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果所出的題目比較復雜,較易讓學生出現(xiàn)害怕等心理,不能順利地完成答題。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訓練中先細讀題目設問,掌握題目的方向和目標,從什么角度解答題目,如文化生活、經(jīng)濟生活、還是政治生活等知識分析問題,然后根據(jù)問題仔細閱讀材料,這樣能夠提升解題準確性[3]。
六、查漏補缺——重視錯題積累
復習階段,難點、盲點的錯題解決就是完成了一大學習難題,錯題說明學生對該方面的知識理解不到位,記憶不深刻。教師在給學生開展復習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懂得積累錯題,讓學生分清楚哪些是難點知識,哪些是盲點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難點及盲點知識。如教師組織學生復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反復研究自己的試卷內容,然后將錯題記錄在錯題本中,讓學生對錯題進行整理和歸納,這樣就充分發(fā)揮了錯題本的作用。另外,要求學生記錄和整理錯題時,將正確的答案記錄在一側,包括解題思路以及錯誤的思路,定期引導學生翻閱錯題本,讓學生逐漸對相關知識加深記憶,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
七、檢驗復習成果——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高中政治課程內容的復習,檢驗學生復習成果是提升學生復習效率的最佳方式。在實際復習期間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復習效果進行定期檢查,這樣才能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復習的重要意義,避免學生的復習態(tài)度不端正,甚至“敷衍了事”,做表面功夫。通過檢查學生復習成果也能夠讓學生了解自身復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樣才能對復習成果進行鞏固和內化。
結束語
復習階段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人”的獨立個體,并不是應付各種考試的“機器”,教師在學生復習過程中應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在復習階段因長期學習面對較大學習壓力,精神狀態(tài)會受到極大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在學生復習過程中幫助其糾正心態(tài),給予學生正確的心理疏導,讓學生掌握調整心態(tài)的有效方法,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復習,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段文濤.新課標下高考政治命題特點及復習策略[J].新課程(下),2020(33):247-248.
[2]雷棟芳.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1,8(7):14-17.
[3]樓炯亮.高中政治新高考二次復習策略探究[J].教學月刊(中學版),2020(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