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實踐與思考

      2022-05-30 10:48:04盛芳
      新聞潮 2022年2期
      關鍵詞:新文科建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建構主義

      盛芳

      【摘要】遵循價值引領、守正創(chuàng)新,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體系,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的理念與模式是新文科建設的一個核心指向,具體到新聞傳播學院教學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即相當于思政課程,承擔著培根鑄魂的重要使命。然而在近年的教學實踐中,這門專業(yè)必修課出現(xiàn)諸如授課內容碎片化、教學手法固化、學習效果虛化等一些問題。文章就如何通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理論結合新聞傳播實踐,融合專業(yè)教育與素養(yǎng)教育,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從而打造鮮活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專業(yè)實踐中貫徹落實。

      【關鍵詞】新文科建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建構主義

      新媒體時代,傳媒業(yè)快速發(fā)展,媒體融合浪潮迭起,內容生產消費與傳播形態(tài)等發(fā)生巨大變革,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傳媒業(yè)態(tài)發(fā)展與傳媒人才供給需求脫節(jié),新聞學教育受到挑戰(zhàn)和質疑,技術變革視野中的主體性危機、有效性危機、正當性危機頻頻被學界論及。因此,新聞學教育也亟待進行變革創(chuàng)新,跟上傳媒業(yè)發(fā)展的步伐,方能走出困境。

      一、史論教學的虛化

      新聞傳播史論基礎課目固然非常重要,但近年來隨著信息和傳播技術的變化,無時無刻不牽動著高校新聞院系教學的方向,新聞傳播領域的內容生產、運營管理、技術革新由業(yè)界主導,新聞教育成為旁觀者和追隨者,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主動權。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修訂中增設新課程成為普遍現(xiàn)象,在此過程中,史論類課程被大大縮減。教學層面,存在觀念滯后、目標模糊,教學方式和手段比較單一等問題;學生層面,存在歷史常識匱乏、理論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實用功利的學習態(tài)度使得知識獲取日益快餐化、碎片化,漠視史論已經成為常態(tài)。

      由此,國內新聞傳播院校課程建設正逐漸轉向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方面。但在實踐中看到,此種對業(yè)界的過度反應與轉向并未有效解決主要問題,反而讓師生有無所適從之感,新聞學建設重理論、追科技,重技能、輕素養(yǎng),對人文精神及專業(yè)素養(yǎng)卻關注不夠而有所忽略。另外,技能課程大幅增加,學生盡管接受了大量培訓,但畢業(yè)生在就業(yè)市場及工作實踐中卻暴露出不少新的問題。由此可見,過于注重實用與功利的教學模式導致知識傳授的碎片化并缺乏系統(tǒng)性,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帶來了負面影響。面對新的形勢及由此帶來的新問題,重新思考新聞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界對新聞傳播教育的全面性思考較多,但更多針對的是一流新聞傳播教育的定位、使命及路徑,對地方普通院校不具有普適性。中觀層面而言,學界更多關注的是實踐教學體系建構與技能課程改革措施,微觀層面的研究成果則集中在具體針對某一門課程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經驗進行總結。整體而言,史論類課程被邊緣化導致相關研究也較為欠缺和不足。

      因此,政治性和應用性都十分突出的新聞學在構建跨學科交叉培養(yǎng)、產學研一體化和跨文化傳播的融合型知識體系中,亟須重構并強化史論類課程這一“定盤星”和根基,探討如何激發(fā)史論類課程教學的活力,進而充分挖掘和發(fā)揮史論學習培根鑄魂的價值,培育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與能力,已經成為新聞學教育的重要議題和緊迫任務。

      二、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下簡稱“馬新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研究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文科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舉措,正式發(fā)布《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遵循價值引領、守正創(chuàng)新成為核心指向之一。有學者認為,新文科建設關鍵在于堅定“四個自信”,基礎在于中國特色、中國傳統(tǒng)和中國價值。[1]具體到新聞傳播學,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應作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最關鍵的一環(huán)。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當代中國的理論結晶,是在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升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體系。[2]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新聞學專業(yè)教育的基礎和根本,開展馬新觀教育需要深化經典文獻閱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國民社情和安全教育,需要幫助學生把握新聞傳播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需要增進學生對國家與民族的情感認同、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理論認同。[3]

      關于馬新觀教育,存在著不同層面上的理解,有研究提出和總結了目前馬新觀教學的四種路徑:基于思想史論邏輯的馬新觀教學、基于當下現(xiàn)實政治邏輯的馬新觀教學、基于思想史論邏輯融入馬新觀的課程教學、基于當下現(xiàn)實政治邏輯融入馬新觀的課程教學。[4]其中,針對課程教學方面而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聞傳播學院的必修課程有著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豐富的內涵,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和分析新聞事件及本質,增強政治定力,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行新聞傳播實踐活動,解決新聞實踐中的問題和難點,提升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能力及水平。

      不可否認,一些高校的新聞院系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將其視為枯燥的理論宣講,缺乏深入研究;教學手段和方式單一、教條,導致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激發(fā)不了學習研究的興趣。有學者認為,價值塑造目標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新聞傳播實務教育的根本立足點。[5]一般認為,這門課程有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其價值取向包括以下三個層面。

      (一)政治價值取向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聞工作的根本遵循有著鮮明的政治屬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因此,新聞傳播學科的正當性應深植這一根基,牢牢把握中國的主流價值和時代主題。

      (二)專業(yè)價值取向

      什么新聞才是好新聞?什么內容才是優(yōu)質內容?從新聞文本到觀點呈現(xiàn),從專題副刊到廣告宣傳,從綜藝節(jié)目到影視劇生產等專業(yè)知識,新聞傳播專業(yè)的學生對內容生產應該掌握正確的判斷標準。

      (三)學生主體人格的培養(yǎng)

      新聞傳播學院應肩負和擔當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如何成為一名好記者,講好中國故事?教學實踐中,需要將專業(yè)理想、人文精神、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shù)葍然癁閷W生的素養(yǎng),健全人格力量。

      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生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情境”“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6]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個體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教師從“主導者”變?yōu)椤耙龑д摺焙汀爸笇д摺保瑢W生成為主體。特別是理論類課程,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法,活化傳統(tǒng)停留于書本和課堂講授的理論史實教育,讓學生全面進入課堂之中,使知識訓練與人格訓練融合。

      以筆者所在學院的教學實踐為例,在第三學期面向所有專業(yè)開設共32個學時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在新學期開課前通過線上教學軟件發(fā)放任務,將教學活動提前,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以及增強“四個自信”,精心設計課堂演講、主題討論與研究性學習環(huán)節(jié),注重浸入式實訓,教學效果突出,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主題演講

      立足中國國情,引導和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理解新時代中國的道路選擇、歷史使命與時代主題,領會堅持黨的領導與新聞傳播規(guī)律、黨性和人民性、輿論引導與輿論監(jiān)督相統(tǒng)一等核心議題,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開展主題演講。

      1.加深理解

      授課前要求學生觀看近年來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組織的《好記者講好故事》《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等系列視頻,再在此基礎上整合其他相關材料,重新對信息進行選擇和整合,在講述好記者故事的同時,進一步理解好記者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也可以自行選題,擴大視野和范圍。

      2.延伸角色

      課程進行中,學生不斷擴大角色外延,從單純的新聞報道延伸到新聞訪談節(jié)目、紀錄片等,并嘗試在演講中提出問題。比如,在分享記者調查報道故事時,探討輿論監(jiān)督建設性原則;講述綜藝節(jié)目導演故事時,思考吸引流量與價值傳遞的雙向平衡。每次課前設置10分鐘的演講,其間由教師在線上發(fā)布主題話題討論,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新時代黨的新聞事業(yè)及新聞工作者的責任使命和擔當。由此,授課的過程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提升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內化的過程。

      (二)研究性學習

      1.結合熱點,設置議題

      摒棄教條式的學習,不斷深化知識,使學生走向“思維中的具體”。課前可按照教學大綱發(fā)布選題,要求學生分組關注近期主流媒體新聞報道,就典型報道、主題宣傳、輿論監(jiān)督、熱點引導、突發(fā)事件報道、對外傳播、社會責任、職業(yè)倫理等不同議題展開研究,要求學生確立“問題導向”,明確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指向新聞傳播實踐,避免陷入空洞的理論闡述。

      2.互動交流,總結點評

      通過對一系列現(xiàn)實選題研究,如“主流媒體如何實施輿論導向?”“災難報道中媒體應當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地方媒體如何立足‘小而美做好對外傳播?”等,從確定論題到研究框架確立,從跟蹤觀察到案例解析到論點的提煉,由各學習小組每周匯報進度,將研究成果制作成PPT進行現(xiàn)場答辯,同時開展線上互評,教師最后點評總結提出優(yōu)化建議,修改完善后提交研究性學習報告或論文。

      (三)沉浸式實訓

      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應用到實踐中,需充分借助專業(yè)實習、社會實踐等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衡陽師范學院的新聞學專業(yè)的實習,就是以“觸摸真實社會、認識中國國情、弘揚主旋律”為主題的專業(yè)見習活動,踐行“四力”,講好基層故事。

      每學期由專業(yè)教師帶領學生深入鄉(xiāng)鎮(zhèn)基層見習,從地點選擇到選題策劃、從尋找采訪對象到現(xiàn)場采寫拍攝,從單篇作品到編輯加工整合,全流程全環(huán)節(jié)均由學生自主完成,見習期間,師生同吃同住,教學相長。近年已先后完成紅色文化、精準扶貧、鄉(xiāng)村振興、非遺傳承、古村古鎮(zhèn)等相關主題的文字與視頻作品。種糧專業(yè)戶、養(yǎng)殖能手、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民間手工藝人、扶貧干部……這種深入基層沉浸式的實踐和實習,使學生在不斷了解社會現(xiàn)實的同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實地調研,多方采訪,傾聽社會不同群體的聲音,努力探求產生問題的原因與解決、改進的建議。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于以往課程中討論最多的正面宣傳與輿論監(jiān)督如何做到統(tǒng)一,對媒體引導者、監(jiān)督者、建設者的不同角色身份有更深切感受。此外,在實踐中消化理解理論知識,提升專業(yè)能力,增強使命感與責任意識,樹立新聞理想。使馬新觀教育融會貫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新聞媒體應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培養(yǎng)一代具有較高政治素養(yǎng)、過硬的專業(yè)水平、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媒體工作者,是高校新聞專業(yè)院校緊迫和重要的任務。新聞傳播教育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學的理論內核和思想原點,在教學實踐中更應該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路徑方法,使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教育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程曼麗.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聞傳播教育[J].中國編輯,2021(02):8-11.

      [2]雷躍捷,張馨香.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發(fā)展[J].青年記者,2018(07):16-18.

      [3]駱正林.我國新聞學教育模式的歷史選擇與當代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傳播,2017(08):145-150.

      [4]王中偉,易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堂教學路徑及其審視[J].東南傳播,2021(07):1-4.

      [5]張昆.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tǒng)領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J].中國高等教育, 2014(Z2):20-23.

      [6]潘玉進.建構主義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2000 (04):90-93.

      (責任編輯:楊艷)

      猜你喜歡
      新文科建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建構主義
      新文科建設的目標、內涵與路徑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和學科內涵建設路徑探析
      “新文科建設”中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yǎng)的再定位
      傳媒(2021年3期)2021-02-21 08:52:49
      略論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及專業(yè)發(fā)展新思路
      旁批:建構主義視域下的語文助讀抓手——以統(tǒng)編初中教材為例
      借鑒建構主義思想培養(yǎng)財會專業(yè)人才
      廣電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
      大經貿(2016年9期)2016-11-16 16:19:25
      淺論廣播電視如何守護主流媒體公信力
      新聞愛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55:43
      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實踐看記者道德修養(yǎng)的五個層次
      中國記者(2016年3期)2016-05-07 17:07:4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理論的建構
      新聞世界(2016年1期)2016-02-22 08:35:06
      忻州市| 吴川市| 河池市| 宁远县| 广宁县| 遵化市| 怀宁县| 比如县| 方山县| 彭泽县| 墨竹工卡县| 屏东市| 高邑县| 乌海市| 慈溪市| 耒阳市| 达孜县| 江川县| 湘潭市| 云和县| 梅州市| 抚州市| 桑日县| 衡山县| 八宿县| 乌苏市| 锦屏县| 阳朔县| 富蕴县| 娱乐| 左贡县| 苗栗市| 平乐县| 涪陵区| 巴南区| 广水市| 鸡泽县| 荣成市| 温宿县| 治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