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禹文化精神的古文字解讀

      2022-05-30 13:46:13張國芳張國輝魏國彬
      關鍵詞:擔當

      張國芳 張國輝 魏國彬

      摘 要:大禹文化精神是華夏民族初生時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與民族繁榮的重要意識形態(tài)之一,新時期,其精髓要義必須得到賡續(xù)傳承和大力弘揚。文章通過對有關古文字形、音及本義的闡釋,從文字學角度探討了大禹文化精神中所包含的利他謙下的水德精神、心系蒼生的擔當精神、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扶弱濟困互幫互助的善德精神、少殺慎殺的和合文化精神等,大禹時代已初現(xiàn)中華民族審美氣息,這些精神智慧和審美氣息為新時期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關鍵詞:大禹文化精神;水德;擔當;和合;古文字解讀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1101(2022)02-0041-05

      Interpretation of Dayu′s Cultural Spirit in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ZHANG Guofang1,ZHANG Guohui2,WEI Guobin1

      (1.School of Art,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2.Shanghai Shangyin Culture Media Co.,Ltd, Minxing, Shanghai? 201199, China )

      Abstract: Dayu′s cultural spirit is a high summary of the national spirit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China? nation,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deologies to maintain national unity and prosperity.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forward Dayu′s cultural spirit in the 21st century when The Chinese nation is facing reunification and rejuvenation again. By interpreting the shape, pronunciation and original meaning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the article discu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logy, the spirit of altruism and humility, the spirit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mmon people, the spirit of indomitability, the spirit of helping the weak and the poor, the benevolent spirit of helping each other, and the cultural spirit of harmony.The aesthetic atmosphere of Chinese nation has emerged in the era of Dayu,These spiritual wisdom and aesthetic atmosphere provide a strong spiritual forc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Dayu′s cultural spirit; human spirits resemb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ponsibility; harmony;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大禹文化精神是華夏民族初生時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在一統(tǒng)九州、實現(xiàn)民族融合與發(fā)展的過程中,早期中國形成了以“大禹”為標記的深藏于中華民族血液之中的文化基因,由此種文化基因生發(fā)出的中華民族精神風貌,我們稱之為大禹文化精神。其包含利他謙下的水德精神、心系蒼生的擔當精神、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以及艱苦奮斗、堅忍不拔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尊重自然、因勢利導的科學精神,公而忘私、憂國憂民的奉獻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團結(jié)精神等等。

      漢字初成時,其音、形、義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因而從漢字形、音以及本義或者說原始義的角度能夠?qū)ひ捲S多有關大禹時期的文化精神線索。本文欲從文字學角度一探大禹文化精神。

      一、“夏”與水德精神

      異質(zhì)同構(gòu)是《易經(jīng)》的智慧,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水德精神即以水的特性象征人的德行及民族品格,二者具有高度的異質(zhì)而同構(gòu)關系。最早對此關系作精辟哲思的見于《道德經(jīng)》。“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盵1]21“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1]17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1]92這些都是說水的品質(zhì)是謙下、包容,利益萬物而不爭權(quán)奪利,世人稱之為水德精神。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視為中華民族水德精神的母體。《史記·夏本紀》載:“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盵2]5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國人婦孺皆知、耳熟能詳,人們在贊嘆為國家建設、民族振興奮不顧身、大公無私的英雄事跡時,常以此典故形容。在那么落后的時代,治理水患的艱辛可想而知,大禹的自制勤謹確非常人可比。韓非子形容大禹說:“身執(zhí)耒臿,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3]700經(jīng)常走在水里泥里,大腿累得不長肉,小腿磨得不長毛,就是苦工奴隸也不能比這更辛苦。

      大禹不僅自制勤謹,還很低調(diào)謙遜。帝舜命其治水時,他謙遜地“讓于契、后稷、皋陶”[2]5。在生活及工作中,他“薄衣食”“卑宮室”“水行乘船,泥行乘橇”[2]5,吃穿住行都很低調(diào)簡樸。大功告成,大禹也沒有居功,他先是準備讓位于皋陶,皋陶早卒,又培養(yǎng)并讓位于伯益。只因平定天下的主力是諸夏,天下諸侯接受的封賞及軍事保護也主要來自于夏,而皋陶、伯益屬東夷集團,最后天下歸夏實乃形勢使然,不怨大禹。

      大禹克己奉公、低調(diào)簡樸、利他謙下,而到了老子則形成了“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論,表明水德精神在中華民族心理中已基本定型。水德精神的形成從“夏”字的形與本義中可得到充分說明。

      “夏”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分別寫作。

      甲骨文“夏”字的上方是“日”,下方是“頁”?!叭铡笔翘?,也象征陽光照射之地,即所謂“天下”;“頁”是人,以眼代頭,表明他是視事之人。雙膝跪下,表示謙遜,敬重鬼神。許慎說:“頁,頭也?!盵4]184解釋準確,但沒有說得很明白——這個“頭”主要不是指生物學意義上的頭,而是指政治學意義上的頭,即領袖人物。金文“夏”字的上方變成頁,下方用了很多手和腳的符號——手表示管理,腳表示經(jīng)行之處,也稱“禹跡”,為遠古時期中國“版圖”之象征。篆文“夏”字直接簡寫成上“頁”下手腳,“頁”表示頭,即統(tǒng)治者,手表示管理,腳表示禹行之地。許慎說:“夏,中國之人也。”[4]112解釋得非常好,不過這個“中國”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中國”,而是指五帝夏商周分封時代居統(tǒng)治地位的中央帝國。

      “夏”字最有文化價值的地方,不在它的形義,而在它的音義。讀音xià有著特殊的意義。

      夏古音hà,音義同下,同河,同海,它們是同一音族,含義相近,指水流匯聚之地。以“夏”為部落名,有著極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水德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大宗師老子說“大邦者下流”[1]159,意思就是大國要保持江河般謙下的姿態(tài),小國才能如支流般匯入,從而成就大者之大,如海納百川?!捌┑乐谔煜?,猶川谷之于江海?!盵1]87,此中,道的意涵與江河之水關系密切,因為河水象征了謙下、包容,利益萬物而不爭權(quán)奪利?!跋摹钡囊袅x正是這種水德精神的體現(xiàn)。

      東夷部落領袖的名稱“太昊”“少昊”之“昊”,以及北方游牧部落領袖名稱“大汗”“可汗”之“汗”,它們的音義同“夏”完全一致,都同時具有河、海及帶頭人的意思。不能像河海一樣包容、利他就不能當帶頭人,要做帶頭人就必須包容、利他。

      五帝夏商時期, 在推舉領袖這件事上, 中國先民非常講究水德文化——個人只有像河流一樣利益眾生、 貢獻大卻不爭名奪利, 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推舉, 具有成為領袖的資格, 令眾人信服而從之。

      華夏文明之所以能長成參天大樹,跟大禹時期便自發(fā)而生的水德文化息息相關。老子認為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大禹作為勤奮、謙下、包容并利益各族的精神象征,影響深遠。水憑借流動的力量改變它表面上看來柔弱卑下的特性,穿山透石,浩浩湯湯,任何堅強的東西都阻止不了它,戰(zhàn)勝不了它?!胺蛭ú粻帲薀o尤”[1]21,是中華民族守柔貴雌的大智慧。

      二、“后”與擔當精神

      每個存續(xù)至今的民族都有過自己的英雄,正是他們在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民族才度過一個個危機。那種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便是擔當精神。它是一個民族的護身符,彰顯著血性與尊嚴。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每次危難,都有無數(shù)英雄兒女不惜舍己為國。

      大禹治水家喻戶曉,因此很多人以為大禹成為天下諸侯公認的領袖是因為治水成功,其實不然。

      三皇時期(燧人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由于取火、制陶、種植、馴養(yǎng)、漁獵、紡織、建筑、金屬冶煉等技術的進步,人口快速增長。神農(nóng)氏晚期,各種資源、利益爭奪加劇,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亂世,“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nóng)氏弗能征”[2]1。

      天下百姓要想生活和平安寧,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神農(nóng)氏無法承擔責任,“于是黃帝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2]1。黃帝重建秩序的努力得到了諸侯們的支持,經(jīng)過多次艱難的戰(zhàn)爭,黃帝打敗炎帝和蚩尤,成為天下共主。

      黃帝成為共主并不意味著天下太平,各諸侯之間的爭斗依然不斷,“平叛”幾乎貫穿了黃帝一生?!疤煜掠胁豁樥?,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w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wèi)?!盵2]1整個五帝時期,諸夏(黃帝部落)都在聯(lián)合炎帝及東夷等部討伐不聽號令的其他各部。

      大禹治水當然功德無量,但他能成為天下共主,并非因為治水,而是因為通過治水大禹鍛煉了一支能吃苦、有擔當、紀律嚴明的隊伍,并依靠這支隊伍,通過一系列征伐活動,強化了秩序。涂山大會,諸侯萬國接受冊封,黃帝開創(chuàng)的統(tǒng)一大業(yè),到大禹這里才算基本完成。

      不論是治水,還是治天下,大禹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一種竭盡所能的擔當文化。當災難來臨、紛爭不斷時,敢于站出來承擔責任的才是真正有擔當者;而正是由于敢于擔責,人民才將權(quán)力交給了他。

      大禹文化中的擔當精神可以從夏后氏的“后”字中一窺端倪。

      “后”的甲骨文和金文寫作。

      甲骨文“后”左邊是一把刀,象征國家政權(quán),右邊是個口,象征國民。金文“后”形體結(jié)構(gòu)跟現(xiàn)在的規(guī)范漢字“后”基本一樣,象征國民的口被象征國家政權(quán)的刀覆蓋,其音義同護,意為全部國民都在國家政權(quán)的保護之下。“后”是夏朝國君的稱號,意為全體國民的保護者。

      這個字其實告訴我們:夏后氏之所以能成為統(tǒng)治部族,大禹之所以能成為天下共主,根本原因還是他們給天下百姓提供了安居樂業(yè)的安全保證,保護國民不受暴力侵害。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具有勇于拼搏、竭盡所能保護天下百姓的擔當精神,華夏部落才能夠在各部落競爭中最終脫穎而出。古代四大文明,為何僅有中華文明存續(xù)至今?這就在于中華文明每一次在遭遇危難時都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為保全國家與民族利益而無私奉獻的偉大擔當者。北宋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文人的擔當,顧炎武、梁啟超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全民的擔當。每當國家民族出現(xiàn)危難,國民靈魂深處里流淌的擔當精神就會復歸;每遇國難,華夏兒女就異常團結(jié),這是靈魂中蟄伏的擔當精神使然。

      三、“禹”與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也許是人類的生存本能,但是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的進取精神,似乎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蠻荒時代,要治理水患并一統(tǒng)九州,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大禹做到了。他領導族人消除了水患,消弭了部落紛爭,建立了大一統(tǒng)王朝,構(gòu)建了社會發(fā)展的新秩序。

      后人用“大”字認可了禹的一生,尊為“大禹”?!按蟆笔钦f他空前擴大了華夏疆土,得到世人尊重,那“禹”為何義呢?我們可由“禹”字的兩個金文書寫

      析之。

      前一個金文“禹”由兩個“九”組成?!熬拧笔菨h語中一個極具文化內(nèi)涵的字,音義同皋、高、張、中等,是建立秩序的意思,形義則為征伐統(tǒng)一各方。后一個金文“禹”由一個“九”和一個“蟲”組成,這“蟲”可不是毛毛蟲,而是人人恐懼的蛇!這意味著后人對大禹的評價并非完全正面,也有一正一負。正面評價是九,肯定了他在中華民族擴大版圖、建立秩序方面的貢獻;負面是“蟲”,認為他在一統(tǒng)九州的過程中,像毒蛇一般戕害了其他族群。

      兩個金文“禹”,兩種評價。全部正面的評價也好,一正一負的評價也罷,其勇猛無敵、一統(tǒng)九州是大家必須承認的事實。

      體合萬物、無所畏懼、戰(zhàn)勝困難、一往直前是大禹文化中進取精神的恒久象征,是華夏之為華夏的根源所在。

      四、“防”與和合精神

      中正和合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內(nèi)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盵5]150如果達到中和態(tài),天地萬物都將處于它應該處于的位置,自行地發(fā)生發(fā)展著。這是一種圓融,能夠促使各民族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寶貴的文化精神。早在大禹時代,這種文化精神便在政治實踐中呈現(xiàn)并獲得了巨大認同。

      在大禹治理洪水、一統(tǒng)九州的過程中,因為一些部族的反抗,不可避免地存在戰(zhàn)爭及殺戮行為?!秶Z·魯語》載:“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盵6]98這個記載正確的地方是大禹殺了防風氏,這從《竹書紀年》等古籍中可得佐證;不準確的地方在于,大禹殺防風氏并非因為遲到,僅僅因為參加會議遲到而殺人,何以服眾呢?

      防風氏之死,關鍵在于一個“防”字,其金文,右邊是“方”,地方政權(quán)之意;左邊為“阜”,是人工修筑的工事。

      防風氏故地在今浙江德清一帶,其氏族在當時土著部落中實力較為雄厚,并不甘心接到一個通知就跪地臣服,想讓其臣服,必須較量一番。大禹想在會稽召開部落大會,以彰顯對本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quán),防風氏是個障礙——其部落首領不是想拖延遲到,而是根本就不來,不僅不來,還加強了防御工事,準備在軍事上進行對抗,武力反對統(tǒng)一??梢赃@么說,如果大禹不拿下防風氏,整個地區(qū)能否臣服還是個問題。所以大禹只能選擇軍事進攻,抓住防風氏并在開部落大會的時候當眾殺掉,讓其他心有不甘的部落看到不臣服的后果。

      古人記史用字非常凝練,通常一兩個字就概括了很多,像“涂山”的“涂”、“防風氏”的“防”,一個字就說明了一切。

      大禹在一統(tǒng)九州的過程中,并未出現(xiàn)過大規(guī)模殺戮,征服整個浙江地區(qū),史籍中也只見防風氏被殺,而且也不是屠殺整個部落,僅是處死了領袖而已。防風氏后為汪芒氏,依然興盛。大禹的這種行為所體現(xiàn)的正是少殺慎殺的和合文化精神——只要愿意接納、融合,能不使用武力便不使用武力,使用武力時也盡量少殺人。

      征服三苗也是如此。史籍中經(jīng)常用到的詞是“竄”,就是驅(qū)趕頑固對抗的苗人鼠竄至崇山峻嶺中隱匿,愿意留下的便與華夏通婚融合,好好過日子。有些部落一時不愿意統(tǒng)一,大禹還可能“執(zhí)干戚舞”,傳說他率部一直在苗區(qū)進行三年文化藝術活動,“有苗乃服”。

      和合精神,是中華先賢們在政治實踐中孕育出的智慧,對民族事務處理原則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這種和合文化精神在今天也依然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滲透在民族靈魂之中。

      五、“涂”與善德精神

      仁愛是儒學的核心內(nèi)容,性善說是對仁愛說的進一步延伸,這些學說中彰顯的人文精神往往被泛稱為善德精神。這種精神在中國歷史長河里的諸多事件中屢屢呈現(xiàn)。

      《左傳》載:“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7]1587有人以為“諸侯”是拿“玉帛”向大禹進貢的,其實不然。這里的“玉”是諸侯政權(quán)獲得中央政府承認和保護,并以此號令地方的信物;“帛”指絲帛,為當時最高端衣料,象征尊貴地位?!坝癫笔谴笥矸赓p給諸侯的,諸侯接受大禹的封賞意味著承認了大禹的共主地位。進貢向來是地方諸侯向中央帝國進獻各自諸侯國特產(chǎn),并不是每個諸侯國都產(chǎn)玉帛的,如《尚書·禹貢》中說“冀州……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8]81-82。冀州這個地方的鳥夷部落進貢的就是鳥獸皮毛而非玉帛,貼著右邊的碣石山從海路進入黃河,然后進貢給中央帝國的。

      既然大禹召集萬國諸侯于“涂山”并大加封賞,這“涂山”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我們可以一觀“涂”的甲骨文和金文書寫。

      甲骨文“涂”字的左邊是條河,右邊是個多余的“余”,“余”字上方像A的符號表示集合,A下像草的符號表示莊稼,所以“涂”的形義就是把所有多余的草木果實(主要是糧食)通過水路運走。金文“涂”結(jié)構(gòu)中多了一個“人”,是負責運送糧食的?!巴俊币袅x同都,同多,集中物資的意思。

      綜上可知,所謂“涂山”,即物質(zhì)集中之地,為行政中心之所在。

      如初中語文教材中古文《孫權(quán)勸學》中“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中的“當涂”,因為“涂”就是“都”,是行政中心,故“當涂”即為“當權(quán)”之意。

      大禹為何要集中物質(zhì)呢?其首要動因應是在自發(fā)的以天下事為己任的擔當意識支配下,欲建立濟困扶弱的國家制度,幫助受災群眾或貧困地區(qū)解決食物短缺問題,形成和衷共濟的太平天下。《史記·夏本紀》所載“食少,調(diào)有余相給,以均諸侯”[2]5,就是指食物不足的時候,大禹會把食物多的調(diào)劑給食物少的,使某些地區(qū)不因食物匱乏而陷入困境。另外,大禹還“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2]5,就是把稻種送給適宜種植水稻的部落,使其自力更生解決糧食問題。

      收集余糧及其他物質(zhì)其實相當于建立了國家稅收制度?!渡袝び碡暋分姓f:“六府孔修,庶土交征,厎慎財賦,咸則三壤。”[8]81-82意思是說,掌管貢賦的六府運轉(zhuǎn)良好,對各地輪番征稅,征稅必須謹慎,各地都要按照上中下三種土地肥瘠為準則來定稅額。這說明國家稅收制度當時已經(jīng)建立,也只有建立稅收制度,才有財力興修工程,應對各種災情和困難,解決各種國家建設問題。

      大禹封賞天下諸侯的涂山究竟在哪里呢?

      蚌埠涂山、重慶涂山、紹興涂山等都曾被認為可能是大禹成為天下共主的地方。從目前考古發(fā)掘的實際來看,以上三個地方跟河南二里頭一樣應該都是“行政中心”。有必要說明的是,“涂山”之“涂”既可能是全國行政中心,也可能是區(qū)域行政中心,三地以及二里頭更可能是區(qū)域行政中心,這有待進一步考證。

      不論當時作為全國行政中心的“涂山”在哪里,大禹致力于扶弱濟困、互相幫助、共同應對災難的善德精神與現(xiàn)在世人奉行的“幫人就是幫己”理念實質(zhì)都是相同的,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與生存智慧,值得我們永遠傳承并發(fā)揚光大。

      六、“華”與審美精神

      因區(qū)域氣候、環(huán)境、生活各異,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心理沉淀和審美取向,這種審美取向會通過一代代的傳承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結(jié)構(gòu)并以此區(qū)別于其他民族,而與之對應的心理結(jié)構(gòu)則被稱為審美精神。華夏初興的大禹時代,已初現(xiàn)今日中華民族審美精神的氣息,這一點我們從古漢字角度也可得到證實。

      華夏何以稱為“華夏”?根據(jù)前文,我們知道“夏”指謙下包容的統(tǒng)治部族,那“華”呢?華的甲骨文寫作“”,很多人認為甲骨文“華”像花朵,筆者以為它更像是一株四下發(fā)枝的草木的樣子。許慎解釋說:“華,榮也?!盵4]128認為“華”指草木繁榮。這個解釋沒有任何問題,“華”就是開花、繁榮的意思?!叭A夏”的“華”就是指夏族人開枝散葉、人丁興盛。

      不過也有一些文獻對“華夏”有不同的解釋。如《左傳注疏》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9]1749認為中國是因具有蠻夷不具備的禮儀、服飾之美才被稱為華夏。在遠古華夏與四夷的比較中,諸夏確實認為自己有著更高層級的審美文化、審美精神,非“蠻夷”可比。這一點,很值得挖掘。

      涂山大會時,持玉帛者萬國。帛為絲帛,彰顯服飾之美,玉與帛演化為審美對象,在大禹時期得到了發(fā)揚光大。憑借中央帝國的強大影響力,大禹把對玉帛的審美傳向四方。當時天下部族都愿接受大禹封賞,成為其治下一員,不僅僅是因為華夏族武力強大,在整個華夏民族的融合過程中,中央帝國的文化藝術成就與審美情操對周邊部族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史記·夏本紀》載:“于是夔行樂,祖考至,群后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百獸率舞,百官信諧。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維時維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乃更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舜)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然,往欽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shù)聲樂,為山川神主?!盵2]5

      文化藝術活動貫穿整個堯舜禹時期,人們時常載歌載舞。《史記·五帝本紀》載:“于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盵2]4大禹一統(tǒng)九州,為創(chuàng)造天下一家、共存共榮的祥和文化氛圍充分使用了藝術手段。傳說,涂山大會上,大禹下令奏響了場面宏大的《韶》樂,歌舞冠絕一時。

      大禹時代是一個文化始盛、藝術始榮的原始混生文化開始分化的時期。華夏民族早期的音樂藝術、舞蹈藝術、繪畫藝術、建筑藝術、著裝藝術等成為周邊民族學習的榜樣,審美精神涵化四方。華夏,不是一個基于血統(tǒng)的名詞,而是一個基于文化的名詞,因為文化認同,一些民族主動變夷為夏,成為了華夏民族的一員。

      參考文獻:

      [1] 李紅.老子本義[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1.

      [2] 司馬遷.史記[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

      [3] 韓非.韓非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5:700.

      [4]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184.

      [5] 四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7:150.

      [6] 國語[M].韋昭,注.明潔,輯評.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98.

      [7] 左丘明.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 587.

      [8] 尚書[M].顧遷,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81-82.

      [9] 春秋左傳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 749.

      [責任編輯:吳曉紅]

      猜你喜歡
      擔當
      幫助學生尋找“擔當”
      輿論引導中廣播的責任擔當及實現(xiàn)路徑
      新聞前哨(2017年2期)2017-03-01 20:55:35
      繼承發(fā)展 提高質(zhì)量
      體育教學(2016年7期)2017-02-04 08:09:56
      論林語堂的《語絲》創(chuàng)作
      東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 23:24:20
      脫貧攻堅中的媒體擔當
      中國記者(2016年4期)2016-12-20 09:50:13
      踐行“三嚴三實”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
      青年時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0:57
      順應黨建趨勢,黨員干部如何作為
      人民論壇(2016年26期)2016-10-12 11:01:29
      你的名字叫擔當
      戲劇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 19:17:55
      淺論“六破六樹”思想在企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與擔當
      英語教師如何擔當育人責任
      丰顺县| 天台县| 嘉鱼县| 延长县| 新巴尔虎左旗| 台湾省| 湖北省| 奉节县| 临夏县| 富民县| 剑川县| 石屏县| 宜川县| 收藏| 太保市| 黄陵县| 淮滨县| 柳河县| 阿克苏市| 山东| 庐江县| 阿合奇县| 南川市| 元江| 兰西县| 宝应县| 宁都县| 抚州市| 余姚市| 孟津县| 南陵县| 苗栗市| 临海市| 桐城市| 忻州市| 山阳县| 福海县| 乐陵市| 玉山县| 滕州市|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