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巧麗
摘要:目的:探討神經內科在應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實際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職的神經內科護理人員10名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取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人員各5名,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分別觀察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情況。另外選取同期的患者78名,也通過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名,并且采用問卷的形式,觀察兩組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具體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臨床態(tài)度、專業(yè)熟練程度、語言溝通能力、臨床應急能力、文字組織能力以及規(guī)范書寫能力等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而觀察組患者發(fā)生的不良事件,與對照組相比較,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01)。結論:在神經內科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不但可以使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得以提高,也可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使護患關系得到明顯改善,從而減少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因此護理風險管理值得在醫(yī)療機構廣泛應用。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
人的神經系統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響到人體正常行為活動的進行,如果神經系統出現紊亂,會對正常的行為活動產生不良的影響,還會導致重疾的發(fā)生,由于患者病情不一、情況復雜,因此對于護理的要求就更為嚴格,以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為了給予患者更為安全的護理,護理風險管理就尤為重要,風險管理是對風險進行評估、分析后,得出一系列的精確數據,通過這些數據開展科學的處理方法,對風險系數進行有效把控,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圍繞在神經內科應用的護理風險管理展開探討研究,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職的神經內科護理人員10名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取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名,平均年齡(30.1±3.21)歲,學歷:3名大專、2名本科,職稱:3名護士,2名護師。另外選取同期的患者78名,也通過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名,平均年齡(45.21±4.14)。
1.2方法
觀察組護理人員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照組護理人員采用基本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組建風險管理小組
選擇部分相關醫(yī)護人員組建風險管理小組,由神經內科護士長擔任組長,統一調配小組成員。根據風險管理制度條例,對相關職責進行合理安排,展開一系列的檢測、檢查工作,劃分不同區(qū)域的不同管理,做好消毒隔離、把控工作質量、維護儀器設備,確保儀器設備的正常使用。認真查詢相關資料,積極咨詢醫(yī)師,充分了解神經內科的常見風險,加強防范意識,制訂防范措施,每周一進行例會匯總、匯報,總結護理風險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及效果。
1.2.2完善護理制度,提高護理質量
根據患者的病情,為患者建立風險管理檔案,實時追蹤患者的病情變化,每日對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及時改正已發(fā)生的風險,特別是對于危重患者,必須進行不間斷監(jiān)測,掌握患者發(fā)病細節(jié),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適當調整,與患者積極耐心地進行溝通,對患者實施生活風險管理,清理患者住院期間周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使患者更好的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做好突發(fā)狀況的緊急處理,積極反饋患者的相關治療數據,科學分析數據,得出準確結果,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密切觀察患者身體機能各項指標的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及用藥,降低在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1.2.3評估護理風險,辨別風險程度
在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中,對于護理風險的有效評估,決定了風險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因此它是風險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護理人員應提高風險評估能力,對于及時發(fā)現臨床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具有重要作用。對歷年在神經內科發(fā)生的安全事故資料進行收集、歸納并分類、整理,給出合理的風險評估數據,杜絕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現類似的不良事件。
1.2.4合理調控風險管理
定期對神經內科的護理人員有目的地進行培訓與思想教育,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知識的學習,增強護理風險意識,提高基礎業(yè)務能力,與病患的有效溝通技巧,以及儀器設備的規(guī)范操作等,不斷完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加強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提升工作技能。不定期地進行考核,把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另外,還要完善神經內科的各項工作流程,確保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銜接并完成。
1.3觀察并統計指標
通過對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的考核和對患者的調查問卷,觀察兩組護理人員的
臨床態(tài)度、專業(yè)熟練程度、語言溝通能力、臨床應急能力、文字組織能力以及規(guī)范書寫能力等各項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把本次各項統計數據輸入PSS17.0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以百分比(%)來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x2值,P<0.05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臨床態(tài)度、專業(yè)熟練程度、語言溝通能力、臨床應急能力、文字組織能力以及規(guī)范書寫能力等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
2.2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X+S,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2.3觀察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
3.討論
近年來,神經內科接診的患者數量越來越多,且大多為危重患者,其中存在著許多不安全因素,因此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也明顯增加,由于神經內科的患者病情的復雜多樣性,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護患糾紛,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鑒于此,在神經內科的護理管理工作中,需及時發(fā)現病患周圍的潛在風險,提高護理質量,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是護理人員的工作重點。通過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可以有效防止風險的發(fā)生,可根據病患實際情況,做好前期、中期、后期的護理總結,不斷補充完善護理制度,并做好跟蹤指導,努力提升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的小組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實施基本管理模式的小組。
綜上所述,給予神經內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有實際意義,它不但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也提升了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具備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適合大力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熊華.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的應用與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20):114-115.
[2]祁麗娜,張蕾.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9,16(1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