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吉
摘 要:當前,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當中,常常會采用主題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變得十分高漲,同時可以教會學生如何抓住閱讀材料的中心主題,繼而正確分析出文章所想表達的內涵,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力會隨之得到顯著提升,并且其效率也會有所提高,從而令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所提升。鑒于此,本文重點分析該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主題式教學
引言
不斷提升小學生閱讀的質量與效率,是小學語文教師所追求的教學目標,而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們多采用主題式教學模式。它是一種圍繞閱讀材料中心思想與主題來引導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并將其應用于生活的教學模式。這使得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是基于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而是將其進行整合以后,所形成的新型教學形式。采用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會將過去較為碎片化的知識點整合為系統(tǒng)性、網絡化的小學語文知識體系,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充滿學習興趣,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故而,教師要結合閱讀主題式教學的特點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來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從閱讀的角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一、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并點明閱讀主題
選擇合適的閱讀主題是開展閱讀教學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主題式教學之前,需要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與教學的實際要求,幫學生篩選出合適的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同時還要點明閱讀材料的主題,有助于小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與深刻內涵。具體來說,可以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閱讀主題,或者是貼近他們生活的材料,從而使得小學生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這樣一來,有利于激起小學生對閱讀的熱愛之情[1]。
例如,教師可以直接從語文教材中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這樣既能夠充分發(fā)揮出語文教材的價值,還能拔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繼而提升其綜合素質。當教師明確了“親情”這個主題以后,就可以將教材中《愛迪生救媽媽》《父愛之舟》等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同時再圍繞這個主題有針對性地去收集拓展資料,這樣一來,可供學生閱讀的同主題材料就更多了。不僅如此,教師在進行閱讀主題式教學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圖片和影音視頻,可以使得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和直觀性。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并使其對閱讀主題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悟,同時還能夠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閱讀主動性。
二、利用反向練習教會學生提煉閱讀主題
閱讀主題式教學模式需要借助閱讀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相應的閱讀主題當中。當學生身處于比較具體的閱讀主題情境中時,他們不僅可以感受到較為濃厚的閱讀氛圍,同時還可以對閱讀主題產生自己獨特的主觀感悟。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來讓學生自己對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進行分析,這樣一來,教學活動不僅被賦予了具體的主題意義,還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與理解從中提煉出了具體的閱讀主題,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將《富饒的西沙群島》、《日月潭》、《五彩池》等文章整合在一起,利用影音、圖文展示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并通過學生對各個地方原本的了解來進行閱讀與分析,學生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我們祖國的無限魅力,且會不斷產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繼而從文章當中提煉出閱讀的主題。通過這樣的反向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了審美能力,而且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最重要的是,當學生能夠自己總結出“祖國大好河山”這一閱讀主題時,那么學生的歸納與概括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小學生生性愛玩,且他們更喜歡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故而當學生在較為輕松的閱讀氛圍中進行學習,有利于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將教學要求與小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同時為他們創(chuàng)造基礎性的閱讀條件,并努力營造出和諧、輕松的閱讀學習氛圍,從而能夠讓小學生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態(tài)去進行閱讀。同時,教師還要能夠在確定并圍繞閱讀主題的前提下,選擇好一至兩篇文章,并講解其中的重點詞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涵。同時教師盡量不要打擾學生,還應該充分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以此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者自主思考去體悟文章的主旨與思想感情[2]。
舉一個例子來說,教師可以將《朱德的扁擔》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兩篇課文進行整合,并從中提煉出歷史革命時期那些革命先輩們身上至今值得我們學習的良好品質,從而總結為“革命精神”這一閱讀主題,學生通過閱讀不僅了解到了我國的奮斗歷史,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革命先輩們身上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這樣一來,通過閱讀主題式教學,還起到了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的作用。
四、主題式閱讀教學要結合實踐活動進行
若想讓學生在學習了語文閱讀內容后再將其應用回生活,那么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閱讀主題式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可以使得學生產生更加直接且豐富的情感體悟,從而會對相關文章的內涵產生更為深刻法理解,可以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在確定了閱讀主題以后,教師要圍繞著閱讀主題帶領學生去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具體應該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實踐教學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這樣才能豐富小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而幫助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3]。
像是在學習《松鼠》、《高原之舟》等文章時,由于這些動物在日常生活當中并不常見,所以教師可以就“奇妙的動物”為主題,組織小學生參觀動物園和海洋館等地,同時讓學生在參觀過程中自己親手拍下一些照片,并將自己所觀察到的動物記錄下來,最后選擇其中一種以一篇說明文的形式寫下來,不僅可以激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同時也能夠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閱讀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并在促使其主動參與的同時,將課堂教學的效率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應用該模式的時候,需要選擇合適的閱讀主題,并圍繞閱讀主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活動氛圍,再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帶領學生多參與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逐漸喜歡上閱讀,并形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史建明.關于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2022(05):48-49.
[2]拜麗.淺談主題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1(43):89.
[3]劉莉.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的實踐思考[J].考試周刊,2021(4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