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的述評與展望

      2022-06-10 00:42:52陳彥如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體質健康幼兒

      【摘要】為了解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的現(xiàn)狀,本研究基于中國知網(wǎng),采用文獻計量工具CiteSpace對我國已有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總的來說,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的整體發(fā)文量不多但總體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從研究合作情況來看,該領域具有學科融合的研究趨勢,但教育學的研究者較少,缺少跨學科、跨地域、跨機構的合作。從研究主題來看,主題較為分散、單一,同主題研究持續(xù)性不高。從研究熱點來看,主要研究方向為幼兒身體活動水平及測量,幼兒身體活動與體質健康、屏幕時間、動作發(fā)展等因素的關系。從研究范式和工具來看,研究范式單一,多為量化研究。從研究趨勢來看,運用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探究幼兒身體活動與多因素的關系及其影響機制、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擴大研究合作、完善我國相關指南是該領域研究的新趨勢。對此,研究者提出相應展望。

      【關鍵詞】幼兒;身體活動;體質健康;屏幕時間;動作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2)05-0002-06

      【作者簡介】陳彥如(1997-),女,重慶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

      身體活動是由“Physical Activity”翻譯而來的,也有學者將其譯為體力活動。美國(2002)、英國(2011)、日本(2012)、芬蘭(2016)、加拿大(2017)和澳大利亞(2017)等國家先后研制和發(fā)布了本國的幼兒身體活動指南。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于2019年發(fā)布了《關于5歲以下兒童身體活動、靜坐行為和睡眠的指南》(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Sleep for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1],肯定了改善幼兒身體活動、靜坐行為和睡眠時間對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降低兒童肥胖發(fā)生和預防非傳染性疾病的作用。已有的一些追蹤研究肯定了個體早期的身體活動對個體健康發(fā)展的長期影響,認為幼兒健康的身體活動、靜坐行為和睡眠習慣能促進其兒童期、青春期到成年期健康行為習慣的形成[2]。

      參考各國指南及其研究證據(jù),我國體育學和醫(yī)學的研究者于2020年研制并發(fā)表了《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3]。該指南遵循國際身體活動指南的發(fā)展趨勢,對幼兒身體活動提出詳細的建議。此外,我國已有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4]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5]關注幼兒健康領域發(fā)展,對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提出“每天不少于2小時”的規(guī)定和建議?;趪鴥?nèi)外諸學科對幼兒身體活動重要性的認可和我國該領域研究述評的缺乏,本研究對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的發(fā)文情況、合作情況、熱點及趨勢等進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了解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的現(xiàn)狀,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wǎng)(CNKI)為樣本來源,分別在其期刊、碩博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中,以“身體活動”和“體力活動”為主題詞,分別結合年齡限定詞“幼兒”“學齡前兒童”“3歲”“4歲”“5歲”“6歲”檢索文獻,篩選、刪除無關文獻后,共得到有效文獻124篇(檢索時間為2022年3月3日)。本研究主要采用CiteSpace(5.1R8 SE)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發(fā)文情況分析

      結合對文獻的分析,本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關于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的文獻總量不多(124篇),最早出現(xiàn)在2012年。由圖1可見,2012年以來,該領域研究的發(fā)文量總體呈持續(xù)上升趨勢,近幾年發(fā)文量較高。自2019年開始,年度發(fā)文量增幅變大,年增長量從之前的2~4篇提升到6~11篇,并于2020年達到峰值(29篇),且2021年仍舊保持較高的發(fā)文量(21篇)。筆者推測,這與201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關于5歲以下兒童身體活動、靜坐行為和睡眠的指南》有關,并且隨著2019年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的召開,相關研究者的突出成果在次年得以見刊發(fā)表,因此,2020年的發(fā)文量達到歷史峰值。

      (二)研究合作情況分析

      結合對文獻的分析,本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的相關文獻來源于體育學、醫(yī)學和教育學三個學科;總體呈現(xiàn)出跨學科合作研究的趨勢,有醫(yī)體聯(lián)合、體教聯(lián)合兩種跨學科合作形式。研究機構主要是“一所四?!保菏锥純嚎蒲芯克⒈本煼洞髮W、華東師范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南京體育學院。研究作者主要來自北京和上海,研究主力為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的體育學學者。研究的合作形式多為學者于各地域、各高校、各研究所內(nèi)部的兩兩合作,少有跨地域、跨機構的合作。僅華東師范大學的常振亞、王樹明與長沙師范學院的張曉輝進行了跨地域、跨機構的合作研究。

      (三)研究熱點分析

      對關鍵詞進行共現(xiàn)和聚類分析,可以探究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的研究熱點。本研究將內(nèi)涵和外延相同或相近的關鍵詞進行合并(如關鍵詞“幼兒”“兒童”和“學齡前兒童”,關鍵詞“身體活動”“體育活動”和“體力活動”),將關鍵詞頻次調整到3,得到表1和圖2。表1中,關鍵詞出現(xiàn)頻次最多的是“身體活動”和“幼兒”,這與檢索目的相符。此外,頻次較高的關鍵詞“肥胖”“體質健康”“動作發(fā)展”和“基本動作技能”代表當前研究的熱點。圖2中,節(jié)點的距離相對分散,各自與圓心聯(lián)結,少有兩兩聯(lián)結。這說明幼兒身體活動研究各主題間聯(lián)系不密切,研究內(nèi)容相對分散。

      本研究采用關鍵詞聚類功能將研究主題進行集群歸類,得到圖3(見下頁)。圖譜中顯示出四個聚類:聚類#0體育活動、聚類#1體質健康、聚類#2屏幕時間、聚類#3動作發(fā)展。根據(jù)關鍵詞共現(xiàn)和聚類情況,幼兒身體活動水平及測量,幼兒身體活動與體質健康、屏幕時間、動作發(fā)展及其他影響因素的關系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這與國際上諸多幼兒身體活動指南的核心內(nèi)容較吻合。E6784F14-5EE7-49B7-9228-1AAC7E6A2CB1

      1. 幼兒身體活動水平及測量

      不少研究對幼兒身體活動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6][7],結果顯示,我國幼兒存在身體活動時間不足,尤其是中高強度體力活動不足、靜坐時間過長等問題。幼兒在園時靜態(tài)性的活動時間較多,中等強度及以上的身體活動較少,多數(shù)幼兒達不到每日6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量標準。在一項對照實驗研究中,教師帶領下的幼兒中高強度身體活動較多。哮喘患兒等學前兒童身體活動水平低,需要個體化的運動方案。

      園所、性別、年齡和BMI指數(shù)等不能預測幼兒的身體活動水平[8][9],這些因素在各研究中尚未得出一致結論。有關上學日和周末日活動量高低的結論不同,周末活動量較低的結論稍多;身體活動水平的性別差異尚未有統(tǒng)一的觀點,已有研究中男童活動水平較高的結論偏多;年齡的變化可引起學齡前兒童體力活動水平的改變,但上升和下降的結論都有出現(xiàn)。

      不同于早年研究的主觀測量,近年大多研究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傳感器對幼兒身體活動進行測量,其他設備還包括Actigraph GT9X加速度計和Polar H6心率帶。有基于客觀設備的研究認為,適宜我國幼兒每日身體活動量的步數(shù)為8000步[10]。我國已研制的量表有供教師使用的他評量表《幼兒體育活動強度量表》[11]和幼兒主觀自評量表《幼兒體育活動強度自評量表》[12],但新研制的量表尚未被其他研究者使用,仍需進行驗證和修訂。

      2. 幼兒身體活動與體質健康、屏幕時間

      幼兒身體活動、體質健康和睡眠之間有著重要的相互作用。幼兒飲食、睡眠、體質和身體活動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在睡眠方面,身體成分、身體活動與睡眠關聯(lián)性較強,高強度身體活動有利于幼兒身體成分構成的優(yōu)化,良好的睡眠與發(fā)育相關[13],睡眠不足會影響幼兒身體活動的傾向性[14]。體質方面,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尤其是高強度身體活動對身體素質具有顯著影響[15]。

      幼兒身體活動與執(zhí)行功能、屏幕時間、肥胖具有相關性[16][17],高強度身體活動與肥胖負相關[18],研究一般認為,屏幕時間是影響幼兒身體活動的重要因素,但其影響機制尚未明晰。另外,有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幼兒存在屏幕時間過多、超重肥胖率較高的問題[19]。

      3. 幼兒身體活動與動作發(fā)展

      動作發(fā)展是我國幼兒健康領域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維度[20]。動作發(fā)展貫穿人類一生,3~8歲是發(fā)展基本動作技能的關鍵期[21]。個體早期的動作發(fā)展與身體活動高度關聯(lián)。身體活動對于減少久坐行為、預防超重肥胖、促進動作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動作發(fā)展對幼兒的感知覺、認知發(fā)展和身體活動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2]。

      (1)基本動作技能。個體早期基本動作技能的掌握,關系其今后運動環(huán)境的適應、運動自信和鍛煉意愿[23]。已有研究主要使用量表對幼兒的基本運動技能進行測量并賦分,幼兒基本運動技能得分與身體活動時間顯著正相關[24],身體活動干預對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有正向作用,尤其是中高強度身體活動與基本動作技能正相關[25]。大部分研究的結論認為,身體活動可以顯著提高基本運動技能。

      (2)韻律性身體活動。已有的韻律性身體活動的研究都是從動作發(fā)展的視角展開的。吳升扣等人提出“韻律性身體活動”這一概念,將其闡述為幼兒伴隨音樂進行的各種身體練習[26]。韻律性身體活動是提高動作發(fā)展水平的重要途徑,對粗大動作的發(fā)展有顯著作用,也能促進幼兒藝術能力的提升[27]。吳升扣等人進行了一系列韻律性身體活動實證研究,以動作發(fā)展為視角,發(fā)現(xiàn)動作發(fā)展視角下的韻律性身體活動以基本動作技能為主要內(nèi)容,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側滑步動作發(fā)展、促進感覺統(tǒng)合失調幼兒粗大動作發(fā)展、提高幼兒平衡能力;此外,教師缺乏對不同年齡幼兒動作發(fā)展特征的了解,對動作內(nèi)容選擇感到困難,活動設計的自我評價低[28]。

      4. 幼兒身體活動與其他影響因素

      幼兒身體活動與認知能力、父母身體活動水平相關。有學者探討了幼兒身體活動與認知能力的關系,發(fā)現(xiàn)幼兒的身體活動水平(主要是中低強度的身體活動)與其認知能力呈顯著正相關[29][30],目前的研究尚未發(fā)現(xiàn)身體活動與認知能力關聯(lián)的中介變量。

      幼兒身體活動與家庭環(huán)境、園所戶外環(huán)境相關。幼兒身體活動受照護人學歷、體力活動習慣及認知影響較大[31]。家庭成員的健身習慣、行為參與、安全規(guī)則和健康認知等也會顯著影響幼兒身體活動[32][33]。幼兒園的戶外活動時間、場地、材料、活動類型等也是幼兒身體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34]。幼兒在幼兒園戶外的大型設施區(qū)域高強度身體活動較少,開放空間中身體活動較多[35]。

      (四)研究趨勢分析

      主題路徑圖和關鍵詞突現(xiàn)情況可反映該領域研究趨勢,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繪制圖4和圖5。圖4中,橫軸以2012年為起始,從左到右按時間維度呈現(xiàn)研究熱點的演進和變遷??傮w來看,我國研究關注幼兒身體活動本身概況及其影響因素,呈現(xiàn)出從幼兒身體活動與單一因素關系探究到幼兒身體活動與多因素關系探究的趨勢。從“幼兒”和“身體活動”兩個關鍵詞出發(fā),2012~2021年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熱點大致經(jīng)歷了從調查了解身體活動本身→探究身體活動與單一影響因素的關系(如基本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等)→探究身體活動與多因素關系(如身體活動與體質健康、睡眠、靜坐行為關系,與屏幕時間、執(zhí)行功能、肥胖的關系等)這一變遷路徑。

      圖5中,該領域研究的熱點突現(xiàn)詞有三個:2015~2016年的“韻律性身體活動”,2015~2017年的“動作發(fā)展”和2019~2021年的“肥胖”。2015年的研究開始關注動作發(fā)展和韻律性身體活動,2016年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更加關注活動強度和基本動作技能。2018年,體質健康成為研究熱點,隨后幾年的研究持續(xù)關注體質健康,增加了睡眠、靜坐行為兩個因素進行探究。2019年,肥胖成為研究熱點,2020年和2021年的研究開始探究其與屏幕時間、執(zhí)行功能的關系。筆者推測,運用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進行身體活動水平測量,探究幼兒身體活動與多因素的關系及其影響機制、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擴大研究合作、完善我國幼兒身體活動指南是該領域研究的新趨勢。E6784F14-5EE7-49B7-9228-1AAC7E6A2CB1

      四、研究述評與展望

      總的來說,我國幼兒身體活動研究的整體發(fā)文量不多但總體呈持續(xù)上升趨勢,近幾年發(fā)文量較高。第一,從研究合作情況來看,缺少跨學科、跨地域、跨機構的合作。該領域涉及體育學、醫(yī)學和教育學三個學科,具有學科融合的趨勢,但教育學研究者相對較少,缺少醫(yī)學、體育學與教育學的合作。研究機構主要位于北京和上海,一般為機構內(nèi)學者的兩兩合作。第二,從研究主題來看,研究側重于對身體活動水平的調查、身體活動與單一因素關系的量化分析。研究主題較為分散,同主題研究持續(xù)性不高,各因素交互作用和具體影響機制不明,缺乏針對問題的具體措施和教育策略研究。第三,從研究熱點來看,主要熱點為幼兒身體活動水平及測量,幼兒身體活動與體質健康、屏幕時間、動作發(fā)展等因素的關系,國內(nèi)外研究熱點比較一致,且出現(xiàn)了一些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如幼兒自評量表、身體活動步數(shù)推薦量、《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等,但仍需進一步的驗證研究。第四,從研究范式和工具來看,研究范式單一,多為量化研究?,F(xiàn)有研究大多采用他評量表、加速度計對身體活動進行測量并對其與各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第五,從研究趨勢來看,運用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進行身體活動水平測量,探究幼兒身體活動與多因素的關系及其影響機制、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擴大研究合作、完善我國幼兒身體活動指南是該領域研究的新趨勢?;诖耍狙芯刻岢鋈缦抡雇?。

      (一)以體教醫(yī)融合為背景,推動學科、地域、機構間的學術合作

      相關部門應提供政策支持,將已有研究從體醫(yī)融合擴大為體教醫(yī)融合,促進學科間學術成果的整合,達成一致的話語體系。領域的發(fā)展需要多學科學者的關注和推動。進行幼兒身體活動的研究、把握研究的走向是醫(yī)學、體育學、教育等相關學科研究者共同的責任和使命。交叉研究有利于研究方法及工具的豐富、各學科前沿成果的融合,形成幼兒園健康教育合力,為我國幼兒身體活動提供科學依據(jù)。目前研究合作網(wǎng)絡多為各高校、各機構內(nèi)部的小合作網(wǎng)絡,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兩地一兩個優(yōu)秀學者引領的合作團隊。當前關于幼兒身體活動量的研究局限在淮安、上海、天津等地區(qū)的小規(guī)模調查。增強學科、地域和機構間的合作,能提高該領域研究的整體性和全面性,促進學術資源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整合。

      (二)豐富研究范式、方法和工具,探究相關影響因素及其影響機制

      后續(xù)研究可進一步探究幼兒身體活動的影響因素(如戶外環(huán)境、家庭、教師和同伴等因素),以及各因素對幼兒身體活動的影響機制。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認為,環(huán)境系統(tǒng)與個體相互作用并影響個體發(fā)展[36],微觀系統(tǒng)和中間系統(tǒng)的多種環(huán)境都與幼兒發(fā)生交互作用。其中,幼兒園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身體活動的影響不容忽視,教師、父母、同伴等學前兒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都會對其產(chǎn)生較大影響。但有關這些環(huán)境因素的研究較為薄弱,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已有研究關注了幼兒園戶外環(huán)境和家長的認知因素,仍有許多因素尚待深入挖掘,后續(xù)研究可檢驗這些因素對幼兒身體活動的影響,關注重要他人等因素的作用。研究者可進一步豐富研究范式,進行量化與質性結合的混合性研究,對影響機制進行綜合分析;引進人類學、社會學、神經(jīng)科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使用我國學者研發(fā)的幼兒自評量表等工具,并對其進行驗證和改進。

      (三)聚焦身體活動具體問題和策略,追蹤研究幼兒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

      有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我國存在幼兒每日身體活動量不足、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未達推薦量等問題[37]。教育現(xiàn)場對于理論的檢驗、實踐的提升和總結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者可以細化研究方向、深入展開調查,針對教育現(xiàn)場中較為具體的身體活動問題進行策略探討。高校及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可與幼兒園一線工作者合作進行教育策略的研究,對已有理論進行檢驗,對幼兒身體活動具體問題追根溯源,將教育理論和策略應用于教育實踐并進行提升、總結,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影響力。學前兒童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是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樂意鍛煉身體正是學前兒童的健康行為之一[38]。兒童不像成人一樣具有很強的健康動機,只能靠習慣約束,且年齡越小健康行為越易形成[39]。從實踐干預視角來看,生命早期是人類個體生活行為方式習得與固化的重要階段,幼兒健康行為更具可塑性[40]。幼兒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是解決當前幼兒身體活動問題的重要途徑,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研究者可針對幼兒健康行為養(yǎng)成開展追蹤研究。

      【參考文獻】

      [1]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sedentary behaviour and sleep for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EB/OL].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 item/9789241550536.2022-01-01.

      [2] Janz K F,Burns T L,Levy S M.Tracking of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s in childhood: the Iowa Bone Development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5,29(03):171-178.

      [3] 關宏巖,趙星,屈莎,等.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0(06):714-720.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 t20160229_231184.html.2022-01-01.E6784F14-5EE7-49B7-9228-1AAC7E6A2CB1

      [5][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 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2022-01-01.

      [6] 全明輝.體力活動對學齡前兒童認知能力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5:1-3.

      [7][37] 張夷,孫順利,肖穩(wěn),等.南昌市學齡前兒童體力活動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20(02):197-200,204.

      [8] 路飛揚.傳感器結合問卷對南體幼兒園兒童體力活動的研究[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14:1-2.

      [9][31] 吳海軍.學齡前兒童(3~6歲)體力活動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yī)大學,2018:1-3.

      [10] 張佳儀.上海市學齡前兒童體力活動步數(shù)推薦量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 2016:1-3.

      [11] 黃意蓉.幼兒體育活動強度評價量表的設計與應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1.

      [12] 姚天聰.《幼兒體育活動強度自評量表》的設計與應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1.

      [13] 黃逸.3~6歲幼兒身體成分發(fā)育特征及其與身體活動和睡眠的關聯(lián)性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9:1-2.

      [14] 文椈.學齡前兒童睡眠及體力活動對認知能力的交互作用[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7:1-3.

      [15] 常振亞,王樹明,張曉輝.體力活動、靜坐行為與學前兒童體質健康的關系[J].學前教育研究,2020(03):42-56.

      [16] 韓穎,王博,江媛媛,等.學齡前超重和肥胖兒童與體重正常兒童身體活動水平的比較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0(03):320-323,327.

      [17] 屈瀟,王曉娟,王博,等.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與執(zhí)行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0(09):975-979.

      [18] 肖鈞艦.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基本動作技能與肥胖的關系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20:1.

      [19] 汪靜,張娟,閔開元,等.北京市東城區(qū)3~5歲學齡前兒童膳食、身體活動和屏幕時間達到指南推薦要求情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210-214.

      [21] GregPayne,耿培新,梁國立,等.人類動作發(fā)展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195.

      [22] 韓曉偉,趙梅玲,劉金富.動作發(fā)展與身體活動:幼兒體質健康促進的良藥[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南京: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2019:2.

      [23] 王俊,蔡玉軍,陳思同,等.不同理論對基本動作技能干預研究的述評、比較與啟示[J].體育科學,2020(06):72-82.

      [24] 張勝南.學齡前兒童基本運動技能與身體活動關系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 2020:6-7.

      [25] 廖顯輝.身體活動對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本能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20:45.

      [26][28] 吳升扣,熊艷,王會會.動作發(fā)展視角下幼兒韻律性身體活動開展與設計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04):89-96.

      [27] 吳升扣,姜桂萍,李曙剛,等.動作發(fā)展視角的韻律性身體活動促進幼兒粗大動作發(fā)展水平的實證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11):98-105.

      [29] 張涵彬.父母體力活動對學齡前兒童體力活動及認知的影響[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5:1-3.

      [30] 周儻.身體活動與不同注意力集中度學齡前兒童認知能力的關系[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7:22-25.

      [32] 武雪蓮,陽海英.家庭支持對幼兒身體活動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05):63-64.

      [33] 武雪蓮.影響3~6歲幼兒身體活動的家庭、社區(qū)環(huán)境因素分析——以四川省為例[J].青少年體育, 2021(03):134,139-140.

      [34] 殷海燕.5~6歲不同體質健康水平的學前兒童體力活動現(xiàn)狀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18:4-5.

      [35] 周嘉琳.幼兒園戶外活動環(huán)境對幼兒身體活動影響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8:4-5.

      [36] [美]Urie Bronfenbrenner.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學[M].曾淑賢,等,譯.臺灣:心理出版社,2010:3-9.

      [38] 顧榮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96-110.

      [39] 顧榮芳,王艷.3~6歲兒童健康領域的關鍵經(jīng)驗與實施路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5(10):15-23.

      [40] 方慧,陳佩杰.國外學前兒童體力活動研究進展與述評[J].體育與科學,2016(03):34-43.

      通訊作者:陳彥如,1002216148@qq.com

      (責任編輯 王平平)E6784F14-5EE7-49B7-9228-1AAC7E6A2CB1

      猜你喜歡
      體質健康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體育師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體育師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10:10
      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影響西安市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06:18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54
      幼兒畫刊
      镇康县| 昭平县| 额尔古纳市| 富阳市| 湾仔区| 临漳县| 罗江县| 兴安盟| 龙口市| 利津县| 长治县| 娄烦县| 玛纳斯县| 固安县| 大悟县| 库伦旗| 湘阴县| 慈利县| 江城| 香河县| 平邑县| 湘潭市| 白河县| 乌什县| 金堂县| 玉山县| 疏勒县| 济阳县| 织金县| 饶河县| 沁源县| 朔州市| 虞城县| 永宁县| 新绛县| 元江| 遂平县| 聂拉木县| 武邑县| 靖江市| 繁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