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回答,更是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高職院校刑法課程應當在教學中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要求,積極探索、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促使學生思想不斷深化、價值觀逐步提升。本文以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刑法課程建設的實踐為切入點,研究刑法課程的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分別從教學體系的完善、教師素質的提升、教學團隊的建設等方面探討刑法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以期進一步推進法學教育發(fā)展,提高高職院校法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課程思政;課程建設;刑法課程;高職院校
一、深刻認識課程思政的概念和內(nèi)涵
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其承擔的首要職責就是立德樹人。從本質和內(nèi)涵上看,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各個專業(yè)、各門課程中去,推動思政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yè)教育、實踐教育同向同行,共同擔負好育人職責,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必須要堅持做好課程思政工作,這是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題中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第一次將課程思政引入了高校課程建設的重要議程。此后,總書記多次在各種會議上提到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和實踐途徑。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回答,更是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我們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一定要深刻認識到課程思政“為黨育才,為國育才”的目標,切實抓好“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課程思政路徑,努力成為新時代擔當作為的“大先生”,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二、深入挖掘高職院校刑法課程思政元素
刑法作為高職類院校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承擔著構建法學金字塔地基的重要在職責使命。如何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做好基礎刑法學理論知識的傳遞的同時,從價值引領的角度做好思政元素的挖掘與結合,是擺在刑法課程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課程思政元素的的挖掘要結合培育后備軍的時代使命,學生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和提升祖國認同感、職業(yè)榮譽感的職責。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還應考慮高職類院校學生的特征:一是鮮明的職業(yè)素養(yǎng)需求。這就需要思政元素的挖掘結合職業(yè)培養(yǎng)的特點,教師要從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的角度,有針對性的挖掘課程所蘊含的育人元素,激發(fā)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jié)摿?二是思維較為活躍,學習持續(xù)度不高。這就需要思政元素的融入課程時,要選用多元的、豐富的教學模式作為輔助。例如在講解基礎知識融入思政元素時,可以采用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情景,引導學生價值判斷,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相對較輕松的環(huán)境中,充分有效利用高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三是實踐教學要求較高。高職類院校培養(yǎng)的學生一方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另一方面則需更注重實踐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在挖掘思政元素的時候,注重把育人要求融入到實踐教學的全過程,重點推進基于實務操作和項目實施的思政融入教學方法,在實踐的過程中,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職業(yè)榮譽感,團隊協(xié)作精神,愛崗敬業(yè)精神,增強學生的大局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磨煉其意志使其適應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注重專業(yè)知識和思政元素的融合
(一)刑法課程思政化的涉及方面
本課程思政建設主要有以下三點特色和亮點。
一是結合課程所歸屬的刑事司法學科和刑事執(zhí)行專業(yè)進行思政切入點的挖掘。例如在第一章講述刑法概念時,由“刑”“法”甲骨文字的含義來闡釋刑法的意義并結合獬豸的含義,來幫助學生理解刑法的概念,樹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挖掘其中蘊含的使命感、愛國精神、奮斗精神、開拓擔當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內(nèi)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二是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行挖掘。例如:第二章罪刑法定原則的講述,從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決定》的解讀,幫助學生從國家政策層面理解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意義,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
三是結合國際國內(nèi)時事和法治實踐進行挖掘。例如:在第七章犯罪主體中講述未成年犯罪案件的處理時,結合習近平法治思想,刑法修正案(十一)講解刑事責任年齡的年齡階段劃分及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案件的處理。教會學生運用法治思維思考解決問題,解決問題。
(二)刑法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點
教師將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刑法的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填充和疊加,而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的再創(chuàng)新過程。在此融入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總工程師”的角色,引導學生將思政元素巧妙的和專業(yè)知識、實務實踐相結合,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下表以以新疆司法警官學校刑法課程為例,以《刑法原理與實務》教材為基礎,梳理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刑法教育教學的過程。
四、積極探索我校課程思政的措施和方法
(一)科學設置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全面落實刑法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我們科學的設置思政教學體系。從整體設計(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設置(目標、大綱)、教材選用編寫、教學方法、教案教學、實踐實訓、考評考核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入手,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規(guī)劃的落地生根。
所有課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所有的課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把挖掘到的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是教師展開教學的重點。下表以刑法課程第一章的教學設計為樣例,從來簡要的說明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建設
(一)導入新課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故事導入這種方法,通過講解遠古神獸“獬豸”的故事,來引出甲骨文“刑”、“法”的含義,通過對“刑”字的結構構成講解,引出刑的含義來幫助學生理解刑法的概念,樹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課題。
(二)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時,為了突出本節(jié)課的第一維知識與技能目標,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對基本的概念和知識初步感知,學習完成后,重點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方法,既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又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部分講授完成后,開始講解本節(jié)課的難點,也就是刑法的概念和分類的講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學生先進行探究學習,能夠用自己的話語總結知識點。然后,結合實例,結合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引出刑法體系的概念,引導學生從國家政策的宏觀層面理解刑法體系來講解刑法的體系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刑法的解釋和體系進行詳細講解,通過這種方法,既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知識,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三)鞏固練習
(四)課程小結
教師帶頭,結合我國法治建設進程,帶領學生對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和要點進行歸納,復習及理解記憶。
(五)作業(yè)布置與考核
布置課后作業(yè),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主要本章以基礎知識為主,選做題會選用一些開放性較高,需要學生進行發(fā)散思考的問題,以滿足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例如“刑法修正案如何體現(xiàn)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你認為如何推進依法治國進程”。
(六)課程考核
在傳統(tǒng)的刑法學知識的考察外,通過討論交流,辯論演講,短視頻拍攝比賽等形式,考察學生是否達到本小節(jié)的思政目標。
課件設計 課件設計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章節(jié)結構,突出重點。
在講述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可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自主性學習中堅定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擔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和責任。
教師在設置思政教學體系的時候,要注重通過價值體系和規(guī)則體系的融貫傳授,以教學-實踐-考核“一盤棋”的思路,對課程進行總體的把控與規(guī)劃,要以扎根中國大地的情懷,把先進的思政理念,融入到嚴謹?shù)募夹g實務實踐中,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因材施教。
(二)舉辦專題培訓講座,對教師進行課程思政和師德師風培訓
做好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刑法課程的建設的關鍵在于教師?!扒Ц€一根針”刑法課程的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的主體,習總書記在2021年4月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提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建設是否能夠見真章、見實效。
我們要通過專題講座、研討交流等培訓模式,充分激發(fā)教師在刑法課程思政建設上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一是要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把刑法課程思政當做一門學問、一種價值、一種信仰刻苦鉆研。強化思政教育的職責和理念,將刑法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做到“潤物細無聲”;二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刑法課程教師熱愛自己的事業(yè)、自己的崗位、自己的學生,用心、用情、用愛去教書育人。三是分階段逐步將刑法課程建設有知識、有學問、有信仰、有力量的“金課”,逐步培養(yǎng)政治立場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技術方法嫻熟,育人水平高超的刑法課程“金師”。
(三)組建教學團隊,開展思政融入課程的專項教學設計活動。全面推進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教學設計活動,要發(fā)揮團隊力量。要讓學生有信仰,教師自己必須是堅定的信仰者。我們要組建教學團隊,通過集體備課、集體研討、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閱卷等形式,在授課的形式、內(nèi)容、效果上,統(tǒng)一管理把關,推動教育過程中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形成“人人講思政,門門講思政”的格局,在“傳幫帶”的良好氛圍中,加強各階段全局性的思維引導,層層遞進地將思政育人工作落到實處、引到深處。
參考文獻:
[1]宋艷杰,專業(yè)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探索[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0(1)
[2]陳榮,基于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學改革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020(6)
[3]韓憲洲,課程思政方法論探析——以北京聯(lián)合大學為例[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3)
[4]趙雪軍,高校刑法學教學方法探討[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5)
作者簡介:李敏(1986-01),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新疆大學國際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法理學。